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甘为孺子牛 734 以其道还治其身
目录:大宋有毒| 作者:第十个名字| 类别:历史军事
接下来的几天晚上洪涛可算睡踏实了,整宿都没听见孩子哭。≌菠≯萝≯小≌说可又有点后悔听了长公主的建议,还不如听孩子哭呢,大不了隔三差五去西迪房里补补觉,也比多了个贴身日本丫鬟强。
平七海不光把带孩子的工作完成的不错,还逐渐接替了通房丫头的工作,晚上帮男女主人清理身体,早上帮着穿衣洗漱,当长公主身子不方便的时候还把她叫到里屋当替身。
这下洪涛明白了,长公主是不愿意让自己和西迪多相处,生怕再把这个洋婆子娶进府。但又不好明着阻拦,只好采用这种方式缠住自己,能拖一天算一天,时间一久说不定就淡忘了呢。
平七海好像也乐意担任这个角色,每天和长公主形影不离关系越来越亲近。看到长公主整天被她逗得笑呵呵的,洪涛也就不打算张嘴提换人的事儿了。
但也绝不能忘了西迪,她可是自己的财务总监,还不像宋朝女人这么容易满足,一旦觉察出被故意冷落保不齐会做出何种反应。
既然不能晚上大被同眠,那就在办公室里白日宣淫吧。反正西迪也不在乎时辰对不对,公事账目聊累了,运动运动还能缓解疲劳呢。
今年的夏天有点热,更热的则是瓜洲镇,不是气温高而是人气旺。这里本来就是交通枢纽,长江、运河里每天船来船往,岸边发生的一切改变都非常醒目。
去年年底沙洲上来了一群制置使衙门的差人,先是到处用长杆子钻地,然后就开始招募民伕平整场地,很快一船一船的石料和罐子就顺着运河汇集过来。
开春的时候沙洲的荒地上已经用石料垒砌出来一大片平台,看样子还在不断增高,谁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有人猜是传说中跨江大桥的桥墩,但这个墩子也太粗了,真要建起来还不和小山一样啊。
到了六月份大家终于看出点眉目了,合算不是桥墩的地基,而是要在上面盖庭院。到底这个大院子是什么所在依旧没人知晓,但是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个东西越来越成为了关注焦点。
一座巨大的骨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高高的石台上长了出来,乃至让人们忘了去猜测院子的用途,甚至连跨江大桥的事儿都忘了。
十丈开外、头如巨钟、尾似船帆、嘴细牙长……。这是百姓的口口相传,和所有古代记载相仿,有一绝不说二,极尽夸张之能事,唯独不进行细节描写。
但大宋百姓却一点不觉得夸张,来此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还是附近州县,不到一个月已经有来自运河沿线和沿江各地的好事者出现,连带着让瓜洲镇上的酒肆、茶肆、客栈座无虚席,掌柜的好不快活。
“天降吉兆、海王现世、风调雨顺、国运昌盛!”
这是真理报上登出的标题,以许东来肚子里那点儿自然地理知识,肯定写不出来太具科学性的文章,不过他从另一个方面向百姓介绍了这具骨架的来历和功用。
有鱼尾巴当然是大海里的,按照传统认知还应该是某些神仙的坐骑,必须有点仙气。能把神仙的坐骑骨架弄来,怎么说也不是坏事儿,必须象征着皇帝英明、朝臣得力、百姓拥戴、上下和睦啥的。
再引申一下的话,海里全是水嘛,这位神仙的治水能力应该不弱。有它在此坐镇,附近的州县大涝、大旱应该不会有了。
“海中巨兽实属鲸鲵、长江书院独树一帜!”一旬之后福州日报也对此作出了点评,风格明显更趋于理智。
先把鲸鲵这种动物简单的介绍了一番,然后开始讲这具骨架的来历和用途,并点出了大院子的名目,既不是桥墩也不是凉王别府,而是一座书院,名曰长江。
要不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呢,王二在福州日报上都说得这么清楚了,可是相信的人并不多,更多百姓还是钟意真理报上的说法,这是神仙坐骑,有保佑风调雨顺的法力,是凉王特意从海外仙山处请来镇水用的。
于是乎大家也不再仅仅来看热闹,而是带着香案和贡品一起,不管有没有法力先祭拜一番再说,礼多神不怪嘛。
还有一些人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相对而言见多识广,这样的热闹并不是第一次看到。尽管这具老大的骨头架子确实挺吓人,看上去也确实很神奇。
这些人全来自不同州县,其中大部分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在甘凉路、渭桥镇和大名府路的工坊里当过学徒工或者技术员,还有一些人有新军经历,剩下的少部分则是这些人的徒弟或者朋友。
他们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参加长江学院的基础建设,然后成为学院里的第一批大学生。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之后,再由学院安排到各个工坊、商号、邮局、银行、船队里担任技术骨干和领导职务。
