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门坎有点高
目录:靖国策| 作者:温毅阳| 类别:历史军事
轩辕昭刚把那锭银子放进空食盒里,程仲甫便在门口出现了,轩辕昭来不及摆放到里面茶盏的位置,只好顺手把它放在了茶桌边沿上,这下子更加明显了。
不过程仲甫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轩辕昭的细微动作,他进屋之后直接走向自己刚才坐过的位置,经过茶桌的时候,袍衫一角扫掉了食盒,那锭银子咣当一下掉到石板地面上,声音很大,就算是个聋子也能听到了。
程仲甫弯腰把那锭银子捡起来,很自然地顺手揣到袖筒里,然后直起身微微一笑道:“先生午睡已然起床,这个时辰可以进去拜谒宗门了。”
轩辕昭心中暗自砸舌,这位程管家的脸变得可真够快的,比韩府的周大管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银子刚一到手就安排他们进去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此言不虚啊。
三个人整理好衣帽仪容,正准备跟随程仲甫一起进去,不料刚走出门房,程管家便将他们拦住道:“三位公子,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先生说了,只准许一个人进去。”
哥仨一愣,这话是怎么说的,他们三人是一起递的拜谒帖,为何只准一人进去?毕宗卿瞪起牛眼迷惑不解道:“程管家,我们三个是穿一条大裆裤的好兄弟,早就合计好了一起拜在事功宗门下,为何只准一人进去拜谒?”
程仲甫笑了笑道:“向来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这个做弟子的,从来不问为什么,这也是叶府的规矩。先生只说让轩辕公子一个人进去,并没有提起其它二位的名讳,程某自然不敢擅作主张,只能遵照先生的意思,先请轩辕公子一人进去了。”
轩辕昭没想到叶正途只肯见他一个人,客随主便,这种事情由不得外人作主,眼下暂时也只能这样了,他拍拍岳毕二人的肩膀道:“既是如此,两位哥哥就安心在门房里喝着香茶静候佳音吧。你们不用担心,我会把事情办好的。”
请叶正途帮忙要回发解文书之事,不便当着一个管家的面多说,他只能点到为止。
岳毕二人虽然心里疙疙瘩瘩的不是滋味,但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人家叶大宗主不愿意接见他俩,总不成撒泼打滚耍无赖吧,还是坐等老三的好消息吧。
程仲甫带着轩辕昭走进里面的内宅,叶正途早已站在门口等候,只见他头上扎着白色儒士方巾,身上穿着一袭素色长袍,腰束黑色革带,看样子睡醒有一会儿了,此刻显得精神格外抖擞,两只吊斜眼异常犀利冷峻。
轩辕昭一眼看到他,离老远就弯腰鞠躬行礼问候,不料叶正途却一语未发,只是象征性的轻轻点了一下头,然后又随手一摆便转身走回正堂之内。
程仲甫看到叶正途的手势之后,不声不响的自行离开,而轩辕昭则趋步跟在叶正途身后走了进去。
叶正途端坐于堂前桌案的一侧,用手一指对面的座椅淡淡道:“你坐下来说话吧。”
不知道为什么,轩辕昭这次的感觉特别奇怪,与此前在韩府见到的叶正途截然不同。
在韩府的时候,叶正途虽然表面上既礼貌而又客气,但是底色里却是冷然淡漠,这一次会面正好相反,没有虚头巴脑的世俗客套,看似不近情理,实则却是对待自家的晚辈才会有的态度。
轩辕昭轻手轻脚坐到椅子上,可能是对于想要的结果过于在意的缘故,此刻心跳加快,明显有点紧张。他强迫自己沉静下来,尽量多听少说。
叶正途瞥了他一眼道:“听说你们三人想拜在事功宗门下,是这样吗?”
其实程仲甫接到门仆送进来的拜谒宗门帖之后,立马就到内宅交给叶正途了,三个人的注色经历叶正途都一一仔细看过了,如此一问只是例行的开场白而已。
轩辕昭忙道:“回叶宗主的话,晚生三人仰慕事功宗已久,只是常年在边军服役,没有机会登门拜谒,此次进京赴考,正好可以圆了多年以来的夙愿。”
叶正途嗯了一声道:“既是想拜在事功宗门下,你对事功宗了解多少,可知它的宗旨为何?”
刚才忘了多喝几口茶了,现在一紧张嘴唇就发干,轩辕昭舔了一下嘴唇道:“简单来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经世致用,励精图治。”
叶正途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表示首肯。轩辕昭这八个字概括的比较精准,叶正途一听就知道他是用心琢磨过了。
沉默了片刻,叶正途忽然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轩辕昭问道:“朝廷虽然是以儒治国,但是儒教分天道和事功两宗,治学理政之策不尽相同,相对而言,事功宗是小众之学,拜入宗门从学者甚寡,不像天道宗,门生弟子遍布天下,朝中显贵十之有七。你们为何要拜在事功宗门下,不怕将来影响仕途吗?”
