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七章 不世之功
目录:日月当空照中华| 作者:哼哈大王| 类别:历史军事
就在黄台吉带着仅剩的女真和蒙古三万人马,从库库和屯突围北上的第二天中午,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和多伦部首领哈丹巴特尔等人率领的大批骑兵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了库库和屯城外。
然而此时,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已经在头一天率军进驻了这座塞北雄城。
而黄台吉麾下的建虏和蒙古兵残部,更是早已经消失在北方的漫天风雪之中了。
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等人攒足了劲头前来,却发现库库和屯已经落入山西镇明军之手,而奴酋及其麾下的建虏和蒙古仆从军也已经逃往更北方,人人心中都是遗憾无比。
只是这个季节的草原之上,风雪肆虐,行军困难,平日里每天卯足了劲儿可以快速行军三百里的明军骑兵,到了这个时候,每天策马跑上一半的路程,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至于在这个季节顶着严寒风雪,继续北上瀚海追击建虏骑兵,包括多伦部首领哈丹巴特尔这个蒙古汉子都是连连摇头。
所以,这些人虽然感到遗憾,但却也无可奈何。
当日中午,几个人被山西镇总兵王国梁接进了城中,赶忙前来拜见大明朝廷的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
几个人进到城中,来到了李邦华的督师部院之中。
赵率教和祖大寿两位挂将军印的经制总兵官,分别向李邦华禀报了多伦诺尔和大同方向的战局战况。
与此同时,这几个新到的总兵大将,为了弥补未能将建虏留在漠南的遗憾,一起向大明朝的这位军机大臣请令,愿意率领各部骑兵护着李邦华这位阁老军机大臣,继续往西,前去收复河套之地。
祖大寿说:“阁部大人!卑职听闻,奴酋初南下,林丹汗即向西奔逃,而奴酋亦曾派遣了一支偏师西去追击。
“想来鄂尔多斯诸部必然连番苦战,今日建虏北逃,其西行偏师亦必不能久留。
“鄂尔多斯诸部经此一战,实力必损,且林丹汗西逃,漠南无主,大人率数万大军西去,踏冰渡河而临之,或可不战而取也!此诚吾辈镇守疆臣不世之功也!”
祖大寿的说法,深得赵率教、曹文诏等人的认同,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李邦华表达着求战之心。
李邦华听了这些总兵大将的求战之语,心中也是激荡不已。
收复河套,对于他这样的文臣来说,更是由来已久的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从大明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不少有志于收复大明失地的文官武将的夙愿。
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时任三边总督的曾铣,向嘉靖皇帝上了,提出了收复河套的建议和请求。
曾铣的想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赞同,但却没有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持。
因为当时,东南沿海面临着严重的倭患,大明军事的重心放在了东南,而西北边地盘踞河套之地的鄂尔多斯诸部首领济农也颇为不弱。
同时,大同边外漠南地区的俺达汗也是刚刚兴起不久,兵锋正盛。
所以,曾铣的提法虽好,却并没有能够得到河套周边地带陕、甘、宁、固、延诸镇边臣的支持。
这些人大多都是保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用兵失败,激怒了套虏与俺达,反而引火烧身,致使蒙鞑犯边。
不过,曾铣的提议,却得到了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
就这样,在嘉靖皇帝和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下,曾铣调集了一批军队,开始发起了复套的战争。
然而,曾铣的做法,因为没有得到其他沿边抚镇之臣的鼎力支持,以至于先胜而后败,靡师耗饷两年时间,最后徒劳而无功。
曾铣两年无功,朝廷的风向迅速变化,而嘉靖皇帝的心意也发生了改变。
一心想要赶走夏言而上位的严嵩,趁机纠集了一帮朝臣,大肆攻击弹劾曾铣欺君,而且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首辅夏言。
结果,夏言在党争之中黯然下台,首辅之位被严嵩所取代。
而失去了夏言支持的曾铣,下场则更惨,不仅丢官罢职,而且被政敌严嵩、仇鸾等人告以欺君之罪,最终竟然被逮捕入京,斩首弃市,成为了嘉靖朝残酷党争的牺牲品。
曾铣被斩首弃市之后没过多久,土默特部的俺达汗和鄂尔多斯部的济农相继率军犯边,而当年支持曾铣复套的前首辅夏言,也在严嵩的攀诬之下,被爱翻旧账的嘉靖皇帝以擅开边衅为名斩首。
从此之后,收复河套这件事,成了嘉靖年间一个不可言说的禁忌。
而西北各边镇从此也死了复套之心,再无进取之意。
这些前尘往事,李邦华知道得一清二楚,此时诸将提起,自然要慎重行之。
况且此时,塞外风雪肆虐、滴水成冰,大军又是连番行军作战,伤病问题严重,如今刚刚有了一座城池可以立足容身,各部皆是亟待休整。
而自己一直负责围剿的流贼再次流回陕北,死灰复燃,而且性格执拗、行事不计后果的三边总督袁崇焕,又在西北捅了个大篓子。
若是自己如今领着大军西去,压迫鄂尔多斯诸部,万一逼得鄂尔多斯诸部狗急跳墙,南下陕西或者固原,再搞得袁崇焕南北两线作战,自己这么做岂不是火上浇油!
