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六十二章 朝堂生变 长安风起云涌
目录:汉血丹心| 作者:流年书柬| 类别:历史军事
小说网..org,最快更新汉血丹心最新章节!
在大汉史馆的很多资料中,发生在这年春天的几件事,被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起因后果的整个过程都很完备,使得后人能够全面地了解这几件事的所有细节。这对于以史笔简练而著称于世的大汉太史令来说,是件极为罕见的事。
其实后人不知道的是,在当时的许多人心底,都与太史令是同样的想法,那就是把这几件可以说是影响重大的事弄得清清楚楚,然后把最真实的真相封存于史书和民间流传中,所为的原因只是一个,为圣者辩护,爱惜其羽毛!
世间事有时难分对错,有灰有白,而有些事又自然公道在人心,黑白最分明。局内人为利益所纠缠,不得不违心。旁观者看这一局棋,却不过掌上观纹。
大汉长安城的权力格局,已经平静了许久未起大的波澜。也许是朝堂上静极思动,压抑了许久的野心随着春天的到来慢慢苏醒也许是九龙宝座上的那双眼睛不能忍受这潭静水兴风作浪的暗示究竟来自何方,是在这个随后卷起巨大风暴的春天里大多数人都未曾弄明白的事。
说是几件事,其实也可以归纳为一件事。因为这些事件的矛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就是那个身兼长乐侯和安国侯这两个爵位的二十一岁年轻人。彼时,大汉帝国百业正开始振兴,大批俊彦英才春风得意,被世人敬称为元侯的人正式穿上符合他尊贵身份的冠袍冕带,在繁花似锦的长安春色中,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预示着他人生中最重要时刻的到来。
外界传的纷纷扬扬的大婚之事,其实已经基本确定了下来。一应各种准备自然是极其繁琐,许多与之相关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不过这所有的一切,元召无需操心。他现在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西征大事上。
在元召的手头上,现在唯一一件皇帝钦命交办的差事,就是让他全权负责征伐西域大军的全部后续事宜。对于这件牵涉到国运转折的事,他自然是全力以赴,心中不敢懈怠半分。
军事上的胜利,他有很大的信心,在这方面无需多做考虑。元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最大可能的把取得胜利后的果实扩大和把汉军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此,他不惜组织动员了多年来储备的全部力量,以充足的保障关于西征的后备支援和供应。这其中就包括调集大量的船队转运物资和随后的商路跟进、铺展。
一切战争都是为政事和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个思想,经过他这么多年的灌输,已经得到了皇帝和朝野民间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次西征军出发以后,除了以燕北聂家、东海徐家、蜀中卓家等为首的大批富家豪门随之组织力量后续跟进之外,更有许多四海民间的大商贾闻风而动,纷纷来到长安,想要找机会搭上元召的关系,如果能在通商西域这个巨大商机中分得一点儿好处,那可就真是天大的机遇了。
大汉朝发展到今天,如果要问什么发展的最快,所有人有目共睹,既不是军事,也不是农业,而是在以前被视为“贱业”的商贾之道。
在以前的各个朝代中都被划为“贱民”的商人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们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切都是仰仗元侯之力啊!”这句话,从塞北江南四海之内的许多从商之人口中说出来时,其中所含的感激和真诚发自肺腑。
如果现在还有人当面说商人地位低贱的话,那么不用他们自己反驳,只是普通民众的鄙视目光,也能让说这话的人无地自容。
事实胜于雄辩,活生生的例子都在那儿摆着呢。市井繁华,吃穿所用,经营调度,货物流转……跟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一切,可都是来自于商人们的功劳。要说起地位嘛,江北第一大富豪聂家已经被当今天子亲自赐封为“忠义侯”,可谓富贵双全。而蜀中卓家精湛的冶炼技术成为大汉军工定制,徐氏家族把持的东海冶盐,流通半个天下,用富可敌国这个词来形容,也已经远远的不够了。其余类似于他们的十几家大商遍布各个领域,都是让人仰慕赞叹的存在。有钱、巨豪!从此以后,逐渐开始成为许多人毕生追逐的目标。
在这个春天,来到长安的商人们有很多。有些是怀揣着发财的梦想而来,有些则是消息灵通些的,为了西域商路的开通和那位年轻侯爷的婚事特意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赶到,只是为了在寻找机会的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来自河南之地的卜式就是这些商人中的一员。卜式今年三十多岁,为人质朴。他的家族在河南郡虽然算不上是豪门,但也是一方的富商了。
卜式家族的主业是畜养骡、马、牛羊之类,他们兄弟二人继承家业之后,也算是生当其时,正赶上汉匈交恶,开始大战。在几次汉军取得胜利之后,无数来自草原的俘获运回汉朝境内,其中就包括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许多从事南北贩运的商人都发了大财,而卜家自然也不例外。
