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5回 夜行
目录:一品嫡医| 作者:李叙桦| 类别:都市言情
薛湜自然也知道他若与楚啟交手,多半会打成平手。
因此,楚啟没有把握能轻松离开此地,而以他和薛湜的恩怨,薛湜也是宁死也不会放自己离开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锦衣卫代表皇上窥察百官,他若跟锦衣卫动手,那在皇上看来,即便是不反也反了,却是进退维谷!
好狠的毒计!好彻底的算计!
他望向梁氏,目光中满是失望,讽刺和心寒,该做的他全都做了,从今亡后,梁若兰与他楚让谨,再无丝毫瓜葛!
而梁氏看着楚啟左右为难,面上多了几分得意,她并不知道今后她的下场会是那般的凄惨。
------
留在英国公府的徐静和正在看楚啟留下的那些文书,可不管密信也好,当地的几本账册也罢,不知是些太过零散的东西,再加上静和因为着急想知道事情的始末,心情太过浮躁,心绪又委实不宁,看了几份书信,便再没有心思看下去。
她索性叫白梅去唤了郑率来,细问他当年的衢州案。
郑率这个人头脑清晰,口齿利落,由他大概说出前因后果,也可大大节省静和的时间,再者,静和此时心绪烦乱不宁,也很是想要找个信的过的人商量。
郑率对于当年的事虽然不曾亲历,但这些年来,却一直帮着楚啟暗中调查当年之事,故而了解的也不少,至少比静和要清楚事情原委。
静和屏退众人,对他说了叫他来的目的之后,郑率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惊诧。
他似乎已经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更深露重,他为静和倒了一杯茶,娓娓道来,
“这件案子,最开始是起于一桩衢州郧县县令的贪墨案。”
“贪墨?”锦心诧异地问道:“一个县官的贪墨最后能连累一个堂堂的按察使被冤,而且还是谋逆的罪名,这太……”
“锦心,”静和说道:“你先不要插话,让郑总管先说。”
锦心方才住了口。
郑率继续说道:“那个郧县县令名叫詹子寿,他虽然品阶不高,却与那权有荣一样,在京城中是有后台的,虽然是同进士的出身,但是就如今的科举舞弊案来看,他这个功名想必也不是什么正经途径来的。当年,每逢年节或者京中大臣们有生辰升迁之礼,他都会入京‘进贡’,国公爷后来细查之下,才知道其中最大的一宗便是与当年的福王爷,也就是已故的贤妃娘娘所生的皇子。
如今贤妃娘娘谋害太子的罪名昭彰,福王爷被贬谪去封地,永世不能享受王禄。听说在封地受当地驻军总兵欺压,日子很是不好过。”
静和后知后觉,当初自己得知贤妃有嫌疑谋害太子之时,怪不得楚啟对这件事那么热衷,坚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难道就是有为韩明纪报仇的意思?
静和觉得在韩明纪案中福王的角色肯定不是最为重要的,否则楚啟也绝不会只对福王做到这个份儿上,她喝了口热茶,继续听下去。
“那县令詹子寿每年都会给福王爷孝敬银子,故而衢州的官吏对他贪墨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知那一年,郧县闹了大灾荒,几乎颗粒无收,那县官却继续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又为了孝敬福王,抢夺了一个富户的女儿进献福王。
那富户也有些家资,不愿女儿受此凌辱,于是四下里使银子求通融,谁知那县令收银子不办事,甚至趁机侵吞了那富户全部家产,之后扭脸便派家仆把那富户之女轮奸了卖入青楼,以至那员外当场气死,那员外之子几次到州府上告。也不知是哪一层的官员给那詹子寿通了气,那詹子寿便诬陷那富户聚众闹事,组织刁民抢夺赈灾粮。
可赈灾粮却都被他侵吞了,老百姓哪里有粮食,不过是几户被饿惨了的老百姓,看见有粮食,就红了眼睛去抢,就反被扣了这样的罪名关进了大狱,这个罪名更是被硬生生扣在那富户之子身上。
可怜那富户之女被卖入青楼,得知父兄这副样子,又屡屡遭受折磨凌辱,没多久便香消玉殒了,不过她也算刚烈,临终前变卖了周身的家当将那富户之子营救出了大牢。