犹豫来去,李邦华对祖大寿、赵率教等人说道:“收复河套,诚然不世之功也!既是汝等大将之固志,亦是本阁部之夙愿也!
“然则宣大漠南大战方休,归化城内千头万绪!各部将士顶风冒雪苦战数月,伤病满营,亟待休整!
“且此事重大,御驾就在居庸关中,一切还应取决于圣上决断!不过,诸将之议,本阁部将尽快呈报,不数日即可上达天听,各部可趁此数日光景厉兵秣马、休养士卒!”
诸将虽然有志于尽快西去收复河套,但看归化城外天候如此,且自军远道而来,士气虽然很高,但也疲惫不堪。
而且大军远道追击,没带什么粮草,各种现实情况摆在面前,光有一腔豪情,也是没有什么大用。
李邦华接见了几位总兵大将之后,让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给各部骑兵划分了在归化城中的驻扎区域。
库库和屯城中曾经的大蒙古国林丹汗的行宫,也就是黄台吉占据了库库和屯之后的大金国天聪汗的行宫,如今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明朝阁老军机大臣兼山西剿贼督师李邦华的督师部院行辕。
而城中大量房屋民居也顺其自然地住满了大明的官军士卒。
黄台吉率军撤离的时候,走得十分仓促,城中不仅遗留下了一批粮草牲畜,而且还遗留下了大量妇孺。
包括城中的官署、寺庙、商铺和民居等房屋建筑,也没有来得及放火烧毁。
所以,李邦华刷军入城之后,算是从黄台吉的仓皇突围之中接收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城池。
城中的万余名老弱妇孺,大部分是当初林丹汗撤离库库和屯时没有来得及出城跟上的察哈尔牧民家眷,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当时奉命断后的察哈尔右翼三万户头领的妻女幼子。
如今,随着黄台吉的突围逃走,这些以女人和孩子为主的原察哈尔右翼三万户的老弱妇孺,与库库和屯这座城池一样,又相对完整地落到了入城明军的手中。
这些老弱妇孺家中的丁壮,先是被林丹汗抽丁为兵,跟着林丹汗到处征战,等到黄台吉来了之后,又被投降了黄台吉的各部首领再一次抽丁为兵,如今多数死在了宣大的战场上,剩下的侥幸未死的,这一次又被女真人裹挟着一起突围撤走。
因此,剩下的这些都是妇孺女子,没有什么危害性。
其中一些稍有姿色的妇人女子,更是被建虏后金国的女真辫子兵们肆意玩弄,对女真人也是充满了仇恨。
等到李邦华率领明军大举入城的时候,这些人倒是十分温顺,十分配合。
而在平虏卫卫城之中投降了李邦华的前察哈尔右翼万户之一额尔克楚虎尔,如今重新以新的身份,跟着明军回到库库和屯之后,也向李邦华提出了将城中察哈尔老弱妇孺划归自己的要求,但是被李邦华一口拒绝。
李邦华只同意额尔克楚虎尔找回自己的妻女家眷。
同时也只同意,跟着额尔克楚虎尔归降大明的两千骑蒙古兵,可以找回自己的家眷。
而其他人的归属和处置,则一概请旨定夺。
当然,李邦华有他自己的想法,包括归化城的未来,包括城中这些妇孺的处置,包括随军而来的那些关内汉人青壮的安置等等,早在率军屯兵于库库和屯城外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套想法。
到了这个时候,李邦华自然是要尽快报告给身在居庸关中的崇祯皇帝,请皇帝来定夺了。
然而此时,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已经在头一天率军进驻了这座塞北雄城。
而黄台吉麾下的建虏和蒙古兵残部,更是早已经消失在北方的漫天风雪之中了。
赵率教、祖大寿、曹文诏等人攒足了劲头前来,却发现库库和屯已经落入山西镇明军之手,而奴酋及其麾下的建虏和蒙古仆从军也已经逃往更北方,人人心中都是遗憾无比。
只是这个季节的草原之上,风雪肆虐,行军困难,平日里每天卯足了劲儿可以快速行军三百里的明军骑兵,到了这个时候,每天策马跑上一半的路程,都已经算是很不错了。
