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六十一章 长安秋雨
目录:汉血丹心| 作者:流年书柬| 类别:历史军事
当秋色进入最深时候,长安的波澜终于渐渐平息。但这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开始。自长安朝堂发动的吏治整顿,风起云涌,席卷天下郡县。
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仅需要壮烈和豪迈,赫赫威严与铁血手腕同样不可或缺。
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整治,令人震撼。规模之大,不仅为大汉开国以来所没有过,就算是放眼前朝各代,也无人有过这样的魄力。
据后来的统计,在短短的时间内,总共有将近万余官吏在这次清查整顿中被治罪。可谓是雷霆手段,魄力非凡。天下吏治为之一清,为随后开始的一个崭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闹得动静这么大,但却并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在长安民众和天下百姓眼中,朝廷当政者能够做出这样的举措,已经足以表露出其在这方面的决心。身为最受益者,自然是拍手称快,极力拥护。
由公孙弘丞相主导的这次规模超前整顿,在史书上留下了很高的评价。而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如果不是后来突然发生的意外,他的晚年应该是在万众崇敬的目光中平静走完。然而,世间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悲剧终于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又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长安城的大街上,已经增添了几许微微的寒意。未央宫的琉璃瓦,被雨水冲刷之后,洗去旧尘,显得更加光亮如新。
在大汉太子刘琚暂时署理政务的宫殿内,对于当前局面来说至关重要的几个人物,刚刚进行完了一场小型的讨论。
不久之前,元召又去皇帝刘彻静养处给他全面的检查了一遍身体。他的身体康复得很快,饮食正常。最主要的是,蛊毒没有再发作过。元召虽然没有把握说已经彻底的根除,但看到皇帝的气色,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碍了。
这位困在宫中许久的帝王,依然是冷着脸,不对他假以任何辞色。就算是这个年轻人救过他的性命,给他治好了这世间罕见的隐疾,他也没有给过他任何好脸子看。
元召几次进宫看病,神色都很淡然。好像一点儿都不以皇帝的态度为意。每当他检查完毕,认真叮嘱一番,在太医们恭敬的目光中转身离开时,其实他并不知道,皇帝微微睁开的眼睛里,会有许多令人难以琢磨的东西在闪烁。
皇帝病了这么久,朝廷不仅没有难以运转,反而好像办事效率更高了。这令许多人在惊讶的同时,心中竟然有一个奇怪的念头升起。好像没有皇帝在的日子,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空气依然清新,每个人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如此说起来,代理上天统治万民的所谓天子,似乎有没有都是那么回事儿嘛!当然,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没有人敢于公然说出口,更没有人敢去想,这也许是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另一种局面。
毕竟,太子殿下暂时当朝理政,对于天下臣民来说,代表的还是天子意志。在这一点上,绝对马虎不得,更不能随便逾越。
“父皇的身体既然康复很快,我想……再过些日子,就应该把这副江山重担还给他了。”
几件重要的事谈论完毕,然后听元召说起皇帝最近的身体状况时,太子刘琚神色郑重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这句话来。
宫殿之内有片刻的安静,在场的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接这个话头。太子在这段时间虽然并没有亲自做出过什么英明的决断,但他采纳善言,应谏如流,对于身为臣子的人来说,好像这样的君上反而更容易接受。
坐在右侧的东方朔抬头看了一眼元召所在的方向,去见他并没有想要说话的意思。他略一沉吟,明白元召在这件事上为了避嫌,自然不便于公开表达什么。他在心中叹息一声,正要开口,眼角一动,却看到丞相公孙弘已经离席而出躬身为礼。
“太子殿下,这件事却急不得。老臣认为,在陛下的身体没有彻底好起来之前,不宜把这些琐碎繁杂的朝廷事务去打扰他的静养。当然,在重大事务上一些必要的请示,还是不可缺少的……太子殿下不要忘了,陛下龙体安康,不仅是天下臣民的期盼,更是大汉王朝孝道的体现啊!”
公孙弘这段日子显得更加苍老了一些,不过身板儿挺直,瘦硬如松,站在那里,大义凛然,对于首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没有丝毫的避讳。
其余殿内安座之人,有的在微微点头表达附和,有的略显犹豫目光闪动。,似乎在想一个两全其美之策。而有人却在不动声色之间,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丞相,话虽然如此说……但这江山社稷,毕竟还需要父皇来掌舵啊!”
