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七章 合资公司
目录:日月当空照中华| 作者:哼哈大王| 类别:历史军事
河西务东面,是靠海的天津,北面是白冶城附近的各大矿场,西面不远是通州,往南又有大运河联通各地。
可以说,这个地方水运发达,交通便利,商贸兴盛,是个难得的好地方。
不管是生产玻璃制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沙子、石灰、碱等物产,还是玻璃煅烧炉需要的燃料焦炭或者木炭,在河西务这个地方都可以就近采购到。
至于这个时代制造玻璃制品的技术工艺,其实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
只是崇祯皇帝这个穿越客,对于后世技术方面的东西知道的十分有限,充其量也只是略懂一点皮毛而已。
对于炼制玻璃溶液的原料以及炉温,他知道个大概,但是对于各种原料的配比,那就只能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多年的老工匠才能掌握的秘密了。
若是新手,那真是不知道得经历过多少实验,经历多少次失败,浪费多少时间,才能搞明白的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想过不依赖什么葡萄牙人或者其他西洋传教士,来推广这些技术产品,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毕竟你的身份是大明朝的皇帝,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每天看过什么书,接触过什么人,甚至说过什么话,都是有记录可查的。
若是你从小到大,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现在却突然能够指导着一批工匠,去研究和制造大明境内前所未有的近现代工艺制品,那样会不会显得太妖孽了呢?
不管怎么说,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宁肯让利给这些洋鬼子一点,借助他们的手,来循序渐进地推广普及一些这个时代泰西诸国领先于大明的工业技术,也不能自己给自己平添无数的麻烦,留下无数的后患。
位于天津河西务的罗戈联合公司玻璃制品厂,五月下旬开始点炉开工,到了六月初的时候,第一炉烧制出来的压花玻璃,经过打磨平整,就被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以及方正化派到河西务来当宝和公司常驻执事的东厂番子朱甲六,一起运到了京师,运到了宫里。
这个时候的平面玻璃制品,跟后世的平板玻璃可是没法比。
后世的浮法玻璃,根本不需要打磨就光滑如镜面,而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人直到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即使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玻璃制品也都是先将高温玻璃熔液,倾倒在耐高温的平板之上,一边冷却,一边将它压平碾平。
在压制和碾制的过程中,玻璃制品上面就会出现很多褶皱和波纹,而且越是大块的玻璃,褶皱和波纹就会越多。
因此等到彻底冷却之后,还需要小心翼翼地进行打磨,一方面将它的表面磨平,尽可能光滑平整,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不断的打磨,将它的厚度降低。
特别是用在门窗之上的大块压花玻璃,除了冷却碾压的时候产生的褶皱和花纹以外,有时候还需要在七八百度的玻璃熔液之中加入各种造型的金属线,比如金丝,银丝,铜丝,甚至是铁丝,用来增加其坚固程度。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来说,如果其中不加入金属丝线的话,大块玻璃很容易碎裂。
金银铜铁这几种金属制品之中,银的熔点最低,但是它的熔点还是要比玻璃熔液的温度高,所以,并不会因为加入玻璃熔液之中而被熔掉。
不过一旦加入了金丝银丝哪怕是铜丝,这种玻璃制品的价格也会变得很高。
这是普通用在门窗之上的压花玻璃。
至于制造小型镜子之用的玻璃制品,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了。
因为面积小,所以因为碾压而产生的褶皱和花纹很容易全部磨平,根本看不出什么压花和纹路。
至于生产单筒望远镜所需要的小块玻璃,除了保持纯净度透明度以外,就尤其容易生产和打磨了。
这一次运送到紫禁城中,献给大明皇帝的玻璃制品之中,既有可以用在门窗之上的大块压花玻璃,也有小型的没有压花的镜子,更有制造工艺简单的单筒和双筒望远镜。
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明亮的玻璃窗,到了这个时空之中以后,即使是尊贵如紫禁城,也没有一扇窗户上使用了玻璃制品。
虽然这个时代的欧洲,用在门窗之上的玻璃制品早就大行其道了,但在东方世界,大块玻璃制品却是难得一见的奢侈稀罕之物,根本没有机会被用在门窗之上。
所以见到方正化领着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运到宫中来的大块压花玻璃之中,崇祯皇帝当即决定要从自己入股的这家公司大批量采购这种加入了各种花纹造型铁丝的大块压花玻璃,将紫禁城几个主要宫殿门窗之上的窗纱窗纸,全部替换成为玻璃窗。
后世参观过紫禁城的人都知道,紫禁城中宫殿的门窗更换为平板透明玻璃,是从乾隆年间才开始的,而且全都是从当时的西方国家进口过来的,价格非常昂贵。
