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四十二章 论功行赏争不休(二)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封王!
此言一出,简贤讲武殿内安静了一刹,随侍殿内的宦官宫女更是一个个屏息凝神,唯恐惊扰了殿中六人。
随即,反应过来的孙启祥当即斥道:“不可!”
如今储位空悬,三位皇子皆是有职无爵。你这突然想给其中一个皇子封爵,很难不让人联想:难不成是想将其排除争夺储位的行列?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却不能直白的讲出来,必须要迂回,要曲线救国。
孙启祥朝赵鸿运拱手道:“陛下,如今外敌环伺、陛下宵衣旰食以忧国事,且诸皇子皆无分封,大皇子素来仁孝友爱,必不忍封王享乐。”
杨邠立刻紧逼:“正是因为大皇子仁孝友爱,必会明白陛下良苦用心,以亲王之尊统御兵马,为陛下荡平宇内,替国人开辟太平!且大皇子至今无文武之阶、勋爵之贵,今次灭国有功,岂非是封爵的大好时机?”
“陛下!”
孙启祥还要再辩,但是赵鸿运制止了他:“孙卿所言有理,杨卿亦是谋国之言。”
几人重新坐好,各自口中称是,心中暗自思量。
最重要的是杨邠今天的言行,以往对于储位之争,他是丝毫不关心的,至少表面不关心。毕竟到了他们几人的层次,无论何人登基,总要倚重他们这些老臣稳定朝局,贸然下场实为不智。
至于孙、苏、吴为何早早站队,皆是各有原因。
孙启祥如今六十有二,且其早年为石晋高官,之前大周刚立,这才拉了他作为牌坊。
这几年虽为首相之尊,但军权沾染不得,政事亦有政事堂诸人“协助”。如今大周渐稳,估摸着储位一定他就得退位让贤。
只可惜子孙不争气,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只好以花甲之躯亲自下场为儿孙挣一个前途。便是败了,结局也不会比罢官更差了。
再说苏逢吉,此人乃景瑞元年担任集贤相,去年任史馆相。他能入政事堂且渐次升官,非是因为理政能力,而是因为他能敛财。
苏逢吉受贿搜刮之事纯熟无比,按理说这种人早该被杀鸡儆猴了,但是他没有。诀窍嘛就在于他每收一笔大钱,就拿出大头献给赵鸿运充入内库,且能为国库“开源”。
此等人才,换成你是赵鸿运,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不过苏逢吉也非等闲,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寻死,一旦新帝登基,自己就是一笔意外之财。甚至等不到新帝登基,赵鸿运就有可能把他抛出来以平民怨。
然而他退不得。赵鸿运留他,就是看中他能敛财,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了,赵鸿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国之巨蠹。
是以,他只能提前下注。目前来看大皇子赵元昌是最有希望的,一旦他鼎力支持的赵元昌登基,以从龙之功换一个平安晚年应该不难。
至于吴峦,大周立国之前赵元昌就在吴峦手底下。当时吴峦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儿子,不过赵元昌做的也确实不错。及至大周立国,吴峦天生的就是赵元昌这一派的。
这说的是孙、苏、吴三人,而杨、朱、史都没有必须要下场的理由。
但是,杨邠今次的言行,看上去分明是想把赵元昌推开啊!其余几人不得不在心里冒出一个问号:杨邠这是受了什么刺激了?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赵鸿运是不会管的,他沉吟一番,沉声道:“就如杨卿所言,子美当封王。”
听到这话,孙启祥、苏逢吉心中一沉。
孙启祥嘴唇蠕动几下,最终抿唇不言。
赵鸿运食指轻敲桌面,接着道:“不过就如孙卿所言,为全子美友爱之情,此次子茂、子丰也一并封王。”
这话一出,殿内这几位又有些搞不懂了,这到底是想干啥?三位皇子一齐封王,那大皇子灭国之功是不是要另行封赏?