太子刘琚说完之后,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元召。他其实非常不愿意有人当众说出令他们父子关系更加紧张的话来。即便事实已经如此,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公开的说出来,只会令他的心情更加复杂。
好像早已经了解他深藏的心思,元召淡淡一笑,对公孙弘使了个眼色,彼此了然。
“太子殿下,就不要先去纠结于这个问题了。皇帝陛下如果自己感觉到身体完全好了,他自然会宣召你去有所表达的。既然到现在为止,陛下还没有表露过丝毫这方面的意思,那太子殿下又何必自己去多想些什么呢?公孙丞相说的没有错,让陛下好好的休养龙体安静身心……这本身也是最好的孝道。”
太子刘琚低垂下眼帘,借机隐藏了全部的情绪。再抬起头来时,脸上已经带了笑意。
“好吧!既然丞相和元侯都如此说,我自然会好好的遵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诸位一起稳定好当前的局面,也算是不负父皇和天下臣民所托了。”
避开这个尖锐的问题不谈,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都知道,这件事早早晚会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选择。但在事情还没有到来之前,能拖延多久还是尽量的拖延吧。
又叙谈一会儿,大事完毕。虽然说不久之前的朝堂波澜没有在长安激起什么太大的乱子,但毕竟是千头万绪,有许许多多的事等待着决断和处理。身担各种职责的这些重要臣子们,手头上都有一大堆的事呢。
而当前最紧迫之事,除了迅速把所有的有罪之臣都定罪处理完毕之外,重中之重,就是要迅速的选拔贤良之才补充任用,以便于尽快的填补朝堂上的空缺,让那些重要职位不至于因为缺少主官而陷入瘫痪。
其实这件事,元召早已经在做了。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才恍然觉悟,在当年元召一力主持下建立起来的长安学院,作用到底有多么大!
那个培养国家优秀后备人才的摇篮,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终于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大量品学兼优的才俊之士,在大祭酒董仲舒和一群学院教授、博士们的亲自考核之下,根据各自的品德修养和才华高低以及身负的特长,逐一详细的记载明白,然后把这些关系到许多人重大命运改变的资料,郑重地送入长安。
当不久之后,经过认真的审核,这些青年才俊,将会被分别委以重任,走上自己辉煌的人生旅途,为大汉帝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现在这件事,还并没有公开。除了极少数重要人物知道之外,就连现在殿内的一些人也并不了解。毕竟这样的用人机制,还只是在试验阶段,能否如期所愿,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连元召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时代不同,形势各异。生搬硬套,有时候往往会行不通。因此,他在这些重大事情上,一直都是慎之又慎,并不敢随便胡乱套用后世的一些做法。
朝廷的有罪之臣,大多已经得到结案处置。司隶校尉府和绣衣卫联合起来,力量空前的壮大。太子监国特意对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并且承诺等到局面稳定之后,一定会禀明皇帝,重重奖赏。
在左侧最末位置的绣衣卫指挥使江充,一身明显的服饰显得人格外的精神。对于太子的赞誉,他谦逊的表达了尊敬之意。这位年轻英俊的新进权贵,还是令人感觉值得信任的。
只不过,当他重新低下头,脸上浮现过的一缕冷酷笑意,却没有人能够看见。
不过是杀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绣衣卫在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手中,已经磨砺出了锋利无比的刀芒。这把刀,正当待价而估!
间接或者直接死在这把刀下的朝廷臣子,已经不少了。然而,江充并不满足。深藏的野望一旦开启,前方便没有尽头……。
“秋风凉,杀人场……长安局面,应该有更重要的人来染血了……!”
