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左右都是不要脸
目录:回到明朝当暴君| 作者:天煌贵胄| 类别:历史军事
大明朝的藩王们有笨蛋没?肯定是有的,福王就是典型的作死没够型的笨蛋。
但是也可以说是没有。由于藩王们基本上与皇位无缘,所以倒也不会有哪个大儒闲的蛋疼了跑去教导他们甚么子曰诗云一类的,多是各个王府自行聘请先生,再加上先王的教导。
而且老朱家就是再把藩王当猪养,该有的仪仗、护卫、外加其他的教育资源还都是有的,所以才有着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哪怕修仙不上朝,照样能牢牢地把控着朝政这样的事儿。
当然,崇祯就算了。小时候不受重视,等他哥登基了,倒是请了先生教他读书,可惜都是些正人君子,好好一个娃硬给忽悠瘸了。
所以在新鲜出炉的宗人令瑞王朱常浩,以及左右宗正惠王朱常润和周王朱恭枵在得到崇祯诏见自己等人的时候,心里其实就大概有点数了。
等到三王先行过拜见天子之礼后,崇祯便连声对王承恩道:“快去搬凳子,让三位王叔坐下讲话。”
待三人谢恩落座之后,崇祯便当先开口道:“瑞王叔乃是朕的长辈,如今又为宗人令,朕想听听瑞王叔对于福王叔一事的看法。”
瑞王朱常浩很想说自己没有屁的看法,你都摆明了想要福王的命了,我能怎么看?
然而心中想归心中想,毕竟面前的这个小屁孩是皇帝,自己还真就不能无视他的问话。
心中斟酌一番后,朱常浩说道:“启奏陛下,福王朱常洵失智,有伤太祖皇帝仁德,依臣之见,当罢爵,废为庶人。”
原本这是一个要脸的说法,反正废为庶人以后福王也落不下好,可是朱学浩还是太低估了崇祯皇帝的人品下线值。
崇祯冷笑一声后道:“庶人?福王叔这般欺压百姓,这是在刨大明的根!仅仅是废为庶人便可?他想要刨大明的根,朕就先把他给刨喽!”
朱常浩和朱学中润,还有朱恭枵闻言便被吓了一跳。
崇祯皇帝这也太不要脸了,哪怕是废为庶人后你再派锦衣卫去暗杀掉福王呢。这般赤裸裸地说出来,还是当着温体仁等朝臣的面直接说,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只是不待朱常浩和温体仁等人再劝,崇祯皇帝就抢先开口道:“传朕的旨意,福王失德,洛地百姓苦之久矣。着宗人府除爵,福王朱常洵并王妃、世子等人,皆赐自尽。”
崇祯皇帝的话既然说出来了,就断然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朱常浩闻言,只得无奈地应道:“臣,遵旨。”
只是在领完旨之后,朱常浩便接着道:“启奏陛下,福王府一应财产,当如何处置?没入内帑还是充入国库?”
崇祯皇帝极其不要脸地道:“这本就是天家之事,福王府一应财产,着锦衣卫并东西厂共同查抄后没入内帑,以资国用。”
就在温体仁想要提醒下崇祯皇帝,国库也没有余钱之时,崇祯便接着道:“哦,对了,待查抄完之后,朕再拨一部分到国库,以免国库空虚。”
……很好,很不要脸。你倒真是颇得你家祖宗的遗传!温体仁无法,只得躬身道:“臣先代户部谢过陛下。”
崇祯嗯了一声,便接着道:“如此一来,朕东征之事是否可行?国库可能支撑得起了?”
你丫能不能别总想着东征!东征!你是皇帝!不是大将!
温体仁左思右想了一番后才劝道:“陛下何必一定要御驾亲征?辽东之疾,不过腠理,只要后继的补给跟得上,再加上扈国公的牵制,建奴必然退兵。只是陕西大旱,却在肌肤,若不重视,恐将在骨髓也。”
崇祯却道:“建奴一日不退,朕心一日难安。若失了东江,建奴便有了可倚靠之地,只怕为祸日深。至于陕西之地,既然已经买了粮食,便放开了赈济,前番朝堂之上不也是说要以工代赈,重修山陕之地的河道沟渠么?”
