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诸国纷争谁称雄 第609章 为同胞出兵援救
目录:北宋的无限旅程| 作者:翼孤行| 类别:历史军事
金军分东西两路伐宋,西路军统帅为国相完颜撒改之长子完颜宗翰,率领东路军的是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
金国东路军先行出兵,先是占领檀州,数日后占领蓟州,而此事的燕山府还不知道金军已大举入侵了。
燕山府驻扎着辽国降将郭药师以及他的常胜军,得知金兵来袭,郭药师率常胜军在白河与金军相遇。
郭药师鏖战大胜,追敌三十余里,金兵大败,但燕京城的其他降将却在此时逃跑,导致常胜军全面溃败,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
郭药师与宋知燕山府蔡靖商议投降,蔡靖不愿,于是郭药师扣押了蔡靖及转运使吕颐浩等,向宗望投降,宋国辛苦得来的燕京和燕云数州也就此失去了。
西路军较东路军出兵稍晚一些。完颜宗翰率西路军从云中府出发,很快便进入忻州、代州之境。
宋朝代州边关守将,紧急向太原宣抚司示警告急。
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童贯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参谋宇文虚中、范讷,机宜王云、朱彦通等开会商议,最后决定“赴阙禀议”,也就是说他打算赶回东京城将此事汇报给徽宗赵佶。
负责河北河东防御之事的童贯,在金兵压境之际跑了,太原知府张孝纯无奈之下,只能急派数个信使到东京城求援,同时与全城军民固守太原。
童贯到达东京城不久,太原求援的信使和金国的使臣相继都到了。
金使撒卢拇当庭便出言不逊,指责宋朝违背盟约,他怒叱说:“金主已命太子吊民伐罪,大军两路俱入!”
徽宗赵佶,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大臣,闻言“俱失色,皆不敢答”。
金国两路兵马挥师南下,但因为统帅不同,所以两军的策略也也不相同。
完颜宗翰的西路军逢城必克,但是在太原城被阻,而东路军的统帅完颜宗望在攻城不下之时,便会绕城而过,所以来势甚急。
面对金国的大军,宋国皇帝徽宗赵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禅位给皇太子赵恒。
徽宗此举一来是惧怕金国威势,二来是因为海上之盟全因他而毁,所以带着引咎辞职之意,希望能借此平息金国的怒火。
华夏各朝帝王虽然性格各异,但自古以来,面对外族之时态度大多强硬。
秦皇主动北伐,打的匈奴不敢再犯;汉武帝,汉宣帝哪怕倾家荡产,也将匈奴打的俯首称臣;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到了宋朝,赵匡胤的这些后代性子却软弱了不少,似乎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总是想跟外族讲道理,似乎不知道在国家之事上,只有强国才有话语权。
潜伏在金宋两国的细作使用飞鸽传书,将最新的情报传回了中华帝国的信息情报部。
瓦里斯将此事禀明皇帝李南之后,在长沙城临时的议事厅内,群臣齐至开始商讨此事。
宋国被金国攻伐,这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故而在场之人大多群情激昂,都提议趁此良机大举北上,瓜分宋国的南方疆土。
如果按照国家的利益来计算的话,那这些臣子的提议非常正确。
北方的金国刚刚吞掉庞大的辽国,还处于消化之中,目前这两路金兵虽然攻势甚猛,但却都是孤军深入,后方并没有援军支持,根本没办法分兵占领宋国任何城池。
但中华帝国不同,建国增兵扩军之后,如今的皇家军团已经增至六个集团军,人数飙升到二十万,只要各路大军北上,最差的情况下,也可以攻占长江以南的全部宋国疆域。
耳中听着这些臣子的话语,李南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李南多年努力全是为了这一刻,如果他此事趁火打劫率兵北上,那难保东京城不会被攻破,靖康之耻重现。
真要是被金兵将那些无辜妇孺掳走,那李南知道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在场所有人之中,或许只有鲁智深和林冲这两位好兄弟能明白李南此时的心思,来自其他世界的斯巴达克斯和利奥尼达等人是无法理解他的感受的。
良久之后,李南高声说道:“朕已经有了决定了,派人联系宋国!”
