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四章 风雨长安江山老
目录:汉血丹心| 作者:流年书柬| 类别:历史军事
元召今天穿了一身合体的朝服,他虽然身量还未长成,显得有些单薄,但在朝堂次席上坐下之后,已经没有人再顾得上去注意他的年纪。
在这么正式的场合,任何朝堂的细微变化都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更何况是这样明显的事。三公的位置是能随便坐的吗?答案是,不能!
负责纪录的司马迁,在竹简上认真的写下:“秋,九月,大朝会。废置太尉一职。新设尚书令,参朝理政,兹此始……。”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想起来,皇帝当初设置尚书台的时候,曾经发布过一个任命:长乐侯元召,为尚书令。
原来,在有些人心目中只不过是皇帝“秘书长”身份的尚书令职位,地位竟然这么高!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丞相田玢心中苦涩之意更浓,他终于彻底明白了两天前皇帝敲打自己的用意。看来自己要想长保富贵,从今天开始就要无条件的拥护天子意志了。
须髯飘白的御史大夫,排位在少年的后面,两人年龄相差了整整四十岁。公孙弘心情复杂,夹杂了嫉妒和怨尤。他以布衣之身一跃而成为了御史大夫,实际上的副丞相,已经算的上是青云飞纵了。但是和元召比起来,他感到脸上一阵阵的发热。
虽然这位小侯爷也曾经做出过一些功绩,但骤然之间就窜到了这么高的位置上,朝臣中大多还是不心服的。就算是汲黯、郑当时、石宽这些对元召比较看重的大臣,他们心中不是欣喜,而是深深的替他担忧。
朝堂上的凶险,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一个不慎,就粉身碎骨了。
唯一感到振奋的,大概就是列位在其余臣子中间的尚书台几位年青常侍和给事中了。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对于未来的前途充满了无限期待。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齐王刘定国从元召一进来就注意到他了,见他竟然跑到三公的位置上去坐下了,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心中的怒火,简直就是腾腾的往上涨。
他喘着粗气,扭头对身边的楚王、河间王、燕王等人低语几句。那几位王爷并不认识元召,听说这个普通的少年就是,想起自家世子们也曾诉说过此人的恶行,顿起同仇敌忾之心,暗中约定,一会儿就同时发难。
淮南王刘安坐在这个区域的首位,他冷眼旁观着诸侯王们的小动作,面无表情,心底却很沉重。
元召,从当年第一次远远看到这个人开始,刘安就有一种没来由的忧虑,此人会是自己将来的劲敌。这样的担心,从元召一剑镇雪原就开始了。
只是,淮南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预想过他十年之后也许会成气候,而今不过刚过去三年,他就到了这个地步,开始呼风唤雨,行云布雾……!
诸侯王们来到长安已经有几天了,早已经都分别觐见过皇帝,当然,这样的公共场合,还是第一次。所以,各种礼仪问候,还是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规矩制度是不能逾越的。
皇帝答礼完毕,开始朝会议程。最近的几件大事,有分别负责的大臣出班启奏,皇帝一一颌首,做出简约的口谕回答。
然后,太中大夫郑当时出来奏报了入秋以来的水情。这件事还是比较严重的,皇帝问的很详细,听完之后,心中也很是忧虑。但天象如此,人力也暂时无法可想,只有诏令受灾郡县加紧防范,尤其是几条大河大江,务必组织人手,日夜巡查,以保障黎民生命安全。
这些事,自然有司会专门奉旨去办。事关苍生国运,没有人敢在这些事情上玩忽职守,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人力所限,别无他法。
元召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着。其实,皇帝今天特意传召让他来朝会,目的是什么,他心中清清楚楚。
诸侯王们势力太大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的整体。皇帝想要破局,必须要一把锋利的刀,而他选定的,就是自己。
今天的这第一次较量,如果打不开局面,势必就会陷入僵局,如果由此而再动刀兵,那就糟了。因为现在的形势很严峻,大汉已经与匈奴彻底的翻了脸,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早已经荡然无存。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大战不一定在哪一天就一触即发,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
至于各地的雨灾,自己倒是也有点办法,能有效减轻后续灾害。待会儿下朝的时候,可以找机会与太中大夫交流一下。
他正在想着这些事情,忽听有人厉声高叫道:“陛下,臣有重大冤情上奏!请陛下替臣做主啊!”
