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四十一章 钱烫手啊
目录:古代农家日常| 作者:坐酌泠泠水| 类别:都市言情
现在,炒茶绿茶因为杜锦宁的出现提前问世,因为味道好,冲泡方便,散茶渐渐取代了团茶饼茶。
像杜锦宁这样走一步看十步的搂钱耙子,看到虽然生产了白瓷、名声却还不显的景德镇,怎么会不朝它伸出自己魔爪呢?
早在她推广茶道之初,她就派庄越去将景德镇的几个重要窑口买了下来。
然后,茶客们看到精美的茶席上摆放着的洁白的瓷器,自然要打听这种瓷器哪里有卖,于是杜锦宁开在京城的瓷器店,就生意火爆,从而推动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杜锦宁上辈子除了做农学研究,还是个兼职的网络小说作者。
网文作者因为要写小说,查的资料非常多,知识比较驳杂。偏杜锦宁的记忆力又很好,看过的知识都能记下大半。
她写过一篇瓷器题材的小说,瓷器的资料记得很清楚。
青花瓷是在白瓷的胚胎上用青花料画上图案,再加釉,用一千三百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而青花料的主要原料就是氧化钴。而这种氧花钴,可以从大食的一种叫苏麻离青的矿物中提取出来。
其实不光是瓷器,因为小说里许多穿越者到了古代要靠烧玻璃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她还知道烧玻璃的方法。
原先之所以没有做瓷器和玻璃器皿,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权势与这些财富不匹配。有那些茶园、书铺与花店,她也并不缺钱。
要不是在她想有生之年看到大宋的繁荣昌盛,她根本就不想让青花瓷和粉彩提前出世。
所以,她今天是真真正正要送给赵晤一份大礼。
赵晤手里拿着的茶具,是一套青花瓷盖碗。这是杜锦宁在失踪前写了烧制青花瓷的方法,从北方窑口买了制瓷师傅送到景德镇,再让秦老六的人监视着烧出来的。
制瓷师傅她买的是两家人,每家都有祖父孙三代烧瓷,人手足够,有女人有孩子,他们也不容易背叛。一家研究烧制青花瓷,一家研究烧制粉彩。
因为她给出了方法,这两家人经过一年多不计成本的反复试验,终于烧出了她想要的青花瓷与粉彩。
当赵晤把青花瓷放下,又从另一个锦盒里拿出粉彩瓷器时,不光吴证和他的小厮瞪大了眼睛,便是一向沉稳的吴公公都低呼出声。
太漂亮了。
“这些器皿,怎么来的?”赵晤震惊之后,转过头来问杜锦宁。
身为皇帝,什么样的好东西都是先进贡给他的。但眼前这两种如此炫目的瓷器,他竟然没有见过。
这绝对不会是陆九渊他们从日苯带回来的。他们送给了杜锦宁,杜锦宁不可能再转送给他。这样会给陆九渊三人招祸。杜锦宁不是个糊涂的人。
“是我叫人烧制的。”杜锦宁笑道。
这句话,让四个男人都瞪大了眼睛。
不过随即,赵晤就笑了起来,问道:“恭喜皇妹,找到了这么一个技术高超的制瓷匠人。”
“不。”杜锦宁摇头,“这是我看了些资料,发现唐朝就有烧制这种青花瓷的青料了,这些青料都是矿里提取出来的。我便突发奇想,搜罗了各种能买到的带颜色的矿石,又叫人去询问了很多的制瓷工匠,最后拟定了一些方子,叫匠人拿到我在景德镇买的窑口去试验,没想到就烧出了这么两种带颜色的漂亮瓷器。”
“哦,这么神奇?”赵晤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这两样瓷器是工匠烧制出来的,他最多是感慨两句。毕竟是术业有专攻,瓷匠烧出再漂亮的瓷器,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完全不懂制瓷的杜锦宁,却突发奇想让人烧制出了这样的瓷器,用的是矿石,他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被杜锦宁说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动一动脑筋也能叫人烧出这样的瓷器来。
“所以,有些东西是一种很奇妙的,比如火药,道士们把它创造出来了,咱们稍稍动动脑子,似乎就能把它的运用方向变上一变。”杜锦宁引诱着赵晤,打算潜移莫化的改变他。
赵晤年纪不大,今年都还没到三十年,还是个青年。青年比起老年人来,思维更活络,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有闯劲。
杜锦宁遇上这样的皇帝,自然要好好地给他洗洗脑。
化学、物理她学得不好没关系,这世上聪明人太多了。她只要提供点思路,赵晤再拿根胡萝卜在前面悬着,她相信一定会有人能做出很多古代所没有做出的东西来的。
化学在西方就是在炼金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道士们在炼丹时能顺手发明火药,想来其他东西也能发明且发展。
看赵晤似乎陷入了沉思,杜锦宁赶紧对吴证等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几个人就这么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赵晤自己清醒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赵晤才回过神来。
他看看手里的瓷器,他问道:“这就是你送朕的生辰礼物吗?朕非常喜欢。”
“不,臣妹送的不是瓷器,而是烧制瓷器的方法与窑口。”
这一下,赵晤和吴证又被震住了。
他们即便不是做生意的,都知道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瓷器的窑口会有多赚钱。这可比茶山上的茶叶要赚钱多了。杜锦宁把这么赚钱的生意就这么白白送出去,她到底想要什么?
