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零九章 御驾回京
目录:日月当空照中华| 作者:哼哈大王| 类别:历史军事
十二月初八,俗称腊八,崇祯皇帝回京的御驾在天策卫人马的护卫之下,穿过军都陉的南段,来到了居庸关的南口。
南口虽然也有驻军,但是与居庸关的北关城已经俨然成了一座兵城不同,南口店铺林立,商民众多,仍然是一座南来北往的商旅集散之地。
居庸关下的残酷血战,以及建虏在宣大之地的攻城略地和骇人听闻的大肆屠杀,早已通过直隶总督衙门和吴国俊昌平营安置的难民之口,传到了南口关城,并经过来往南口的商旅百姓带向了京师各地,也从京师各地传往北直隶,传向更远的南方。
女真鞑子和蒙古鞑子肆虐宣大,以及强攻居庸关的传闻,曾经令南口百姓一日数惊,恐慌不已。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御驾亲临居庸关,以及在居庸关下亲自指挥大明官军作战,击溃来犯之敌的作为,就更令这一带的商民百姓激动不已了。
这一天中午,崇祯皇帝的车驾来到了居庸关的南口。
南口一带百姓万人空巷,扶老携幼地带着煮好的腊八粥,跪在出离南口返回京师的道路两旁高呼万岁。
这些百姓之中的许多人,都曾是居庸关一带的卫所军户,如今不仅分到了原来名义上属于自己而实际上属于上官的卫所土地,生活上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而且也不再需要承担上阵打仗的世袭兵役,不再需要承担给上官和京师权贵家族做牛做马的各种劳役。
即便是发生在眼前的这场战争,皇帝也没有征发这些人前来助战或者服役。
崇祯皇帝的这些举措,虽然之前看不出什么效果来,但是到了这一次皇帝亲自坐镇关城,带领官军在居庸关下决战取胜之后,这个效果立刻就呈现出来了。
居庸关南口一带隶属昌平州的这些百姓们,自然把这次官军数十年未曾有过的大胜,以及之前朝廷和北直隶总督府的各种利好举措,全都记在了皇帝的身上。
如今皇帝御驾回京,南口关城内外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扶老携幼地来到大道旁边,纷纷朝着皇帝的御驾跪拜,高呼万岁之声声闻数里之远。
而一直坐镇南口源源不断地为朝廷大军转运粮草弹药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等人,也难得地大着胆子任凭百姓跪拜御驾,没有传令南口官军去驱赶和清理这些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
这样的场面虽然一时混乱,却也是他们这些老臣为官数十年来所未见的了。
策马跟在皇帝车驾两侧的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副使姜曰广心中慨叹不已。
恭顺侯吴惟英说道:“万岁爷!南口百姓听闻万岁爷御驾回京,扶老携幼前来送行,此情此景,臣生数十年,真是生平所仅见!
“万岁爷此番胜战之功,足可比肩当年成祖!而能得百姓之心这一处,比之古来仁君更是犹有过之啊!万岁爷之圣明仁德,臣等佩服之至!”
恭顺侯吴惟英是一个完全汉化了的蒙古人,与其祖上精擅骑射、以武传家相比,到了他这一代恭顺侯,则是摈弃了骑射武艺,学着其它汉人勋贵世家的子弟,也开始附庸风雅地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书香门第。
只是无论他怎么附庸风雅地包装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还是一个四不像。
此时学着平时打交道的进士文官语气,大拍崇祯皇帝的马匹,听得崇祯皇帝和身边的理藩院副使姜曰广忍俊不禁。
恭顺侯吴惟英说完这番恭维皇帝的话,姜曰广也跟着对车内的崇祯皇帝说道:“吴大人言之有理!臣尝通读二十三史,过目历代帝王故事,似陛下这般生而知之、英明果断,史所罕见也!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则万古长如夜!陛下之于今日之大明,亦复可作如是解!此天所以生陛下以兴大明者也!”
跟在附近的兵部郎中牛聚明、军机处参议陈士奇、舍人吴伟业,也都纷纷称是,一片颂圣之声。
平常,臣子议论和评价君主的作为,并且当着皇帝的面,即使是拍马屁,在过去也是一项禁忌。
不过,这两人与皇帝接触较多,知道眼前这位皇帝的脾气,并不在意这等小节,而且此时又是发自内心,所以就在皇帝面前,对着皇帝侃侃而谈了。
听着骑马跟在御用马车一侧的吴惟英、姜曰广说着这种歌功颂德的恭维话,崇祯皇帝坐在马车之中,对两人说道: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朕非生而知之者,实乃困而学之者也!中兴皇明乃朕即位以来之夙愿,皇明内忧外患弊病深重,军政之困数不胜数,朕实是困而后学,不学不行啊!””