不等几人开口,赵鸿运就皱着眉道:“子美封为秦王;子茂嘛,便做荆王;子丰就做一个宁王。”
说到这里,他看向身边侍立的林盛保:“护军,通知知制诰拟册命,另命少府造王印、冠服、车驾。”
“是。”林盛保点头,当即退殿外。
等林盛保离开,赵鸿运又道:“至于王府属官,便先空着。”
这就是不给三王配置文武班底了。
苏逢吉逮到这个机会,当即问道:“启禀陛下,秦王既为王爵,这节度使之职便不可再任,如此秦王又该以何职节制南平诸军事?节度幕府中诸人又该如何安排?”
这就是在为赵元昌争好处了。
赵鸿运瞥了他一眼,直让苏逢吉冷汗直流。
他是赵鸿运一手提拔起来的,跟在孙启祥后面站队已经是赵鸿运忍耐的极限了,现在还敢主动为赵元昌争取好处,自然让赵鸿运心底不爽。
好在赵鸿运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道:“政事堂拟敕命:改南平城为江陵,设江陵府。
敕命:着秦王赵元昌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诸州军事,去奉圣军节度使。
敕命:壮武将军李继勋加忠武将军,以节度副使知奉圣军节度使事,去全州防御使。”
说完,他指点着桌上的那份报捷文书道:“政事堂、枢密院要尽快将升迁、赏赐的办法拿出来,早日送到江陵,以安将士之心。另外,南平那些或投降或被擒的旧臣该如何处置,政事堂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他目光停在了赵元昌那封信介绍陈佑的那段文字上,沉吟一声道:“这个陈佑陈将明,擢他为秦王府司马,嗯,加明威将军。”
前面几道敕命都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后的吩咐也很正常,只是这最后突然提到的“陈佑”,让几人有些疑惑。
还是朱庆尧及时反应过来,试探着开口道:“敢问官家,这‘陈佑’可是秦王报捷文书里提到的那位?”
“嗯。”
见赵鸿运点头,几人纷纷恍然。之前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在意,这才没想起来。不过这陈佑之前也没听说过,怎么骤然就成了四品官?
心中疑惑,但众人还是齐声道:“谨遵陛下之命!”
此言一出,简贤讲武殿内安静了一刹,随侍殿内的宦官宫女更是一个个屏息凝神,唯恐惊扰了殿中六人。
随即,反应过来的孙启祥当即斥道:“不可!”
如今储位空悬,三位皇子皆是有职无爵。你这突然想给其中一个皇子封爵,很难不让人联想:难不成是想将其排除争夺储位的行列?
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却不能直白的讲出来,必须要迂回,要曲线救国。
孙启祥朝赵鸿运拱手道:“陛下,如今外敌环伺、陛下宵衣旰食以忧国事,且诸皇子皆无分封,大皇子素来仁孝友爱,必不忍封王享乐。”
杨邠立刻紧逼:“正是因为大皇子仁孝友爱,必会明白陛下良苦用心,以亲王之尊统御兵马,为陛下荡平宇内,替国人开辟太平!且大皇子至今无文武之阶、勋爵之贵,今次灭国有功,岂非是封爵的大好时机?”
“陛下!”
孙启祥还要再辩,但是赵鸿运制止了他:“孙卿所言有理,杨卿亦是谋国之言。”
几人重新坐好,各自口中称是,心中暗自思量。
最重要的是杨邠今天的言行,以往对于储位之争,他是丝毫不关心的,至少表面不关心。毕竟到了他们几人的层次,无论何人登基,总要倚重他们这些老臣稳定朝局,贸然下场实为不智。
至于孙、苏、吴为何早早站队,皆是各有原因。
孙启祥如今六十有二,且其早年为石晋高官,之前大周刚立,这才拉了他作为牌坊。
这几年虽为首相之尊,但军权沾染不得,政事亦有政事堂诸人“协助”。如今大周渐稳,估摸着储位一定他就得退位让贤。
只可惜子孙不争气,为了家族的未来,他只好以花甲之躯亲自下场为儿孙挣一个前途。便是败了,结局也不会比罢官更差了。
再说苏逢吉,此人乃景瑞元年担任集贤相,去年任史馆相。他能入政事堂且渐次升官,非是因为理政能力,而是因为他能敛财。
苏逢吉受贿搜刮之事纯熟无比,按理说这种人早该被杀鸡儆猴了,但是他没有。诀窍嘛就在于他每收一笔大钱,就拿出大头献给赵鸿运充入内库,且能为国库“开源”。
此等人才,换成你是赵鸿运,你是用还是不用呢?
