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百二十五章:强势出山(一)
目录:血蓑衣| 作者:七尺书生| 类别:武侠仙侠
黄阳明相送十里,柳寻衣一行于崇山峻岭,茂林深篁中快速穿行。
由于柳寻衣伤势已愈,不必被人抬着走,再加上对山川地形的逐渐熟悉,因此他们下山的速度极快
上山时,一行人在山中兜兜转转,足足走了一天。如今下山,却只用区区两个时辰。
长白山下,袁孝早已安排好人丁车马等待接应。当柳寻衣等人在山麓小镇一露面,立刻改扮易服,登上袁家的马车,一路疾驰赶奔沈州。
一路上,他们见到不少来自中原的江湖人,其中既有武当、昆仑、峨眉、崆峒等名门正派弟子,亦有独来独往的武林名宿及天南地北的绿林好汉。
俨然,柳寻衣在东北出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传的沸沸扬扬。
洵溱猜测,放出此消息的并非金剑坞,而是崆峒派。
毕竟,他们出关后只遇到过两拨人马,一拨是在天袁客栈设伏的姬侯、扶隐,当然也包括唐阿富。另一拨则是在他们抵达沈州前夜,于辽阳荒野中遇到的崆峒弟子。
其中,崆峒弟子死伤惨重,势必引起钟离木的滔天之怒,故而不再对柳寻衣的行踪秘而不发,索性公诸于众,以泄心头之愤。
知道柳寻衣出现的大致范围,再顺藤摸瓜,多方打探,这些人不难猜出柳寻衣此行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前往虎穴龙潭寻求桃花婆婆治伤。
因此,当柳寻衣在袁家的掩护下远离长白山的同时,这些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江湖人亦如饿狼扑食般朝长白山迅速逼近。
见状,柳寻衣等人无不暗暗咂舌,幸亏他们及时出山,倘若再贻误两日,下山之路必然危机四伏,凶险重重。
不得不说,沈州袁家在东北的势力确实了得。袁家的马车大张旗鼓地一路南下,非但没有遇到半点阻碍刁难,反而城城有人保驾,镇镇有人护航。
无论是官府差役、驻防军士还是村野恶霸、绿林强人,但凡见到袁家的旗号无不毕恭毕敬,放行无阻。
当然,其中有人出于惧怕,也有人出于依仗。惧怕的多是恶霸强匪,不敢和财大气粗的袁家作对,担心被袁孝灭门。依仗的多是官兵差人,每月拿着袁家的孝敬银子,担心断了财路。
缘由于此,柳寻衣一行南下沈州可谓顺风顺水,一马平川。
三日无话,十一月初七。
上午,三辆马车扬铃打鼓地进入沈州地界,大摇大摆地停在袁府门外。
此时,早已收到消息的袁孝亲自率领奴仆家眷,大大小小四五十人在府门外迎候。
“袁老爷,如今辽阳一带可不太平,你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迎接柳寻衣,难道不怕扎眼?”
伴随着一道听不出是调侃还是怪罪的质询,似笑非笑的洵溱率先钻出马车。柳寻衣、唐阿富、潘雨音、阿保鲁等人紧随其后。
“说来惭愧,大小姐交代的事……袁某办的乱七八糟。本以为略施手段,可以将那些不速之客赶回关内。却不料,这群人如见了屎的苍蝇,非但挥之不散,反而越轰越多。”袁孝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委屈道,“袁某一看,既然大势所趋无力回天,那沈州的一亩三分地总该打扫干净。如若不然,实在对不起大小姐的信任与托付。于是,我一收到你们的消息,立刻派人在城里演几出‘好戏’,闹的人心惶惶,然后我建议沈州府衙以‘肃清乱匪’为名暂时封闭城门,沈州地界只许出、不许进。城内所有人必须三问、五审、十查,即使本城百姓也不能懈怠,至于外来的……无论什么原因,统统驱逐出城。哪怕走亲戚、回娘家也一律不准。因此,袁某敢以性命作保,今日的沈州城绝无可疑之人,莫说率人迎候,纵使敲锣打鼓放爆竹也未尝不可。嘿嘿......”