这一声喊,嗓音洪亮,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循声望去,正是那位来自东海之滨的齐王刘定国。
皇帝眉间微皱,却并不动声色,端坐御座之上,垂拱而听。很多大臣都已经听说了此前发生在长安城外的事,这时见齐王满脸激愤的出列,便都表情各异的静观其变。
齐王肥胖脸上的横肉哆嗦着,紧走几步,来到汉白玉阶下,先对御座上的人行礼毕,然后转过身来,怒目横眉。
“元召!小小年纪,何德何能竟敢坐在这个位子上!前者自恃武力,欺凌重伤吾儿以及众多王世子。又在长安城外冲击亲王卫队,多所杀伤。如此胆大妄为,实在罪无可赦!今日,在这含元殿上,天子面前,本王与你势不两立。陛下,臣恳请查究其罪,予以严惩,以慰皇室诸王之心,以维护高祖皇帝子孙的尊严啊!”
话音刚落,楚王、河间王、燕王、赵王等十几位平日里同声连气的诸侯也紧跟其后,出班声援。
这样的阵势,果然令人生畏,很多大臣脸现忧惧。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让人想起来,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元召面不改色,依然安坐。现在,还不是自己赤膊上阵的时候。果然,一阵静默之后,皇帝开口了。
“齐王叔,你所说之事,朕也有所耳闻。不过,与你所言,却有很大不同,其中曲折究竟如何……既然这么多诸侯王爷们都关注此事,那今天就辩个明白吧。为了公平起见,朕不偏不倚,是非公断,都交给百官去评判,如何?”
皇帝的话音很淡,很飘忽,其中没有带任何倾向性的意思。但是,很多精明的臣子,已经从中听出了特殊的意味,不由得心中一震。
淮南王刘安无声的叹了口气。女儿提前探知的那个消息看来是没有错了,皇帝的语气很耐人寻味啊。暗自思量,今日且勿要轻言,静观其变为上。
刘定国却听不出什么别的,不过,他心中是有怨气的。呵!你既然都有所耳闻了,还不赶快把这姓元的小子严惩!要交给百官评判那好,今天就看看这些官员们哪一个敢跟众家王爷作对!
“陛下,其中哪有什么曲折您一定是听信了佞臣的进言了!就是这小子,纵容手下恶徒,在长安市上,打伤各位王府中的护卫,又要伤害诸位世子,是吾儿刘玄,为了义气挺身而出,却不料被暗算所伤,失去了右手。可怜我那玄儿……陛下!再怎么说,都是高祖皇帝的血脉,此仇不报,明日还怎么有脸去祭拜高庙啊!陛下!请下旨问罪吧。”
刘定国见皇帝态度暧昧,早已心中大为不满。言语之间,免不了意有所指,有些不客气起来。
皇帝刘彻隐隐有些恼怒,这位皇叔都这么大岁数了,智商不见怎么样,颠倒黑白的本事倒是不小,简直是睁眼说瞎话啊!
“齐王叔啊,你年纪大了,隔着长安又路途远,难免耳目有些迟钝。你口中的所谓小子,却是朕亲自任命的尚书令呢!额,诸位大臣,可能有些还不知道尚书令的职权吧?既然如此,朕今天就在这含元殿上,明明白白的宣布一下,也好让诸位王爷和所有大臣们都清楚,朕新设的这个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韩嫣,你来讲。”
侍立御座之侧的散骑常侍韩嫣,躬身领命,来到玉阶前站立,面无表情的看着含元殿列坐群臣,声音清晰的传达着皇帝陛下的意志。
“尚书台,自今日始脱离少府编制,为朝廷独立机构。以尚书令为其长官,负责协助天子处理天下郡县奏章,整理各种军国文书,中外传达命令。皇帝陛下已拜长乐侯元召为第一任尚书令,望百官周知。”
韩嫣说完,行礼退后,大殿上下一片寂静,半响无人说话。
许多人心中涌起巨大的波澜,抬眼悄悄瞥向最前方的那片位置时,见丞相田玢闭目养神,面色木然。御史大夫公孙弘低垂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表情,只有花白的须髯在微微的抖动。
长安不见月,满城风雨声。朝政大变,从今日始!
