第三卷 初入官场不怕虎 第282章 又生波澜
目录:寒门祸害| 作者:余人| 类别:历史军事
“这诗气势……好强!”
良久,徐渭发出一声感慨。只觉得一股浩然之色迎面扑来,这本轻轻的刊物瞬间变重了很多,仿佛这不是刚印刷的普通刊物,而是刚从藏书楼取出的珍本。
若是一般的书生写出这首诗,那必是狂生无疑。
这首诗的作者偏偏是林晧然,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者,圣上亲赐的文魁。所以这诗中,有的只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一首大气磅礴的惊世之作。
单是这首诗,必然就能帮着打响名头。很多爱诗之人,必会为这份刊物买单,单是买到这诗就已经物超所值。
有着这个明珠在前,后面的内容虽然不差,但似乎不能跟这诗相比。哪怕是他那篇一针见血的,亦是不能跟这诗相媲美。
纵观这份刊物,里面的看点颇多,估计会获得一些书生的追捧。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林晧然当初会如此信心十足,确实是有着骄傲的底气。
徐渭不得声色地观察着旁人的反应,看到毛惇元满脸潮红,如同喝了小酒一般。先是不解,但很快就意识到原因所在。
在毛惇元所负责的文章的最后,有着“戊午科探花郎毛惇元”字样。徐渭发现这一点后,抬头望向前面的林晧然,不由得更佩服这人了。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名甚至会在财之上。只要这能畅销,修检厅的史官必然都会扎进这里,只需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即可。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这些翰林,哪个不是有些影响力的。若是他们的名字在上面,必然是不遗余力地帮忙进行宣传。
就拿毛惇元来说,他回余姚会馆稍微一宣传,那帮赴考的举子必然会买单。不说这刊物的内容好与不好,亦会卖他这个面子。
徐渭仔细地将翻阅一番后,对这本刊物的销量显得乐观起来,哪怕他们这些翰林按兵不动,觉得都能够卖出二、三百本。
顺天府学宫,门前广场。
今天是府试的放榜之日,门前的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跟着一些偏远的小府不同,如今这里汇聚了数以千计的考生。
“两钱,两钱啰,只需要两钱,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的物超所值。”
在这广场的旁边,那边食摊旁边不知何时支起了一个小摊子,负责摊子的是一个长相可爱的小女孩,用着她那带着稚气的声音高喊着。
很多书生亦发现了这个情况,但眼睛都带着一丝戒备,对这个完全陌生的书名并没有什么好奇心,都在焦急地等着榜单。
“那个谁,你可以翻开看一看!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虎妞一咬牙,指着路过的一名衣着漂亮的书生,采用了哥哥教她的招式。
陈浩明是宛平县人,在今年二月的时候,取得了宛平县案首。按着惯例,他通过府试是百分百的事情,但他的心却一直是悬着。
跟着曾在县试结保的二人正要去等榜,但从一个小摊经过的时候,却被一个小女孩叫住了。原本他是不想理会的,只是听着“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当即被勾起了一丝好奇心。
踌躇了一下,他便招呼一下同伴,而他的同伴亦是冷笑地说了一句:“好大的口气,这书要有多好看书,你非要送我们一本不可”。
陈浩明来到摊前,从那满脸骄傲的小丫头手中接过一本书,书中散着一股浓郁的墨香,显然是刚印刷出来没多久。
他没有心思细看这书的来历,当即就翻开了第一页,当目光落在那首诗上时,整个人当即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般。
翰林院那平静的湖面,又被丢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在李春芳即将要高升的消息传出后,如今又传来了内阁的司直郎出现空缺的消息,整个修检厅的修撰们当即又是磨刀霍霍。
虽然在官衔上同为次六品,但一个在翰林院抄抄写写,一个却到大明的政治中枢中去锻炼,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能够早些接触大明的核心政务,不仅能够有助于成长,而且能够为将来主政积累经验,从而更有机会成为一代名臣。