至于在这个季节顶着严寒风雪,继续北上瀚海追击建虏骑兵,包括多伦部首领哈丹巴特尔这个蒙古汉子都是连连摇头。
所以,这些人虽然感到遗憾,但却也无可奈何。
当日中午,几个人被山西镇总兵王国梁接进了城中,赶忙前来拜见大明朝廷的军机大臣平阳伯李邦华。
几个人进到城中,来到了李邦华的督师部院之中。
赵率教和祖大寿两位挂将军印的经制总兵官,分别向李邦华禀报了多伦诺尔和大同方向的战局战况。
与此同时,这几个新到的总兵大将,为了弥补未能将建虏留在漠南的遗憾,一起向大明朝的这位军机大臣请令,愿意率领各部骑兵护着李邦华这位阁老军机大臣,继续往西,前去收复河套之地。
祖大寿说:“阁部大人!卑职听闻,奴酋初南下,林丹汗即向西奔逃,而奴酋亦曾派遣了一支偏师西去追击。
“想来鄂尔多斯诸部必然连番苦战,今日建虏北逃,其西行偏师亦必不能久留。
“鄂尔多斯诸部经此一战,实力必损,且林丹汗西逃,漠南无主,大人率数万大军西去,踏冰渡河而临之,或可不战而取也!此诚吾辈镇守疆臣不世之功也!”
祖大寿的说法,深得赵率教、曹文诏等人的认同,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向李邦华表达着求战之心。
李邦华听了这些总兵大将的求战之语,心中也是激荡不已。
收复河套,对于他这样的文臣来说,更是由来已久的一个梦想。
这个梦想,从大明孝宗皇帝、武宗皇帝的时候,就已经成了不少有志于收复大明失地的文官武将的夙愿。
到了嘉靖皇帝在位的时候,时任三边总督的曾铣,向嘉靖皇帝上了,提出了收复河套的建议和请求。
曾铣的想法,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赞同,但却没有得到其他朝臣的支持。
因为当时,东南沿海面临着严重的倭患,大明军事的重心放在了东南,而西北边地盘踞河套之地的鄂尔多斯诸部首领济农也颇为不弱。
同时,大同边外漠南地区的俺达汗也是刚刚兴起不久,兵锋正盛。
所以,曾铣的提法虽好,却并没有能够得到河套周边地带陕、甘、宁、固、延诸镇边臣的支持。
这些人大多都是保持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免得用兵失败,激怒了套虏与俺达,反而引火烧身,致使蒙鞑犯边。
不过,曾铣的提议,却得到了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
就这样,在嘉靖皇帝和时任内阁首辅夏言的支持下,曾铣调集了一批军队,开始发起了复套的战争。
然而,曾铣的做法,因为没有得到其他沿边抚镇之臣的鼎力支持,以至于先胜而后败,靡师耗饷两年时间,最后徒劳而无功。
曾铣两年无功,朝廷的风向迅速变化,而嘉靖皇帝的心意也发生了改变。
一心想要赶走夏言而上位的严嵩,趁机纠集了一帮朝臣,大肆攻击弹劾曾铣欺君,而且把矛头指向了当时的首辅夏言。
结果,夏言在党争之中黯然下台,首辅之位被严嵩所取代。
而失去了夏言支持的曾铣,下场则更惨,不仅丢官罢职,而且被政敌严嵩、仇鸾等人告以欺君之罪,最终竟然被逮捕入京,斩首弃市,成为了嘉靖朝残酷党争的牺牲品。
曾铣被斩首弃市之后没过多久,土默特部的俺达汗和鄂尔多斯部的济农相继率军犯边,而当年支持曾铣复套的前首辅夏言,也在严嵩的攀诬之下,被爱翻旧账的嘉靖皇帝以擅开边衅为名斩首。
从此之后,收复河套这件事,成了嘉靖年间一个不可言说的禁忌。
而西北各边镇从此也死了复套之心,再无进取之意。
这些前尘往事,李邦华知道得一清二楚,此时诸将提起,自然要慎重行之。
况且此时,塞外风雪肆虐、滴水成冰,大军又是连番行军作战,伤病问题严重,如今刚刚有了一座城池可以立足容身,各部皆是亟待休整。
而自己一直负责围剿的流贼再次流回陕北,死灰复燃,而且性格执拗、行事不计后果的三边总督袁崇焕,又在西北捅了个大篓子。
若是自己如今领着大军西去,压迫鄂尔多斯诸部,万一逼得鄂尔多斯诸部狗急跳墙,南下陕西或者固原,再搞得袁崇焕南北两线作战,自己这么做岂不是火上浇油!