这些职位到底存不存在学生们不怀疑,就像当初他们不怀疑跟着技术员和大匠们一起工作能学到手艺一样。现在有人又说在长江学院里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学到比手艺更金贵的东西。
而这些人很值得信赖,她们或者他们就是这座学院里的教习,或者叫教授。更值得信任的是学院的山长叫王诜,当今大宋凉王、新任沿江修河制置使。
有关王诜的传说已经在百姓中流传很久了,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驸马,同时还是当朝最厉害的将军,一战打残了西夏国,二战收回了幽州路,大宋建国百年无人能出其左右。
在商人和工匠眼中,这位则是财神爷和多门手艺的宗师,但他的脾气很怪,从来没收授过亲传弟子,有数的几位老工匠是他的徒弟,但也是名义上的,没有过正是的拜师礼和名份。
现在财神爷和宗师开门收徒了,这玩意还考虑啥可信性啊,想发财、想学手艺的就赶紧托人找拜师的门路吧,哪怕今年挤不进去,也得为明年做准备。
王诜做为当朝官员,私人开办书院还私下招收学生,这算不算心怀不轨呢?谁也不傻,确实有这种嫌疑,可没人敢说不对,更没人敢说不许办学。
此时就得感谢这个朝代了,文人士大夫为尊的宋朝,它出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还很严重。但在这个朝代不可以禁止办学,更不能禁止著书立说传播思想。
哪怕有争议,也得用文化人的方式辩论、驳斥、批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理服人。如果谁不这样做,就等于摧毁了这个朝代的价值观。
这就是常说的两面性,凡事都有两面,有好就必须有坏,只是这个好和坏放在不同人眼里含义不同。这种价值观对洪涛而言就是好,对有些人来讲就是坏。
他正在利用对方的规则和对方过招儿,也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能在这场战斗中获胜,比用弩箭和子弹夺取政权还彻底,能完全摧毁并重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只是好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更多。此时洪涛就像是攻城一方,作战难度比防御方要大很多倍,需要付出的努力、受到的限制也更多。
但不管怎么说,第一步已经成功迈了出去,也获得了不少拥趸。更幸运的是敌人并没意识到有人在偷偷挖墙角,他们正沉浸在权利争斗中不可自拔,同时还将面临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好像也顾不上那把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小铲子。
平七海不光把带孩子的工作完成的不错,还逐渐接替了通房丫头的工作,晚上帮男女主人清理身体,早上帮着穿衣洗漱,当长公主身子不方便的时候还把她叫到里屋当替身。
这下洪涛明白了,长公主是不愿意让自己和西迪多相处,生怕再把这个洋婆子娶进府。但又不好明着阻拦,只好采用这种方式缠住自己,能拖一天算一天,时间一久说不定就淡忘了呢。
平七海好像也乐意担任这个角色,每天和长公主形影不离关系越来越亲近。看到长公主整天被她逗得笑呵呵的,洪涛也就不打算张嘴提换人的事儿了。
但也绝不能忘了西迪,她可是自己的财务总监,还不像宋朝女人这么容易满足,一旦觉察出被故意冷落保不齐会做出何种反应。
既然不能晚上大被同眠,那就在办公室里白日宣淫吧。反正西迪也不在乎时辰对不对,公事账目聊累了,运动运动还能缓解疲劳呢。
今年的夏天有点热,更热的则是瓜洲镇,不是气温高而是人气旺。这里本来就是交通枢纽,长江、运河里每天船来船往,岸边发生的一切改变都非常醒目。
去年年底沙洲上来了一群制置使衙门的差人,先是到处用长杆子钻地,然后就开始招募民伕平整场地,很快一船一船的石料和罐子就顺着运河汇集过来。
开春的时候沙洲的荒地上已经用石料垒砌出来一大片平台,看样子还在不断增高,谁也不知道它是做什么用的。有人猜是传说中跨江大桥的桥墩,但这个墩子也太粗了,真要建起来还不和小山一样啊。
到了六月份大家终于看出点眉目了,合算不是桥墩的地基,而是要在上面盖庭院。到底这个大院子是什么所在依旧没人知晓,但是在院子的东南角有个东西越来越成为了关注焦点。
一座巨大的骨架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高高的石台上长了出来,乃至让人们忘了去猜测院子的用途,甚至连跨江大桥的事儿都忘了。
十丈开外、头如巨钟、尾似船帆、嘴细牙长……。这是百姓的口口相传,和所有古代记载相仿,有一绝不说二,极尽夸张之能事,唯独不进行细节描写。
但大宋百姓却一点不觉得夸张,来此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刚开始还是附近州县,不到一个月已经有来自运河沿线和沿江各地的好事者出现,连带着让瓜洲镇上的酒肆、茶肆、客栈座无虚席,掌柜的好不快活。
“天降吉兆、海王现世、风调雨顺、国运昌盛!”