从历史进程来看,民主制度要比集权制优秀,但此时君主集权却有它的好处,只要李南这个皇帝做出了决定,那他身边的臣子就只能听命行事。
南方强大的中华帝国传来急信,宋国官吏不敢怠慢,连忙用最快的速度将李南的亲笔书信送到了徽宗赵佶的手中。
“泰山大人明鉴,小婿李南本是宋人,虽在岭南创下一片基业却从未忘宗忘本。近日听闻金国铁骑踏入中原,小婿唯恐金人伤及故国无辜子民,故而愿意遣精锐六万进入宋国,前往阻挡金人,贵国只需提供粮草补给即可……”
李南的灵魂来自后世,他并不会写那些诘屈聱牙的文章,所以这封并未由专人修饰过的书信,读起来浅显易懂。
徽宗赵佶看罢此信后,也是彻夜难眠。
此时大宋三面对敌,南方的中华帝国此时送来此信,无异于久旱甘霖,但李南的提议实在好的过份了,所以赵佶对其深感怀疑。
次日,宋徽宗召宰执大臣议事,白时中、蔡攸、童贯、张邦昌、李邦彦、吴敏等齐至。
宋徽宗命一众心腹大臣传阅李南亲笔书信,待众人看完后询问道:“诸位爱卿,尔等认为南国此言可信否?”
张邦昌奏道:“金国本土离我宋国甚远,而南国侵吞我大宋十余州府,且时时虎视眈眈。若是放南**队入宋,臣恐其来至东京会有变故,到时候难以收拾,不若就按照金使所说,割地赔款议和为上。”
“臣附议!”左相太宰白时中和右相少宰李邦彦言道。
几位宰相都同意向金国投降求和,但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却反对道:“圣上,万万不可!”
没有人喜欢投降,尤其是赵佶这个皇帝,听到吴敏有异议,他赶紧问道:“速速讲来,为何卿家不赞成议和?”
吴敏言道:“按照各位宰执所言,我大宋割地赔款跟金国议和,最好的情况就是金国依诺退兵,但即便是这样,其实对南国也没有丝毫影响,南方的大军仍然随时都可以北上攻宋。”
“嗯。”赵佶微微点头。
虽然宋徽宗和满朝文武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们的心中都知道此时宋国已经无法跟越发兴旺的南国抗衡了。
吴敏继续奏道:“南国既然愿意以一支孤军进入我大宋,那只要圣上召回种师道在西夏的大军在旁戒备,就可以让南**队跟金兵抗衡,到时候无论哪方胜败,我大宋都没有任何损失。”
“哦!”听到这里,徽宗赵佶不禁面露喜色,高声赞道:“这驱狼吞虎之计甚妙!”
金国东路军先行出兵,先是占领檀州,数日后占领蓟州,而此事的燕山府还不知道金军已大举入侵了。
燕山府驻扎着辽国降将郭药师以及他的常胜军,得知金兵来袭,郭药师率常胜军在白河与金军相遇。
郭药师鏖战大胜,追敌三十余里,金兵大败,但燕京城的其他降将却在此时逃跑,导致常胜军全面溃败,而燕京也就守不住了。
郭药师与宋知燕山府蔡靖商议投降,蔡靖不愿,于是郭药师扣押了蔡靖及转运使吕颐浩等,向宗望投降,宋国辛苦得来的燕京和燕云数州也就此失去了。
西路军较东路军出兵稍晚一些。完颜宗翰率西路军从云中府出发,很快便进入忻州、代州之境。
宋朝代州边关守将,紧急向太原宣抚司示警告急。
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童贯接到报告后,立即与参谋宇文虚中、范讷,机宜王云、朱彦通等开会商议,最后决定“赴阙禀议”,也就是说他打算赶回东京城将此事汇报给徽宗赵佶。
负责河北河东防御之事的童贯,在金兵压境之际跑了,太原知府张孝纯无奈之下,只能急派数个信使到东京城求援,同时与全城军民固守太原。
童贯到达东京城不久,太原求援的信使和金国的使臣相继都到了。
金使撒卢拇当庭便出言不逊,指责宋朝违背盟约,他怒叱说:“金主已命太子吊民伐罪,大军两路俱入!”