犹豫来去,李邦华对祖大寿、赵率教等人说道:“收复河套,诚然不世之功也!既是汝等大将之固志,亦是本阁部之夙愿也!
“然则宣大漠南大战方休,归化城内千头万绪!各部将士顶风冒雪苦战数月,伤病满营,亟待休整!
“且此事重大,御驾就在居庸关中,一切还应取决于圣上决断!不过,诸将之议,本阁部将尽快呈报,不数日即可上达天听,各部可趁此数日光景厉兵秣马、休养士卒!”
诸将虽然有志于尽快西去收复河套,但看归化城外天候如此,且自军远道而来,士气虽然很高,但也疲惫不堪。
而且大军远道追击,没带什么粮草,各种现实情况摆在面前,光有一腔豪情,也是没有什么大用。
李邦华接见了几位总兵大将之后,让山西镇总兵官王国梁给各部骑兵划分了在归化城中的驻扎区域。
库库和屯城中曾经的大蒙古国林丹汗的行宫,也就是黄台吉占据了库库和屯之后的大金国天聪汗的行宫,如今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明朝阁老军机大臣兼山西剿贼督师李邦华的督师部院行辕。
而城中大量房屋民居也顺其自然地住满了大明的官军士卒。
黄台吉率军撤离的时候,走得十分仓促,城中不仅遗留下了一批粮草牲畜,而且还遗留下了大量妇孺。
包括城中的官署、寺庙、商铺和民居等房屋建筑,也没有来得及放火烧毁。
所以,李邦华刷军入城之后,算是从黄台吉的仓皇突围之中接收了一个基本完整的城池。
城中的万余名老弱妇孺,大部分是当初林丹汗撤离库库和屯时没有来得及出城跟上的察哈尔牧民家眷,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当时奉命断后的察哈尔右翼三万户头领的妻女幼子。
如今,随着黄台吉的突围逃走,这些以女人和孩子为主的原察哈尔右翼三万户的老弱妇孺,与库库和屯这座城池一样,又相对完整地落到了入城明军的手中。
这些老弱妇孺家中的丁壮,先是被林丹汗抽丁为兵,跟着林丹汗到处征战,等到黄台吉来了之后,又被投降了黄台吉的各部首领再一次抽丁为兵,如今多数死在了宣大的战场上,剩下的侥幸未死的,这一次又被女真人裹挟着一起突围撤走。
因此,剩下的这些都是妇孺女子,没有什么危害性。
其中一些稍有姿色的妇人女子,更是被建虏后金国的女真辫子兵们肆意玩弄,对女真人也是充满了仇恨。
等到李邦华率领明军大举入城的时候,这些人倒是十分温顺,十分配合。
而在平虏卫卫城之中投降了李邦华的前察哈尔右翼万户之一额尔克楚虎尔,如今重新以新的身份,跟着明军回到库库和屯之后,也向李邦华提出了将城中察哈尔老弱妇孺划归自己的要求,但是被李邦华一口拒绝。
李邦华只同意额尔克楚虎尔找回自己的妻女家眷。
同时也只同意,跟着额尔克楚虎尔归降大明的两千骑蒙古兵,可以找回自己的家眷。
而其他人的归属和处置,则一概请旨定夺。
当然,李邦华有他自己的想法,包括归化城的未来,包括城中这些妇孺的处置,包括随军而来的那些关内汉人青壮的安置等等,早在率军屯兵于库库和屯城外的时候,他就已经有了一套想法。
到了这个时候,李邦华自然是要尽快报告给身在居庸关中的崇祯皇帝,请皇帝来定夺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当空照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