在一帮议论纷纷的史官中,徐北平的眼睛透露着一股得意劲,傲然地打量着周围的人。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前些天就已经开始活动,遥遥领先了其他的竞争对手。
林晧然表情很是淡然,若是在先前,他对这个司直郎确实有几分念想。但虎妞来到京城后,他对这个位置已经不在意,甚至还有些抗拒了。
在跟诸大绶、徐渭几个一起吃过午饭后,他便回到了公座前,让孙吉祥给他泡一壶茶。
虽然林晧然对吴山这个老师很反感,但对他的某些话还是很赞同的。做史官的日子看似无所事事,但确实是读书人的最佳修身之所,亦是一处让人真正蜕变的圣地。
没多会,孙吉祥送来了参茶。他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热茶后,便翻开了关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些资料,研究着这位皇帝的一生。
朱棣能够夺得天下,有着先天条件,亦有着运气成分。
跟着如今对宗藩如养猪羊不同,朱元璋时期实行“藩屏帝室,永膺多福”的政策,分别将二十四位儿子和一名孙子封王。
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其实是有所防犯的,但终究都是自家的骨肉。在接连诛杀开国功臣后,似乎亦有心虚之感。
蓝玉案后,北方的军权完全落到秦王、晋王和燕王,分别是朱元璋的老二、老三和老四,这些藩王统辖了十余万边防军。
或许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儿子,亦或许知道三个儿子间存在着牵制作用,故而对三个儿子只是进行了小敲打,并没有真正削减他们的军事力量。
若朱棣是个野心家的话,那上天无疑是眷顾了他。他的大哥先是死掉,洪武二十八年他二哥病死,洪武三十一年他三哥和老爹亦病死。
偏偏他那皇位还没坐稳的侄子却犯起糊涂,竟然想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削藩,让皇室站在了整个宗藩群体的对立面。
正是如此,实力强大的朱棣看准了机会,当即就进行了谋反大业,并顺利夺取了皇位,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历史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当时宗藩的强大为谋反埋下了伏笔,而诸多的巧合又助使燕王朱棣谋反取得了成功。
正当林晧然在感慨之时,一个书吏突然走进来,说是掌院大人召见。
良久,徐渭发出一声感慨。只觉得一股浩然之色迎面扑来,这本轻轻的刊物瞬间变重了很多,仿佛这不是刚印刷的普通刊物,而是刚从藏书楼取出的珍本。
若是一般的书生写出这首诗,那必是狂生无疑。
这首诗的作者偏偏是林晧然,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者,圣上亲赐的文魁。所以这诗中,有的只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一首大气磅礴的惊世之作。
单是这首诗,必然就能帮着打响名头。很多爱诗之人,必会为这份刊物买单,单是买到这诗就已经物超所值。
有着这个明珠在前,后面的内容虽然不差,但似乎不能跟这诗相比。哪怕是他那篇一针见血的,亦是不能跟这诗相媲美。
纵观这份刊物,里面的看点颇多,估计会获得一些书生的追捧。在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林晧然当初会如此信心十足,确实是有着骄傲的底气。
徐渭不得声色地观察着旁人的反应,看到毛惇元满脸潮红,如同喝了小酒一般。先是不解,但很快就意识到原因所在。
在毛惇元所负责的文章的最后,有着“戊午科探花郎毛惇元”字样。徐渭发现这一点后,抬头望向前面的林晧然,不由得更佩服这人了。
到了他们这个层次,名甚至会在财之上。只要这能畅销,修检厅的史官必然都会扎进这里,只需让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上面即可。
最为关键的是,他们这些翰林,哪个不是有些影响力的。若是他们的名字在上面,必然是不遗余力地帮忙进行宣传。