那富户的儿子心中冤屈,干脆进京告御状,却都因为有人在上面作保,不是被敷衍了事,就是被打成重伤丢回原籍。
几次下来,那县官就更是没了畏惧,以为朝廷绝不会处置于他,有这种想法后,他没有对那富户之子舍人灭口,而是以一种更变态的手段,对那富户之子百般凌辱,还糟蹋了人家的妻女。
幸而苍天有眼,那富户偶遇了即将致仕回乡的青州刺史方琦,方琦是个古道衷肠之人,于是在临致仕前进京面圣时,趁着御前奏对的时候,帮着把那富户之子的状纸递了上去,向皇上奏报此事。
皇上看后不知真伪,并便派了钦差下去调查,谁知那钦差到了郧县,一连数月,也没有查到一丝一毫的罪证,还上表为那县令洗脱罪名,郧县百姓也都联名上书为那詹子寿作保。
皇上便以为这不过是方琦被那刁民利用了,没过几日方琦归乡途中遇到抢劫的抢匪,方琦惊吓过度,猝死在回乡的船上,后来将那抢匪拿获,后者供认不讳,衢州此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衢州城匪患严重,朝廷屡次派兵围剿都不成,皇上大怒,问计众臣,大臣多有缄口不言者,后来才有一个给事中隐晦地提到欲平匪患,需得遣能臣前往调查才可,根源不除,匪患便如野草,春风吹又生。
这个时候时任代州知州的韩明纪大人便被举荐出任代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查察此案,韩大人精于刑名,刚正不阿,查出了问题,正要查办那县令时,却是人证反口,物证变样,不仅如此,那县令还栽赃那钦差受了贿赂,甚至还被查出韩大人参与谋反案。
因为韩大人府中发现了大量与郧县大寨的土匪首领的信件,还相约起事,事后共分天下,因人证物证俱在,更有本案最重要的人证郧县县令詹子寿出首认罪。
因此,楚啟没有把握能轻松离开此地,而以他和薛湜的恩怨,薛湜也是宁死也不会放自己离开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锦衣卫代表皇上窥察百官,他若跟锦衣卫动手,那在皇上看来,即便是不反也反了,却是进退维谷!
好狠的毒计!好彻底的算计!
他望向梁氏,目光中满是失望,讽刺和心寒,该做的他全都做了,从今亡后,梁若兰与他楚让谨,再无丝毫瓜葛!
而梁氏看着楚啟左右为难,面上多了几分得意,她并不知道今后她的下场会是那般的凄惨。
------
留在英国公府的徐静和正在看楚啟留下的那些文书,可不管密信也好,当地的几本账册也罢,不知是些太过零散的东西,再加上静和因为着急想知道事情的始末,心情太过浮躁,心绪又委实不宁,看了几份书信,便再没有心思看下去。
她索性叫白梅去唤了郑率来,细问他当年的衢州案。
郑率这个人头脑清晰,口齿利落,由他大概说出前因后果,也可大大节省静和的时间,再者,静和此时心绪烦乱不宁,也很是想要找个信的过的人商量。
郑率对于当年的事虽然不曾亲历,但这些年来,却一直帮着楚啟暗中调查当年之事,故而了解的也不少,至少比静和要清楚事情原委。
静和屏退众人,对他说了叫他来的目的之后,郑率脸上并没有太多的惊诧。
他似乎已经预感到这一天的到来,更深露重,他为静和倒了一杯茶,娓娓道来,
“这件案子,最开始是起于一桩衢州郧县县令的贪墨案。”
“贪墨?”锦心诧异地问道:“一个县官的贪墨最后能连累一个堂堂的按察使被冤,而且还是谋逆的罪名,这太……”
“锦心,”静和说道:“你先不要插话,让郑总管先说。”
锦心方才住了口。
郑率继续说道:“那个郧县县令名叫詹子寿,他虽然品阶不高,却与那权有荣一样,在京城中是有后台的,虽然是同进士的出身,但是就如今的科举舞弊案来看,他这个功名想必也不是什么正经途径来的。当年,每逢年节或者京中大臣们有生辰升迁之礼,他都会入京‘进贡’,国公爷后来细查之下,才知道其中最大的一宗便是与当年的福王爷,也就是已故的贤妃娘娘所生的皇子。
如今贤妃娘娘谋害太子的罪名昭彰,福王爷被贬谪去封地,永世不能享受王禄。听说在封地受当地驻军总兵欺压,日子很是不好过。”
静和后知后觉,当初自己得知贤妃有嫌疑谋害太子之时,怪不得楚啟对这件事那么热衷,坚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难道就是有为韩明纪报仇的意思?