徽宗赵佶,白时中、李邦彦、蔡攸等大臣,闻言“俱失色,皆不敢答”。
金国两路兵马挥师南下,但因为统帅不同,所以两军的策略也也不相同。
完颜宗翰的西路军逢城必克,但是在太原城被阻,而东路军的统帅完颜宗望在攻城不下之时,便会绕城而过,所以来势甚急。
面对金国的大军,宋国皇帝徽宗赵佶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禅位给皇太子赵恒。
徽宗此举一来是惧怕金国威势,二来是因为海上之盟全因他而毁,所以带着引咎辞职之意,希望能借此平息金国的怒火。
华夏各朝帝王虽然性格各异,但自古以来,面对外族之时态度大多强硬。
秦皇主动北伐,打的匈奴不敢再犯;汉武帝,汉宣帝哪怕倾家荡产,也将匈奴打的俯首称臣;唐太宗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
到了宋朝,赵匡胤的这些后代性子却软弱了不少,似乎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他们总是想跟外族讲道理,似乎不知道在国家之事上,只有强国才有话语权。
潜伏在金宋两国的细作使用飞鸽传书,将最新的情报传回了中华帝国的信息情报部。
瓦里斯将此事禀明皇帝李南之后,在长沙城临时的议事厅内,群臣齐至开始商讨此事。
宋国被金国攻伐,这对于中华帝国来说,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故而在场之人大多群情激昂,都提议趁此良机大举北上,瓜分宋国的南方疆土。
如果按照国家的利益来计算的话,那这些臣子的提议非常正确。
北方的金国刚刚吞掉庞大的辽国,还处于消化之中,目前这两路金兵虽然攻势甚猛,但却都是孤军深入,后方并没有援军支持,根本没办法分兵占领宋国任何城池。
但中华帝国不同,建国增兵扩军之后,如今的皇家军团已经增至六个集团军,人数飙升到二十万,只要各路大军北上,最差的情况下,也可以攻占长江以南的全部宋国疆域。
耳中听着这些臣子的话语,李南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李南多年努力全是为了这一刻,如果他此事趁火打劫率兵北上,那难保东京城不会被攻破,靖康之耻重现。
真要是被金兵将那些无辜妇孺掳走,那李南知道自己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在场所有人之中,或许只有鲁智深和林冲这两位好兄弟能明白李南此时的心思,来自其他世界的斯巴达克斯和利奥尼达等人是无法理解他的感受的。
良久之后,李南高声说道:“朕已经有了决定了,派人联系宋国!”
从历史进程来看,民主制度要比集权制优秀,但此时君主集权却有它的好处,只要李南这个皇帝做出了决定,那他身边的臣子就只能听命行事。
南方强大的中华帝国传来急信,宋国官吏不敢怠慢,连忙用最快的速度将李南的亲笔书信送到了徽宗赵佶的手中。
“泰山大人明鉴,小婿李南本是宋人,虽在岭南创下一片基业却从未忘宗忘本。近日听闻金国铁骑踏入中原,小婿唯恐金人伤及故国无辜子民,故而愿意遣精锐六万进入宋国,前往阻挡金人,贵国只需提供粮草补给即可……”
李南的灵魂来自后世,他并不会写那些诘屈聱牙的文章,所以这封并未由专人修饰过的书信,读起来浅显易懂。
徽宗赵佶看罢此信后,也是彻夜难眠。
此时大宋三面对敌,南方的中华帝国此时送来此信,无异于久旱甘霖,但李南的提议实在好的过份了,所以赵佶对其深感怀疑。
次日,宋徽宗召宰执大臣议事,白时中、蔡攸、童贯、张邦昌、李邦彦、吴敏等齐至。
宋徽宗命一众心腹大臣传阅李南亲笔书信,待众人看完后询问道:“诸位爱卿,尔等认为南国此言可信否?”
张邦昌奏道:“金国本土离我宋国甚远,而南国侵吞我大宋十余州府,且时时虎视眈眈。若是放南**队入宋,臣恐其来至东京会有变故,到时候难以收拾,不若就按照金使所说,割地赔款议和为上。”
“臣附议!”左相太宰白时中和右相少宰李邦彦言道。
几位宰相都同意向金国投降求和,但给事中、直学士院兼侍读吴敏却反对道:“圣上,万万不可!”
没有人喜欢投降,尤其是赵佶这个皇帝,听到吴敏有异议,他赶紧问道:“速速讲来,为何卿家不赞成议和?”
吴敏言道:“按照各位宰执所言,我大宋割地赔款跟金国议和,最好的情况就是金国依诺退兵,但即便是这样,其实对南国也没有丝毫影响,南方的大军仍然随时都可以北上攻宋。”
“嗯。”赵佶微微点头。
虽然宋徽宗和满朝文武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们的心中都知道此时宋国已经无法跟越发兴旺的南国抗衡了。
吴敏继续奏道:“南国既然愿意以一支孤军进入我大宋,那只要圣上召回种师道在西夏的大军在旁戒备,就可以让南**队跟金兵抗衡,到时候无论哪方胜败,我大宋都没有任何损失。”
“哦!”听到这里,徽宗赵佶不禁面露喜色,高声赞道:“这驱狼吞虎之计甚妙!”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北宋的无限旅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北宋的无限旅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