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郑懿
目录:重回北魏| 作者:黄皇室主| 类别:历史军事
打定了主意,拓跋慎往国戚扎堆的地方走去。这里面可不是没讲究的,皇亲是皇亲,国戚是国戚,皇亲有亲疏远近,国戚也有。因此多是按在朝或在家地位高低兼亲疏远近综合考虑之后安排的斋房。接着是异姓王和国戚,而异姓王多是开国八元勋的后代,这八元勋跟皇族世代结亲互相聘嫁不绝,比如,八元勋中的丘穆陵氏与皇族世代相聘数十次,是八元勋中最多的。所以他们与一般的国戚有区别,他们就好比后世明代朱棣封的几家世袭靖难功臣差不多,此外才是普通些的国戚,这些只是与皇族大宗结亲,郑氏就是这种国戚其中之一。
但是事无绝对,这些普通的国戚里面有一家非常不普通,甚至比那些当今叔伯兄弟地位更加尊崇,就是冯太后母家--太师冯熙,他们这种“不一般”的国戚即便皇族近亲都不会去得罪他们,实在是因为冯家开了挂,这么些年跟不少皇族宗室结亲,按照当今皇帝的意思,这种结亲还会继续下去,也许他拓跋慎以后的妻子也会是冯家女子。
今天冯家当然也来了,而且人数不少,只冯熙儿女就有几十人,还有他那一大家族的兄弟子侄,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个八九十。说起排场估计除了皇帝就他们家最大了吧!
拓跋慎跟冯家不亲近,冯家也不会跟他多来往,他们家的投资是由太后抚养的皇长子拓跋恂,太后生前也给拓跋恂订好了冯氏女为正妃的事。拓跋慎也有意识的不想跟他们这种靠裙带关系起家的暴发户来往。反正按照历史发展来看,最后冯家女接连作死也会渐渐消耗掉当今皇帝对他们的感情,到时候与其被他们连累,还不如早先就不要牵扯。至少现在拓跋慎对冯家的态度就是,不刻意亲近也不能得罪,至于以后怎么样,看事态发展吧!毕竟他们家可是要出两个皇后的,他还得尊称一声“母后”呢!得罪了“母后”,有的是机会发落你。
现在刚刚正交未时,诸王等皇亲国戚,大臣们都还在皇帝的正殿永宁殿吃粥交流感情呢。但是时间长短不好说,毕竟皇帝还要给太后诵经呢?他们也随时可能散场,自感时间不多,拓跋慎不能不加快脚步抓紧时间,要不然回头让郑家人看到了不好。
在问了几个路人之后,总算辗转找到了郑氏的斋房,走进房门,隐约听见斋房内有交谈声,声音不大,好像有几个人的样子。那个郑娘子在不在他也不知道,看着开着的房门,拓跋慎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上午因为偷看别人的吉语犯了忌讳,现在如果又不通告就擅自进去,更要得罪人了。
正要高声请见,听见后面传来一声稍微熟悉的女声:“咦!你不就是上午才遇上的那个郎君吗?怎么也在这里?郑阿姊说过不认得你啊?”