赵晤一下子想得就有点多。
他实在想不出杜锦宁现在还缺什么。身份有了,嫁了个好夫婿,无论是她自己还是齐家,都不缺钱——缺钱就不会把这么赚钱的窑口送给他了。
他干脆直接挑明了问:“皇妹想要什么?”
难道她还有什么罪要赎不成?或是为她的亲戚求情?
“臣妹想要这窑口的一成股子。”杜锦宁道。
“一成股子?”赵晤越发不明白了。
不送给他,这窑口全部都是她的;现在送给了他,她却求他再给她一成股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杜锦宁点点头:“臣妹问过陆先生他们了,日苯现在还没有精美的瓷器。有了茶,就得有精美的瓷器相配。想来这些窑口烧出来的瓷器不仅受大宋人的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也就是说,这市场很大。”
究竟外国人喜欢中国的精美瓷器喜欢到什么程度,大宋的远航船多出几次海,赵晤就会明白了。
他们喜欢瓷器喜欢到直接用“瓷器”China 来代称中国的地步。
这样大的一门生意,她怎么敢留在自己手中。怀璧其罪,她又不缺钱,何必因为贪心罪自己于危险之中呢?
之所以将这些瓷器创制出来,她一心只为大宋繁荣昌盛,而不是为了赚钱。
这钱烫手,她不想要。
像杜锦宁这样走一步看十步的搂钱耙子,看到虽然生产了白瓷、名声却还不显的景德镇,怎么会不朝它伸出自己魔爪呢?
早在她推广茶道之初,她就派庄越去将景德镇的几个重要窑口买了下来。
然后,茶客们看到精美的茶席上摆放着的洁白的瓷器,自然要打听这种瓷器哪里有卖,于是杜锦宁开在京城的瓷器店,就生意火爆,从而推动了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杜锦宁上辈子除了做农学研究,还是个兼职的网络小说作者。
网文作者因为要写小说,查的资料非常多,知识比较驳杂。偏杜锦宁的记忆力又很好,看过的知识都能记下大半。
她写过一篇瓷器题材的小说,瓷器的资料记得很清楚。
青花瓷是在白瓷的胚胎上用青花料画上图案,再加釉,用一千三百摄氏度的高温烧制而成。而青花料的主要原料就是氧化钴。而这种氧花钴,可以从大食的一种叫苏麻离青的矿物中提取出来。
其实不光是瓷器,因为小说里许多穿越者到了古代要靠烧玻璃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所以她还知道烧玻璃的方法。
原先之所以没有做瓷器和玻璃器皿,是因为她知道自己的权势与这些财富不匹配。有那些茶园、书铺与花店,她也并不缺钱。
要不是在她想有生之年看到大宋的繁荣昌盛,她根本就不想让青花瓷和粉彩提前出世。
所以,她今天是真真正正要送给赵晤一份大礼。
赵晤手里拿着的茶具,是一套青花瓷盖碗。这是杜锦宁在失踪前写了烧制青花瓷的方法,从北方窑口买了制瓷师傅送到景德镇,再让秦老六的人监视着烧出来的。
制瓷师傅她买的是两家人,每家都有祖父孙三代烧瓷,人手足够,有女人有孩子,他们也不容易背叛。一家研究烧制青花瓷,一家研究烧制粉彩。
因为她给出了方法,这两家人经过一年多不计成本的反复试验,终于烧出了她想要的青花瓷与粉彩。
当赵晤把青花瓷放下,又从另一个锦盒里拿出粉彩瓷器时,不光吴证和他的小厮瞪大了眼睛,便是一向沉稳的吴公公都低呼出声。
太漂亮了。
“这些器皿,怎么来的?”赵晤震惊之后,转过头来问杜锦宁。
身为皇帝,什么样的好东西都是先进贡给他的。但眼前这两种如此炫目的瓷器,他竟然没有见过。
这绝对不会是陆九渊他们从日苯带回来的。他们送给了杜锦宁,杜锦宁不可能再转送给他。这样会给陆九渊三人招祸。杜锦宁不是个糊涂的人。
“是我叫人烧制的。”杜锦宁笑道。
这句话,让四个男人都瞪大了眼睛。
不过随即,赵晤就笑了起来,问道:“恭喜皇妹,找到了这么一个技术高超的制瓷匠人。”
