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三章:分封
目录:明朝败家子|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 类别:历史军事
或许是小冰河期的原因。
寒冬相较往年,总是及早一些。
京里有暖气,而贫民又有贱价的无烟煤烧,因而京中倒还算暖和。
新城的大规模建设,居然引发了热岛效应。
至少根据奏报,郊县尤其的寒冷,反而是新城和旧城,气温比想象中高一些。
寻常的百姓,尤其爱上工,哪怕是加班加点,也不肯回家。
回家就要开暖气,要烧炭,这都是银子。
而作坊里好啊,许多作坊,有的是蒸汽的机械,有的则需要开窑煅烧,置身在那里,暖和的不得了。
弘治皇帝就在这温暖如春的奉天殿,心里却有心事。
他靠着御椅,开始为这个王朝,谋划一个酝酿在心头已久的问题了。
无数的宗室,充塞在这奉天殿里。
方继藩也来了。
刘健等人,反而跪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大明到了如今,宗王多如牛毛。
每一个皇帝登基,就是数十个亲王和郡王分封下去。
兴王朱祐杬为首,向弘治皇帝行了大礼。
其余亲王数十,郡王数百。
事先,大家都已经听到了些许的风声。
所以兴王为首的宗亲们……心情是很不痛快的。
尤其是兴王,现在抬不起头来。
当初糊弄了一群宗亲买了宅子,转过头,陛下居然要将大家分封出去,这还得了。
那可都是大宅啊,总价高的离谱,而且,王爷们的宅邸,谁敢买。
所以现在王爷们看到了兴王,个个都是幽怨的不得了的表情。
而兴王见着了方继藩,又是一副别样的情感。
方继藩已经习惯了。
他只笑了笑。
弘治皇帝靠在软垫上,看着这些近亲们,沉默了很久之后,开了口:“朕观太祖高皇帝建元,及至文皇帝靖难得国,至此,百年矣。子孙有今日,皆赖列祖列宗庇佑。可朕又思,太祖、文皇何以得天下呢?”
他看向兴王。
兴王朱祐杬却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弘治皇帝便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咳嗽道:“想来陛下心里一定已有了答案。”
“不错。”弘治皇帝颔首:“太祖与文皇能得天下,此尽因顺天应运而已。天道无常,人君顺天而行,依据天命,顺应它的规律而行,方可永葆祖宗基业。”
弘治皇帝叹息一句:“天数已变了。朕放眼四海,尽为夷地,他们不通教化,日久,迟早为我大明腹心之患。朕一直在问左右,是郡县制好呢,还是分封为好。可得出来的结论,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弘治皇帝抖擞精神,看着个个面带不善的宗亲们。
他们的心情,弘治皇帝是能够理解的。
京师多好的地方啊。
谁愿意跑天涯海角去。
弘治皇帝道:“朕知道你们,已经习惯了京师的优渥,离不开了。可是……祖宗基业未竞,正是朝廷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都是朕的手足,既有朕的尊长,又有朕的兄弟,还有朕的子侄。若你们不为朝廷分忧,不为朕分忧,朕还能依靠谁人呢?”
说着,弘治皇帝看向兴王。
现在,就等兴王表态了。
兴王乃是弘治皇帝的亲兄弟,他表了态,其他人才没有拒绝的理由。
朱祐杬看看弘治皇帝,再看看左右,委屈的不得了,却还是乖乖的拜倒在地:“陛下说的对,臣弟附议。”
后头,数不清的亲王和郡王心里都骂开了,都说方继藩是狗东西,这兴王才是真正的狗东西啊。当初糊弄大家买宅子的是他,现在好了,跑来附议的,又是他。
横竖他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了。
弘治皇帝颔首:“看来,大家对此,并无异议。朕欲行先周分封之制,朕想问问,诸卿,谁有异议?”
