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朝局内幕(一)
目录:靖国策| 作者:温毅阳| 类别:历史军事
如此一说,辕轩昭就明白了。
按照金源帝国和炎宋皇朝的基本邦交礼节,两国的贺正使和馆伴使应当是身份对等的,既然北朝的贺正使是未来的东宫太子,南朝的馆伴使自然不能委任他人,否则就是严重失礼行为,这正是陈公公推测馆伴使人选的主要依据。
辕轩昭突然心中一动,吕姑母前段时间专门派人捎来口信,说是海东青新任鹰主将会随北朝使团南下,不知道是否与这位即将入主东宫的贺正使有关联,于是赶紧问道:“公公可知北朝贺正使以及主要随行人员都是些什么人吗?”
陈公公歪着头想了一下道:“贺正使是小梁王谷截天昊,贺正副使的名字比较绕嘴,咱家说不上来,好像是北虏河南统军使,另外还有一名女宾,据说是金源皇帝的私生女,叫什么萧天娇吧?哎哟,咱家真是记不清了,等抚帅大人回到京城一问,自然什么都知道了。”
辕轩昭听他说完,皱着眉头仔细思忖起来,小梁王谷截天昊的名字他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河南统军使他是知道的,就是吕姑母的夫婿纥石烈子武,也是金源帝国的一位地方帅臣,此人作为通榭副使,身份正好与馆伴副使辕轩昭旗鼓相当,由此看来,这也是朝廷刻意安排的。
至于那位名叫萧天娇的女宾,辕轩昭忽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自已的亲表妹慕阳公主,她正是金源当朝皇帝的私生女,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她不应该复姓谷截吗,为何姓萧呢,莫非是随了姨母萧芸娘的姓氏?
辕轩昭想到这些,突然莫名其妙兴奋起来,如果这个女宾真是自已表妹慕阳公主的话,到时候兴许可以通过她找出海东青新任鹰主,然后监视和跟踪后者,最终挖出潜伏在朝廷高层的内奸。
事不宜迟,既然朝廷已经任命他为馆伴副使,而且廷寄很快就会传到,辕轩昭一刻都没敢耽误,他命人把通判唐崇璟,签判岳钟麟和录事参军毕宗卿一起找来,分别把宁江府民政和军政大事交接给他们,然后便带着墨元瑛、程仲甫、孙二嫂、苏婉儿以及阿飞、灵兮,一家人正式启程上路,墨家八雄作为地方帅臣的亲军随行护卫,也跟着车驾一起赶往京师锦安。
半个月之后,辕轩昭一行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京城。
此时已是仲冬时节,北方早就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可是江南水乡仍是温婉如玉,小桥流水,一阵朔风吹过,只是带来稍许凉意,还有满大街的枯树黄叶。
京城的宽街大道上,不时传来一声接着一声铜锣开道的声响,锦安府的数百巡检铺兵们手持戒尺,整齐侍立在街道两侧,维持过往行人秩序。
喜欢看热闹的百姓们,全都挤拥在沿街的商铺门口,他们都在东张西望,翘首以盼,因为每当锦安府摆出这种阵势,就意味着有地方守疆帅臣回京了。
时间不大,一队人马车驾缓缓向城南方向驶来,两名斜跨腰刀的锦衣府卫,高举着“肃静”和“回避”的宽大木牌走在最前列,随后是百人迎驾仪仗队,紧接着是八骑高头大马,马上端坐着八位威风凛凛的亲兵校尉,他们正是墨元杰等墨家八雄,紧随其后的是几辆高篷阔舆的华盖马车。
入城的仪仗相当排场,正是守疆帅臣合当享受的最高礼遇。
最不喜欢搞摆场穷讲究的辕轩昭,此时正如坐针毡一般呆在其中的一辆马车里。入城之前无论他如何推辞,可惜胳膊扭不过大腿,礼部和锦安府负责仪卫的那些官员个个都不答应,按他们的话说,这是皇上的意思,您是力挽宁江府乱局的大功臣,完全有资格配享此种规格的仪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仪仗队途经叶府门前的时候,参知政事叶正途身穿正二品的大袖宽袍,正负手而立,独自站在自家府门前面。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身为馆伴副使的辕轩昭,先到下塌之处都亭驿安顿妥当之后,再出去拜亲访友。此刻叶正途突然出现在自家府邸门前,显而易见,他是准备半道截住辕轩昭入府议事了。
还没等辕轩昭及时做出反应,整驾仪仗队便被叶正途挥手喝停了。
辕轩昭急忙下车,他第一眼望见形销骨立的先生,禁不住心潮澎湃,等走近了仔细观瞧,才发现先生的两鬓已经染白,看起来明显比走的时候苍老很多,不用多问,这些天肯定没少为北伐之事劳心费神。
辕轩昭紧走几步来到叶正途面前,正准备撩起袍衣,跪行晚辈入见长辈之礼,不料叶正途一把将他托住,低声喝斥道:“元朗,不可!你是一路守疆帅臣,众目睽睽之下,怎可跪行私礼?”