叶正途单刀直入,直接逼问轩辕昭,为何放弃如日中天的天道宗不拜,反倒拜人单势孤的事功宗,他的潜台词当然是想知道这仨人究竟是何居心。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接捅到利害关系上了。叶正途既然这样问,显然他对答案特别在意,若是趋炎附势,投机取巧,梦想升官发财之徒,趁早另投他处,免得将来清理门户麻烦。
不拐弯不磨角,不耍花样,不玩虚的,一切以务实为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就是事功宗一惯的理念和做派。当然了,正因为如此,轩辕昭才心甘情愿拜倒在其门下,事实上他原本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轩辕昭挺直腰杆朗声说道:“叶宗主,实不相瞒,我们三人虽说都是边将出身,不过每个人都想在官场仕途有所作为,说是企图青史留名也好,说是为了复仇雪耻也罢,但决对不是奴颜媚骨趋炎附势之徒。
众所周知,天道宗主张与虏人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而事功宗则主张驱逐蛮夷恢复中原。晚生以为,北虏侵犯我中原,奴役我族类,实是罪不可恕,凡华夏热血男儿,必当以驱逐蛮夷,救我族类于水火之中为毕生之志。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我等断然不会投奔与虏人媾和的天道宗!”
轩辕昭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若是普通之人,早被他煽火得热血沸腾,汹涌澎拜了,可惜对面坐的是沉稳持重阅人无数的一代儒学大宗师。
叶正途听完之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你说的青史留名,那是天下读书人的共愿,这一点不难理解。复仇雪耻就不好说了,像精忠报国这种口号,扯大旗喊一喊的,大有人在,真正能诚心实意做到的却是凤毛麟角。”
叶正途如此一说,显然是认为轩辕昭刚才说的那番大话,有沽名钓誉故作姿态之嫌。
轩辕昭是一点就透的冰雪聪明之人,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把自家的身世讲出来,叶正途是很难相信他有复仇雪耻之志的。他想到这里,便毫不犹豫地朗声说道:“叶宗主可能有所不知,别人或许是以精忠报国为噱头,暗行沽名钓誉之实,但晚生绝无可能拿复仇雪耻开玩笑!”
叶正途立即对轩辕昭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面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随口哦了一声,吊斜眼紧盯着轩辕昭道:“何以见得?”
接下来轩辕昭便把九岁那年赵家庄发生的大屠杀惨案讲述了一遍,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叶正途从刚开始的漠然冷淡,逐渐变得庄重肃穆,到最后两只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
轩辕昭唇干舌燥的说了大半天,他的话头刚刚打住,叶正途便急不可待的问道:“你是汴京赵家庄的孤儿?令尊的名讳如何称呼?”
轩辕昭讲述完之后,正低着头暗自神伤。他只要想起当年那桩血案,就等于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几乎让人痛不欲生,每一次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调整心态,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听到叶正途的问话,他脸色惨白,抬起头缓缓说道:“晚生的本名叫赵元朗,家父名讳赵弘胤。”
叶正途听到赵弘胤三个字,突然浑身一震,犀利的目光中,闪烁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惊奇之色,不过稍纵即逝,一切了无痕迹。
两人沉默了半晌,叶正途扭头瞄了轩辕昭一眼,见他仍低着头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才语气平缓地劝慰道:“没想到你的身世如此坎坷。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必过于悲伤。赵家庄死了一千多口子,活着的人要替死去的人活着,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这番话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是从叶正途的嘴里说出来,实属难得,熟悉他的人应该都很清楚,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他说过的最温情最体贴的言辞了。
轩辕昭黯然神伤了许久,听到叶正途的提醒,他这才慢慢强迫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目前根本不是悲痛的时候,只不过一想到死去的亲人就无法自控而已。
两个人相对无言,又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叶正途率先打破沉默道:“听说你们的发解文书被仁和知县卫之胥给扣押了,可有此事?”
其实管家程仲甫早就把这事向他禀报了,可是对于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他却一无所知。既然是赴京应考礼部省试,没有地方官府的发解文书等于白跑一趟,叶正途甚是好奇,如此至关重要的东西,怎么会被扣在县衙呢?
:,,!!