殿中安静的可怕,落针可闻。
大家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宗室固然有宗室的好处,却也有宗室的坏处,他们身份敏感,几乎被满朝文武盯着,被视为潜在的‘谋反分子’,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极容易遭致御史的弹劾,也容易令朝廷产生疑心。
这个时候,还是谨慎一些,闭嘴为好。
弘治皇帝如释重负:“这便好了,朕本还担心,你们提出异议和反对呢。看来,你们都是希望能为朝廷出一份力,能不辞劳苦,为朕分忧的,朕心甚慰。”
弘治皇帝随即肃然:“从即日起,宗亲接受朝廷册封,礼部将在四海之地,划分藩国,诸宗亲,得封之后,需立即为委派其护卫、奴婢人等,迁至藩国,凡有四十五岁以下的,五年之内就藩,若年迈,则其世子代其就藩。”
宗亲们听罢,心都凉透了。
那可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啊。
哪怕是人群里的靖江郡王,都觉得头皮发麻。靖江郡王并非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嗣,而是太祖高皇帝兄弟的子嗣,所以当时分封时,他被封去了广西。
要知道,开国初年的时候,广西那地方,简直就是不毛之地,瘴气重,土人多,到处都有刁民想要谋害本王,好不容易,熬了过来。
这下好了,又得去更加不毛的地方,十之八九,出个海,往返都要一年,想想都觉得想死。
“陛下……”那靖江王不禁上前:“陛下啊,老臣……老臣年纪大了,子孙们又……”
弘治皇帝微笑的看着靖江王,依旧微笑:“王叔不必怕,有话,但言无妨。”
这时候,最怕就是刺头。
所以弘治皇帝虽然和颜悦色,可尤其的在不怕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仿佛是在说,不怕死你就说。
靖江王支支吾吾,本是想拒绝,可似乎又没胆子,便道:“不知陛下要将臣等……分封至何处。”
“黄金洲,又或……”弘治皇帝沉吟片刻:“昆仑洲以及前几年发现的澳洲。”
靖江王哭笑不得的道:“人离乡贱,臣……臣……老臣在想,陛下,能够给臣分封一个好地方,免得遭罪。”
他终究是没有胆子拒绝,索性讨价还价。
弘治皇帝微笑道:“这些地方,土地都肥沃,都是好地方。继藩,你是最清楚的,是不是?”
方继藩道:“陛下说的是,都是好地方,去了那里,是享清福,儿臣已想好了,儿臣希望陛下敕封儿臣,去昆仑洲……”
昆仑洲,便是后世的黑非洲。
那地方……
一言难尽。
可一听方继藩要去昆仑洲,一下子,殿中炸开了锅。
那靖江王便立即大叫道:“不,老臣要去昆仑洲。”
他们对于天下诸洲,了解的不多。
反正方继藩想去哪,那么就去哪儿。
姓方的狗东西,他算盘肯定已经打好了。
弘治皇帝觉得方继藩这家伙在胡闹。
昆仑洲……还真是不毛之地。
“陛下,臣也要去昆仑洲。”
“臣要去。”
大家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人。
弘治皇帝苦笑,只好侧目,看着一旁待诏翰林:“记下来。”
弘治皇帝道:“诸卿只要肯就封,什么都可以商量,朕自然,会予以考虑。”
弘治皇帝意味深长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方继藩一脸无辜。
得,自己和黑叔叔们一起快乐的日子,没了。
这昆仑洲,肯定没自己的份了。
分封的诏书,已是昭告天下。
之所以让藩王们就国。
是因为几乎每一个藩王,都有专门的护卫,还有不少的奴婢。
这些人,是有基础的。
再加上他们到了封国之后,招揽其他的移民,这一个个藩国的骨架子,便算是搭起来了。
大明这里,少了供养这些王爷们的钱粮,而他们,又可为大明卫戍极远的边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弘治皇帝将诸王统统赶走,又将方继藩留下。
弘治皇帝呷了口茶,慢悠悠的道:“继藩想去昆仑洲?”
“不,不想。”
“可你方才说想。”
方继藩摆手:“方才脑子一片混沌,可能是脑疾犯了,脱口而出。”