辕轩昭这才意识到,他还穿着紫金鱼服呢,而且现场还有锦安府的仪仗队以及众多围观的老百姓,如此见礼着实不妥。
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官品为正五品中大夫,只能穿绯袍戴银鱼,自从被皇上钦点为馆伴副使之后,正式破格晋升为从四品的太中大夫,不仅如此,还赐予了轻车都尉的荣勋以及敷文阁待制的馆阁贴职。
千万别小看这个馆阁贴职,它可是一种极其难得的荣耀之衔,众多官员苦苦追求一生均不可得,加了这个贴职,就意味着有资格成为皇上的侍从官了,也标志着正式步入炎宋皇朝高官的行列。
叶正途正想拉着辕轩昭一起进府议事,不料就在这时,一个英姿飒爽的俊美姑娘,突然从离他们最近的一辆马车上跳了下来。
叶正途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姑娘正是墨家的当家人墨元瑛,此前辕轩昭写信让他邀请墨家人到宁江府助拳,他曾亲自到众安桥附近与墨元瑛会谈,虽然两人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印象却颇为深刻。
辕轩昭看见墨元瑛下了车,忽然灵机一动,朝她招了招手,墨元瑛看到手势,稍微迟疑了一下便快步走了过来,然后朝着叶正途躬身一礼道:“小女子墨元瑛拜见叶相公,叶相公金安!”
没想到叶正途只是意味深长的点了一下头,随即便转身往府里走去。
对方一句话不说就转身走了,这让墨元瑛比较难堪,当即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叶正途的这个反应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墨元瑛绷着俏脸冲辕轩昭说道:“师兄,我们先去下塌之处了,你自已进去吧。”说完之后也没等辕轩昭点头答应,她便直接跳上马车了。
其实辕轩昭刚才的意思,本是想让师妹与先生见个礼,大家以后也好相处嘛,没想到弄巧成拙了。他当即十分懊悔,应当给师妹解释一下,可是这个节骨眼上,先生分明是有要事与他相商,他当然不能放着大事不做,而去操心儿女情长了。
等百人仪仗队启动之后,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叶府里走去,此时叶正途早就坐在正堂里等他了。
辕轩昭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这才大步迈了进去,进去之后规规矩矩的给先生行叩拜之礼,这一次叶正途没有阻拦他的意思,而是大马金刀地坐着受他跪拜。
礼毕之后,两人开始谈正事。
辕轩昭心存一肚子的疑问,没等叶正途开口说话,他先捡了一个最关切的问道:“先生,从去岁到今日,扩军备战已经都一年多了,为何北伐之事一拖再拖啊?”
叶正途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说道:“朝局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辕轩昭试探着问道:“莫非朝中重臣之中有人极力反对北伐?”