不过程仲甫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轩辕昭的细微动作,他进屋之后直接走向自己刚才坐过的位置,经过茶桌的时候,袍衫一角扫掉了食盒,那锭银子咣当一下掉到石板地面上,声音很大,就算是个聋子也能听到了。
程仲甫弯腰把那锭银子捡起来,很自然地顺手揣到袖筒里,然后直起身微微一笑道:“先生午睡已然起床,这个时辰可以进去拜谒宗门了。”
轩辕昭心中暗自砸舌,这位程管家的脸变得可真够快的,比韩府的周大管家有过之而无不及,银子刚一到手就安排他们进去了,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此言不虚啊。
三个人整理好衣帽仪容,正准备跟随程仲甫一起进去,不料刚走出门房,程管家便将他们拦住道:“三位公子,实在不好意思,我们先生说了,只准许一个人进去。”
哥仨一愣,这话是怎么说的,他们三人是一起递的拜谒帖,为何只准一人进去?毕宗卿瞪起牛眼迷惑不解道:“程管家,我们三个是穿一条大裆裤的好兄弟,早就合计好了一起拜在事功宗门下,为何只准一人进去拜谒?”
程仲甫笑了笑道:“向来先生说什么就是什么,我这个做弟子的,从来不问为什么,这也是叶府的规矩。先生只说让轩辕公子一个人进去,并没有提起其它二位的名讳,程某自然不敢擅作主张,只能遵照先生的意思,先请轩辕公子一人进去了。”
轩辕昭没想到叶正途只肯见他一个人,客随主便,这种事情由不得外人作主,眼下暂时也只能这样了,他拍拍岳毕二人的肩膀道:“既是如此,两位哥哥就安心在门房里喝着香茶静候佳音吧。你们不用担心,我会把事情办好的。”
请叶正途帮忙要回发解文书之事,不便当着一个管家的面多说,他只能点到为止。
岳毕二人虽然心里疙疙瘩瘩的不是滋味,但是没有什么好办法,人家叶大宗主不愿意接见他俩,总不成撒泼打滚耍无赖吧,还是坐等老三的好消息吧。
程仲甫带着轩辕昭走进里面的内宅,叶正途早已站在门口等候,只见他头上扎着白色儒士方巾,身上穿着一袭素色长袍,腰束黑色革带,看样子睡醒有一会儿了,此刻显得精神格外抖擞,两只吊斜眼异常犀利冷峻。
轩辕昭一眼看到他,离老远就弯腰鞠躬行礼问候,不料叶正途却一语未发,只是象征性的轻轻点了一下头,然后又随手一摆便转身走回正堂之内。
程仲甫看到叶正途的手势之后,不声不响的自行离开,而轩辕昭则趋步跟在叶正途身后走了进去。
叶正途端坐于堂前桌案的一侧,用手一指对面的座椅淡淡道:“你坐下来说话吧。”
不知道为什么,轩辕昭这次的感觉特别奇怪,与此前在韩府见到的叶正途截然不同。
在韩府的时候,叶正途虽然表面上既礼貌而又客气,但是底色里却是冷然淡漠,这一次会面正好相反,没有虚头巴脑的世俗客套,看似不近情理,实则却是对待自家的晚辈才会有的态度。
轩辕昭轻手轻脚坐到椅子上,可能是对于想要的结果过于在意的缘故,此刻心跳加快,明显有点紧张。他强迫自己沉静下来,尽量多听少说。
叶正途瞥了他一眼道:“听说你们三人想拜在事功宗门下,是这样吗?”
其实程仲甫接到门仆送进来的拜谒宗门帖之后,立马就到内宅交给叶正途了,三个人的注色经历叶正途都一一仔细看过了,如此一问只是例行的开场白而已。
轩辕昭忙道:“回叶宗主的话,晚生三人仰慕事功宗已久,只是常年在边军服役,没有机会登门拜谒,此次进京赴考,正好可以圆了多年以来的夙愿。”
叶正途嗯了一声道:“既是想拜在事功宗门下,你对事功宗了解多少,可知它的宗旨为何?”
刚才忘了多喝几口茶了,现在一紧张嘴唇就发干,轩辕昭舔了一下嘴唇道:“简单来说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经世致用,励精图治。”
叶正途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表示首肯。轩辕昭这八个字概括的比较精准,叶正途一听就知道他是用心琢磨过了。
沉默了片刻,叶正途忽然目光如炬,紧紧盯着轩辕昭问道:“朝廷虽然是以儒治国,但是儒教分天道和事功两宗,治学理政之策不尽相同,相对而言,事功宗是小众之学,拜入宗门从学者甚寡,不像天道宗,门生弟子遍布天下,朝中显贵十之有七。你们为何要拜在事功宗门下,不怕将来影响仕途吗?”