现在,不仅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了一百三十多年,而且折算下来,造假极其低廉。
先不说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原本就是要通过将制造出来的玻璃制品献给大明的皇帝陛下,来给自己的玻璃制品打开销路,单纯说如今大明皇家在这家玻璃制品公司三成五的持股,就已经让紫禁城改装玻璃门窗的成本降到了成本价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既然要“招商引资”,鼓励工矿业的发展,那就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所以还是自己花钱,以五十万银元的价格,将紫禁城中的三大殿、内阁、军机处,文华殿、武英殿,乾清宫、坤宁宫以及诸后妃居住的宫殿比如慈宁宫、承乾宫、长春宫和储秀宫等,全部改装为平板压花玻璃窗。
罗戈联合公司第一个订单,就是来自大明皇帝陛下,而且一出手就是五十万银元,涵盖了几乎整个紫禁城重要建筑的玻璃窗改装,这让怀拽着发财梦想来到东方闯荡的葡萄牙商人卡洛斯-戈蒂尼奥以及在东方闯荡了更久的乔-罗德里格斯欣喜若狂。
除了皇帝本人的订单之外,试用了罗德里格斯献上的双筒望远镜之后,崇祯皇帝还让武备院从罗戈联合公司订购了一批单筒和双筒望远镜,等到生产出来之后,尽快装备京营、近卫军和九边各镇边军将校官佐。
除了罗戈联合公司的玻璃制品之外,专门面向大明武备院进行生产的迪亚士火药厂,也早在几个月前就在通州八里桥开工投产了,完全按照葡萄牙人的标准工艺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颗粒化黑火药,如今已经成为了大明武备院所需火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了。
毫不例外的是,属于皇家产业的宝和公司,同样持有大量迪亚士火药厂的股份,包括宝和公司出面购置的土地和建造的厂房在内,加上投入的本金,累计持有的股份占到四成。
而另外两位大股东,则是葡萄牙没落贵族退役上尉安东尼奥·德·卡波,以及退役老兵兼老水手兼老火药匠人迪亚士,胡安-迪亚士。
武备院的火药厂不是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精细颗粒黑火药,只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既然将迪亚士监工生产出来的颗粒化黑火药命名为迪亚士火药了,早就习惯了欧洲专利化商业运作的安东尼奥·德·卡波和胡安-迪亚士,很快就不满足于武备院安排的职务和高额的薪水了。
他们来东方的目的是为了发大财来的,既然有发大财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可惜的是,大明不是葡萄牙,也不是欧洲,高品质黑火药的生产,如今是朝廷垄断,他们就是开办了迪亚士火药厂,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所有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黑火药,必须优先卖给大明的武备院。
除非经过大明武备院的同意,否则不能卖给第三方。
若是品质没有达标,大明的武备院不予采购,同时又不允许其卖给第三方,那么他们就只能销毁或者重新调配、碾磨和筛制。
对于这些非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军火厂商,不管是从制度规定上,还是从合资的股权控制上,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都必须要保证他们不能为大明朝廷的敌人所用。
当然,如今安东尼奥·德·卡波和胡安-迪亚士设在通州八里桥的迪亚士火药厂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黑火药供不应求,除了大明武备院之外,也还根本不存在第三方的购买者。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购买者的,崇祯皇帝让皇家的宝和公司入股这个眼下规模不大的火药厂,当然正是看中了军火生意在未来的光明前景。
可以说,这个地方水运发达,交通便利,商贸兴盛,是个难得的好地方。
不管是生产玻璃制品所需要的原材料,比如沙子、石灰、碱等物产,还是玻璃煅烧炉需要的燃料焦炭或者木炭,在河西务这个地方都可以就近采购到。
至于这个时代制造玻璃制品的技术工艺,其实并没有多高的技术含量。
只是崇祯皇帝这个穿越客,对于后世技术方面的东西知道的十分有限,充其量也只是略懂一点皮毛而已。
对于炼制玻璃溶液的原料以及炉温,他知道个大概,但是对于各种原料的配比,那就只能是从事这方面工作多年的老工匠才能掌握的秘密了。
若是新手,那真是不知道得经历过多少实验,经历多少次失败,浪费多少时间,才能搞明白的了。
崇祯皇帝当然也想过不依赖什么葡萄牙人或者其他西洋传教士,来推广这些技术产品,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毕竟你的身份是大明朝的皇帝,生在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每天看过什么书,接触过什么人,甚至说过什么话,都是有记录可查的。
若是你从小到大,都从来没有接触过这方面的东西,现在却突然能够指导着一批工匠,去研究和制造大明境内前所未有的近现代工艺制品,那样会不会显得太妖孽了呢?
