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或跃在渊 第四百六十一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八)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俗话说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长女屈辱而亡,余小林自然咽不下这口气。
他先是找了里正,这里正是算是余氏族长,为人说不上和善,但多行善举、爱护族人,一干族人没有不服他管教的。这就是乡贤,余小林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族长。
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里正没有如他所想帮他伸冤,而是一边说着大户在县里势大,不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所能抗衡的,一边劝他安心种地,好好培养儿子,族里也会提携于他。
里正为族人所敬重不是没有道理的,事事考虑宗族利益,自己人在一块的时候且不说,但对外的时候却不忘记维护族人,当得一个好族长的赞誉。
只可惜,余小林要的不是这个好族长的宽慰,他要的是公道,于是他又去找了乡长。
乡长和他可没有同族情分,怜他远行不易,赏了他一顿棍棒,之后又献宝似的把余小林想要告状的事情告诉给了大户。
这龚姓大户家主倒没什么,他家在巢县立足,赞之者众,恨之者亦众,若是容不得那些仇视他家之人,这巢县人口怕是十成要去了七八成。故而根本没把余小林放在心上,就算闹到县衙,他也有办法压下来。
但是龚家主那做下那等侮辱之事的儿子就忍不了了,当下带着家丁仆役寻到余小林,这又是一顿揍。随后又找到里正,在县内大户面前,里正不再是那等爱护族人的模样,甚至不等龚家少年说出口,他就主动责骂余小林,同时保证让余小林一家在村里不会好过。
自此之后余小林一家的悲惨情况不必多言,但受此打击的余小林心中不平之气愈加旺盛。思前想后,将自家妻儿送回娘家,去给自己女儿上完坟后毅然决然地前往县城告状。
然而里正发现他一家都不见了之后立刻通知了大户,等余小林来到县衙,龚家已经找好了状告余小林“携尸要挟”的证人。
再加上县衙吏员偏帮,巢县令断案又多依靠证人证言,少有专业调查,大多数时候都是随心断案。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庶民和一个经常交流往来的本地乡贤,巢县令自然有自己的偏向。
于是余小林就进了牢房。
虽然此罪不至死,然而在如此简陋的牢房之内死个把人不是很正常么?
若不是魏王都督扬州之前各地主官变幻,一干官民心思都在这上面,余小林说不得早就成了一具尸体。
回到眼前,余小林逃出牢房后,随便寻了一出不起眼的角落躲雨。
而看守牢房的典狱们则是首先看住没逃跑的犯人们,紧接着平日里被挤兑最多的一个典狱前去通知县令。
那典狱来到县衙旁边的一座宅子里,见到了听雨观书的巢县令,他不敢耽搁,连忙叉手一礼:“参见明府!”
县令抬头:“你就是那......是那典狱?来寻我是为甚?”
典狱假装没听出来县令不知道自己名字,恭恭敬敬道:“好叫明府知晓,牢房被大雨冲塌了,跑了几个犯人。”
语气平静,丝毫没有急切感。
这典狱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这次被诸同僚一起推举过来,就是为了背锅的,早就做好丢了职事的准备了。
大不了不干了,你一个文人县令还敢因此把我怎么着不成?有此想法,他现在浑身轻松也不是没道理的。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县令颇有那种古代名士处变不惊的风范,听了典狱的话,点头道:“我知道了,你且去安顿好狱中犯人,我自会着人整修牢房。”
没有斥责,也没发怒,着实叫典狱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虽然做好了丢职事的准备,能不丢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当即应承下来迅速离开。
在典狱离开之后,县令立刻放下书册站起来:“快去把张主簿叫来!”
主簿是县令的亲信,很快就冒着雨过来了。
牢房塌了事小,犯人跑了事大。现如今陈节使正严抓刑狱,治下出了这等事,县令怎能不心焦。
两人一商量,决定销毁逃跑犯人的卷宗,就当没发生过这几件案子。
既然都没发生案子,自然不可能有犯人,那就没有犯人越狱的事情发生。逻辑链十分完美。
至于跑出去的犯人会做出什么事,那就不是县令能管的了,只要没闹到都督府,几个犯人跑就跑了吧。
至于那几个典狱,因为处理牢房垮塌十分及时,收拢犯人未致任何一人逃跑,非但无过,更是有功,每个人都得了钱粮奖励。
此事就这么被压了下来,当靠偷窃食物恢复精力的余小林来到城门口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城门,都有些难以置信。
也幸好县令真的没安排人检查出城百姓,余小林看没人细查,直接就在人群之中混了出去,根本没有仔细观察是否是陷阱假象的意识。
四月底,庐州发生了一件大事。庐州巢县余小林袭杀当地大户龚家家主的儿子和侄子,又在袭击县令的时候被擒住。
涉及人命,都督府立刻派人前往巢县调查。
第一份调查结果是余小林因私怨奋而杀人,因此法曹决定认同巢县令的死刑判决,准备移文刑部请求核准。
这事被一直关注法曹的汪弘洋得知,他当着陈佑的面,直接质问白轩朗:如果是因为私怨而杀人,为何还要去袭击县令?
