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九百三十二章:何苦来哉
目录:大齐悍卒| 作者:乌鸦大婶| 类别:历史军事
有了陈华率领的数钱如狼似虎的稽查司缇骑当后盾,李封已经来了数月都未能打开的僵局一下就被打开了。你想想,连当朝吏部尚书孔乾坤的人都不敢继续蹦哒了,还有谁能继续蹦哒下去?朝中勋贵倒是想要蹦哒一下,可他们也得想想陈华身后到底站着一个怎样的庞然大物才行。
他们圈地本就是有些不合规矩的,在律法方面没什么可说的,毕竟现在是封建社会,很多律法都是保护权贵的。
李封很高兴,因为困扰他这么久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他当然不一样继续这么僵持下去,因为这对他没有半点好处。现在陈华来了就不同了,他差不多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李封用雷霆手段突然之间对这些勋贵的农庄下手,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有人甚至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写奏折弹劾李封,自己吃了亏,总不能白白把这个亏给咽下去不是。
但是很快不少勋贵就打消了弹劾李封的想法,因为陈华掺和进来了,事情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出身漠北边军的蛮横丘八,得罪了他,指不定他能干出什么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陈华现在深得皇帝恩宠,皇帝不说动他,没人动得了他。
孔乾坤好歹也是吏部尚书,陈华一声招呼不打直接就把他的农庄给端了,着实让他心里感到十分窝火。他在第一时间写了亲笔信让人送给李天后,就开始琢磨该怎么去对付陈华这个无法无天的家伙
跟底层那些人不同的是,孔乾坤可以不把陈华看在眼里,却绝对不能将三皇子李封放在眼里。这就是上层跟下层的区别,因为彼此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
对付陈华并不容易,表面上看,陈华就是一个铁疙瘩,根本啃不动。他们一个是文官系统的人,另外一个是武将系统的人,要说掣肘,孔乾坤貌似还真没有能够拿捏陈华的地方。
官员任免?
文臣的任免吏部才有发言权,武将系统的任免,那可是兵部说了算的。兵部上报吏部,然后吏部走程序,稍微有点为难的地方,兵部马上就会用不知兵三个字来弹劾他们。这一点,是孔乾坤认为最棘手的。
从陈华的家人下手?
陈华的家人有几个名义上的公主,对她们动手基本上就是找死。
陈华的义父叫刘奉先,大齐建国以后一直到现在,手中都握着大量兵权的狠人,自然也没法动。
而刘夫人又是陛下亲口御封的诰命夫人,他要是敢随便动,恐怕陛下会第一个不答应。
自己手下人的产业被扫了,二皇子李天和太子李啸很快都知道了,不过这两位领头人并没有手底下那些人那么沉不住气,他们考虑的问题往往比手底下那些人要深远许多。
别看太子总是一副没主见的样子,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太子李啸可以说成长了不少。他现在已经学会如何独立的思考问题,而不需要身边的谋士无时不刻的提醒。
得知陈华带人扫了蓟县的庄子之后,李啸并未勃然大怒,而是轻描淡写的让下面的人退下,随后皱眉开始奋笔疾书。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需要经过无数磨难的,李啸并未经历太大的磨难就能学会成长,这对他而言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一封书信写完,吹干墨迹,李啸就将书信交给了前来传口信的人。信上的内容有不少,但是总结起来四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稍安勿躁。
他明白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只要父皇一天不驾崩,他们兄弟三人就一天分不出一个胜负来。
事得从长计议,不在一时的得失,所以李啸现在一点都不着急。有些事,就算着急也没用,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所有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反观二皇子那边,情况却跟太子这边截然不同。二皇子脑瓜子要比太子好使,人也比太子要精明很多,但是二皇子是一个比较骄傲的人。他的骄傲表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好面子这一点。
所以在他得知手下人和自己的产业被陈华给抄了之后,顿时雷霆大怒,就差没把来报信的手下给打一顿了。书房里面很多东西被他砸得稀烂,即便这样他还是余怒未消。书房内一片狼藉,前来报信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等到李天怒火消退之后,他整个人也恢复了清明,深吸了一口气对那个吓得浑身发抖的手下道:“陈服章现在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你回去告诉孔大人,让他不要着急,一点小小的得失算不得什么,小不忍乱大谋。”
“卑下遵命!”那手下长舒了一口气,倒退着离开了。
京城方面给出来的态度十分明朗,那就是没有半点动静。没有动静就是最好的消息,只要京中的人都不敢动,对他跟李封而言都是好消息。
接下来几天陈华对蓟县所有跟圈地有关农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凡是违法圈地的一个都不放过,有胆敢抵抗的,一律拿下项上人头。
在生死是非面前,有些人看不透,但是有些人是能够看透的。因为一旦看不透,就得死,生死这么大的事,他们还是能够搞清楚的。
连杀带打,连拉带哄,终于在数日之内搞定了这些冥顽不灵的家伙。
