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混血八旗 正文 第八百六十九章 八旗制度的凝聚力

正文 第八百六十九章 八旗制度的凝聚力

目录:混血八旗| 作者:巨兔木木| 类别:历史军事

    南汉不仅是个草台班子,而且是一个临时拼凑起来的草台班子,主体结构是洪门帮会,当然还有一大批乱七八糟的人。袁世凯不是果兴阿,也没有金手指,让他揉和这么一大锅杂合菜,还不如直接杀了他。聪明的袁世凯选择了最简单的办法,那就是抄袭。

    南汉的这个情况,直接搬照任何体制都是不行的,也根本运行不下去,袁世凯只能找眼前的例子,各处都借鉴一点。主体是按照大清的制度来,但是如果全按大清的来,也肯定运行不下去。南汉这些人离开中国太久了,他们和祖国人民的意识形态还是存在分歧的,必须因地制宜。兰芳便是很好的成例,虽然共和制和王国制的体制不同,但运行机制还是可以借鉴的。不过兰芳的体制和大清的体制揉和到一起之后,有许多冲突的地方,这些地方袁世凯便借鉴了满洲的体制。

    袁世凯研究了三天,便借荣禄之口,将他的改组措施通报给了卢思勇等人。南汉王国的国王卢思勇,是国家的唯一元首,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礼仪待遇一律比照朝鲜王李熙。往下走便是内阁六部等等,几乎和大清的体制一样,但也有一点不同,那就是卢思勇对内阁等文官体系的影响力很小。内阁接受卢思勇的领导,但卢思勇不是内阁的唯一领导,因为袁世凯很天才的弄了权利更大的勋爵议政会议出来。这是借鉴了兰芳和满洲的体制,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南汉的出资人太多了,根本没那么多的官职安排他们,同时很多人有一定的势力但却没有自己的地盘,只能一股脑把他们塞进这个类似议会的东西里面去。这样他们有了自己权利,也能够团结在一起了,也更方便大清控制南汉。

    中央还是好安排的,地方却比较难搞,那些形同割据的家伙,绝不是给了勋爵议政的头衔就能打发的。而且还有一些小不丁点的东西更麻烦,他们势力不大,但人数却不少。让他们当勋爵不值,不给他们干又要闹事,实在是难缠,好在大清还有一个能团结一切力量的八旗制度。南汉也变成了双轨制国家,中央到地方的情况一如大清,但却还有一套类似八旗制度的华籍制度。大势力成为了某地的驻防将军,小地方的也能有个城尉干干,完全就是清初驻防八旗的翻版。比如卢思勇的头号助手王家齐,这哥们儿既是南汉中央的内阁首辅、兵部尚书,同时也是自己地盘上的日惹将军,两边都不耽误。

    袁世凯的这套方案,基本兼顾到了各方的利益,也让华人们可以再次抱团,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案。虽然卢思勇很郁闷没能乾纲独断,一些人也不甘于位在卢思勇之下,但是有荣禄一力主张,他们也只能接受了这套方案,并按照这个运行下去。当然也有一部分不买账,他们不仅不认卢思勇,也不鸟荣禄这个天朝大臣,不过他们并不重要。

    “国体既定,官职已封,下面便该安定地方了,请大王下诏吧!”大体都安排好了之后,荣禄便需要一个还南汉一个太平了,所以他主动找上了卢思勇。

    “小邦新立,兵微将寡,还望天朝不吝援手!”卢思勇早就想干掉那些土人了,当然巴不得动手,但是他手头的实力有限,主要还是得靠清军帮忙。

    “这个自然,大王不必有心,本帅自然会提师助战!”荣禄也需要练练兵,同时把那些不鸟他的人处理一下,当然也是要出兵的。

    “小王多谢天朝隆恩!”卢思勇之前管一个帮会还不错,现在管一个国家早就心力憔悴了,自然巴不得什么事都由荣禄来搞定。

    卢思勇拜托荣禄的幕僚帮他起草了一份诏书,然后第一次像一个国王一样向全国颁布了下去。不过卢思勇和荣禄都觉得这就是个形式,雅加达郊外五里的村子都不鸟卢思勇,他的诏书也能有什么实际作用。所以诏书颁布之后,荣禄便带着一大群将佐开始商议作战计划。大伙儿分析着印尼土人的分布,研究着各地的地理情况,准备着如何先平爪哇再定苏门答腊,然后袁世凯便带着一脸奇怪的表情来了。

    “军门,南汉王诏书颁布之后,南汉各地驻防将军和城尉闻令即动,对各地土人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数日血战,已大破多路土人,斩首二十余万。眼下爪哇各地的土人势力,大部分已经被平等了下去,降服的土人超过了五百万。”袁世凯实在难以想象之前处处告急的南汉地方政权,怎么忽然好像吃错了药一样,瞬间就猛了起来。

    “这怎么可能?”荣禄也傻眼了,这事太扯淡了。

    “军门,末将派人去查证了,情况的确属实,也就是降服的土人数目可能会多一些。南汉王欣喜若狂,已经在安排庆功宴会了,还特意派人给您送了请柬过来。”袁世凯奉上了好像江湖拜帖一样的请柬。

