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564章益州刺史之位
目录:三国之大汉崛起| 作者:姜梵| 类别:历史军事
见一众官员缄默不言,都在思考着自己提的方案的利弊,刘禅清了清嗓子说道:“朕已经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如何抉择,诸位爱卿自己思量吧。”
刘禅随后看着一众文武说道:“朕预计明年开春之后,便可迁都长安,时间虽然还有几个月,但也需提前做好准备。
特别是三公九卿等各部衙门,需现在就准备迁都之事,这十二个衙门,事关国家运转,届时北迁,总不能在路上处理国家事务吧?
朕来成都之前,已经在长安提前准备了官署,各部衙门,可尽快派人前往长安,慢慢完成府衙的迁移之事。
朕已命大司马诸葛亮,大将军关羽,司徒法正三人在长安总摄全局,你们到了长安,听从他们的命令就行了。”
迁都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权利需要慢慢转移。
虽然长安那边,还没有准备好,但成都这边,也要提前派人过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三公九卿这种重要的衙门。
大规模的北迁时间定在明年,但三公九卿管理全国的事务,届时他们在北迁的路上,总不能还处理国家的事务吧?
因此成都这边,就需要提前分派一部分人过去组建府衙,慢慢将权利转移到长安去。届时大规模迁移,长安那边各个重要的衙门已经办公了,国家还能照常运转,不会耽误大事。
“诺!”三公九卿等各部官员纷纷拱手领命。
刘禅点了点头,又看向庞统说道:“庞司空,朕命你成立迁都司,全权负责迁都之事,统筹全局,中央官员,各个衙门的佐官,先前往迁都司报备,清点出北上关中的户籍,人口。然后报与大司马,让他提前准备。”
庞统拱手领命:“微臣遵旨!”
“糜竺!”
“微臣在!”刘禅的舅舅糜竺拱手而出。
刘禅看着糜竺说道:“朕命你成立良田司,如有迁都官员需要变卖田产假家产,由你全权负责收购。”
“微臣遵旨!”
刘禅继续说道:“如今各部衙门需要提前转移,因此难免会忽略益州的事务,而且迁都之后,益州也需挑选一位刺史来治理,因此朕决定现在就挑选出一个益州刺史,全权负责益州事务,如此准备迁都期间,益州也不会混乱。”
一众官员闻言皆看向了大殿最前方的那几个人,三公九卿等几个高官。
刘禅如要挑选益州刺史,迁都之后留守益州负责益州事务的话,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在这些人当中。
刘巴,李严,董和三人对视一眼,以他们的智慧,都猜到了这个人选可能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首先用排除法,三公以及尚令徐庶是大汉的顶梁柱,自然不可能留下来。
再从能力上来看,留守的人选,能力肯定不能弱,而他们三人是大汉的精英,无论是智谋还是执政手段都是一流。
而从派系上来说,留守益州之人,肯定不能是益州人。
李严自不必说,虽然以前是刘璋麾下的人,但却是荆州逃过来的,刘巴也是如此,而董和其实也不是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般过去的。这三人都属于东洲派。
至于黄权,和张松,虽然能力不凡,不差于他们三人,但却是益州本地人,属于益州派系,刘禅不可能让他们留守益州。
而其余九卿重臣,赵云是武将,蒋干擅长外交,糜竺则是商人出身,相对于治理一州来说,能力相对不足,都不可能留守益州。
因此益州刺史的官职,必落在李严,刘巴。董和这三人的其中一个身上。这三人虽然是东洲派,但却在益州生活了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已经融入益州,但与益州地方豪强,却没有太大的牵扯。而且能力也是一流。
刘巴董和目不斜视,宠辱不惊,李严眼眶深处,却带着一丝喜色。
李严这个人,并不是纯臣,他热衷于权势,虽然他是光禄勋,是九卿之一,但论权势,光禄勋其实没有益州刺史的权利大。
一个在中央负责守卫宫廷,一个在地方执掌一州,在李严心中,他更倾向于后者。
在历史上他也曾这么做,放着朝廷高官尚令以及托孤重臣不当,却请求诸葛亮划分五个州为巴州,想去当巴州刺史。
李严目光微微向上一撇,却见刘禅的目光,一直在自己以及刘巴和董和三人之中来巡视着。
李严连忙低下了头,心中更加欣喜,他觉得这个益州刺史,要落到自己头上了。
从年纪上来说,三人之中,数董和的年纪最大,跟徐庶差不多,已经六十岁了,就算留守益州,也干不了几年,因此可能性不大。
而刘巴,廷尉做的有声有色,他执法如山,在他担任廷尉期间,国家的犯罪率下降了许多,李严觉得没人能取代刘巴。
董和老了,而刘巴的廷尉无人可以取代,因此这益州刺史,可不得落到自己头上嘛?