最高兴的人就是李封了,他没办法解决的僵局,有了陈华的帮助之后,就得到了解决。不过陈华的火气没有消,毕竟加上刘鹏在没二十个兄弟,结果在稽查司那些医术高明的医官的治疗下,还是死了十二个。
这些人都是跟着陈华在漠北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保护的自己人手里,这份窝囊气,陈华要是就这么咽下去了,他就不是陈华了。
李封当然看得出陈华不高兴,所以这些天他除了处理政务之外,没事就往刘鹏那边跑,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原谅。
他们圈地本就是有些不合规矩的,在律法方面没什么可说的,毕竟现在是封建社会,很多律法都是保护权贵的。
李封很高兴,因为困扰他这么久的问题总算是得到了解决。他当然不一样继续这么僵持下去,因为这对他没有半点好处。现在陈华来了就不同了,他差不多可以当甩手掌柜了。
消息在第一时间传到了京城,李封用雷霆手段突然之间对这些勋贵的农庄下手,让所有人都感到十分意外。有人甚至都已经想好了怎么写奏折弹劾李封,自己吃了亏,总不能白白把这个亏给咽下去不是。
但是很快不少勋贵就打消了弹劾李封的想法,因为陈华掺和进来了,事情就不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一个出身漠北边军的蛮横丘八,得罪了他,指不定他能干出什么事来。最关键的问题是陈华现在深得皇帝恩宠,皇帝不说动他,没人动得了他。
孔乾坤好歹也是吏部尚书,陈华一声招呼不打直接就把他的农庄给端了,着实让他心里感到十分窝火。他在第一时间写了亲笔信让人送给李天后,就开始琢磨该怎么去对付陈华这个无法无天的家伙
跟底层那些人不同的是,孔乾坤可以不把陈华看在眼里,却绝对不能将三皇子李封放在眼里。这就是上层跟下层的区别,因为彼此之间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太一样。
对付陈华并不容易,表面上看,陈华就是一个铁疙瘩,根本啃不动。他们一个是文官系统的人,另外一个是武将系统的人,要说掣肘,孔乾坤貌似还真没有能够拿捏陈华的地方。
官员任免?
文臣的任免吏部才有发言权,武将系统的任免,那可是兵部说了算的。兵部上报吏部,然后吏部走程序,稍微有点为难的地方,兵部马上就会用不知兵三个字来弹劾他们。这一点,是孔乾坤认为最棘手的。
从陈华的家人下手?
陈华的家人有几个名义上的公主,对她们动手基本上就是找死。
陈华的义父叫刘奉先,大齐建国以后一直到现在,手中都握着大量兵权的狠人,自然也没法动。
而刘夫人又是陛下亲口御封的诰命夫人,他要是敢随便动,恐怕陛下会第一个不答应。
自己手下人的产业被扫了,二皇子李天和太子李啸很快都知道了,不过这两位领头人并没有手底下那些人那么沉不住气,他们考虑的问题往往比手底下那些人要深远许多。
别看太子总是一副没主见的样子,到了自己的封地之后太子李啸可以说成长了不少。他现在已经学会如何独立的思考问题,而不需要身边的谋士无时不刻的提醒。
得知陈华带人扫了蓟县的庄子之后,李啸并未勃然大怒,而是轻描淡写的让下面的人退下,随后皱眉开始奋笔疾书。
一个人的成长往往是需要经过无数磨难的,李啸并未经历太大的磨难就能学会成长,这对他而言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
一封书信写完,吹干墨迹,李啸就将书信交给了前来传口信的人。信上的内容有不少,但是总结起来四个字就可以完全概括——稍安勿躁。
他明白一切都只是暂时的,只要父皇一天不驾崩,他们兄弟三人就一天分不出一个胜负来。
事得从长计议,不在一时的得失,所以李啸现在一点都不着急。有些事,就算着急也没用,真到了水到渠成的时候,所有困难自然迎刃而解。
反观二皇子那边,情况却跟太子这边截然不同。二皇子脑瓜子要比太子好使,人也比太子要精明很多,但是二皇子是一个比较骄傲的人。他的骄傲表现在很多方面,比方说好面子这一点。
所以在他得知手下人和自己的产业被陈华给抄了之后,顿时雷霆大怒,就差没把来报信的手下给打一顿了。书房里面很多东西被他砸得稀烂,即便这样他还是余怒未消。书房内一片狼藉,前来报信的人连大气都不敢出。
等到李天怒火消退之后,他整个人也恢复了清明,深吸了一口气对那个吓得浑身发抖的手下道:“陈服章现在就是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你回去告诉孔大人,让他不要着急,一点小小的得失算不得什么,小不忍乱大谋。”
“卑下遵命!”那手下长舒了一口气,倒退着离开了。
京城方面给出来的态度十分明朗,那就是没有半点动静。没有动静就是最好的消息,只要京中的人都不敢动,对他跟李封而言都是好消息。
接下来几天陈华对蓟县所有跟圈地有关农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凡是违法圈地的一个都不放过,有胆敢抵抗的,一律拿下项上人头。
在生死是非面前,有些人看不透,但是有些人是能够看透的。因为一旦看不透,就得死,生死这么大的事,他们还是能够搞清楚的。
连杀带打,连拉带哄,终于在数日之内搞定了这些冥顽不灵的家伙。
最高兴的人就是李封了,他没办法解决的僵局,有了陈华的帮助之后,就得到了解决。不过陈华的火气没有消,毕竟加上刘鹏在没二十个兄弟,结果在稽查司那些医术高明的医官的治疗下,还是死了十二个。
这些人都是跟着陈华在漠北战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他们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自己保护的自己人手里,这份窝囊气,陈华要是就这么咽下去了,他就不是陈华了。
李封当然看得出陈华不高兴,所以这些天他除了处理政务之外,没事就往刘鹏那边跑,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原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齐悍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齐悍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