这一回说话的,却不是温体仁了,许显纯接话道:“启奏陛下,山陕之地的赈济粮食,能到灾民手中的,十不足三四!”
捅了个天大的马蜂窝的许显纯早就准备好迎接崇祯皇帝的雷霆之怒,却意外地没有等到。
就听崇祯皇帝嘿嘿冷笑一声后接着道:“好,想不到还有十之三四!朕原以为有个十之一二便算是好的了!”
崇祯皇帝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在温体仁等人听来,却是感觉麻烦大了。
一般来说,皇帝发怒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不管是喝斥还是责骂,只要能混过去,也就混过去了,事后说不定还能落些好处。
可是这位爷不一样,每次暴怒之时,表现的越是平静,底下的火气就压的越大,一旦爆发出来,只怕菜市口寻边儿又要人头滚滚不绝了。
崇祯却是淡定地道:“那十之六七呢?别跟朕说粮食会自己长了翅膀,飞了?”
许显纯顶着压力躬身道:“启奏陛下,以十成粮食来算,从海外属国到了登莱,人吃马嚼之下,便要去了一成。”
“从登莱上岸后经过漕运到通州,再从通州到了陕西,便只剩下了五成。等到了灾民手中,便只剩下了三四成而已。”
崇祯嗯了一声,问温体仁道:“若是正常情况下,从登莱到了陕西,应当剩下几成?”
温体仁心中算了算,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正常转运,消耗之后还当剩下六到七成,毕竟之前一路走海路过来,消耗不大。大头却是在民夫转运之时。”
崇祯还是冷笑一声,便接着问许显纯道:“那中间那些呢?都到了哪儿去了?”
许显纯躬身道:“海运漂没一成,漕运漂没一成,路上各级官员再漂没两成,发放赈济粮食的官员们再漂没两成。”
崇祯皇帝半晌无语,突然间问道:“此前下了的旨意可都传达到了?陕西之地还可稳定?”
许显纯闻言,便躬身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所下的旨意,各级官员都已经接到。目前陕西之地还算稳定。只是,已经有了些不稳的苗头。”
崇祯却冷笑道:“苗头?只怕过不了多少时间便要烽烟四起了罢!”
说完,却是问崔呈秀道:“若陕西之地有变,谁人可以平叛?”
崔呈秀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命三边总督杨鹤平为总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意外地望了崔呈秀一眼,原本以为这个家伙应该是直接以剿为主,想不到居然说出了以抚为主这种话。
崇祯好奇之下便问道:“说说看。”
崔呈秀斟酌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陕西不稳,在于赈济不力之所故。若百姓有粮,谁又会想着反叛?因此臣才说当以抚为主。只要后续的赈济粮食能跟上,其祸乱自平。若再有冥顽不灵者,再大力进剿也不迟。”
崇祯嗯了一声后,便转问温体仁和施凤来道:“二位爱卿有何看法?”
温体仁也躬身道:“臣附议崔兵部所言。但凡百姓能活得下去,便不会轻易造反。只是陕西既然已经有不稳的苗头,朝廷还当多做准备才是。”
施凤来也躬身道:“臣附议。”
崇祯闻言,沉吟一番后说道:“既然如此,密令杨鹤做好平叛的准备,必要时可从宣大之地调兵。能抚便抚,不能抚便剿。若有人降而复叛,则剿。”
说完,崇祯又接着对许显纯道:“沿途都是哪些人在漂没,给朕整理个名单出来。命东厂复核。”
虽然崇祯没有说整理出名单后怎么办,但是在温体仁等人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颗两颗人头的事儿了。
有意转移一下话题的温体仁在许显纯躬身领命之后便接着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出征之时,春闱已经考完。不知陛下准备何时殿试?”