只是李严显然是想多了,刘禅来自后世,清楚他的品行,又怎么会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呢?
只见上首的刘禅看向董和,说道:“董爱卿!”
“微臣在!”董和拱手而出。
刘禅对董和说道:“爱卿对大汉忠心耿耿,能力不凡,当年在刘璋麾下,治理地方深得民心,所以朕决定委任爱卿为益州刺史,管理益州事务。”
“微臣遵旨!”董和领旨谢恩,随后退班位,看了一眼李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原本也以为这益州刺史之位非李严莫属,却没有想到刘禅竟然会给了他。
他已经老了,年过六十,就算担任益州刺史,也治理不了几年了,而且他如今执掌的是少府,这是掌管宫廷用度的,换人的话会非常麻烦。
李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刘禅看了一眼李严,对着董和说道:“董爱卿如今可以全权负责益州的事务了,如此三公九卿等衙门迁往长安,益州也不会混乱。至于少府事务,则交由费祎主管。”
“诺!”董和与费祎拱手领命。
刘禅随后看着一众文武说道:“朕预计明年开春之后,便可迁都长安,时间虽然还有几个月,但也需提前做好准备。
特别是三公九卿等各部衙门,需现在就准备迁都之事,这十二个衙门,事关国家运转,届时北迁,总不能在路上处理国家事务吧?
朕来成都之前,已经在长安提前准备了官署,各部衙门,可尽快派人前往长安,慢慢完成府衙的迁移之事。
朕已命大司马诸葛亮,大将军关羽,司徒法正三人在长安总摄全局,你们到了长安,听从他们的命令就行了。”
迁都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权利需要慢慢转移。
虽然长安那边,还没有准备好,但成都这边,也要提前派人过去,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三公九卿这种重要的衙门。
大规模的北迁时间定在明年,但三公九卿管理全国的事务,届时他们在北迁的路上,总不能还处理国家的事务吧?
因此成都这边,就需要提前分派一部分人过去组建府衙,慢慢将权利转移到长安去。届时大规模迁移,长安那边各个重要的衙门已经办公了,国家还能照常运转,不会耽误大事。
“诺!”三公九卿等各部官员纷纷拱手领命。
刘禅点了点头,又看向庞统说道:“庞司空,朕命你成立迁都司,全权负责迁都之事,统筹全局,中央官员,各个衙门的佐官,先前往迁都司报备,清点出北上关中的户籍,人口。然后报与大司马,让他提前准备。”
庞统拱手领命:“微臣遵旨!”
“糜竺!”
“微臣在!”刘禅的舅舅糜竺拱手而出。
刘禅看着糜竺说道:“朕命你成立良田司,如有迁都官员需要变卖田产假家产,由你全权负责收购。”
“微臣遵旨!”