“袁老爷,依你所言那些不速之客好歹是‘苍蝇’,可柳某人却变成......”
听到柳寻衣的自嘲,侃侃而谈的袁孝幡然醒悟,连忙拱手赔罪:“袁某粗人粗口,柳大侠千万雅量……”
话未说完,袁孝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已被眼前器宇轩昂,精神奕奕的柳寻衣惊得目瞪口呆,哑然失色。
殊不知,半月前他见到的柳寻衣还是奄奄一息,垂垂将死的孱弱模样。那时,袁孝虽然口口声声“闻名不如见面”,其实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毕竟,在他听到的传闻中,柳寻衣纵使没有三头六臂,丈二身材,也不该是弱不禁风的病秧子。
然而,当袁孝看见今时今日的柳寻衣时,判若两人的天壤之别难免令其一时难以接受。身姿如枪,目光如炬,言谈举止无不气韵饱满,行立进退无不虎虎生风。
直到这一刻,袁孝终于明白为何洵溱对柳寻衣充满信心。不为别的,单论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足以羞煞天下多少男儿。
“柳大侠,有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袁某刚刚险些没认出来,你今日真是……真是……”
袁孝愣愣地望着笑而不语的柳寻衣,一时竟喉咙生涩,舌头打结,支支吾吾半晌也未能说出下文。
见袁孝时而妄自菲薄,时而语无伦次,洵溱柳眉一挑,话里有话地揶揄道:“袁老爷,我们才刚刚下马,你就滔滔不绝发出这么多感慨。难不成你担心我追究你办事不利的罪责?”
“不敢!万万不敢!”袁孝神情一禀,连忙辩解,“大小姐和柳大侠屈尊驾临,寒舍蓬荜生辉,袁家上下更是荣幸之至。”
“行了、行了!”阿保鲁颇为不耐地打断道,“大小姐交代的差事办的如何?”
“大小姐放心,已经有人打探到苏禾的下落。”
闻言,柳寻衣和洵溱同时眼前一亮,异口同声地问道:“他在哪儿?”
“我不知道。”
“不知道?”
“打探消息的不是袁家弟子,而是泰州洪府的人。”袁孝苦笑道,“大小姐应该知道洪寺的脾气,做事一板一眼,永远不知变通。他说打探苏禾的消息是大小姐吩咐的差事,因此必须向大小姐当面回禀。无论我如何追问,他就是不肯松口。”
“什么一板一眼,分明是怕你抢功。”阿保鲁冷笑道。
“也许吧!”袁孝一脸无奈地撇撇嘴,“无所谓!我已将上京四府的家主全部召来,让他们拜见大小姐,顺便见见柳大侠。”
“他们在哪儿?”
“昨天夜里陆续抵达鄙府,眼下……还在睡觉。”
闻言,柳寻衣不禁心生狐疑。泰州洪府打探的消息不肯告诉袁孝。今日袁家兴师动众地迎接洵溱,其他三府却在睡觉,俨然对此事知之甚少。
如此想来,传说中相濡以沫的“上京四府”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怀心思,互有提防。
“派人叫起来,我想和他们叙叙旧。”
“大小姐、柳大侠,请入府歇息!”
寒暄作罢,袁孝命人向其他三位家主传话,而后亲自引着洵溱、柳寻衣一行朝中堂走去。
论规模,袁府不算宏大,至少和洛阳的贤王府、西京的秦府、泉州的陆府无法相提并论。但论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府内却处处可见精致用心。
里里外外五进的大宅子,左路为上,住的多是袁家内眷及亲信弟子。右路为下,住的是家丁奴仆及外来宾客。中路由前至后分别是前堂、中堂、内堂、书房及宗祠。府内厅堂、厢房错落有致,布局分明,纵使第一次拜访袁府的人也能很快熟悉。
中堂是袁府最大的建筑,也是袁孝“调兵遣将”的地方,可一次容纳数十人乃至上百人议事。
袁孝先将洵溱、柳寻衣等人引至偏厅休息,待他们饮茶三杯,下人方才急急忙忙地前来通禀。
“大小姐、柳大侠,三位家主已经到了,你们看……”
“都是自己人,不必故作高深,我们出去吧!”