静和觉得在韩明纪案中福王的角色肯定不是最为重要的,否则楚啟也绝不会只对福王做到这个份儿上,她喝了口热茶,继续听下去。
“那县令詹子寿每年都会给福王爷孝敬银子,故而衢州的官吏对他贪墨之事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知那一年,郧县闹了大灾荒,几乎颗粒无收,那县官却继续鱼肉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又为了孝敬福王,抢夺了一个富户的女儿进献福王。
那富户也有些家资,不愿女儿受此凌辱,于是四下里使银子求通融,谁知那县令收银子不办事,甚至趁机侵吞了那富户全部家产,之后扭脸便派家仆把那富户之女轮奸了卖入青楼,以至那员外当场气死,那员外之子几次到州府上告。也不知是哪一层的官员给那詹子寿通了气,那詹子寿便诬陷那富户聚众闹事,组织刁民抢夺赈灾粮。
可赈灾粮却都被他侵吞了,老百姓哪里有粮食,不过是几户被饿惨了的老百姓,看见有粮食,就红了眼睛去抢,就反被扣了这样的罪名关进了大狱,这个罪名更是被硬生生扣在那富户之子身上。
可怜那富户之女被卖入青楼,得知父兄这副样子,又屡屡遭受折磨凌辱,没多久便香消玉殒了,不过她也算刚烈,临终前变卖了周身的家当将那富户之子营救出了大牢。
那富户的儿子心中冤屈,干脆进京告御状,却都因为有人在上面作保,不是被敷衍了事,就是被打成重伤丢回原籍。
几次下来,那县官就更是没了畏惧,以为朝廷绝不会处置于他,有这种想法后,他没有对那富户之子舍人灭口,而是以一种更变态的手段,对那富户之子百般凌辱,还糟蹋了人家的妻女。
幸而苍天有眼,那富户偶遇了即将致仕回乡的青州刺史方琦,方琦是个古道衷肠之人,于是在临致仕前进京面圣时,趁着御前奏对的时候,帮着把那富户之子的状纸递了上去,向皇上奏报此事。
皇上看后不知真伪,并便派了钦差下去调查,谁知那钦差到了郧县,一连数月,也没有查到一丝一毫的罪证,还上表为那县令洗脱罪名,郧县百姓也都联名上书为那詹子寿作保。
皇上便以为这不过是方琦被那刁民利用了,没过几日方琦归乡途中遇到抢劫的抢匪,方琦惊吓过度,猝死在回乡的船上,后来将那抢匪拿获,后者供认不讳,衢州此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衢州城匪患严重,朝廷屡次派兵围剿都不成,皇上大怒,问计众臣,大臣多有缄口不言者,后来才有一个给事中隐晦地提到欲平匪患,需得遣能臣前往调查才可,根源不除,匪患便如野草,春风吹又生。
这个时候时任代州知州的韩明纪大人便被举荐出任代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查察此案,韩大人精于刑名,刚正不阿,查出了问题,正要查办那县令时,却是人证反口,物证变样,不仅如此,那县令还栽赃那钦差受了贿赂,甚至还被查出韩大人参与谋反案。
因为韩大人府中发现了大量与郧县大寨的土匪首领的信件,还相约起事,事后共分天下,因人证物证俱在,更有本案最重要的人证郧县县令詹子寿出首认罪。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一品嫡医》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一品嫡医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