宫殿之外,秋雨连绵无尽。脸庞如同刀削斧凿的男子走出殿门,看着走在前面的人,自言自语的话,刚一出口,就已经被雨点敲碎了……。
无数人的命运就此改变。一个伟大的时代,不仅仅需要壮烈和豪迈,赫赫威严与铁血手腕同样不可或缺。
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整治,令人震撼。规模之大,不仅为大汉开国以来所没有过,就算是放眼前朝各代,也无人有过这样的魄力。
据后来的统计,在短短的时间内,总共有将近万余官吏在这次清查整顿中被治罪。可谓是雷霆手段,魄力非凡。天下吏治为之一清,为随后开始的一个崭新局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闹得动静这么大,但却并没有对社会秩序造成什么太大的影响。在长安民众和天下百姓眼中,朝廷当政者能够做出这样的举措,已经足以表露出其在这方面的决心。身为最受益者,自然是拍手称快,极力拥护。
由公孙弘丞相主导的这次规模超前整顿,在史书上留下了很高的评价。而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极高的赞誉。如果不是后来突然发生的意外,他的晚年应该是在万众崇敬的目光中平静走完。然而,世间事就是如此难以预料,悲剧终于还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
又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长安城的大街上,已经增添了几许微微的寒意。未央宫的琉璃瓦,被雨水冲刷之后,洗去旧尘,显得更加光亮如新。
在大汉太子刘琚暂时署理政务的宫殿内,对于当前局面来说至关重要的几个人物,刚刚进行完了一场小型的讨论。
不久之前,元召又去皇帝刘彻静养处给他全面的检查了一遍身体。他的身体康复得很快,饮食正常。最主要的是,蛊毒没有再发作过。元召虽然没有把握说已经彻底的根除,但看到皇帝的气色,应该是没有什么大碍了。
这位困在宫中许久的帝王,依然是冷着脸,不对他假以任何辞色。就算是这个年轻人救过他的性命,给他治好了这世间罕见的隐疾,他也没有给过他任何好脸子看。
元召几次进宫看病,神色都很淡然。好像一点儿都不以皇帝的态度为意。每当他检查完毕,认真叮嘱一番,在太医们恭敬的目光中转身离开时,其实他并不知道,皇帝微微睁开的眼睛里,会有许多令人难以琢磨的东西在闪烁。
皇帝病了这么久,朝廷不仅没有难以运转,反而好像办事效率更高了。这令许多人在惊讶的同时,心中竟然有一个奇怪的念头升起。好像没有皇帝在的日子,天也没有塌,地也没有陷,空气依然清新,每个人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
如此说起来,代理上天统治万民的所谓天子,似乎有没有都是那么回事儿嘛!当然,这样的想法,也只是在心里想想罢了。没有人敢于公然说出口,更没有人敢去想,这也许是未来有可能会出现的另一种局面。
毕竟,太子殿下暂时当朝理政,对于天下臣民来说,代表的还是天子意志。在这一点上,绝对马虎不得,更不能随便逾越。
“父皇的身体既然康复很快,我想……再过些日子,就应该把这副江山重担还给他了。”
几件重要的事谈论完毕,然后听元召说起皇帝最近的身体状况时,太子刘琚神色郑重的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出这句话来。
宫殿之内有片刻的安静,在场的人一时之间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接这个话头。太子在这段时间虽然并没有亲自做出过什么英明的决断,但他采纳善言,应谏如流,对于身为臣子的人来说,好像这样的君上反而更容易接受。
坐在右侧的东方朔抬头看了一眼元召所在的方向,去见他并没有想要说话的意思。他略一沉吟,明白元召在这件事上为了避嫌,自然不便于公开表达什么。他在心中叹息一声,正要开口,眼角一动,却看到丞相公孙弘已经离席而出躬身为礼。
“太子殿下,这件事却急不得。老臣认为,在陛下的身体没有彻底好起来之前,不宜把这些琐碎繁杂的朝廷事务去打扰他的静养。当然,在重大事务上一些必要的请示,还是不可缺少的……太子殿下不要忘了,陛下龙体安康,不仅是天下臣民的期盼,更是大汉王朝孝道的体现啊!”
公孙弘这段日子显得更加苍老了一些,不过身板儿挺直,瘦硬如松,站在那里,大义凛然,对于首先表达自己的意见,并没有丝毫的避讳。
其余殿内安座之人,有的在微微点头表达附和,有的略显犹豫目光闪动。,似乎在想一个两全其美之策。而有人却在不动声色之间,嘴角掠过一丝冷笑。
“丞相,话虽然如此说……但这江山社稷,毕竟还需要父皇来掌舵啊!”