弘治皇帝微笑,意味深长的看了方继藩一眼:“这些宗室,都是朕的至亲,现在要分封,他们各自权衡利弊,不知还要惹出多少的风波来。朕呢,对他们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能做的,也只有哄着他们,等他们带着自己的财物和护卫登了船,一去不复返了,朕才放心。你也是皇亲国戚,此事,你要在旁,多多协助。”
方继藩行礼:“儿臣知道,儿臣当然是尽力配合。”
“这便好。”弘治皇帝笑了:“朕这辈子,细细思来,也只有这一个心头之患了,解决了这件大事,才算是功德圆满。继藩,你和朕说一句实话,方家,想要分封至何处。”
方继藩想了想:“这是陛下裁决的事,儿臣,岂敢拿主意,若是儿臣当真先选封地,被人听去了,又要喊不公了,现在满天下的宗亲,都在盯着儿臣呢,他们对陛下的旨意,不敢不从,可一旦挑出了毛病,只怕又要闹起来。”
“有理。”
“所以儿臣既为陛下至亲,当然是让宗亲们先选其封地,等他们捡剩下了,儿臣再随便寻个地方安顿便是了。儿臣心里只有国家和社稷,还有皇上。个人的私利,于儿臣而言,不过是浮云。”
寒冬相较往年,总是及早一些。
京里有暖气,而贫民又有贱价的无烟煤烧,因而京中倒还算暖和。
新城的大规模建设,居然引发了热岛效应。
至少根据奏报,郊县尤其的寒冷,反而是新城和旧城,气温比想象中高一些。
寻常的百姓,尤其爱上工,哪怕是加班加点,也不肯回家。
回家就要开暖气,要烧炭,这都是银子。
而作坊里好啊,许多作坊,有的是蒸汽的机械,有的则需要开窑煅烧,置身在那里,暖和的不得了。
弘治皇帝就在这温暖如春的奉天殿,心里却有心事。
他靠着御椅,开始为这个王朝,谋划一个酝酿在心头已久的问题了。
无数的宗室,充塞在这奉天殿里。
方继藩也来了。
刘健等人,反而跪坐在了下首的位置。
大明到了如今,宗王多如牛毛。
每一个皇帝登基,就是数十个亲王和郡王分封下去。
兴王朱祐杬为首,向弘治皇帝行了大礼。
其余亲王数十,郡王数百。
事先,大家都已经听到了些许的风声。
所以兴王为首的宗亲们……心情是很不痛快的。
尤其是兴王,现在抬不起头来。
当初糊弄了一群宗亲买了宅子,转过头,陛下居然要将大家分封出去,这还得了。
那可都是大宅啊,总价高的离谱,而且,王爷们的宅邸,谁敢买。
所以现在王爷们看到了兴王,个个都是幽怨的不得了的表情。
而兴王见着了方继藩,又是一副别样的情感。
方继藩已经习惯了。
他只笑了笑。
弘治皇帝靠在软垫上,看着这些近亲们,沉默了很久之后,开了口:“朕观太祖高皇帝建元,及至文皇帝靖难得国,至此,百年矣。子孙有今日,皆赖列祖列宗庇佑。可朕又思,太祖、文皇何以得天下呢?”
他看向兴王。
兴王朱祐杬却是若有所思的样子。
弘治皇帝便看向方继藩。
方继藩咳嗽道:“想来陛下心里一定已有了答案。”
“不错。”弘治皇帝颔首:“太祖与文皇能得天下,此尽因顺天应运而已。天道无常,人君顺天而行,依据天命,顺应它的规律而行,方可永葆祖宗基业。”
弘治皇帝叹息一句:“天数已变了。朕放眼四海,尽为夷地,他们不通教化,日久,迟早为我大明腹心之患。朕一直在问左右,是郡县制好呢,还是分封为好。可得出来的结论,是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弘治皇帝抖擞精神,看着个个面带不善的宗亲们。
他们的心情,弘治皇帝是能够理解的。
京师多好的地方啊。
谁愿意跑天涯海角去。
弘治皇帝道:“朕知道你们,已经习惯了京师的优渥,离不开了。可是……祖宗基业未竞,正是朝廷需要你们的时候。你们都是朕的手足,既有朕的尊长,又有朕的兄弟,还有朕的子侄。若你们不为朝廷分忧,不为朕分忧,朕还能依靠谁人呢?”
说着,弘治皇帝看向兴王。
现在,就等兴王表态了。
兴王乃是弘治皇帝的亲兄弟,他表了态,其他人才没有拒绝的理由。
朱祐杬看看弘治皇帝,再看看左右,委屈的不得了,却还是乖乖的拜倒在地:“陛下说的对,臣弟附议。”
后头,数不清的亲王和郡王心里都骂开了,都说方继藩是狗东西,这兴王才是真正的狗东西啊。当初糊弄大家买宅子的是他,现在好了,跑来附议的,又是他。
横竖他是把大家往火坑里推了。
弘治皇帝颔首:“看来,大家对此,并无异议。朕欲行先周分封之制,朕想问问,诸卿,谁有异议?”