他一直以为,很可能是知枢密院事杨维山在里面掣肘,只有他是摆在明面上的反对派。
叶正途摇了摇头道:“没那么简单。”
辕轩昭愣住了,先生一连说了两次没那么简单,到底有多复杂?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叶正途主动说道:“元朗,天道宗一贯主张与虏人和平共处,这你是知道的。”
辕轩昭奇怪道:“天道宗?天道宗不是?”他的意思是,福王皇甫赫已死,朱季夫早就下台做了祠官,天道宗不是已经树倒猢狲散了吗?如今不是事功宗的天下吗?
叶正途看了他一眼慢慢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道宗官员遍布九州万方,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他这么一说,辕轩昭就明白了,事功宗虽然在朝堂之上占尽优势,但是毕竟人力有限,一时之间也不可能突然发展壮大起来,是以江山万里,事功宗一党是独吞不下的,天道宗官员在朝堂之外还是会占有很大比重,如何让这些人改变立场为我所用,恐怕是先生这一年来最殚精竭虑的事情了。
辕轩昭想到这里,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反对北伐复土的官员甚多,的确不好应对。”
没想到叶正途再次摇着头道:“这些人还不算是最大的麻烦。”
辕轩昭又愣住了,忙问道:“那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叶正途忽然两手一摊无可奈何道:“最大的麻烦是没有钱啊。”
啊,没有钱?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没有钱就没有粮草没有晌银,没有粮草没有晌银,就算拥有百万雄师也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其实叶正途的意思不是真的没钱,而是他们手中没有统一的财权。
辕轩昭仔细一思忖便想到了,于是赶紧问道:“依照本朝惯例,每次征战之前,朝廷不都要成立国用司,收拢天下财赋,统一分配军资吗?为何朝廷迟迟不见行动?”由于内心比较焦急,这几句话的语调稍微大了些。
叶正途听了这话,陡然站起身来,然后快步走到廊檐下,仰头望着阴晦浑浊的天空,背负双手,一语不发。
毫无疑问,辕轩昭最后这话一下子戳到他的心窝里了。
按照金源帝国和炎宋皇朝的基本邦交礼节,两国的贺正使和馆伴使应当是身份对等的,既然北朝的贺正使是未来的东宫太子,南朝的馆伴使自然不能委任他人,否则就是严重失礼行为,这正是陈公公推测馆伴使人选的主要依据。
辕轩昭突然心中一动,吕姑母前段时间专门派人捎来口信,说是海东青新任鹰主将会随北朝使团南下,不知道是否与这位即将入主东宫的贺正使有关联,于是赶紧问道:“公公可知北朝贺正使以及主要随行人员都是些什么人吗?”
陈公公歪着头想了一下道:“贺正使是小梁王谷截天昊,贺正副使的名字比较绕嘴,咱家说不上来,好像是北虏河南统军使,另外还有一名女宾,据说是金源皇帝的私生女,叫什么萧天娇吧?哎哟,咱家真是记不清了,等抚帅大人回到京城一问,自然什么都知道了。”
辕轩昭听他说完,皱着眉头仔细思忖起来,小梁王谷截天昊的名字他是第一次听说,不过河南统军使他是知道的,就是吕姑母的夫婿纥石烈子武,也是金源帝国的一位地方帅臣,此人作为通榭副使,身份正好与馆伴副使辕轩昭旗鼓相当,由此看来,这也是朝廷刻意安排的。
至于那位名叫萧天娇的女宾,辕轩昭忽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自已的亲表妹慕阳公主,她正是金源当朝皇帝的私生女,不过令人奇怪的是,她不应该复姓谷截吗,为何姓萧呢,莫非是随了姨母萧芸娘的姓氏?