白轩朗讷讷无言,法曹事务他都听幕僚的,本人心思并不在这上面,这时候自然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回答。
汪弘洋也不需要他回答,征得陈佑允许之后,挑选老于侦缉的捕快,连同功曹之人一同前去巢县调查。
巢县县衙地牢,余小林躺在黑暗中一动不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锁链声响起,紧接着光亮照进了地牢。
“陶刑狱请。”
“有劳了。”
脚步声响起,然后停下。
余小林睁开眼,隔着栏杆看到的是一个三十许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姓陶,乃是新上任的都督府法曹府,今次专门负责调查余小林案。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他先是找了里正,这里正是算是余氏族长,为人说不上和善,但多行善举、爱护族人,一干族人没有不服他管教的。这就是乡贤,余小林受了委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自家族长。
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里正没有如他所想帮他伸冤,而是一边说着大户在县里势大,不是他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夫所能抗衡的,一边劝他安心种地,好好培养儿子,族里也会提携于他。
里正为族人所敬重不是没有道理的,事事考虑宗族利益,自己人在一块的时候且不说,但对外的时候却不忘记维护族人,当得一个好族长的赞誉。
只可惜,余小林要的不是这个好族长的宽慰,他要的是公道,于是他又去找了乡长。
乡长和他可没有同族情分,怜他远行不易,赏了他一顿棍棒,之后又献宝似的把余小林想要告状的事情告诉给了大户。
这龚姓大户家主倒没什么,他家在巢县立足,赞之者众,恨之者亦众,若是容不得那些仇视他家之人,这巢县人口怕是十成要去了七八成。故而根本没把余小林放在心上,就算闹到县衙,他也有办法压下来。
但是龚家主那做下那等侮辱之事的儿子就忍不了了,当下带着家丁仆役寻到余小林,这又是一顿揍。随后又找到里正,在县内大户面前,里正不再是那等爱护族人的模样,甚至不等龚家少年说出口,他就主动责骂余小林,同时保证让余小林一家在村里不会好过。
自此之后余小林一家的悲惨情况不必多言,但受此打击的余小林心中不平之气愈加旺盛。思前想后,将自家妻儿送回娘家,去给自己女儿上完坟后毅然决然地前往县城告状。
然而里正发现他一家都不见了之后立刻通知了大户,等余小林来到县衙,龚家已经找好了状告余小林“携尸要挟”的证人。
再加上县衙吏员偏帮,巢县令断案又多依靠证人证言,少有专业调查,大多数时候都是随心断案。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庶民和一个经常交流往来的本地乡贤,巢县令自然有自己的偏向。
于是余小林就进了牢房。
虽然此罪不至死,然而在如此简陋的牢房之内死个把人不是很正常么?
若不是魏王都督扬州之前各地主官变幻,一干官民心思都在这上面,余小林说不得早就成了一具尸体。
回到眼前,余小林逃出牢房后,随便寻了一出不起眼的角落躲雨。
而看守牢房的典狱们则是首先看住没逃跑的犯人们,紧接着平日里被挤兑最多的一个典狱前去通知县令。
那典狱来到县衙旁边的一座宅子里,见到了听雨观书的巢县令,他不敢耽搁,连忙叉手一礼:“参见明府!”
县令抬头:“你就是那......是那典狱?来寻我是为甚?”
典狱假装没听出来县令不知道自己名字,恭恭敬敬道:“好叫明府知晓,牢房被大雨冲塌了,跑了几个犯人。”
语气平静,丝毫没有急切感。
这典狱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这次被诸同僚一起推举过来,就是为了背锅的,早就做好丢了职事的准备了。
大不了不干了,你一个文人县令还敢因此把我怎么着不成?有此想法,他现在浑身轻松也不是没道理的。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县令颇有那种古代名士处变不惊的风范,听了典狱的话,点头道:“我知道了,你且去安顿好狱中犯人,我自会着人整修牢房。”
没有斥责,也没发怒,着实叫典狱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虽然做好了丢职事的准备,能不丢那当然是再好不过,当即应承下来迅速离开。
在典狱离开之后,县令立刻放下书册站起来:“快去把张主簿叫来!”
主簿是县令的亲信,很快就冒着雨过来了。
牢房塌了事小,犯人跑了事大。现如今陈节使正严抓刑狱,治下出了这等事,县令怎能不心焦。
两人一商量,决定销毁逃跑犯人的卷宗,就当没发生过这几件案子。
既然都没发生案子,自然不可能有犯人,那就没有犯人越狱的事情发生。逻辑链十分完美。
至于跑出去的犯人会做出什么事,那就不是县令能管的了,只要没闹到都督府,几个犯人跑就跑了吧。
至于那几个典狱,因为处理牢房垮塌十分及时,收拢犯人未致任何一人逃跑,非但无过,更是有功,每个人都得了钱粮奖励。
此事就这么被压了下来,当靠偷窃食物恢复精力的余小林来到城门口时,看到毫无防备的城门,都有些难以置信。
也幸好县令真的没安排人检查出城百姓,余小林看没人细查,直接就在人群之中混了出去,根本没有仔细观察是否是陷阱假象的意识。
四月底,庐州发生了一件大事。庐州巢县余小林袭杀当地大户龚家家主的儿子和侄子,又在袭击县令的时候被擒住。
涉及人命,都督府立刻派人前往巢县调查。
第一份调查结果是余小林因私怨奋而杀人,因此法曹决定认同巢县令的死刑判决,准备移文刑部请求核准。
这事被一直关注法曹的汪弘洋得知,他当着陈佑的面,直接质问白轩朗:如果是因为私怨而杀人,为何还要去袭击县令?
白轩朗讷讷无言,法曹事务他都听幕僚的,本人心思并不在这上面,这时候自然也做不出什么有意义的回答。
汪弘洋也不需要他回答,征得陈佑允许之后,挑选老于侦缉的捕快,连同功曹之人一同前去巢县调查。
巢县县衙地牢,余小林躺在黑暗中一动不动。
也不知过了多久,一阵锁链声响起,紧接着光亮照进了地牢。
“陶刑狱请。”
“有劳了。”
脚步声响起,然后停下。
余小林睁开眼,隔着栏杆看到的是一个三十许的中年男子。
这男子姓陶,乃是新上任的都督府法曹府,今次专门负责调查余小林案。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微信关注“优读文学”,聊人生,寻知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