崇祯皇帝难得地语重心长,对着这两个今后还要倚重的臣子,吐露了一下心声。
古代帝王之术讲究神秘莫测,当皇帝的不能轻易对臣子吐露心声。
之所以如此,是担心这些臣子们无孔不入投其所好。
不过,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而言,他这么慨叹着说出这句话,并且在大胜之余依然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当然也是有其目的的。
这次回京之后,他很快就又要面对比御驾亲临居庸关诱敌来攻更为繁难的军政改革,此时接着这些人的嘴巴,提前放出一些风去,相信就会有一些聪明的臣子,比如贾继春、牛聚明这样的人,就会知道皇帝的心思。
当日中午,崇祯皇帝的车驾来到了南口关城之中,崇祯皇帝就在马车之上,接见了前来觐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等人,勉励了一番之后,留下他们继续在南口为前线尚未撤回的大军转运军需物资,然后马不停蹄地穿过居庸关南口关城,沿着曲曲折折的京西古道,向着昌平一路行去。
一路上,透过御用四轮马车的车窗,崇祯皇帝看着道路两边跪拜叩首欢呼万岁的百姓,脸上的微笑转瞬即逝。
正所谓,君者舟也,百姓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管是君主还是百姓,实质上都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若是这一次,崇祯皇帝在居庸关战败而归,那么等待他的,恐怕就不是这些商民百姓的箪食壶浆高呼万岁了。
或许此时,这些沿途叩拜高呼万岁的百姓,会换上另外一副面孔,对他群起而攻,擒了他以迎女真人的王师了吧。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把京畿之地乃至全天下的百姓想象成为自己的敌人,但是他却也从来不会把大明王朝的延续,单纯地寄托在这些人的欢呼支持之上。
民心固然重要,可是原本历史上的满清并不得中原汉人包括南方汉人的民心,但却依然长驱而入席卷天下了。
满清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赤裸裸的实力,靠的是由这种长久以来保持的实力所形成的天下大势。
如今居庸关外的一战,以及宣大之地和辽东的战事,第一次打破或者中断了女真人正在积攒形成的这种势头。
而接下来这位崇祯皇帝要做的,正是要通过改革大明自身的各种弊政,维持住自己即位以来大明这一边逐渐升起的蒸蒸日上的大势。
只要大明蒸蒸日上的这个势头保持下去,数年之后,就能躲过原本历史亡国亡天下的那场危机。
崇祯皇帝一边胡思乱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边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到了昌平。
到了昌平过夜之后,第二天上午,带着随驾臣子和大队护卫人马,前往天寿山皇陵区,祭拜了成祖皇帝的长陵,以及传位给自己的天启皇帝的德陵,并在德陵外的配殿之中过了一夜,然后再次启程返京。
十二月十一日中午时分,崇祯皇帝的御驾回到了京师德胜门外。
此时此刻,内阁首辅李国镨和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领着满朝文武大臣,带着皇帝离京之时存放在紫禁城端门的众多仪仗,齐聚在德胜门外,跪迎皇帝回銮。
本该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德胜门外,也被留守京师的文臣勋贵们事先派人收拾的干干净净。
而当初云集端门外集体请愿,阻止皇帝御驾亲征的数百官员,这个时候当然也都自动忘掉了当时的立场,跟着李国镨、张惟贤等朝中重臣,跪在地上,一起欢呼:
“臣等恭贺陛下亲征大捷!天佑大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当然不记仇,也下了马车,出现在满朝文武官员面前,肃立着接受了这些人三跪九叩的大礼。