辕轩昭想到这些,突然莫名其妙兴奋起来,如果这个女宾真是自已表妹慕阳公主的话,到时候兴许可以通过她找出海东青新任鹰主,然后监视和跟踪后者,最终挖出潜伏在朝廷高层的内奸。
事不宜迟,既然朝廷已经任命他为馆伴副使,而且廷寄很快就会传到,辕轩昭一刻都没敢耽误,他命人把通判唐崇璟,签判岳钟麟和录事参军毕宗卿一起找来,分别把宁江府民政和军政大事交接给他们,然后便带着墨元瑛、程仲甫、孙二嫂、苏婉儿以及阿飞、灵兮,一家人正式启程上路,墨家八雄作为地方帅臣的亲军随行护卫,也跟着车驾一起赶往京师锦安。
半个月之后,辕轩昭一行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抵达京城。
此时已是仲冬时节,北方早就大雪纷飞,银装素裹,可是江南水乡仍是温婉如玉,小桥流水,一阵朔风吹过,只是带来稍许凉意,还有满大街的枯树黄叶。
京城的宽街大道上,不时传来一声接着一声铜锣开道的声响,锦安府的数百巡检铺兵们手持戒尺,整齐侍立在街道两侧,维持过往行人秩序。
喜欢看热闹的百姓们,全都挤拥在沿街的商铺门口,他们都在东张西望,翘首以盼,因为每当锦安府摆出这种阵势,就意味着有地方守疆帅臣回京了。
时间不大,一队人马车驾缓缓向城南方向驶来,两名斜跨腰刀的锦衣府卫,高举着“肃静”和“回避”的宽大木牌走在最前列,随后是百人迎驾仪仗队,紧接着是八骑高头大马,马上端坐着八位威风凛凛的亲兵校尉,他们正是墨元杰等墨家八雄,紧随其后的是几辆高篷阔舆的华盖马车。
入城的仪仗相当排场,正是守疆帅臣合当享受的最高礼遇。
最不喜欢搞摆场穷讲究的辕轩昭,此时正如坐针毡一般呆在其中的一辆马车里。入城之前无论他如何推辞,可惜胳膊扭不过大腿,礼部和锦安府负责仪卫的那些官员个个都不答应,按他们的话说,这是皇上的意思,您是力挽宁江府乱局的大功臣,完全有资格配享此种规格的仪仗。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仪仗队途经叶府门前的时候,参知政事叶正途身穿正二品的大袖宽袍,正负手而立,独自站在自家府门前面。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身为馆伴副使的辕轩昭,先到下塌之处都亭驿安顿妥当之后,再出去拜亲访友。此刻叶正途突然出现在自家府邸门前,显而易见,他是准备半道截住辕轩昭入府议事了。
还没等辕轩昭及时做出反应,整驾仪仗队便被叶正途挥手喝停了。
辕轩昭急忙下车,他第一眼望见形销骨立的先生,禁不住心潮澎湃,等走近了仔细观瞧,才发现先生的两鬓已经染白,看起来明显比走的时候苍老很多,不用多问,这些天肯定没少为北伐之事劳心费神。
辕轩昭紧走几步来到叶正途面前,正准备撩起袍衣,跪行晚辈入见长辈之礼,不料叶正途一把将他托住,低声喝斥道:“元朗,不可!你是一路守疆帅臣,众目睽睽之下,怎可跪行私礼?”
辕轩昭这才意识到,他还穿着紫金鱼服呢,而且现场还有锦安府的仪仗队以及众多围观的老百姓,如此见礼着实不妥。
其实在此之前,他的官品为正五品中大夫,只能穿绯袍戴银鱼,自从被皇上钦点为馆伴副使之后,正式破格晋升为从四品的太中大夫,不仅如此,还赐予了轻车都尉的荣勋以及敷文阁待制的馆阁贴职。
千万别小看这个馆阁贴职,它可是一种极其难得的荣耀之衔,众多官员苦苦追求一生均不可得,加了这个贴职,就意味着有资格成为皇上的侍从官了,也标志着正式步入炎宋皇朝高官的行列。
叶正途正想拉着辕轩昭一起进府议事,不料就在这时,一个英姿飒爽的俊美姑娘,突然从离他们最近的一辆马车上跳了下来。
叶正途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姑娘正是墨家的当家人墨元瑛,此前辕轩昭写信让他邀请墨家人到宁江府助拳,他曾亲自到众安桥附近与墨元瑛会谈,虽然两人只有一面之缘,但是印象却颇为深刻。
辕轩昭看见墨元瑛下了车,忽然灵机一动,朝她招了招手,墨元瑛看到手势,稍微迟疑了一下便快步走了过来,然后朝着叶正途躬身一礼道:“小女子墨元瑛拜见叶相公,叶相公金安!”