“大小姐明鉴,请!”
说话的功夫,袁孝引着洵溱一行走出偏厅,步入人影憧憧,沸反盈天的中堂。
此刻,中堂内至少五六十号人马,从他们的穿着打扮来看,明显分为三股不同的势力。
其中,青衣扮相的人多拎着长枪,黑衣扮相的人多套着短坎,灰衣扮相的人多长布绑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挎着腰刀,蓝衣扮相的人,他们是袁家弟子。
虽然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势力,但彼此似乎十分熟络。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生疏感,相反三五成群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这些人犹如一盘散沙,零零散散地聚在一起,肆无忌惮地戏谑笑骂。几十人的声音乱糟糟地混杂在一起,变成一种“嗡嗡嗡”的刺耳吵闹。
叫嚷的叫嚷、吹牛的吹牛、抬杠的抬杠、打闹的打闹……慵懒散漫犹如乌合之众,全无礼数可言。
有趣的是,堂中五六十人却只有三人正襟危坐,闭目假寐,其余的全部站着。
并非堂内只有三把椅子,而是这么多人中只有他们三位有资格落座。
“咳咳!”
伴随着一阵咳嗽,面沉似水的袁孝率先出现在众人面前。
见状,坐在椅子上的三人相继抬起眼皮,同时挥手示意,麾下弟子纷纷闭上嘴巴,堂中的喧闹嘈杂渐渐偃旗息鼓,眨眼已是鸦雀无声。
“少秦王三令五申,上京四府虽地域偏狭,但不能放任蛮夷。这些年教你们的规矩,莫非让狗吃了?”
……
由于柳寻衣伤势已愈,不必被人抬着走,再加上对山川地形的逐渐熟悉,因此他们下山的速度极快
上山时,一行人在山中兜兜转转,足足走了一天。如今下山,却只用区区两个时辰。
长白山下,袁孝早已安排好人丁车马等待接应。当柳寻衣等人在山麓小镇一露面,立刻改扮易服,登上袁家的马车,一路疾驰赶奔沈州。
一路上,他们见到不少来自中原的江湖人,其中既有武当、昆仑、峨眉、崆峒等名门正派弟子,亦有独来独往的武林名宿及天南地北的绿林好汉。
俨然,柳寻衣在东北出现的消息已不胫而走,传的沸沸扬扬。
洵溱猜测,放出此消息的并非金剑坞,而是崆峒派。
毕竟,他们出关后只遇到过两拨人马,一拨是在天袁客栈设伏的姬侯、扶隐,当然也包括唐阿富。另一拨则是在他们抵达沈州前夜,于辽阳荒野中遇到的崆峒弟子。
其中,崆峒弟子死伤惨重,势必引起钟离木的滔天之怒,故而不再对柳寻衣的行踪秘而不发,索性公诸于众,以泄心头之愤。
知道柳寻衣出现的大致范围,再顺藤摸瓜,多方打探,这些人不难猜出柳寻衣此行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前往虎穴龙潭寻求桃花婆婆治伤。
因此,当柳寻衣在袁家的掩护下远离长白山的同时,这些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江湖人亦如饿狼扑食般朝长白山迅速逼近。
见状,柳寻衣等人无不暗暗咂舌,幸亏他们及时出山,倘若再贻误两日,下山之路必然危机四伏,凶险重重。
不得不说,沈州袁家在东北的势力确实了得。袁家的马车大张旗鼓地一路南下,非但没有遇到半点阻碍刁难,反而城城有人保驾,镇镇有人护航。
无论是官府差役、驻防军士还是村野恶霸、绿林强人,但凡见到袁家的旗号无不毕恭毕敬,放行无阻。
当然,其中有人出于惧怕,也有人出于依仗。惧怕的多是恶霸强匪,不敢和财大气粗的袁家作对,担心被袁孝灭门。依仗的多是官兵差人,每月拿着袁家的孝敬银子,担心断了财路。
缘由于此,柳寻衣一行南下沈州可谓顺风顺水,一马平川。
三日无话,十一月初七。
上午,三辆马车扬铃打鼓地进入沈州地界,大摇大摆地停在袁府门外。
此时,早已收到消息的袁孝亲自率领奴仆家眷,大大小小四五十人在府门外迎候。
“袁老爷,如今辽阳一带可不太平,你摆出这么大的排场迎接柳寻衣,难道不怕扎眼?”