崇祯想了想,左右现在自己去辽东的事儿已经黄了一半,能去的可能性也不算太大,便说道:“三日之后罢。明儿个的大朝会,先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再将朕亲征之事诏告天下,让百姓一起跟着乐一乐。”
但是也可以说是没有。由于藩王们基本上与皇位无缘,所以倒也不会有哪个大儒闲的蛋疼了跑去教导他们甚么子曰诗云一类的,多是各个王府自行聘请先生,再加上先王的教导。
而且老朱家就是再把藩王当猪养,该有的仪仗、护卫、外加其他的教育资源还都是有的,所以才有着嘉靖皇帝上台之后哪怕修仙不上朝,照样能牢牢地把控着朝政这样的事儿。
当然,崇祯就算了。小时候不受重视,等他哥登基了,倒是请了先生教他读书,可惜都是些正人君子,好好一个娃硬给忽悠瘸了。
所以在新鲜出炉的宗人令瑞王朱常浩,以及左右宗正惠王朱常润和周王朱恭枵在得到崇祯诏见自己等人的时候,心里其实就大概有点数了。
等到三王先行过拜见天子之礼后,崇祯便连声对王承恩道:“快去搬凳子,让三位王叔坐下讲话。”
待三人谢恩落座之后,崇祯便当先开口道:“瑞王叔乃是朕的长辈,如今又为宗人令,朕想听听瑞王叔对于福王叔一事的看法。”
瑞王朱常浩很想说自己没有屁的看法,你都摆明了想要福王的命了,我能怎么看?
然而心中想归心中想,毕竟面前的这个小屁孩是皇帝,自己还真就不能无视他的问话。
心中斟酌一番后,朱常浩说道:“启奏陛下,福王朱常洵失智,有伤太祖皇帝仁德,依臣之见,当罢爵,废为庶人。”
原本这是一个要脸的说法,反正废为庶人以后福王也落不下好,可是朱学浩还是太低估了崇祯皇帝的人品下线值。
崇祯冷笑一声后道:“庶人?福王叔这般欺压百姓,这是在刨大明的根!仅仅是废为庶人便可?他想要刨大明的根,朕就先把他给刨喽!”
朱常浩和朱学中润,还有朱恭枵闻言便被吓了一跳。
崇祯皇帝这也太不要脸了,哪怕是废为庶人后你再派锦衣卫去暗杀掉福王呢。这般赤裸裸地说出来,还是当着温体仁等朝臣的面直接说,未免有些过分了吧?
只是不待朱常浩和温体仁等人再劝,崇祯皇帝就抢先开口道:“传朕的旨意,福王失德,洛地百姓苦之久矣。着宗人府除爵,福王朱常洵并王妃、世子等人,皆赐自尽。”
崇祯皇帝的话既然说出来了,就断然没有再收回去的道理,朱常浩闻言,只得无奈地应道:“臣,遵旨。”
只是在领完旨之后,朱常浩便接着道:“启奏陛下,福王府一应财产,当如何处置?没入内帑还是充入国库?”
崇祯皇帝极其不要脸地道:“这本就是天家之事,福王府一应财产,着锦衣卫并东西厂共同查抄后没入内帑,以资国用。”
就在温体仁想要提醒下崇祯皇帝,国库也没有余钱之时,崇祯便接着道:“哦,对了,待查抄完之后,朕再拨一部分到国库,以免国库空虚。”
……很好,很不要脸。你倒真是颇得你家祖宗的遗传!温体仁无法,只得躬身道:“臣先代户部谢过陛下。”
崇祯嗯了一声,便接着道:“如此一来,朕东征之事是否可行?国库可能支撑得起了?”
你丫能不能别总想着东征!东征!你是皇帝!不是大将!
温体仁左思右想了一番后才劝道:“陛下何必一定要御驾亲征?辽东之疾,不过腠理,只要后继的补给跟得上,再加上扈国公的牵制,建奴必然退兵。只是陕西大旱,却在肌肤,若不重视,恐将在骨髓也。”
崇祯却道:“建奴一日不退,朕心一日难安。若失了东江,建奴便有了可倚靠之地,只怕为祸日深。至于陕西之地,既然已经买了粮食,便放开了赈济,前番朝堂之上不也是说要以工代赈,重修山陕之地的河道沟渠么?”
这一回说话的,却不是温体仁了,许显纯接话道:“启奏陛下,山陕之地的赈济粮食,能到灾民手中的,十不足三四!”