卜式虽然是商人出身,而且又年纪渐长,但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他凭着自己的观察力,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也许是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抓住了这其中的任何机会,将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燕北的聂家,能凭着机缘巧合平地封候,那别人又为什么不可以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性坚定的人,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于是,在听到大汉朝廷正式决定了开通西域的计划后,卜式义无反顾的从河南踏上了来长安的行程。
所谓“欲达北海者,需附鲲鹏之尾翼”!想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乘风而起,就需要选定一个方向和正确的引导者,那样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卜式眼光毒辣,在朝堂衮衮诸公中,他选择的追随者是那位最年轻的侯爷元召。
作为一个普通的汉朝人,名叫卜式的男子生性质朴,待人实诚。而作为一个商人,他则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在仔细的收集和观察着关于元召的一切消息。这么多年来,通过把搜集整理来的所有情报分析过后,元召所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震惊不已。
所以说,世间什么事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只要细心观察了,就一定有收获。卜式很细心,而且他已经观察了好几年,才做出现在的决定。那么他在未来得到的收获,也必将是无比巨大。
不过,现在在长安城内正要想尽办法见元召一面的卜式,他自然还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前途。他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这位已经名满天下的元侯能够抽出一点儿时间,听听自己对一些事的看法。
然而,在这个档口上,想要找机会见元召的人太多了,如他这样的人进到侯府又谈何容易。卜式已经在长安城中待了很久,期间虽然结识了大批的同道中人,也算是一大收获。但始终没有见到过元召一次,不免心中很是失落。
好在,听说元侯的大婚之期日益临近,等他忙完这一阵后,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听说那位年轻侯爷很是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并不看身份高低。长安风物繁华无比,在此多盘桓几月长些见识,也是一桩美事。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卜式和近日新结识的一大帮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商人们停留在长安,每日里饮酒高歌品尝美食,日子倒也快活。
只不过,今日听到些传闻,大家伙儿的心中忽然就有些忐忑起来。酒既无味,菜也难吃,虽然还不知道市井酒楼间所传的是真是假,但这终归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每个人的脸上便都带了疑虑之色,聚在一起,低声谈论着。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预兆。即便以长安人对朝堂之事的极度敏感性,都没有人能提前想到,有人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在含元殿朝会上对年轻的侯爷元召发动了攻击。
现在流传开的确切消息还并不多,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在今天的朝会上,当着皇帝和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有几个重要的大臣先后走出来,对并不在场的元召进行了严重的参奏。
一脸肃穆的大宗正刘轩,集合了宗室元老们的一致意见,对于已经决定下来的以大汉长公主下嫁安国侯元召一事,从大汉制度到法理传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严厉的驳斥。并且代表宗室表态,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取消这桩婚事,以避免为后世留下不好的影响。
老家伙理直气壮,站在含元殿上,不怒自威。他以大宗正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有些与元召相善的大臣即便是想为他争辩,却也是感到有些无从下手了。
而与这件事比起来,随后走出来的大汉廷尉杜周参奏的内容,就让在含元殿上的所有大臣都尽皆失色了!
在大汉史馆的很多资料中,发生在这年春天的几件事,被较为详细地记录了下来,起因后果的整个过程都很完备,使得后人能够全面地了解这几件事的所有细节。这对于以史笔简练而著称于世的大汉太史令来说,是件极为罕见的事。
其实后人不知道的是,在当时的许多人心底,都与太史令是同样的想法,那就是把这几件可以说是影响重大的事弄得清清楚楚,然后把最真实的真相封存于史书和民间流传中,所为的原因只是一个,为圣者辩护,爱惜其羽毛!