伴随着一道听不出是调侃还是怪罪的质询,似笑非笑的洵溱率先钻出马车。柳寻衣、唐阿富、潘雨音、阿保鲁等人紧随其后。
“说来惭愧,大小姐交代的事……袁某办的乱七八糟。本以为略施手段,可以将那些不速之客赶回关内。却不料,这群人如见了屎的苍蝇,非但挥之不散,反而越轰越多。”袁孝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委屈道,“袁某一看,既然大势所趋无力回天,那沈州的一亩三分地总该打扫干净。如若不然,实在对不起大小姐的信任与托付。于是,我一收到你们的消息,立刻派人在城里演几出‘好戏’,闹的人心惶惶,然后我建议沈州府衙以‘肃清乱匪’为名暂时封闭城门,沈州地界只许出、不许进。城内所有人必须三问、五审、十查,即使本城百姓也不能懈怠,至于外来的……无论什么原因,统统驱逐出城。哪怕走亲戚、回娘家也一律不准。因此,袁某敢以性命作保,今日的沈州城绝无可疑之人,莫说率人迎候,纵使敲锣打鼓放爆竹也未尝不可。嘿嘿......”
“袁老爷,依你所言那些不速之客好歹是‘苍蝇’,可柳某人却变成......”
听到柳寻衣的自嘲,侃侃而谈的袁孝幡然醒悟,连忙拱手赔罪:“袁某粗人粗口,柳大侠千万雅量……”
话未说完,袁孝的声音戛然而止。因为他已被眼前器宇轩昂,精神奕奕的柳寻衣惊得目瞪口呆,哑然失色。
殊不知,半月前他见到的柳寻衣还是奄奄一息,垂垂将死的孱弱模样。那时,袁孝虽然口口声声“闻名不如见面”,其实心里多少有些失落。
毕竟,在他听到的传闻中,柳寻衣纵使没有三头六臂,丈二身材,也不该是弱不禁风的病秧子。
然而,当袁孝看见今时今日的柳寻衣时,判若两人的天壤之别难免令其一时难以接受。身姿如枪,目光如炬,言谈举止无不气韵饱满,行立进退无不虎虎生风。
直到这一刻,袁孝终于明白为何洵溱对柳寻衣充满信心。不为别的,单论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足以羞煞天下多少男儿。
“柳大侠,有道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袁某刚刚险些没认出来,你今日真是……真是……”
袁孝愣愣地望着笑而不语的柳寻衣,一时竟喉咙生涩,舌头打结,支支吾吾半晌也未能说出下文。
见袁孝时而妄自菲薄,时而语无伦次,洵溱柳眉一挑,话里有话地揶揄道:“袁老爷,我们才刚刚下马,你就滔滔不绝发出这么多感慨。难不成你担心我追究你办事不利的罪责?”
“不敢!万万不敢!”袁孝神情一禀,连忙辩解,“大小姐和柳大侠屈尊驾临,寒舍蓬荜生辉,袁家上下更是荣幸之至。”
“行了、行了!”阿保鲁颇为不耐地打断道,“大小姐交代的差事办的如何?”