没想到叶正途只是意味深长的点了一下头,随即便转身往府里走去。
对方一句话不说就转身走了,这让墨元瑛比较难堪,当即脸上就有点挂不住了,叶正途的这个反应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墨元瑛绷着俏脸冲辕轩昭说道:“师兄,我们先去下塌之处了,你自已进去吧。”说完之后也没等辕轩昭点头答应,她便直接跳上马车了。
其实辕轩昭刚才的意思,本是想让师妹与先生见个礼,大家以后也好相处嘛,没想到弄巧成拙了。他当即十分懊悔,应当给师妹解释一下,可是这个节骨眼上,先生分明是有要事与他相商,他当然不能放着大事不做,而去操心儿女情长了。
等百人仪仗队启动之后,他只好硬着头皮往叶府里走去,此时叶正途早就坐在正堂里等他了。
辕轩昭稍微调整了一下情绪,这才大步迈了进去,进去之后规规矩矩的给先生行叩拜之礼,这一次叶正途没有阻拦他的意思,而是大马金刀地坐着受他跪拜。
礼毕之后,两人开始谈正事。
辕轩昭心存一肚子的疑问,没等叶正途开口说话,他先捡了一个最关切的问道:“先生,从去岁到今日,扩军备战已经都一年多了,为何北伐之事一拖再拖啊?”
叶正途沉默了片刻,这才缓缓说道:“朝局没有你想像的那么简单。”
辕轩昭试探着问道:“莫非朝中重臣之中有人极力反对北伐?”
他一直以为,很可能是知枢密院事杨维山在里面掣肘,只有他是摆在明面上的反对派。
叶正途摇了摇头道:“没那么简单。”
辕轩昭愣住了,先生一连说了两次没那么简单,到底有多复杂?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叶正途主动说道:“元朗,天道宗一贯主张与虏人和平共处,这你是知道的。”
辕轩昭奇怪道:“天道宗?天道宗不是?”他的意思是,福王皇甫赫已死,朱季夫早就下台做了祠官,天道宗不是已经树倒猢狲散了吗?如今不是事功宗的天下吗?
叶正途看了他一眼慢慢说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天道宗官员遍布九州万方,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消失不见?”
他这么一说,辕轩昭就明白了,事功宗虽然在朝堂之上占尽优势,但是毕竟人力有限,一时之间也不可能突然发展壮大起来,是以江山万里,事功宗一党是独吞不下的,天道宗官员在朝堂之外还是会占有很大比重,如何让这些人改变立场为我所用,恐怕是先生这一年来最殚精竭虑的事情了。
辕轩昭想到这里,点点头道:“先生所言极是,反对北伐复土的官员甚多,的确不好应对。”
没想到叶正途再次摇着头道:“这些人还不算是最大的麻烦。”
辕轩昭又愣住了,忙问道:“那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叶正途忽然两手一摊无可奈何道:“最大的麻烦是没有钱啊。”
啊,没有钱?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其实就是打钱,没有钱就没有粮草没有晌银,没有粮草没有晌银,就算拥有百万雄师也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其实叶正途的意思不是真的没钱,而是他们手中没有统一的财权。
辕轩昭仔细一思忖便想到了,于是赶紧问道:“依照本朝惯例,每次征战之前,朝廷不都要成立国用司,收拢天下财赋,统一分配军资吗?为何朝廷迟迟不见行动?”由于内心比较焦急,这几句话的语调稍微大了些。
叶正途听了这话,陡然站起身来,然后快步走到廊檐下,仰头望着阴晦浑浊的天空,背负双手,一语不发。
毫无疑问,辕轩昭最后这话一下子戳到他的心窝里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靖国策》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靖国策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