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二百三十八章 内乱未平外乱起(三)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书院正式开张之后,书院中人只有陈佑作了一番演讲,第一堂课却是方外之人老道彭晓对城内官吏豪富讲解内丹之说。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来早早传出彭道人要到新书院讲解道经的消息,二来书院还没有正式招生,便是想开课也没有学生听讲。
而修道长生之说却是人人都感兴趣,正适合用来吸引人目光。
泽润书院目前延请的教授都不是那等名声显著之人,家资颇丰之人是不太可能选择泽润书院的,就算有例外,也是为了同陈佑或魏仁浦拉关系。
但有了彭道人这个噱头,却能吸引到富户子弟,可以带来丰厚的束脩。书院资本雄厚,就能补贴穷苦出身的士子,进而吸引那些身贫却志于的学子。
事情也果如陈佑所料,得知彭晓会不定期在泽润书院讲经后,立刻就有十数人报名入学。
这些庶务都交给魏仁浦等书院中人来负责,锦官城内被清扫一番之后也清净许多,城外各县自有专人处置。一时之间陈佑就这么清闲下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只是这样的清闲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任命他为山南道副都总管的敕命就送到了他面前。
送到陈佑面前的只有一份敕命,刘承泽没给他带只言片语,想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你守好锦官府就好,其它的事情交给我,你别插手。
只是,既然接了副都总管的职位,陈佑就不可能再独守锦官府而对其余州县不闻不问。
就好像之前西川诸州请援,他不得不派出兵马一般,除非刘承泽明令要求他死守锦官府,否则他必须有所动作。
如若不然,此时的袖手旁观,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对手的一把刀。
要问刘承泽这么做是有心还是无意,惟有他自己清楚,但陈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政客的。
心中记下这一笔,下令让前往维州、茂州方向剿匪的两军转而向东进逼绵州,同时再调一军前往鹿头关支援刘正岚。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有了这两道命令,即便出了差错也有解释的余地,他的重心还是放在护卫行宫上。
先后几次调兵,再加上民乱之时哗变的军队,锦官府原本聚集的十多个军如今也只剩下五个军了。
考虑一阵之后,陈佑不得不下令让南下嘉州、陵州平乱的那个军,以及还在邛州清剿盗匪的李克榕速至锦官府。
处理完一干庶务的陈佑来到泽润书院,在书院中漫步,陪在他身边的是书院的执事长李华宇。
不过短短数天,书院里就热闹起来。
哪怕有豪商巨富想要利用自家子弟亲近彭老道,一般也是让家中子弟进入经学院学习各类经典,按道理除了经学院之外,其它三个院一时半会不会有多少学生。
要知道,书院的四个学院不说泾渭分明,但也利用树丛简单隔开,虽其间通道甚多,但等闲也没人想到其它院串门。
之所以出现这种盛况,原因有二。
一是进入四月,锦官府试日期临近,不少期望考中的士子就想进入这座知府亲自担任山长的书院听课,期望能有考前押题之类的福利。
唐代比不得宋明,即便是科举状元,也得参与吏部的开科铨选才得以任官,如今更是连科举都指不定几年才会开一次。
是以,即便现在蜀地并不安稳,但考中就能当官这一条仍然吸引了不少人聚集到锦官府。
尤其是这次考试仿照科举,考试科目有经义、律法、算术、策论等,能够参与考试者的范围就更广了,间接地也为书院带去不少人气,毕竟泽润书院有经、律、算等院。
不过,这次锦官府试中者大多留在府内,能被推荐到汴京的只有策论前两名和经义第一名。
故而就像科举有进士、明经、秀才、明法等科,但报名者多考进士一般,这次报名者也以策论最多,经义次之。
这些考生对于书院来说只能算是旁听生,不交束脩,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高书院名声。
除了这些旁听生,书院也多了不少正式学生,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了:府库富足,陈佑便大胆调动府库补贴书院,免除贫苦出身的优秀学子束脩!
而且鼓励书院学子选择算学或律学、书学,学成之后也算是有一技之长,书院甚至还承诺为学子推荐活计,让家贫的学子能维持生计甚至补贴家用。
这个举措,首先就替书院甚至陈佑本人赢得了不少名望。
首先是很多原本没机会学习的人有了机会,对底层民众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那些家资颇丰的人也对陈佑交口称赞,却是为了算学院,毕竟一个合格的账房先生难得,有书院愿意培养,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陈佑是从算学院开始,依次巡视律学院、书学院、经学院。
算学院人数不少,但多是衣着朴素甚至多补丁的青年人,这些人或是狡黠或是老实,见到山长和执事长皆是停下脚步,诚心诚意地躬身行礼。
除了感激之情,更多的是对院纪的敬畏。毕竟李华宇为人刚正,容不得有一丝违礼之处,短短时间内已经在书院中出名了。
律学院的学生整体看起来比算学院的学生家境要好,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律学院在学习大周律令之前,首先要学的就是院规院纪,是以一个个见到陈佑和李华宇之后也是一丝不苟的行礼。
通过树丛之间的小路进入书学院的时候,陈佑扭头对李华宇笑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某观算律二院,亦可知李执事长执行院纪之功!”