“大小姐放心,已经有人打探到苏禾的下落。”
闻言,柳寻衣和洵溱同时眼前一亮,异口同声地问道:“他在哪儿?”
“我不知道。”
“不知道?”
“打探消息的不是袁家弟子,而是泰州洪府的人。”袁孝苦笑道,“大小姐应该知道洪寺的脾气,做事一板一眼,永远不知变通。他说打探苏禾的消息是大小姐吩咐的差事,因此必须向大小姐当面回禀。无论我如何追问,他就是不肯松口。”
“什么一板一眼,分明是怕你抢功。”阿保鲁冷笑道。
“也许吧!”袁孝一脸无奈地撇撇嘴,“无所谓!我已将上京四府的家主全部召来,让他们拜见大小姐,顺便见见柳大侠。”
“他们在哪儿?”
“昨天夜里陆续抵达鄙府,眼下……还在睡觉。”
闻言,柳寻衣不禁心生狐疑。泰州洪府打探的消息不肯告诉袁孝。今日袁家兴师动众地迎接洵溱,其他三府却在睡觉,俨然对此事知之甚少。
如此想来,传说中相濡以沫的“上京四府”也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各怀心思,互有提防。
“派人叫起来,我想和他们叙叙旧。”
“大小姐、柳大侠,请入府歇息!”
寒暄作罢,袁孝命人向其他三位家主传话,而后亲自引着洵溱、柳寻衣一行朝中堂走去。
论规模,袁府不算宏大,至少和洛阳的贤王府、西京的秦府、泉州的陆府无法相提并论。但论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府内却处处可见精致用心。
里里外外五进的大宅子,左路为上,住的多是袁家内眷及亲信弟子。右路为下,住的是家丁奴仆及外来宾客。中路由前至后分别是前堂、中堂、内堂、书房及宗祠。府内厅堂、厢房错落有致,布局分明,纵使第一次拜访袁府的人也能很快熟悉。
中堂是袁府最大的建筑,也是袁孝“调兵遣将”的地方,可一次容纳数十人乃至上百人议事。
袁孝先将洵溱、柳寻衣等人引至偏厅休息,待他们饮茶三杯,下人方才急急忙忙地前来通禀。
“大小姐、柳大侠,三位家主已经到了,你们看……”
“都是自己人,不必故作高深,我们出去吧!”
“大小姐明鉴,请!”
说话的功夫,袁孝引着洵溱一行走出偏厅,步入人影憧憧,沸反盈天的中堂。
此刻,中堂内至少五六十号人马,从他们的穿着打扮来看,明显分为三股不同的势力。
其中,青衣扮相的人多拎着长枪,黑衣扮相的人多套着短坎,灰衣扮相的人多长布绑腿。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挎着腰刀,蓝衣扮相的人,他们是袁家弟子。
虽然这些人来自不同的势力,但彼此似乎十分熟络。非但没有一丝一毫的生疏感,相反三五成群地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这些人犹如一盘散沙,零零散散地聚在一起,肆无忌惮地戏谑笑骂。几十人的声音乱糟糟地混杂在一起,变成一种“嗡嗡嗡”的刺耳吵闹。
叫嚷的叫嚷、吹牛的吹牛、抬杠的抬杠、打闹的打闹……慵懒散漫犹如乌合之众,全无礼数可言。
有趣的是,堂中五六十人却只有三人正襟危坐,闭目假寐,其余的全部站着。
并非堂内只有三把椅子,而是这么多人中只有他们三位有资格落座。
“咳咳!”
伴随着一阵咳嗽,面沉似水的袁孝率先出现在众人面前。
见状,坐在椅子上的三人相继抬起眼皮,同时挥手示意,麾下弟子纷纷闭上嘴巴,堂中的喧闹嘈杂渐渐偃旗息鼓,眨眼已是鸦雀无声。
“少秦王三令五申,上京四府虽地域偏狭,但不能放任蛮夷。这些年教你们的规矩,莫非让狗吃了?”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血蓑衣》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血蓑衣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