世间事有时难分对错,有灰有白,而有些事又自然公道在人心,黑白最分明。局内人为利益所纠缠,不得不违心。旁观者看这一局棋,却不过掌上观纹。
大汉长安城的权力格局,已经平静了许久未起大的波澜。也许是朝堂上静极思动,压抑了许久的野心随着春天的到来慢慢苏醒也许是九龙宝座上的那双眼睛不能忍受这潭静水兴风作浪的暗示究竟来自何方,是在这个随后卷起巨大风暴的春天里大多数人都未曾弄明白的事。
说是几件事,其实也可以归纳为一件事。因为这些事件的矛头都指向同一个目标,就是那个身兼长乐侯和安国侯这两个爵位的二十一岁年轻人。彼时,大汉帝国百业正开始振兴,大批俊彦英才春风得意,被世人敬称为元侯的人正式穿上符合他尊贵身份的冠袍冕带,在繁花似锦的长安春色中,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也预示着他人生中最重要时刻的到来。
外界传的纷纷扬扬的大婚之事,其实已经基本确定了下来。一应各种准备自然是极其繁琐,许多与之相关的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不过这所有的一切,元召无需操心。他现在主要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西征大事上。
在元召的手头上,现在唯一一件皇帝钦命交办的差事,就是让他全权负责征伐西域大军的全部后续事宜。对于这件牵涉到国运转折的事,他自然是全力以赴,心中不敢懈怠半分。
军事上的胜利,他有很大的信心,在这方面无需多做考虑。元召关注的重点是,如何最大可能的把取得胜利后的果实扩大和把汉军的损失降到最低。为此,他不惜组织动员了多年来储备的全部力量,以充足的保障关于西征的后备支援和供应。这其中就包括调集大量的船队转运物资和随后的商路跟进、铺展。
一切战争都是为政事和经济利益服务的。这个思想,经过他这么多年的灌输,已经得到了皇帝和朝野民间大多数人的认同。这次西征军出发以后,除了以燕北聂家、东海徐家、蜀中卓家等为首的大批富家豪门随之组织力量后续跟进之外,更有许多四海民间的大商贾闻风而动,纷纷来到长安,想要找机会搭上元召的关系,如果能在通商西域这个巨大商机中分得一点儿好处,那可就真是天大的机遇了。
大汉朝发展到今天,如果要问什么发展的最快,所有人有目共睹,既不是军事,也不是农业,而是在以前被视为“贱业”的商贾之道。
在以前的各个朝代中都被划为“贱民”的商人们,可能做梦都没有想到,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他们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竟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一切都是仰仗元侯之力啊!”这句话,从塞北江南四海之内的许多从商之人口中说出来时,其中所含的感激和真诚发自肺腑。
如果现在还有人当面说商人地位低贱的话,那么不用他们自己反驳,只是普通民众的鄙视目光,也能让说这话的人无地自容。
事实胜于雄辩,活生生的例子都在那儿摆着呢。市井繁华,吃穿所用,经营调度,货物流转……跟每一个人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一切,可都是来自于商人们的功劳。要说起地位嘛,江北第一大富豪聂家已经被当今天子亲自赐封为“忠义侯”,可谓富贵双全。而蜀中卓家精湛的冶炼技术成为大汉军工定制,徐氏家族把持的东海冶盐,流通半个天下,用富可敌国这个词来形容,也已经远远的不够了。其余类似于他们的十几家大商遍布各个领域,都是让人仰慕赞叹的存在。有钱、巨豪!从此以后,逐渐开始成为许多人毕生追逐的目标。
在这个春天,来到长安的商人们有很多。有些是怀揣着发财的梦想而来,有些则是消息灵通些的,为了西域商路的开通和那位年轻侯爷的婚事特意从千里之外风尘仆仆赶到,只是为了在寻找机会的同时表达自己的一份心意。
来自河南之地的卜式就是这些商人中的一员。卜式今年三十多岁,为人质朴。他的家族在河南郡虽然算不上是豪门,但也是一方的富商了。
卜式家族的主业是畜养骡、马、牛羊之类,他们兄弟二人继承家业之后,也算是生当其时,正赶上汉匈交恶,开始大战。在几次汉军取得胜利之后,无数来自草原的俘获运回汉朝境内,其中就包括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匹。许多从事南北贩运的商人都发了大财,而卜家自然也不例外。