刘禅继续说道:“如今各部衙门需要提前转移,因此难免会忽略益州的事务,而且迁都之后,益州也需挑选一位刺史来治理,因此朕决定现在就挑选出一个益州刺史,全权负责益州事务,如此准备迁都期间,益州也不会混乱。”
一众官员闻言皆看向了大殿最前方的那几个人,三公九卿等几个高官。
刘禅如要挑选益州刺史,迁都之后留守益州负责益州事务的话,最有可能的人,就是在这些人当中。
刘巴,李严,董和三人对视一眼,以他们的智慧,都猜到了这个人选可能会落到自己的头上。
首先用排除法,三公以及尚令徐庶是大汉的顶梁柱,自然不可能留下来。
再从能力上来看,留守的人选,能力肯定不能弱,而他们三人是大汉的精英,无论是智谋还是执政手段都是一流。
而从派系上来说,留守益州之人,肯定不能是益州人。
李严自不必说,虽然以前是刘璋麾下的人,但却是荆州逃过来的,刘巴也是如此,而董和其实也不是益州人,他是南郡枝江人,东汉末年般过去的。这三人都属于东洲派。
至于黄权,和张松,虽然能力不凡,不差于他们三人,但却是益州本地人,属于益州派系,刘禅不可能让他们留守益州。
而其余九卿重臣,赵云是武将,蒋干擅长外交,糜竺则是商人出身,相对于治理一州来说,能力相对不足,都不可能留守益州。
因此益州刺史的官职,必落在李严,刘巴。董和这三人的其中一个身上。这三人虽然是东洲派,但却在益州生活了二十年以上,基本上已经融入益州,但与益州地方豪强,却没有太大的牵扯。而且能力也是一流。
刘巴董和目不斜视,宠辱不惊,李严眼眶深处,却带着一丝喜色。
李严这个人,并不是纯臣,他热衷于权势,虽然他是光禄勋,是九卿之一,但论权势,光禄勋其实没有益州刺史的权利大。
一个在中央负责守卫宫廷,一个在地方执掌一州,在李严心中,他更倾向于后者。
在历史上他也曾这么做,放着朝廷高官尚令以及托孤重臣不当,却请求诸葛亮划分五个州为巴州,想去当巴州刺史。
李严目光微微向上一撇,却见刘禅的目光,一直在自己以及刘巴和董和三人之中来巡视着。
李严连忙低下了头,心中更加欣喜,他觉得这个益州刺史,要落到自己头上了。
从年纪上来说,三人之中,数董和的年纪最大,跟徐庶差不多,已经六十岁了,就算留守益州,也干不了几年,因此可能性不大。
而刘巴,廷尉做的有声有色,他执法如山,在他担任廷尉期间,国家的犯罪率下降了许多,李严觉得没人能取代刘巴。
董和老了,而刘巴的廷尉无人可以取代,因此这益州刺史,可不得落到自己头上嘛?
只是李严显然是想多了,刘禅来自后世,清楚他的品行,又怎么会给自己留下这么大的隐患呢?
只见上首的刘禅看向董和,说道:“董爱卿!”
“微臣在!”董和拱手而出。
刘禅对董和说道:“爱卿对大汉忠心耿耿,能力不凡,当年在刘璋麾下,治理地方深得民心,所以朕决定委任爱卿为益州刺史,管理益州事务。”
“微臣遵旨!”董和领旨谢恩,随后退班位,看了一眼李严,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他原本也以为这益州刺史之位非李严莫属,却没有想到刘禅竟然会给了他。
他已经老了,年过六十,就算担任益州刺史,也治理不了几年了,而且他如今执掌的是少府,这是掌管宫廷用度的,换人的话会非常麻烦。
李严眼中闪过一丝不悦,却也不敢多说什么。
刘禅看了一眼李严,对着董和说道:“董爱卿如今可以全权负责益州的事务了,如此三公九卿等衙门迁往长安,益州也不会混乱。至于少府事务,则交由费祎主管。”
“诺!”董和与费祎拱手领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三国之大汉崛起》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三国之大汉崛起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