在这么正式的场合,任何朝堂的细微变化都会被赋予特殊的含义,更何况是这样明显的事。三公的位置是能随便坐的吗?答案是,不能!
负责纪录的司马迁,在竹简上认真的写下:“秋,九月,大朝会。废置太尉一职。新设尚书令,参朝理政,兹此始……。”
在这个时候,所有人才想起来,皇帝当初设置尚书台的时候,曾经发布过一个任命:长乐侯元召,为尚书令。
原来,在有些人心目中只不过是皇帝“秘书长”身份的尚书令职位,地位竟然这么高!这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丞相田玢心中苦涩之意更浓,他终于彻底明白了两天前皇帝敲打自己的用意。看来自己要想长保富贵,从今天开始就要无条件的拥护天子意志了。
须髯飘白的御史大夫,排位在少年的后面,两人年龄相差了整整四十岁。公孙弘心情复杂,夹杂了嫉妒和怨尤。他以布衣之身一跃而成为了御史大夫,实际上的副丞相,已经算的上是青云飞纵了。但是和元召比起来,他感到脸上一阵阵的发热。
虽然这位小侯爷也曾经做出过一些功绩,但骤然之间就窜到了这么高的位置上,朝臣中大多还是不心服的。就算是汲黯、郑当时、石宽这些对元召比较看重的大臣,他们心中不是欣喜,而是深深的替他担忧。
朝堂上的凶险,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皇帝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把他推到风口浪尖,脚下就是万丈深渊,一个不慎,就粉身碎骨了。
唯一感到振奋的,大概就是列位在其余臣子中间的尚书台几位年青常侍和给事中了。他们互相交换着眼神,对于未来的前途充满了无限期待。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齐王刘定国从元召一进来就注意到他了,见他竟然跑到三公的位置上去坐下了,还一副心安理得的样子,心中的怒火,简直就是腾腾的往上涨。
他喘着粗气,扭头对身边的楚王、河间王、燕王等人低语几句。那几位王爷并不认识元召,听说这个普通的少年就是,想起自家世子们也曾诉说过此人的恶行,顿起同仇敌忾之心,暗中约定,一会儿就同时发难。
淮南王刘安坐在这个区域的首位,他冷眼旁观着诸侯王们的小动作,面无表情,心底却很沉重。
元召,从当年第一次远远看到这个人开始,刘安就有一种没来由的忧虑,此人会是自己将来的劲敌。这样的担心,从元召一剑镇雪原就开始了。
只是,淮南王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预想过他十年之后也许会成气候,而今不过刚过去三年,他就到了这个地步,开始呼风唤雨,行云布雾……!
诸侯王们来到长安已经有几天了,早已经都分别觐见过皇帝,当然,这样的公共场合,还是第一次。所以,各种礼仪问候,还是要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规矩制度是不能逾越的。
皇帝答礼完毕,开始朝会议程。最近的几件大事,有分别负责的大臣出班启奏,皇帝一一颌首,做出简约的口谕回答。
然后,太中大夫郑当时出来奏报了入秋以来的水情。这件事还是比较严重的,皇帝问的很详细,听完之后,心中也很是忧虑。但天象如此,人力也暂时无法可想,只有诏令受灾郡县加紧防范,尤其是几条大河大江,务必组织人手,日夜巡查,以保障黎民生命安全。
这些事,自然有司会专门奉旨去办。事关苍生国运,没有人敢在这些事情上玩忽职守,至于能做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了。人力所限,别无他法。
元召静静的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听着。其实,皇帝今天特意传召让他来朝会,目的是什么,他心中清清楚楚。
诸侯王们势力太大了,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的整体。皇帝想要破局,必须要一把锋利的刀,而他选定的,就是自己。
今天的这第一次较量,如果打不开局面,势必就会陷入僵局,如果由此而再动刀兵,那就糟了。因为现在的形势很严峻,大汉已经与匈奴彻底的翻了脸,那层温情脉脉的面纱,早已经荡然无存。双方都在厉兵秣马,大战不一定在哪一天就一触即发,所以必须快刀斩乱麻。
至于各地的雨灾,自己倒是也有点办法,能有效减轻后续灾害。待会儿下朝的时候,可以找机会与太中大夫交流一下。
他正在想着这些事情,忽听有人厉声高叫道:“陛下,臣有重大冤情上奏!请陛下替臣做主啊!”