捅了个天大的马蜂窝的许显纯早就准备好迎接崇祯皇帝的雷霆之怒,却意外地没有等到。
就听崇祯皇帝嘿嘿冷笑一声后接着道:“好,想不到还有十之三四!朕原以为有个十之一二便算是好的了!”
崇祯皇帝的语气虽然平淡,但是在温体仁等人听来,却是感觉麻烦大了。
一般来说,皇帝发怒不是什么太大的事儿,不管是喝斥还是责骂,只要能混过去,也就混过去了,事后说不定还能落些好处。
可是这位爷不一样,每次暴怒之时,表现的越是平静,底下的火气就压的越大,一旦爆发出来,只怕菜市口寻边儿又要人头滚滚不绝了。
崇祯却是淡定地道:“那十之六七呢?别跟朕说粮食会自己长了翅膀,飞了?”
许显纯顶着压力躬身道:“启奏陛下,以十成粮食来算,从海外属国到了登莱,人吃马嚼之下,便要去了一成。”
“从登莱上岸后经过漕运到通州,再从通州到了陕西,便只剩下了五成。等到了灾民手中,便只剩下了三四成而已。”
崇祯嗯了一声,问温体仁道:“若是正常情况下,从登莱到了陕西,应当剩下几成?”
温体仁心中算了算,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正常转运,消耗之后还当剩下六到七成,毕竟之前一路走海路过来,消耗不大。大头却是在民夫转运之时。”
崇祯还是冷笑一声,便接着问许显纯道:“那中间那些呢?都到了哪儿去了?”
许显纯躬身道:“海运漂没一成,漕运漂没一成,路上各级官员再漂没两成,发放赈济粮食的官员们再漂没两成。”
崇祯皇帝半晌无语,突然间问道:“此前下了的旨意可都传达到了?陕西之地还可稳定?”
许显纯闻言,便躬身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所下的旨意,各级官员都已经接到。目前陕西之地还算稳定。只是,已经有了些不稳的苗头。”
崇祯却冷笑道:“苗头?只怕过不了多少时间便要烽烟四起了罢!”
说完,却是问崔呈秀道:“若陕西之地有变,谁人可以平叛?”
崔呈秀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命三边总督杨鹤平为总理,剿抚兼施、以抚为主。”
崇祯意外地望了崔呈秀一眼,原本以为这个家伙应该是直接以剿为主,想不到居然说出了以抚为主这种话。
崇祯好奇之下便问道:“说说看。”
崔呈秀斟酌一番后,躬身道:“启奏陛下,陕西不稳,在于赈济不力之所故。若百姓有粮,谁又会想着反叛?因此臣才说当以抚为主。只要后续的赈济粮食能跟上,其祸乱自平。若再有冥顽不灵者,再大力进剿也不迟。”
崇祯嗯了一声后,便转问温体仁和施凤来道:“二位爱卿有何看法?”
温体仁也躬身道:“臣附议崔兵部所言。但凡百姓能活得下去,便不会轻易造反。只是陕西既然已经有不稳的苗头,朝廷还当多做准备才是。”
施凤来也躬身道:“臣附议。”
崇祯闻言,沉吟一番后说道:“既然如此,密令杨鹤做好平叛的准备,必要时可从宣大之地调兵。能抚便抚,不能抚便剿。若有人降而复叛,则剿。”
说完,崇祯又接着对许显纯道:“沿途都是哪些人在漂没,给朕整理个名单出来。命东厂复核。”
虽然崇祯没有说整理出名单后怎么办,但是在温体仁等人看来,这根本就不是一颗两颗人头的事儿了。
有意转移一下话题的温体仁在许显纯躬身领命之后便接着道:“启奏陛下,前番陛下出征之时,春闱已经考完。不知陛下准备何时殿试?”
崇祯想了想,左右现在自己去辽东的事儿已经黄了一半,能去的可能性也不算太大,便说道:“三日之后罢。明儿个的大朝会,先对有功将士进行封赏,再将朕亲征之事诏告天下,让百姓一起跟着乐一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回到明朝当暴君》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回到明朝当暴君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