紧接着,崇祯皇帝没有回宫,而是带着德胜门外的文武百官,径直去了太庙,再一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居庸关、紫荆关以及在宣大、归化等地战胜建虏和蒙古军队的事情,一一报告祖先,也就是报告给大明朝的列祖列宗。
当天傍晚,在后宫诸后妃的翘首期盼之下,亲临居庸关坐镇督战一月有余的崇祯皇帝,终于回到了紫禁城中,来到了坤宁宫,与齐聚于此等候的诸位后妃一一见面。
南口虽然也有驻军,但是与居庸关的北关城已经俨然成了一座兵城不同,南口店铺林立,商民众多,仍然是一座南来北往的商旅集散之地。
居庸关下的残酷血战,以及建虏在宣大之地的攻城略地和骇人听闻的大肆屠杀,早已通过直隶总督衙门和吴国俊昌平营安置的难民之口,传到了南口关城,并经过来往南口的商旅百姓带向了京师各地,也从京师各地传往北直隶,传向更远的南方。
女真鞑子和蒙古鞑子肆虐宣大,以及强攻居庸关的传闻,曾经令南口百姓一日数惊,恐慌不已。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御驾亲临居庸关,以及在居庸关下亲自指挥大明官军作战,击溃来犯之敌的作为,就更令这一带的商民百姓激动不已了。
这一天中午,崇祯皇帝的车驾来到了居庸关的南口。
南口一带百姓万人空巷,扶老携幼地带着煮好的腊八粥,跪在出离南口返回京师的道路两旁高呼万岁。
这些百姓之中的许多人,都曾是居庸关一带的卫所军户,如今不仅分到了原来名义上属于自己而实际上属于上官的卫所土地,生活上有了一个基本的保障,而且也不再需要承担上阵打仗的世袭兵役,不再需要承担给上官和京师权贵家族做牛做马的各种劳役。
即便是发生在眼前的这场战争,皇帝也没有征发这些人前来助战或者服役。
崇祯皇帝的这些举措,虽然之前看不出什么效果来,但是到了这一次皇帝亲自坐镇关城,带领官军在居庸关下决战取胜之后,这个效果立刻就呈现出来了。
居庸关南口一带隶属昌平州的这些百姓们,自然把这次官军数十年未曾有过的大胜,以及之前朝廷和北直隶总督府的各种利好举措,全都记在了皇帝的身上。
如今皇帝御驾回京,南口关城内外十里八乡的百姓们,扶老携幼地来到大道旁边,纷纷朝着皇帝的御驾跪拜,高呼万岁之声声闻数里之远。
而一直坐镇南口源源不断地为朝廷大军转运粮草弹药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等人,也难得地大着胆子任凭百姓跪拜御驾,没有传令南口官军去驱赶和清理这些自发前来送行的百姓。
这样的场面虽然一时混乱,却也是他们这些老臣为官数十年来所未见的了。
策马跟在皇帝车驾两侧的理藩院院使恭顺侯吴惟英、副使姜曰广心中慨叹不已。
恭顺侯吴惟英说道:“万岁爷!南口百姓听闻万岁爷御驾回京,扶老携幼前来送行,此情此景,臣生数十年,真是生平所仅见!
“万岁爷此番胜战之功,足可比肩当年成祖!而能得百姓之心这一处,比之古来仁君更是犹有过之啊!万岁爷之圣明仁德,臣等佩服之至!”
恭顺侯吴惟英是一个完全汉化了的蒙古人,与其祖上精擅骑射、以武传家相比,到了他这一代恭顺侯,则是摈弃了骑射武艺,学着其它汉人勋贵世家的子弟,也开始附庸风雅地把自己包装成了一个书香门第。
只是无论他怎么附庸风雅地包装自己,搞出来的东西还是一个四不像。
此时学着平时打交道的进士文官语气,大拍崇祯皇帝的马匹,听得崇祯皇帝和身边的理藩院副使姜曰广忍俊不禁。
恭顺侯吴惟英说完这番恭维皇帝的话,姜曰广也跟着对车内的崇祯皇帝说道:“吴大人言之有理!臣尝通读二十三史,过目历代帝王故事,似陛下这般生而知之、英明果断,史所罕见也!
“有道是天不生仲尼,则万古长如夜!陛下之于今日之大明,亦复可作如是解!此天所以生陛下以兴大明者也!”
跟在附近的兵部郎中牛聚明、军机处参议陈士奇、舍人吴伟业,也都纷纷称是,一片颂圣之声。
平常,臣子议论和评价君主的作为,并且当着皇帝的面,即使是拍马屁,在过去也是一项禁忌。
不过,这两人与皇帝接触较多,知道眼前这位皇帝的脾气,并不在意这等小节,而且此时又是发自内心,所以就在皇帝面前,对着皇帝侃侃而谈了。
听着骑马跟在御用马车一侧的吴惟英、姜曰广说着这种歌功颂德的恭维话,崇祯皇帝坐在马车之中,对两人说道: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者,又其次也。困而不学者,民斯为下矣!