太子刘琚说完之后,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元召。他其实非常不愿意有人当众说出令他们父子关系更加紧张的话来。即便事实已经如此,大家都心知肚明。但公开的说出来,只会令他的心情更加复杂。
好像早已经了解他深藏的心思,元召淡淡一笑,对公孙弘使了个眼色,彼此了然。
“太子殿下,就不要先去纠结于这个问题了。皇帝陛下如果自己感觉到身体完全好了,他自然会宣召你去有所表达的。既然到现在为止,陛下还没有表露过丝毫这方面的意思,那太子殿下又何必自己去多想些什么呢?公孙丞相说的没有错,让陛下好好的休养龙体安静身心……这本身也是最好的孝道。”
太子刘琚低垂下眼帘,借机隐藏了全部的情绪。再抬起头来时,脸上已经带了笑意。
“好吧!既然丞相和元侯都如此说,我自然会好好的遵循。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和诸位一起稳定好当前的局面,也算是不负父皇和天下臣民所托了。”
避开这个尖锐的问题不谈,在场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虽然都知道,这件事早早晚会有一个难以避免的选择。但在事情还没有到来之前,能拖延多久还是尽量的拖延吧。
又叙谈一会儿,大事完毕。虽然说不久之前的朝堂波澜没有在长安激起什么太大的乱子,但毕竟是千头万绪,有许许多多的事等待着决断和处理。身担各种职责的这些重要臣子们,手头上都有一大堆的事呢。
而当前最紧迫之事,除了迅速把所有的有罪之臣都定罪处理完毕之外,重中之重,就是要迅速的选拔贤良之才补充任用,以便于尽快的填补朝堂上的空缺,让那些重要职位不至于因为缺少主官而陷入瘫痪。
其实这件事,元召早已经在做了。只有到了这个时候,一些有识之士才恍然觉悟,在当年元召一力主持下建立起来的长安学院,作用到底有多么大!
那个培养国家优秀后备人才的摇篮,在这样的关键时刻,终于显示出了它的作用。大量品学兼优的才俊之士,在大祭酒董仲舒和一群学院教授、博士们的亲自考核之下,根据各自的品德修养和才华高低以及身负的特长,逐一详细的记载明白,然后把这些关系到许多人重大命运改变的资料,郑重地送入长安。
当不久之后,经过认真的审核,这些青年才俊,将会被分别委以重任,走上自己辉煌的人生旅途,为大汉帝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当然,现在这件事,还并没有公开。除了极少数重要人物知道之外,就连现在殿内的一些人也并不了解。毕竟这样的用人机制,还只是在试验阶段,能否如期所愿,达到良好的效果,就连元召其实也并没有完全的把握。
时代不同,形势各异。生搬硬套,有时候往往会行不通。因此,他在这些重大事情上,一直都是慎之又慎,并不敢随便胡乱套用后世的一些做法。
朝廷的有罪之臣,大多已经得到结案处置。司隶校尉府和绣衣卫联合起来,力量空前的壮大。太子监国特意对他们给予了很高的赞誉,并且承诺等到局面稳定之后,一定会禀明皇帝,重重奖赏。
在左侧最末位置的绣衣卫指挥使江充,一身明显的服饰显得人格外的精神。对于太子的赞誉,他谦逊的表达了尊敬之意。这位年轻英俊的新进权贵,还是令人感觉值得信任的。
只不过,当他重新低下头,脸上浮现过的一缕冷酷笑意,却没有人能够看见。
不过是杀人嘛!没什么大不了的。绣衣卫在野心勃勃的年轻人手中,已经磨砺出了锋利无比的刀芒。这把刀,正当待价而估!
间接或者直接死在这把刀下的朝廷臣子,已经不少了。然而,江充并不满足。深藏的野望一旦开启,前方便没有尽头……。
“秋风凉,杀人场……长安局面,应该有更重要的人来染血了……!”
宫殿之外,秋雨连绵无尽。脸庞如同刀削斧凿的男子走出殿门,看着走在前面的人,自言自语的话,刚一出口,就已经被雨点敲碎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汉血丹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汉血丹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