就拿毛惇元来说,他回余姚会馆稍微一宣传,那帮赴考的举子必然会买单。不说这刊物的内容好与不好,亦会卖他这个面子。
徐渭仔细地将翻阅一番后,对这本刊物的销量显得乐观起来,哪怕他们这些翰林按兵不动,觉得都能够卖出二、三百本。
顺天府学宫,门前广场。
今天是府试的放榜之日,门前的广场已经人山人海,他们都在翘首以盼。跟着一些偏远的小府不同,如今这里汇聚了数以千计的考生。
“两钱,两钱啰,只需要两钱,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绝对的物超所值。”
在这广场的旁边,那边食摊旁边不知何时支起了一个小摊子,负责摊子的是一个长相可爱的小女孩,用着她那带着稚气的声音高喊着。
很多书生亦发现了这个情况,但眼睛都带着一丝戒备,对这个完全陌生的书名并没有什么好奇心,都在焦急地等着榜单。
“那个谁,你可以翻开看一看!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虎妞一咬牙,指着路过的一名衣着漂亮的书生,采用了哥哥教她的招式。
陈浩明是宛平县人,在今年二月的时候,取得了宛平县案首。按着惯例,他通过府试是百分百的事情,但他的心却一直是悬着。
跟着曾在县试结保的二人正要去等榜,但从一个小摊经过的时候,却被一个小女孩叫住了。原本他是不想理会的,只是听着“不好看的话,我送你一本”,当即被勾起了一丝好奇心。
踌躇了一下,他便招呼一下同伴,而他的同伴亦是冷笑地说了一句:“好大的口气,这书要有多好看书,你非要送我们一本不可”。
陈浩明来到摊前,从那满脸骄傲的小丫头手中接过一本书,书中散着一股浓郁的墨香,显然是刚印刷出来没多久。
他没有心思细看这书的来历,当即就翻开了第一页,当目光落在那首诗上时,整个人当即像是被施了定身咒般。
翰林院那平静的湖面,又被丢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层层的涟漪。
在李春芳即将要高升的消息传出后,如今又传来了内阁的司直郎出现空缺的消息,整个修检厅的修撰们当即又是磨刀霍霍。
虽然在官衔上同为次六品,但一个在翰林院抄抄写写,一个却到大明的政治中枢中去锻炼,两者的重要性不可同日而语。
若是能够早些接触大明的核心政务,不仅能够有助于成长,而且能够为将来主政积累经验,从而更有机会成为一代名臣。
在一帮议论纷纷的史官中,徐北平的眼睛透露着一股得意劲,傲然地打量着周围的人。因为他早就知道了这个消息,而且前些天就已经开始活动,遥遥领先了其他的竞争对手。
林晧然表情很是淡然,若是在先前,他对这个司直郎确实有几分念想。但虎妞来到京城后,他对这个位置已经不在意,甚至还有些抗拒了。
在跟诸大绶、徐渭几个一起吃过午饭后,他便回到了公座前,让孙吉祥给他泡一壶茶。
虽然林晧然对吴山这个老师很反感,但对他的某些话还是很赞同的。做史官的日子看似无所事事,但确实是读书人的最佳修身之所,亦是一处让人真正蜕变的圣地。
没多会,孙吉祥送来了参茶。他慢悠悠地喝了一口热茶后,便翻开了关于明成祖朱棣时期的一些资料,研究着这位皇帝的一生。
朱棣能够夺得天下,有着先天条件,亦有着运气成分。
跟着如今对宗藩如养猪羊不同,朱元璋时期实行“藩屏帝室,永膺多福”的政策,分别将二十四位儿子和一名孙子封王。
在最初的时候,朱元璋其实是有所防犯的,但终究都是自家的骨肉。在接连诛杀开国功臣后,似乎亦有心虚之感。
蓝玉案后,北方的军权完全落到秦王、晋王和燕王,分别是朱元璋的老二、老三和老四,这些藩王统辖了十余万边防军。
或许是太过相信自己的儿子,亦或许知道三个儿子间存在着牵制作用,故而对三个儿子只是进行了小敲打,并没有真正削减他们的军事力量。
若朱棣是个野心家的话,那上天无疑是眷顾了他。他的大哥先是死掉,洪武二十八年他二哥病死,洪武三十一年他三哥和老爹亦病死。
偏偏他那皇位还没坐稳的侄子却犯起糊涂,竟然想要大张旗鼓地进行削藩,让皇室站在了整个宗藩群体的对立面。
正是如此,实力强大的朱棣看准了机会,当即就进行了谋反大业,并顺利夺取了皇位,改变了大明的历史走向。
历史有着必然性和偶然性,当时宗藩的强大为谋反埋下了伏笔,而诸多的巧合又助使燕王朱棣谋反取得了成功。
正当林晧然在感慨之时,一个书吏突然走进来,说是掌院大人召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寒门祸害》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寒门祸害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