不管怎么说,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宁肯让利给这些洋鬼子一点,借助他们的手,来循序渐进地推广普及一些这个时代泰西诸国领先于大明的工业技术,也不能自己给自己平添无数的麻烦,留下无数的后患。
位于天津河西务的罗戈联合公司玻璃制品厂,五月下旬开始点炉开工,到了六月初的时候,第一炉烧制出来的压花玻璃,经过打磨平整,就被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以及方正化派到河西务来当宝和公司常驻执事的东厂番子朱甲六,一起运到了京师,运到了宫里。
这个时候的平面玻璃制品,跟后世的平板玻璃可是没法比。
后世的浮法玻璃,根本不需要打磨就光滑如镜面,而这个时代根本没有人直到浮法玻璃的制造方法,即使在这个时代的欧洲,玻璃制品也都是先将高温玻璃熔液,倾倒在耐高温的平板之上,一边冷却,一边将它压平碾平。
在压制和碾制的过程中,玻璃制品上面就会出现很多褶皱和波纹,而且越是大块的玻璃,褶皱和波纹就会越多。
因此等到彻底冷却之后,还需要小心翼翼地进行打磨,一方面将它的表面磨平,尽可能光滑平整,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不断的打磨,将它的厚度降低。
特别是用在门窗之上的大块压花玻璃,除了冷却碾压的时候产生的褶皱和花纹以外,有时候还需要在七八百度的玻璃熔液之中加入各种造型的金属线,比如金丝,银丝,铜丝,甚至是铁丝,用来增加其坚固程度。
因为对于那个时代玻璃制品的制造工艺来说,如果其中不加入金属丝线的话,大块玻璃很容易碎裂。
金银铜铁这几种金属制品之中,银的熔点最低,但是它的熔点还是要比玻璃熔液的温度高,所以,并不会因为加入玻璃熔液之中而被熔掉。
不过一旦加入了金丝银丝哪怕是铜丝,这种玻璃制品的价格也会变得很高。
这是普通用在门窗之上的压花玻璃。
至于制造小型镜子之用的玻璃制品,相对来说就要容易得多了。
因为面积小,所以因为碾压而产生的褶皱和花纹很容易全部磨平,根本看不出什么压花和纹路。
至于生产单筒望远镜所需要的小块玻璃,除了保持纯净度透明度以外,就尤其容易生产和打磨了。
这一次运送到紫禁城中,献给大明皇帝的玻璃制品之中,既有可以用在门窗之上的大块压花玻璃,也有小型的没有压花的镜子,更有制造工艺简单的单筒和双筒望远镜。
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在后世的时候已经习惯了明亮的玻璃窗,到了这个时空之中以后,即使是尊贵如紫禁城,也没有一扇窗户上使用了玻璃制品。
虽然这个时代的欧洲,用在门窗之上的玻璃制品早就大行其道了,但在东方世界,大块玻璃制品却是难得一见的奢侈稀罕之物,根本没有机会被用在门窗之上。
所以见到方正化领着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运到宫中来的大块压花玻璃之中,崇祯皇帝当即决定要从自己入股的这家公司大批量采购这种加入了各种花纹造型铁丝的大块压花玻璃,将紫禁城几个主要宫殿门窗之上的窗纱窗纸,全部替换成为玻璃窗。
后世参观过紫禁城的人都知道,紫禁城中宫殿的门窗更换为平板透明玻璃,是从乾隆年间才开始的,而且全都是从当时的西方国家进口过来的,价格非常昂贵。
现在,不仅比原本历史上提前了一百三十多年,而且折算下来,造假极其低廉。