拓跋慎回过头,原来是上午遇见的那个长孙娘子。拓跋慎一喜,至少知道了自己没找错地方。
说起来,长孙氏也是皇族远宗,只不过隔得实在长了,几乎近百年。所以多数和皇族近亲是不怎么来往的,现在的北平王长孙道只是个普通王爵,依律世袭的,如果按照宗属,长孙氏不是太祖一系,属于远王。这长孙姑娘难道是北平王的家属。
心里想着这些往事,顿觉这长孙娘子来得正好,正可委托她进去通报一声。
“原来是长孙娘子当面,在下此来正是为了拜访郑公。在下与郑娘子虽然不识,说起来倒也有通家之谊。只是初次拜访,心中不免踌躇,幸得遇见娘子,可否请娘子代为通报一下?在下万谢。”说完拱手施礼。当然不能说拜访人家未出阁的小娘子,那太失礼了,不是君子所为。说拜访郑公才是符合礼仪的做法。
长孙娘子听了拓跋慎的话也觉奇怪,郑家阿姊说过不认识他的,怎么还会有什么渊源?不过通报一下也只是顺带的小事,她也没拒绝,说道:“好吧!郎君先在这里稍待。”
拓跋慎让开路道:“多谢长孙娘子援手。”看着长孙娘子进了斋房,整理一下衣服上下,正了正有些被风吹歪的帽子。这可是赔礼来的,衣冠不整会被视为对对方的轻视,这点小节还是要注意的。
拓跋慎在外站了一会,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其中除了女声好像还有男性的话音,像是个成年人,这是他没想到的,郑羲按说现在还该在永宁殿伺候皇帝呢?也不知道斋房里面的这人与郑娘子什么关系,如果是郑娘子的同辈或晚辈还好,郑娘子也许会认为他刚刚用两家有通家之谊是个借口,不会深究。若是长辈,问他与郑氏有何渊源怎么办?冯太后,皇帝,他都认识郑羲,这通家之谊当然是真,不过他的身份不好说出口。而且他本来打算亲口致歉留下书信就走的,可没想着被人家家属盘问那种事,
正想东想西,就听见了斋房里面传来的脚步声,声音轻柔缓慢,是个女子的脚步声。
出来的正是郑娘子的侍女阿灵,阿灵出来看见拓跋慎,皱了皱眉,道:“这位郎君请进,我家大郎主有请。”说罢转身进去。
大郎主,这么说是郑羲的长子,郑懿。
拓跋慎跟着阿灵进去,走到斋房右边侧室,看见一个中年男子从正前的坐床上站起来,郑娘子看着他,面无喜怒之色,跟着中年男子也在左侧的坐床上站起来,对着拓跋慎行了肃拜礼。
这个中年男子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面貌倒是显得很清朗,看起来年轻的时候是个帅哥,长者长达胸口的山羊胡,头戴着进贤冠,身穿深衣。
这就是郑懿么,倒是个美髯公。拓跋慎看着郑懿一眼想道。
郑懿进前一步看着拓跋慎,似乎在想是不是哪里见过或者认识与拓跋慎差不多的旧识,初次乍看起来是有点有点印象,可是想不出到底是谁。
有这点印象就够了,也许真是通家旧识子弟吧?
拓跋慎当先躬身行礼道:“后学小子见过郑公。”又对着郑娘子和长孙娘子各行一礼。
郑懿简单回了礼,毕竟是前辈,做点姿态就行了,问道:“未知郎君尊府何第?还请告知,郑氏也好礼敬。”
“在下属国姓,家君爵名实不敢轻言,还请明公见谅一二。”说完又拱手一礼。拓跋慎想过后还是决定说出姓氏,至于父亲的姓名他可不敢说出来,那是犯驾的行为。
但是事无绝对,这些普通的国戚里面有一家非常不普通,甚至比那些当今叔伯兄弟地位更加尊崇,就是冯太后母家--太师冯熙,他们这种“不一般”的国戚即便皇族近亲都不会去得罪他们,实在是因为冯家开了挂,这么些年跟不少皇族宗室结亲,按照当今皇帝的意思,这种结亲还会继续下去,也许他拓跋慎以后的妻子也会是冯家女子。
今天冯家当然也来了,而且人数不少,只冯熙儿女就有几十人,还有他那一大家族的兄弟子侄,估计没有一百也有个八九十。说起排场估计除了皇帝就他们家最大了吧!
拓跋慎跟冯家不亲近,冯家也不会跟他多来往,他们家的投资是由太后抚养的皇长子拓跋恂,太后生前也给拓跋恂订好了冯氏女为正妃的事。拓跋慎也有意识的不想跟他们这种靠裙带关系起家的暴发户来往。反正按照历史发展来看,最后冯家女接连作死也会渐渐消耗掉当今皇帝对他们的感情,到时候与其被他们连累,还不如早先就不要牵扯。至少现在拓跋慎对冯家的态度就是,不刻意亲近也不能得罪,至于以后怎么样,看事态发展吧!毕竟他们家可是要出两个皇后的,他还得尊称一声“母后”呢!得罪了“母后”,有的是机会发落你。
现在刚刚正交未时,诸王等皇亲国戚,大臣们都还在皇帝的正殿永宁殿吃粥交流感情呢。但是时间长短不好说,毕竟皇帝还要给太后诵经呢?他们也随时可能散场,自感时间不多,拓跋慎不能不加快脚步抓紧时间,要不然回头让郑家人看到了不好。
在问了几个路人之后,总算辗转找到了郑氏的斋房,走进房门,隐约听见斋房内有交谈声,声音不大,好像有几个人的样子。那个郑娘子在不在他也不知道,看着开着的房门,拓跋慎一时间不知道该不该进去,上午因为偷看别人的吉语犯了忌讳,现在如果又不通告就擅自进去,更要得罪人了。
正要高声请见,听见后面传来一声稍微熟悉的女声:“咦!你不就是上午才遇上的那个郎君吗?怎么也在这里?郑阿姊说过不认得你啊?”