“朕非生而知之者,实乃困而学之者也!中兴皇明乃朕即位以来之夙愿,皇明内忧外患弊病深重,军政之困数不胜数,朕实是困而后学,不学不行啊!””
崇祯皇帝难得地语重心长,对着这两个今后还要倚重的臣子,吐露了一下心声。
古代帝王之术讲究神秘莫测,当皇帝的不能轻易对臣子吐露心声。
之所以如此,是担心这些臣子们无孔不入投其所好。
不过,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而言,他这么慨叹着说出这句话,并且在大胜之余依然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虑,当然也是有其目的的。
这次回京之后,他很快就又要面对比御驾亲临居庸关诱敌来攻更为繁难的军政改革,此时接着这些人的嘴巴,提前放出一些风去,相信就会有一些聪明的臣子,比如贾继春、牛聚明这样的人,就会知道皇帝的心思。
当日中午,崇祯皇帝的车驾来到了南口关城之中,崇祯皇帝就在马车之上,接见了前来觐见的户部尚书毕自严、工部尚书毕懋康等人,勉励了一番之后,留下他们继续在南口为前线尚未撤回的大军转运军需物资,然后马不停蹄地穿过居庸关南口关城,沿着曲曲折折的京西古道,向着昌平一路行去。
一路上,透过御用四轮马车的车窗,崇祯皇帝看着道路两边跪拜叩首欢呼万岁的百姓,脸上的微笑转瞬即逝。
正所谓,君者舟也,百姓者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不管是君主还是百姓,实质上都没有什么好坏之分。
若是这一次,崇祯皇帝在居庸关战败而归,那么等待他的,恐怕就不是这些商民百姓的箪食壶浆高呼万岁了。
或许此时,这些沿途叩拜高呼万岁的百姓,会换上另外一副面孔,对他群起而攻,擒了他以迎女真人的王师了吧。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当然不会把京畿之地乃至全天下的百姓想象成为自己的敌人,但是他却也从来不会把大明王朝的延续,单纯地寄托在这些人的欢呼支持之上。
民心固然重要,可是原本历史上的满清并不得中原汉人包括南方汉人的民心,但却依然长驱而入席卷天下了。
满清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赤裸裸的实力,靠的是由这种长久以来保持的实力所形成的天下大势。
如今居庸关外的一战,以及宣大之地和辽东的战事,第一次打破或者中断了女真人正在积攒形成的这种势头。
而接下来这位崇祯皇帝要做的,正是要通过改革大明自身的各种弊政,维持住自己即位以来大明这一边逐渐升起的蒸蒸日上的大势。
只要大明蒸蒸日上的这个势头保持下去,数年之后,就能躲过原本历史亡国亡天下的那场危机。
崇祯皇帝一边胡思乱想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一边马不停蹄地乘车赶到了昌平。
到了昌平过夜之后,第二天上午,带着随驾臣子和大队护卫人马,前往天寿山皇陵区,祭拜了成祖皇帝的长陵,以及传位给自己的天启皇帝的德陵,并在德陵外的配殿之中过了一夜,然后再次启程返京。
十二月十一日中午时分,崇祯皇帝的御驾回到了京师德胜门外。
此时此刻,内阁首辅李国镨和军机大臣英国公张惟贤领着满朝文武大臣,带着皇帝离京之时存放在紫禁城端门的众多仪仗,齐聚在德胜门外,跪迎皇帝回銮。
本该是一片冰天雪地的德胜门外,也被留守京师的文臣勋贵们事先派人收拾的干干净净。
而当初云集端门外集体请愿,阻止皇帝御驾亲征的数百官员,这个时候当然也都自动忘掉了当时的立场,跟着李国镨、张惟贤等朝中重臣,跪在地上,一起欢呼:
“臣等恭贺陛下亲征大捷!天佑大明!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当然不记仇,也下了马车,出现在满朝文武官员面前,肃立着接受了这些人三跪九叩的大礼。
紧接着,崇祯皇帝没有回宫,而是带着德胜门外的文武百官,径直去了太庙,再一次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将居庸关、紫荆关以及在宣大、归化等地战胜建虏和蒙古军队的事情,一一报告祖先,也就是报告给大明朝的列祖列宗。
当天傍晚,在后宫诸后妃的翘首期盼之下,亲临居庸关坐镇督战一月有余的崇祯皇帝,终于回到了紫禁城中,来到了坤宁宫,与齐聚于此等候的诸位后妃一一见面。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日月当空照中华》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日月当空照中华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