先不说戈蒂尼奥和罗德里格斯原本就是要通过将制造出来的玻璃制品献给大明的皇帝陛下,来给自己的玻璃制品打开销路,单纯说如今大明皇家在这家玻璃制品公司三成五的持股,就已经让紫禁城改装玻璃门窗的成本降到了成本价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既然要“招商引资”,鼓励工矿业的发展,那就不能采取杀鸡取卵的方法,所以还是自己花钱,以五十万银元的价格,将紫禁城中的三大殿、内阁、军机处,文华殿、武英殿,乾清宫、坤宁宫以及诸后妃居住的宫殿比如慈宁宫、承乾宫、长春宫和储秀宫等,全部改装为平板压花玻璃窗。
罗戈联合公司第一个订单,就是来自大明皇帝陛下,而且一出手就是五十万银元,涵盖了几乎整个紫禁城重要建筑的玻璃窗改装,这让怀拽着发财梦想来到东方闯荡的葡萄牙商人卡洛斯-戈蒂尼奥以及在东方闯荡了更久的乔-罗德里格斯欣喜若狂。
除了皇帝本人的订单之外,试用了罗德里格斯献上的双筒望远镜之后,崇祯皇帝还让武备院从罗戈联合公司订购了一批单筒和双筒望远镜,等到生产出来之后,尽快装备京营、近卫军和九边各镇边军将校官佐。
除了罗戈联合公司的玻璃制品之外,专门面向大明武备院进行生产的迪亚士火药厂,也早在几个月前就在通州八里桥开工投产了,完全按照葡萄牙人的标准工艺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颗粒化黑火药,如今已经成为了大明武备院所需火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了。
毫不例外的是,属于皇家产业的宝和公司,同样持有大量迪亚士火药厂的股份,包括宝和公司出面购置的土地和建造的厂房在内,加上投入的本金,累计持有的股份占到四成。
而另外两位大股东,则是葡萄牙没落贵族退役上尉安东尼奥·德·卡波,以及退役老兵兼老水手兼老火药匠人迪亚士,胡安-迪亚士。
武备院的火药厂不是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精细颗粒黑火药,只是大明的皇帝陛下既然将迪亚士监工生产出来的颗粒化黑火药命名为迪亚士火药了,早就习惯了欧洲专利化商业运作的安东尼奥·德·卡波和胡安-迪亚士,很快就不满足于武备院安排的职务和高额的薪水了。
他们来东方的目的是为了发大财来的,既然有发大财的机会,自然不会错过。
可惜的是,大明不是葡萄牙,也不是欧洲,高品质黑火药的生产,如今是朝廷垄断,他们就是开办了迪亚士火药厂,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所有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黑火药,必须优先卖给大明的武备院。
除非经过大明武备院的同意,否则不能卖给第三方。
若是品质没有达标,大明的武备院不予采购,同时又不允许其卖给第三方,那么他们就只能销毁或者重新调配、碾磨和筛制。
对于这些非官方或者半官方的军火厂商,不管是从制度规定上,还是从合资的股权控制上,如今的这位崇祯皇帝都必须要保证他们不能为大明朝廷的敌人所用。
当然,如今安东尼奥·德·卡波和胡安-迪亚士设在通州八里桥的迪亚士火药厂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黑火药供不应求,除了大明武备院之外,也还根本不存在第三方的购买者。
不过,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购买者的,崇祯皇帝让皇家的宝和公司入股这个眼下规模不大的火药厂,当然正是看中了军火生意在未来的光明前景。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当空照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