拓跋慎回过头,原来是上午遇见的那个长孙娘子。拓跋慎一喜,至少知道了自己没找错地方。
说起来,长孙氏也是皇族远宗,只不过隔得实在长了,几乎近百年。所以多数和皇族近亲是不怎么来往的,现在的北平王长孙道只是个普通王爵,依律世袭的,如果按照宗属,长孙氏不是太祖一系,属于远王。这长孙姑娘难道是北平王的家属。
心里想着这些往事,顿觉这长孙娘子来得正好,正可委托她进去通报一声。
“原来是长孙娘子当面,在下此来正是为了拜访郑公。在下与郑娘子虽然不识,说起来倒也有通家之谊。只是初次拜访,心中不免踌躇,幸得遇见娘子,可否请娘子代为通报一下?在下万谢。”说完拱手施礼。当然不能说拜访人家未出阁的小娘子,那太失礼了,不是君子所为。说拜访郑公才是符合礼仪的做法。
长孙娘子听了拓跋慎的话也觉奇怪,郑家阿姊说过不认识他的,怎么还会有什么渊源?不过通报一下也只是顺带的小事,她也没拒绝,说道:“好吧!郎君先在这里稍待。”
拓跋慎让开路道:“多谢长孙娘子援手。”看着长孙娘子进了斋房,整理一下衣服上下,正了正有些被风吹歪的帽子。这可是赔礼来的,衣冠不整会被视为对对方的轻视,这点小节还是要注意的。
拓跋慎在外站了一会,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其中除了女声好像还有男性的话音,像是个成年人,这是他没想到的,郑羲按说现在还该在永宁殿伺候皇帝呢?也不知道斋房里面的这人与郑娘子什么关系,如果是郑娘子的同辈或晚辈还好,郑娘子也许会认为他刚刚用两家有通家之谊是个借口,不会深究。若是长辈,问他与郑氏有何渊源怎么办?冯太后,皇帝,他都认识郑羲,这通家之谊当然是真,不过他的身份不好说出口。而且他本来打算亲口致歉留下书信就走的,可没想着被人家家属盘问那种事,
正想东想西,就听见了斋房里面传来的脚步声,声音轻柔缓慢,是个女子的脚步声。
出来的正是郑娘子的侍女阿灵,阿灵出来看见拓跋慎,皱了皱眉,道:“这位郎君请进,我家大郎主有请。”说罢转身进去。
大郎主,这么说是郑羲的长子,郑懿。
拓跋慎跟着阿灵进去,走到斋房右边侧室,看见一个中年男子从正前的坐床上站起来,郑娘子看着他,面无喜怒之色,跟着中年男子也在左侧的坐床上站起来,对着拓跋慎行了肃拜礼。
这个中年男子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面貌倒是显得很清朗,看起来年轻的时候是个帅哥,长者长达胸口的山羊胡,头戴着进贤冠,身穿深衣。
这就是郑懿么,倒是个美髯公。拓跋慎看着郑懿一眼想道。
郑懿进前一步看着拓跋慎,似乎在想是不是哪里见过或者认识与拓跋慎差不多的旧识,初次乍看起来是有点有点印象,可是想不出到底是谁。
有这点印象就够了,也许真是通家旧识子弟吧?
拓跋慎当先躬身行礼道:“后学小子见过郑公。”又对着郑娘子和长孙娘子各行一礼。
郑懿简单回了礼,毕竟是前辈,做点姿态就行了,问道:“未知郎君尊府何第?还请告知,郑氏也好礼敬。”
“在下属国姓,家君爵名实不敢轻言,还请明公见谅一二。”说完又拱手一礼。拓跋慎想过后还是决定说出姓氏,至于父亲的姓名他可不敢说出来,那是犯驾的行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重回北魏》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重回北魏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