一路上十分严肃的李华宇听了这话,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皆是魏祭酒等同僚之功,李某所为,不过尽职二字而已。”
陈佑听闻,只是叹道:“说来容易,做来难。若是人人皆如先生般尽职,这天下早就平静下来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在书学院内走了一段路了,只是选择专门学习书法的太少,遇到的学生大多都是其余几个院兼修的学子,其中以经学和律学为主。
7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一来早早传出彭道人要到新书院讲解道经的消息,二来书院还没有正式招生,便是想开课也没有学生听讲。
而修道长生之说却是人人都感兴趣,正适合用来吸引人目光。
泽润书院目前延请的教授都不是那等名声显著之人,家资颇丰之人是不太可能选择泽润书院的,就算有例外,也是为了同陈佑或魏仁浦拉关系。
但有了彭道人这个噱头,却能吸引到富户子弟,可以带来丰厚的束脩。书院资本雄厚,就能补贴穷苦出身的士子,进而吸引那些身贫却志于的学子。
事情也果如陈佑所料,得知彭晓会不定期在泽润书院讲经后,立刻就有十数人报名入学。
这些庶务都交给魏仁浦等书院中人来负责,锦官城内被清扫一番之后也清净许多,城外各县自有专人处置。一时之间陈佑就这么清闲下来,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只是这样的清闲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任命他为山南道副都总管的敕命就送到了他面前。
送到陈佑面前的只有一份敕命,刘承泽没给他带只言片语,想表达的意思很清楚:你守好锦官府就好,其它的事情交给我,你别插手。
只是,既然接了副都总管的职位,陈佑就不可能再独守锦官府而对其余州县不闻不问。
就好像之前西川诸州请援,他不得不派出兵马一般,除非刘承泽明令要求他死守锦官府,否则他必须有所动作。
如若不然,此时的袖手旁观,日后很可能会成为对手的一把刀。
要问刘承泽这么做是有心还是无意,惟有他自己清楚,但陈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政客的。
心中记下这一笔,下令让前往维州、茂州方向剿匪的两军转而向东进逼绵州,同时再调一军前往鹿头关支援刘正岚。
不过也仅限于此了,有了这两道命令,即便出了差错也有解释的余地,他的重心还是放在护卫行宫上。
先后几次调兵,再加上民乱之时哗变的军队,锦官府原本聚集的十多个军如今也只剩下五个军了。
考虑一阵之后,陈佑不得不下令让南下嘉州、陵州平乱的那个军,以及还在邛州清剿盗匪的李克榕速至锦官府。
处理完一干庶务的陈佑来到泽润书院,在书院中漫步,陪在他身边的是书院的执事长李华宇。
不过短短数天,书院里就热闹起来。
哪怕有豪商巨富想要利用自家子弟亲近彭老道,一般也是让家中子弟进入经学院学习各类经典,按道理除了经学院之外,其它三个院一时半会不会有多少学生。
要知道,书院的四个学院不说泾渭分明,但也利用树丛简单隔开,虽其间通道甚多,但等闲也没人想到其它院串门。
之所以出现这种盛况,原因有二。
一是进入四月,锦官府试日期临近,不少期望考中的士子就想进入这座知府亲自担任山长的书院听课,期望能有考前押题之类的福利。
唐代比不得宋明,即便是科举状元,也得参与吏部的开科铨选才得以任官,如今更是连科举都指不定几年才会开一次。
是以,即便现在蜀地并不安稳,但考中就能当官这一条仍然吸引了不少人聚集到锦官府。
尤其是这次考试仿照科举,考试科目有经义、律法、算术、策论等,能够参与考试者的范围就更广了,间接地也为书院带去不少人气,毕竟泽润书院有经、律、算等院。
不过,这次锦官府试中者大多留在府内,能被推荐到汴京的只有策论前两名和经义第一名。
故而就像科举有进士、明经、秀才、明法等科,但报名者多考进士一般,这次报名者也以策论最多,经义次之。
这些考生对于书院来说只能算是旁听生,不交束脩,唯一的作用就是提高书院名声。
除了这些旁听生,书院也多了不少正式学生,这就是第二个原因了:府库富足,陈佑便大胆调动府库补贴书院,免除贫苦出身的优秀学子束脩!
而且鼓励书院学子选择算学或律学、书学,学成之后也算是有一技之长,书院甚至还承诺为学子推荐活计,让家贫的学子能维持生计甚至补贴家用。
这个举措,首先就替书院甚至陈佑本人赢得了不少名望。
首先是很多原本没机会学习的人有了机会,对底层民众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其次那些家资颇丰的人也对陈佑交口称赞,却是为了算学院,毕竟一个合格的账房先生难得,有书院愿意培养,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陈佑是从算学院开始,依次巡视律学院、书学院、经学院。
算学院人数不少,但多是衣着朴素甚至多补丁的青年人,这些人或是狡黠或是老实,见到山长和执事长皆是停下脚步,诚心诚意地躬身行礼。
除了感激之情,更多的是对院纪的敬畏。毕竟李华宇为人刚正,容不得有一丝违礼之处,短短时间内已经在书院中出名了。
律学院的学生整体看起来比算学院的学生家境要好,不过也好不到哪里去。
律学院在学习大周律令之前,首先要学的就是院规院纪,是以一个个见到陈佑和李华宇之后也是一丝不苟的行礼。
通过树丛之间的小路进入书学院的时候,陈佑扭头对李华宇笑道:“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某观算律二院,亦可知李执事长执行院纪之功!”
一路上十分严肃的李华宇听了这话,也不由露出一丝笑容:“皆是魏祭酒等同僚之功,李某所为,不过尽职二字而已。”
陈佑听闻,只是叹道:“说来容易,做来难。若是人人皆如先生般尽职,这天下早就平静下来了!”
说话间,两人已经在书学院内走了一段路了,只是选择专门学习书法的太少,遇到的学生大多都是其余几个院兼修的学子,其中以经学和律学为主。
7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