卜式虽然是商人出身,而且又年纪渐长,但他是个有抱负的人。他凭着自己的观察力,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也许是历史上一个最好的时代就要来临了。每一个有能力的人,只要抓住了这其中的任何机会,将都会有一番大的作为。
燕北的聂家,能凭着机缘巧合平地封候,那别人又为什么不可以呢?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心性坚定的人,从来不会放过任何机会。于是,在听到大汉朝廷正式决定了开通西域的计划后,卜式义无反顾的从河南踏上了来长安的行程。
所谓“欲达北海者,需附鲲鹏之尾翼”!想要在这个波澜壮阔的大时代中乘风而起,就需要选定一个方向和正确的引导者,那样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卜式眼光毒辣,在朝堂衮衮诸公中,他选择的追随者是那位最年轻的侯爷元召。
作为一个普通的汉朝人,名叫卜式的男子生性质朴,待人实诚。而作为一个商人,他则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洞察力。从很早的时候开始,他就在仔细的收集和观察着关于元召的一切消息。这么多年来,通过把搜集整理来的所有情报分析过后,元召所做过的一切都让他震惊不已。
所以说,世间什么事都瞒不过有心人的眼睛。只要细心观察了,就一定有收获。卜式很细心,而且他已经观察了好几年,才做出现在的决定。那么他在未来得到的收获,也必将是无比巨大。
不过,现在在长安城内正要想尽办法见元召一面的卜式,他自然还不会知道自己未来的前途。他现在最大的奢望,就是这位已经名满天下的元侯能够抽出一点儿时间,听听自己对一些事的看法。
然而,在这个档口上,想要找机会见元召的人太多了,如他这样的人进到侯府又谈何容易。卜式已经在长安城中待了很久,期间虽然结识了大批的同道中人,也算是一大收获。但始终没有见到过元召一次,不免心中很是失落。
好在,听说元侯的大婚之期日益临近,等他忙完这一阵后,应该还是有机会的。听说那位年轻侯爷很是平易近人,待人接物并不看身份高低。长安风物繁华无比,在此多盘桓几月长些见识,也是一桩美事。
就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卜式和近日新结识的一大帮来自天南海北的大商人们停留在长安,每日里饮酒高歌品尝美食,日子倒也快活。
只不过,今日听到些传闻,大家伙儿的心中忽然就有些忐忑起来。酒既无味,菜也难吃,虽然还不知道市井酒楼间所传的是真是假,但这终归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每个人的脸上便都带了疑虑之色,聚在一起,低声谈论着。
事情发生的很突然,几乎可以说是毫无预兆。即便以长安人对朝堂之事的极度敏感性,都没有人能提前想到,有人会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在含元殿朝会上对年轻的侯爷元召发动了攻击。
现在流传开的确切消息还并不多,唯一可以知道的就是,在今天的朝会上,当着皇帝和所有文武百官的面,有几个重要的大臣先后走出来,对并不在场的元召进行了严重的参奏。
一脸肃穆的大宗正刘轩,集合了宗室元老们的一致意见,对于已经决定下来的以大汉长公主下嫁安国侯元召一事,从大汉制度到法理传承,从几个方面进行了严厉的驳斥。并且代表宗室表态,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取消这桩婚事,以避免为后世留下不好的影响。
老家伙理直气壮,站在含元殿上,不怒自威。他以大宗正的身份说出这番话来,有些与元召相善的大臣即便是想为他争辩,却也是感到有些无从下手了。
而与这件事比起来,随后走出来的大汉廷尉杜周参奏的内容,就让在含元殿上的所有大臣都尽皆失色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血丹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血丹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