这是真理报上登出的标题,以许东来肚子里那点儿自然地理知识,肯定写不出来太具科学性的文章,不过他从另一个方面向百姓介绍了这具骨架的来历和功用。
有鱼尾巴当然是大海里的,按照传统认知还应该是某些神仙的坐骑,必须有点仙气。能把神仙的坐骑骨架弄来,怎么说也不是坏事儿,必须象征着皇帝英明、朝臣得力、百姓拥戴、上下和睦啥的。
再引申一下的话,海里全是水嘛,这位神仙的治水能力应该不弱。有它在此坐镇,附近的州县大涝、大旱应该不会有了。
“海中巨兽实属鲸鲵、长江书院独树一帜!”一旬之后福州日报也对此作出了点评,风格明显更趋于理智。
先把鲸鲵这种动物简单的介绍了一番,然后开始讲这具骨架的来历和用途,并点出了大院子的名目,既不是桥墩也不是凉王别府,而是一座书院,名曰长江。
要不说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呢,王二在福州日报上都说得这么清楚了,可是相信的人并不多,更多百姓还是钟意真理报上的说法,这是神仙坐骑,有保佑风调雨顺的法力,是凉王特意从海外仙山处请来镇水用的。
于是乎大家也不再仅仅来看热闹,而是带着香案和贡品一起,不管有没有法力先祭拜一番再说,礼多神不怪嘛。
还有一些人不是来看热闹的,他们相对而言见多识广,这样的热闹并不是第一次看到。尽管这具老大的骨头架子确实挺吓人,看上去也确实很神奇。
这些人全来自不同州县,其中大部分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在甘凉路、渭桥镇和大名府路的工坊里当过学徒工或者技术员,还有一些人有新军经历,剩下的少部分则是这些人的徒弟或者朋友。
他们来此只有一个目的,参加长江学院的基础建设,然后成为学院里的第一批大学生。经过三到五年的学习之后,再由学院安排到各个工坊、商号、邮局、银行、船队里担任技术骨干和领导职务。
这些职位到底存不存在学生们不怀疑,就像当初他们不怀疑跟着技术员和大匠们一起工作能学到手艺一样。现在有人又说在长江学院里不仅能学到手艺,还能学到比手艺更金贵的东西。
而这些人很值得信赖,她们或者他们就是这座学院里的教习,或者叫教授。更值得信任的是学院的山长叫王诜,当今大宋凉王、新任沿江修河制置使。
有关王诜的传说已经在百姓中流传很久了,在普通百姓眼中他是驸马,同时还是当朝最厉害的将军,一战打残了西夏国,二战收回了幽州路,大宋建国百年无人能出其左右。
在商人和工匠眼中,这位则是财神爷和多门手艺的宗师,但他的脾气很怪,从来没收授过亲传弟子,有数的几位老工匠是他的徒弟,但也是名义上的,没有过正是的拜师礼和名份。
现在财神爷和宗师开门收徒了,这玩意还考虑啥可信性啊,想发财、想学手艺的就赶紧托人找拜师的门路吧,哪怕今年挤不进去,也得为明年做准备。
王诜做为当朝官员,私人开办书院还私下招收学生,这算不算心怀不轨呢?谁也不傻,确实有这种嫌疑,可没人敢说不对,更没人敢说不许办学。
此时就得感谢这个朝代了,文人士大夫为尊的宋朝,它出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还很严重。但在这个朝代不可以禁止办学,更不能禁止著书立说传播思想。
哪怕有争议,也得用文化人的方式辩论、驳斥、批判,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以理服人。如果谁不这样做,就等于摧毁了这个朝代的价值观。
这就是常说的两面性,凡事都有两面,有好就必须有坏,只是这个好和坏放在不同人眼里含义不同。这种价值观对洪涛而言就是好,对有些人来讲就是坏。
他正在利用对方的规则和对方过招儿,也就是所谓的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如果能在这场战斗中获胜,比用弩箭和子弹夺取政权还彻底,能完全摧毁并重建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
这只是好的方面,不利的方面更多。此时洪涛就像是攻城一方,作战难度比防御方要大很多倍,需要付出的努力、受到的限制也更多。
但不管怎么说,第一步已经成功迈了出去,也获得了不少拥趸。更幸运的是敌人并没意识到有人在偷偷挖墙角,他们正沉浸在权利争斗中不可自拔,同时还将面临来自北方的严重威胁,好像也顾不上那把看上去不怎么起眼的小铲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有毒》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有毒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