    “这是怎么回事啊?”荣禄对于庆功宴没什么兴趣,他就想知道是怎么了。

    南汉的突然雄起,应该感谢给他们设计华籍制度的袁世凯,或者是去感谢挨了袁崇焕一炮还能蹦跶七个多月的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设计的八旗制度,实际是对兵民合一的猛安谋克制度的发展,其中最大的特点是八旗的凝聚力。努尔哈赤时代的女真各部,分裂成了若干个小部落,非常的零散,又有大明在一旁施加影响力,所以努尔哈赤虽然以武力征服了他们,但想把他们凝聚在一起是非常困难的。后续到了皇太极时期,又要凝聚新加入的蒙古人和汉人,任务就变得更加艰巨了。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想到的解决办法,便是不断发展进化出来的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在不伤害个小群体原有结构的前提下,把大伙儿都给拉到了一个全新的群体里,然后建立起了新的组织从属关系。各个小群体的基本利益得到了保障,小群体间原有的矛盾,可以在原有的体制内继续斗争,也可以在新的大群体里内部消化,而大群体的利益和目标却是一致的。人人都变成了这个群体的成员,必须抱团取暖,然后一致对外。华籍制度便是八旗制度的变种,虽然没有分出各旗来,但是新的从属关系却已经确立,而且地盘也有了明确的划分。

    确定了从属关系以后,便等于对各势力和其周边的小势力做了编组,小势力自然向大势力靠拢寻求庇护,大势力也与小势力接洽壮大自身,这便将之前隐隐有分裂倾向的华人势力给再次融合在了一起。比如说万隆地区,雷刚的老大陈子成是万隆最大的势力,但实际他的控制范围也仅仅是万隆而已。有了新的从属关系之后,如双丹木的戴子桑等等势力全都向他靠拢,他这个万隆将军自然是实力大增。而且华籍制度规定了势力范围,陈子成可以指挥戴子桑,但却无法吞并戴子桑,不然就是反叛,会成为南汉公敌。这个各势力便都有了保障,不用担心会被自己人给灭了。

    划分地盘则相当于一次包产到户,南汉朝廷划给你的地盘,便是你们势力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给自己干活,没有人是不积极的。双丹木的戴子桑、陈阿三等人,不过才一百人左右的小势力,也会积极出战扫荡周边的乡村,毕竟双丹木以后就是他们的了。而且即便他们战力不足,陈子成也会召集万隆地面上的大伙儿一起帮忙互助,因为双丹木他陈子成也有股份,大伙儿则都得仰仗陈子成的领导。

    大清的八旗还是一个民族成分非常复杂的混合体,里面有汉人、满人、蒙古人、朝鲜人、俄罗斯人等等,甚至其中还有极少的一部分人拥有日本血统,所以必须分出一个八旗满洲、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来,也还有上三旗下五旗的说法。而南汉的兄弟们则没这么多说法,他们民族成分单一,在新政权中的亲疏远近也都差不多,大伙儿都是一样的人,所以除了一个华籍之外,没有任何的说法。八旗制度的魔力可是非常大的,大清的旗人祖祖辈辈都得被禁锢在其中无法脱身,南汉华籍制度会有什么结果也是可想而知。这个临时凝聚大家的办法,必然会在一代人之后,把大伙儿牢牢的结成一个整体。

    南汉的第二次开局打的不错,不过荣禄该动还是得动,毕竟还有一些游离在外的小刺头,土人的势力也有很大的残余,荣禄必须得去消灭他们。荣禄的新军战斗力,大概相当于二战时期日军的一个乙种师团。而土人的实力往死了算也就相当于李自成的流寇,看着人不少,实际战斗力很一般。荣禄一出手,这帮人自然是土崩瓦解,只能乖乖的当起了二等公民。游离势力的战斗力到是好一点,可是他们人数太少,荣禄一吓唬,他们便乖乖的加入了华籍。

    南汉大局已定,荣禄还得去参加李枝组织的越南会战,便留了一千六百人给袁世凯,任命袁世凯为南汉总督,让他在这里当太上皇,自己急匆匆的走了。袁世凯在南汉混的是如鱼得水,被尊称为袁司马,大伙儿全都围着他转,几乎事事都由他来定。可是在对土人的政策上,袁世凯却和南汉君臣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袁世凯觉得土人毕竟人多,南汉两千三百万人口,土人就占了两千一百万,而且已经臣服,必须对他们采取怀柔政策,不说给点照顾,也不能特别苛待他们。但是南汉的全体华人都不这么想,他们恨不得杀光了土人,即便一时杀不完,也决不能让土人有好日子过。所以华人们制定了非常苛刻的政策,土人除了还能活着,连在大街上正常走路的权利都没有。

    南汉君臣全民一再要求下,袁世凯不得不同意了他们的要求。虐待一下土人,袁世凯其实也觉得无所谓,完全没必要得罪刚刚归心的南汉君臣。可是袁世凯却不知道,正是他今日的一时退让,为大清十余年后的塌天大祸埋下了祸根。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混血八旗》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混血八旗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