殿中安静的可怕,落针可闻。
大家低着头,大气不敢出。
宗室固然有宗室的好处,却也有宗室的坏处,他们身份敏感,几乎被满朝文武盯着,被视为潜在的‘谋反分子’,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极容易遭致御史的弹劾,也容易令朝廷产生疑心。
这个时候,还是谨慎一些,闭嘴为好。
弘治皇帝如释重负:“这便好了,朕本还担心,你们提出异议和反对呢。看来,你们都是希望能为朝廷出一份力,能不辞劳苦,为朕分忧的,朕心甚慰。”
弘治皇帝随即肃然:“从即日起,宗亲接受朝廷册封,礼部将在四海之地,划分藩国,诸宗亲,得封之后,需立即为委派其护卫、奴婢人等,迁至藩国,凡有四十五岁以下的,五年之内就藩,若年迈,则其世子代其就藩。”
宗亲们听罢,心都凉透了。
那可是真正的不毛之地啊。
哪怕是人群里的靖江郡王,都觉得头皮发麻。靖江郡王并非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嗣,而是太祖高皇帝兄弟的子嗣,所以当时分封时,他被封去了广西。
要知道,开国初年的时候,广西那地方,简直就是不毛之地,瘴气重,土人多,到处都有刁民想要谋害本王,好不容易,熬了过来。
这下好了,又得去更加不毛的地方,十之八九,出个海,往返都要一年,想想都觉得想死。
“陛下……”那靖江王不禁上前:“陛下啊,老臣……老臣年纪大了,子孙们又……”
弘治皇帝微笑的看着靖江王,依旧微笑:“王叔不必怕,有话,但言无妨。”
这时候,最怕就是刺头。
所以弘治皇帝虽然和颜悦色,可尤其的在不怕二字上,加重了语气。
仿佛是在说,不怕死你就说。
靖江王支支吾吾,本是想拒绝,可似乎又没胆子,便道:“不知陛下要将臣等……分封至何处。”
“黄金洲,又或……”弘治皇帝沉吟片刻:“昆仑洲以及前几年发现的澳洲。”
靖江王哭笑不得的道:“人离乡贱,臣……臣……老臣在想,陛下,能够给臣分封一个好地方,免得遭罪。”
他终究是没有胆子拒绝,索性讨价还价。
弘治皇帝微笑道:“这些地方,土地都肥沃,都是好地方。继藩,你是最清楚的,是不是?”
方继藩道:“陛下说的是,都是好地方,去了那里,是享清福,儿臣已想好了,儿臣希望陛下敕封儿臣,去昆仑洲……”
昆仑洲,便是后世的黑非洲。
那地方……
一言难尽。
可一听方继藩要去昆仑洲,一下子,殿中炸开了锅。
那靖江王便立即大叫道:“不,老臣要去昆仑洲。”
他们对于天下诸洲,了解的不多。
反正方继藩想去哪,那么就去哪儿。
姓方的狗东西,他算盘肯定已经打好了。
弘治皇帝觉得方继藩这家伙在胡闹。
昆仑洲……还真是不毛之地。
“陛下,臣也要去昆仑洲。”
“臣要去。”
大家争先恐后,唯恐落后于人。
弘治皇帝苦笑,只好侧目,看着一旁待诏翰林:“记下来。”
弘治皇帝道:“诸卿只要肯就封,什么都可以商量,朕自然,会予以考虑。”
弘治皇帝意味深长的看了方继藩一眼。
方继藩一脸无辜。
得,自己和黑叔叔们一起快乐的日子,没了。
这昆仑洲,肯定没自己的份了。
分封的诏书,已是昭告天下。
之所以让藩王们就国。
是因为几乎每一个藩王,都有专门的护卫,还有不少的奴婢。
这些人,是有基础的。
再加上他们到了封国之后,招揽其他的移民,这一个个藩国的骨架子,便算是搭起来了。
大明这里,少了供养这些王爷们的钱粮,而他们,又可为大明卫戍极远的边地,可谓是一举两得。
弘治皇帝将诸王统统赶走,又将方继藩留下。
弘治皇帝呷了口茶,慢悠悠的道:“继藩想去昆仑洲?”
“不,不想。”
“可你方才说想。”
方继藩摆手:“方才脑子一片混沌,可能是脑疾犯了,脱口而出。”
弘治皇帝微笑,意味深长的看了方继藩一眼:“这些宗室,都是朕的至亲,现在要分封,他们各自权衡利弊,不知还要惹出多少的风波来。朕呢,对他们打又打不得,骂又骂不得,能做的,也只有哄着他们,等他们带着自己的财物和护卫登了船,一去不复返了,朕才放心。你也是皇亲国戚,此事,你要在旁,多多协助。”
方继藩行礼:“儿臣知道,儿臣当然是尽力配合。”
“这便好。”弘治皇帝笑了:“朕这辈子,细细思来,也只有这一个心头之患了,解决了这件大事,才算是功德圆满。继藩,你和朕说一句实话,方家,想要分封至何处。”
方继藩想了想:“这是陛下裁决的事,儿臣,岂敢拿主意,若是儿臣当真先选封地,被人听去了,又要喊不公了,现在满天下的宗亲,都在盯着儿臣呢,他们对陛下的旨意,不敢不从,可一旦挑出了毛病,只怕又要闹起来。”
“有理。”
“所以儿臣既为陛下至亲,当然是让宗亲们先选其封地,等他们捡剩下了,儿臣再随便寻个地方安顿便是了。儿臣心里只有国家和社稷,还有皇上。个人的私利,于儿臣而言,不过是浮云。”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明朝败家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明朝败家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