叶正途单刀直入,直接逼问轩辕昭,为何放弃如日中天的天道宗不拜,反倒拜人单势孤的事功宗,他的潜台词当然是想知道这仨人究竟是何居心。
这个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直接捅到利害关系上了。叶正途既然这样问,显然他对答案特别在意,若是趋炎附势,投机取巧,梦想升官发财之徒,趁早另投他处,免得将来清理门户麻烦。
不拐弯不磨角,不耍花样,不玩虚的,一切以务实为要,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就是事功宗一惯的理念和做派。当然了,正因为如此,轩辕昭才心甘情愿拜倒在其门下,事实上他原本也没打算藏着掖着。
轩辕昭挺直腰杆朗声说道:“叶宗主,实不相瞒,我们三人虽说都是边将出身,不过每个人都想在官场仕途有所作为,说是企图青史留名也好,说是为了复仇雪耻也罢,但决对不是奴颜媚骨趋炎附势之徒。
众所周知,天道宗主张与虏人和平共处互不侵犯,而事功宗则主张驱逐蛮夷恢复中原。晚生以为,北虏侵犯我中原,奴役我族类,实是罪不可恕,凡华夏热血男儿,必当以驱逐蛮夷,救我族类于水火之中为毕生之志。此所谓道不同不相与谋,我等断然不会投奔与虏人媾和的天道宗!”
轩辕昭口若悬河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若是普通之人,早被他煽火得热血沸腾,汹涌澎拜了,可惜对面坐的是沉稳持重阅人无数的一代儒学大宗师。
叶正途听完之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然后轻描淡写的说道:“你说的青史留名,那是天下读书人的共愿,这一点不难理解。复仇雪耻就不好说了,像精忠报国这种口号,扯大旗喊一喊的,大有人在,真正能诚心实意做到的却是凤毛麟角。”
叶正途如此一说,显然是认为轩辕昭刚才说的那番大话,有沽名钓誉故作姿态之嫌。
轩辕昭是一点就透的冰雪聪明之人,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不把自家的身世讲出来,叶正途是很难相信他有复仇雪耻之志的。他想到这里,便毫不犹豫地朗声说道:“叶宗主可能有所不知,别人或许是以精忠报国为噱头,暗行沽名钓誉之实,但晚生绝无可能拿复仇雪耻开玩笑!”
叶正途立即对轩辕昭的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里面肯定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他随口哦了一声,吊斜眼紧盯着轩辕昭道:“何以见得?”
接下来轩辕昭便把九岁那年赵家庄发生的大屠杀惨案讲述了一遍,他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叶正途从刚开始的漠然冷淡,逐渐变得庄重肃穆,到最后两只眉毛几乎拧到了一起。
轩辕昭唇干舌燥的说了大半天,他的话头刚刚打住,叶正途便急不可待的问道:“你是汴京赵家庄的孤儿?令尊的名讳如何称呼?”
轩辕昭讲述完之后,正低着头暗自神伤。他只要想起当年那桩血案,就等于在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几乎让人痛不欲生,每一次都需要经过很长时间调整心态,才能慢慢恢复正常。
听到叶正途的问话,他脸色惨白,抬起头缓缓说道:“晚生的本名叫赵元朗,家父名讳赵弘胤。”
叶正途听到赵弘胤三个字,突然浑身一震,犀利的目光中,闪烁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惊奇之色,不过稍纵即逝,一切了无痕迹。
两人沉默了半晌,叶正途扭头瞄了轩辕昭一眼,见他仍低着头沉浸在悲痛之中,这才语气平缓地劝慰道:“没想到你的身世如此坎坷。人死不能复生,你也不必过于悲伤。赵家庄死了一千多口子,活着的人要替死去的人活着,你肩上的担子可不轻啊。”
这番话虽然说的轻描淡写,但是从叶正途的嘴里说出来,实属难得,熟悉他的人应该都很清楚,这可能是迄今为止他说过的最温情最体贴的言辞了。
轩辕昭黯然神伤了许久,听到叶正途的提醒,他这才慢慢强迫自己恢复到正常状态,其实他心里很清楚,目前根本不是悲痛的时候,只不过一想到死去的亲人就无法自控而已。
两个人相对无言,又沉默了良久,最后还是叶正途率先打破沉默道:“听说你们的发解文书被仁和知县卫之胥给扣押了,可有此事?”
其实管家程仲甫早就把这事向他禀报了,可是对于具体是怎么回事儿,他却一无所知。既然是赴京应考礼部省试,没有地方官府的发解文书等于白跑一趟,叶正途甚是好奇,如此至关重要的东西,怎么会被扣在县衙呢?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国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国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