不过苏逢吉也非等闲,他自然知道自己这么做是在寻死,一旦新帝登基,自己就是一笔意外之财。甚至等不到新帝登基,赵鸿运就有可能把他抛出来以平民怨。
然而他退不得。赵鸿运留他,就是看中他能敛财,他要是没有这个能力了,赵鸿运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国之巨蠹。
是以,他只能提前下注。目前来看大皇子赵元昌是最有希望的,一旦他鼎力支持的赵元昌登基,以从龙之功换一个平安晚年应该不难。
至于吴峦,大周立国之前赵元昌就在吴峦手底下。当时吴峦只是为了照顾上司的儿子,不过赵元昌做的也确实不错。及至大周立国,吴峦天生的就是赵元昌这一派的。
这说的是孙、苏、吴三人,而杨、朱、史都没有必须要下场的理由。
但是,杨邠今次的言行,看上去分明是想把赵元昌推开啊!其余几人不得不在心里冒出一个问号:杨邠这是受了什么刺激了?
这些人心中的想法赵鸿运是不会管的,他沉吟一番,沉声道:“就如杨卿所言,子美当封王。”
听到这话,孙启祥、苏逢吉心中一沉。
孙启祥嘴唇蠕动几下,最终抿唇不言。
赵鸿运食指轻敲桌面,接着道:“不过就如孙卿所言,为全子美友爱之情,此次子茂、子丰也一并封王。”
这话一出,殿内这几位又有些搞不懂了,这到底是想干啥?三位皇子一齐封王,那大皇子灭国之功是不是要另行封赏?
不等几人开口,赵鸿运就皱着眉道:“子美封为秦王;子茂嘛,便做荆王;子丰就做一个宁王。”
说到这里,他看向身边侍立的林盛保:“护军,通知知制诰拟册命,另命少府造王印、冠服、车驾。”
“是。”林盛保点头,当即退殿外。
等林盛保离开,赵鸿运又道:“至于王府属官,便先空着。”
这就是不给三王配置文武班底了。
苏逢吉逮到这个机会,当即问道:“启禀陛下,秦王既为王爵,这节度使之职便不可再任,如此秦王又该以何职节制南平诸军事?节度幕府中诸人又该如何安排?”
这就是在为赵元昌争好处了。
赵鸿运瞥了他一眼,直让苏逢吉冷汗直流。
他是赵鸿运一手提拔起来的,跟在孙启祥后面站队已经是赵鸿运忍耐的极限了,现在还敢主动为赵元昌争取好处,自然让赵鸿运心底不爽。
好在赵鸿运没有说什么,只是淡淡道:“政事堂拟敕命:改南平城为江陵,设江陵府。
敕命:着秦王赵元昌都督江陵、复、郢、襄、房、归、峡诸州军事,去奉圣军节度使。
敕命:壮武将军李继勋加忠武将军,以节度副使知奉圣军节度使事,去全州防御使。”
说完,他指点着桌上的那份报捷文书道:“政事堂、枢密院要尽快将升迁、赏赐的办法拿出来,早日送到江陵,以安将士之心。另外,南平那些或投降或被擒的旧臣该如何处置,政事堂也要拿出一个章程来。”
说到这里,他目光停在了赵元昌那封信介绍陈佑的那段文字上,沉吟一声道:“这个陈佑陈将明,擢他为秦王府司马,嗯,加明威将军。”
前面几道敕命都属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后的吩咐也很正常,只是这最后突然提到的“陈佑”,让几人有些疑惑。
还是朱庆尧及时反应过来,试探着开口道:“敢问官家,这‘陈佑’可是秦王报捷文书里提到的那位?”
“嗯。”
见赵鸿运点头,几人纷纷恍然。之前只是匆匆一瞥,根本没在意,这才没想起来。不过这陈佑之前也没听说过,怎么骤然就成了四品官?
心中疑惑,但众人还是齐声道:“谨遵陛下之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