“不。”杜锦宁摇头,“这是我看了些资料,发现唐朝就有烧制这种青花瓷的青料了,这些青料都是矿里提取出来的。我便突发奇想,搜罗了各种能买到的带颜色的矿石,又叫人去询问了很多的制瓷工匠,最后拟定了一些方子,叫匠人拿到我在景德镇买的窑口去试验,没想到就烧出了这么两种带颜色的漂亮瓷器。”
“哦,这么神奇?”赵晤顿时来了兴趣。
如果这两样瓷器是工匠烧制出来的,他最多是感慨两句。毕竟是术业有专攻,瓷匠烧出再漂亮的瓷器,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完全不懂制瓷的杜锦宁,却突发奇想让人烧制出了这样的瓷器,用的是矿石,他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
被杜锦宁说起来,他似乎觉得自己动一动脑筋也能叫人烧出这样的瓷器来。
“所以,有些东西是一种很奇妙的,比如火药,道士们把它创造出来了,咱们稍稍动动脑子,似乎就能把它的运用方向变上一变。”杜锦宁引诱着赵晤,打算潜移莫化的改变他。
赵晤年纪不大,今年都还没到三十年,还是个青年。青年比起老年人来,思维更活络,也更能接受新鲜事物,有闯劲。
杜锦宁遇上这样的皇帝,自然要好好地给他洗洗脑。
化学、物理她学得不好没关系,这世上聪明人太多了。她只要提供点思路,赵晤再拿根胡萝卜在前面悬着,她相信一定会有人能做出很多古代所没有做出的东西来的。
化学在西方就是在炼金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古代道士们在炼丹时能顺手发明火药,想来其他东西也能发明且发展。
看赵晤似乎陷入了沉思,杜锦宁赶紧对吴证等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几个人就这么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赵晤自己清醒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赵晤才回过神来。
他看看手里的瓷器,他问道:“这就是你送朕的生辰礼物吗?朕非常喜欢。”
“不,臣妹送的不是瓷器,而是烧制瓷器的方法与窑口。”
这一下,赵晤和吴证又被震住了。
他们即便不是做生意的,都知道能制造出这样精美瓷器的窑口会有多赚钱。这可比茶山上的茶叶要赚钱多了。杜锦宁把这么赚钱的生意就这么白白送出去,她到底想要什么?
赵晤一下子想得就有点多。
他实在想不出杜锦宁现在还缺什么。身份有了,嫁了个好夫婿,无论是她自己还是齐家,都不缺钱——缺钱就不会把这么赚钱的窑口送给他了。
他干脆直接挑明了问:“皇妹想要什么?”
难道她还有什么罪要赎不成?或是为她的亲戚求情?
“臣妹想要这窑口的一成股子。”杜锦宁道。
“一成股子?”赵晤越发不明白了。
不送给他,这窑口全部都是她的;现在送给了他,她却求他再给她一成股子,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杜锦宁点点头:“臣妹问过陆先生他们了,日苯现在还没有精美的瓷器。有了茶,就得有精美的瓷器相配。想来这些窑口烧出来的瓷器不仅受大宋人的喜欢,外国人也喜欢。也就是说,这市场很大。”
究竟外国人喜欢中国的精美瓷器喜欢到什么程度,大宋的远航船多出几次海,赵晤就会明白了。
他们喜欢瓷器喜欢到直接用“瓷器”China 来代称中国的地步。
这样大的一门生意,她怎么敢留在自己手中。怀璧其罪,她又不缺钱,何必因为贪心罪自己于危险之中呢?
之所以将这些瓷器创制出来,她一心只为大宋繁荣昌盛,而不是为了赚钱。
这钱烫手,她不想要。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古代农家日常》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古代农家日常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