这一声喊,嗓音洪亮,所有人都听的清清楚楚。循声望去,正是那位来自东海之滨的齐王刘定国。
皇帝眉间微皱,却并不动声色,端坐御座之上,垂拱而听。很多大臣都已经听说了此前发生在长安城外的事,这时见齐王满脸激愤的出列,便都表情各异的静观其变。
齐王肥胖脸上的横肉哆嗦着,紧走几步,来到汉白玉阶下,先对御座上的人行礼毕,然后转过身来,怒目横眉。
“元召!小小年纪,何德何能竟敢坐在这个位子上!前者自恃武力,欺凌重伤吾儿以及众多王世子。又在长安城外冲击亲王卫队,多所杀伤。如此胆大妄为,实在罪无可赦!今日,在这含元殿上,天子面前,本王与你势不两立。陛下,臣恳请查究其罪,予以严惩,以慰皇室诸王之心,以维护高祖皇帝子孙的尊严啊!”
话音刚落,楚王、河间王、燕王、赵王等十几位平日里同声连气的诸侯也紧跟其后,出班声援。
这样的阵势,果然令人生畏,很多大臣脸现忧惧。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让人想起来,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气势,元召面不改色,依然安坐。现在,还不是自己赤膊上阵的时候。果然,一阵静默之后,皇帝开口了。
“齐王叔,你所说之事,朕也有所耳闻。不过,与你所言,却有很大不同,其中曲折究竟如何……既然这么多诸侯王爷们都关注此事,那今天就辩个明白吧。为了公平起见,朕不偏不倚,是非公断,都交给百官去评判,如何?”
皇帝的话音很淡,很飘忽,其中没有带任何倾向性的意思。但是,很多精明的臣子,已经从中听出了特殊的意味,不由得心中一震。
淮南王刘安无声的叹了口气。女儿提前探知的那个消息看来是没有错了,皇帝的语气很耐人寻味啊。暗自思量,今日且勿要轻言,静观其变为上。
刘定国却听不出什么别的,不过,他心中是有怨气的。呵!你既然都有所耳闻了,还不赶快把这姓元的小子严惩!要交给百官评判那好,今天就看看这些官员们哪一个敢跟众家王爷作对!
“陛下,其中哪有什么曲折您一定是听信了佞臣的进言了!就是这小子,纵容手下恶徒,在长安市上,打伤各位王府中的护卫,又要伤害诸位世子,是吾儿刘玄,为了义气挺身而出,却不料被暗算所伤,失去了右手。可怜我那玄儿……陛下!再怎么说,都是高祖皇帝的血脉,此仇不报,明日还怎么有脸去祭拜高庙啊!陛下!请下旨问罪吧。”
刘定国见皇帝态度暧昧,早已心中大为不满。言语之间,免不了意有所指,有些不客气起来。
皇帝刘彻隐隐有些恼怒,这位皇叔都这么大岁数了,智商不见怎么样,颠倒黑白的本事倒是不小,简直是睁眼说瞎话啊!
“齐王叔啊,你年纪大了,隔着长安又路途远,难免耳目有些迟钝。你口中的所谓小子,却是朕亲自任命的尚书令呢!额,诸位大臣,可能有些还不知道尚书令的职权吧?既然如此,朕今天就在这含元殿上,明明白白的宣布一下,也好让诸位王爷和所有大臣们都清楚,朕新设的这个官职到底是干什么的!韩嫣,你来讲。”
侍立御座之侧的散骑常侍韩嫣,躬身领命,来到玉阶前站立,面无表情的看着含元殿列坐群臣,声音清晰的传达着皇帝陛下的意志。
“尚书台,自今日始脱离少府编制,为朝廷独立机构。以尚书令为其长官,负责协助天子处理天下郡县奏章,整理各种军国文书,中外传达命令。皇帝陛下已拜长乐侯元召为第一任尚书令,望百官周知。”
韩嫣说完,行礼退后,大殿上下一片寂静,半响无人说话。
许多人心中涌起巨大的波澜,抬眼悄悄瞥向最前方的那片位置时,见丞相田玢闭目养神,面色木然。御史大夫公孙弘低垂着头,也看不出是什么表情,只有花白的须髯在微微的抖动。
长安不见月,满城风雨声。朝政大变,从今日始!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血丹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血丹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