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或跃在渊 第四百六十六章 初为庐帅风波起(十三)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上书自辩,从来都是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稍微慢一点可能就没有申辩的机会了。
京中弹劾的消息送到庐州之后,陈佑立刻就安排驿传把早就写好的《答质疑状》快马送至京中。
与其说是回应弹劾,不如说是直言喝骂御史司宪。
他在奏章中就说了两件事,余小林被判斩刑乃是国法所定,以及龚家受刑者皆是从犯,未有无辜良人。然后他重提肃政司设立的初衷,直言肃政司一干司宪若有疑惑,当随法司至庐州调查,而非坐在京中闻风而吠。
除了陈佑,判案的正主冉益谦也一起上疏,他的火气倒是没陈佑那么大,只是说国家法纪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轻忽云云。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陈佑。
陈佑这份奏章内容公开之后,御史台和肃政司立马就炸开了,纷纷上疏弹劾陈佑侮辱言官阻塞言路、以求蒙蔽圣听,总之是怎么严重怎么来。
当然,他们也没忘了借案子的判决来证明陈佑多么丑陋不堪。
这正和陈佑的意,就在御史司宪的奏章堆满政事堂诸相公案牍的时候,李明卿等人正坐在同明殿内讨论陈佑的奏疏——谈论军政的那几份。
自从出发前往庐州,陈佑平均下来是两天上一份奏章,或是谈论魏王,或是建言军政,总之是让赵官家能实时把握他的思想动态。
他的奏章上得比较勤快,可能是因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缘故,有时候提出一个看法或建议,不久之后就会自己把它推翻。因此赵官家就没及时批复他的奏章,而是一直积压着,隔一段时间集中答复一次。
这些奏章的内容,有些会放出去让人知晓,有些则不会。不过涉及到军政的奏章,只要赵元昌考虑之后认为没多大问题的,就会转给政事堂或者枢密院,让相公们提前考虑权衡。
言官弹劾陈佑滥权枉法,赵元昌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就召集相公们来议事。能让陈佑去做的就直接批复了,不能的就驳斥掉,顺便带着借此机会敲打一下陈佑,让他去做都督府长史,是要他稳住淮南不要生事。
他对陈佑还是有些不满的,身为一地节镇,底下出了命案你竟然没把它压住,最后闹得中外皆知,要么是你能力不行,要么是你没用心。
从君臣相识到现在,陈佑能力如何赵元昌心知肚明,所以只能是他陈将明没有用心。
只是看陈佑这一沓一沓的奏章,有一时疏漏也正常,故而他才只是敲打一番作罢。
讨论了大概一个时辰,最终在几位相公之中确定了夏粮入库之后攻宋。
确定要用兵,各项准备工作就该悄悄展开了。比如兵马调度、粮草辎重等等。
首先定下来的是水军巡江,由于武昌节度还在宋国手中,江陵水军和洞庭水军暂时动不了,只能按照陈佑建议的,让淮水水军南下巡江,顺便配合步军演练战术。
再之后就是招抚吴越,使者是税务监黄世俊,也难为他老人家大把年纪还要去出使。
还有就是北边事务,周辽两国大战没有小战不停。这是王朴的建议,一为练兵;二来通过谍报得知辽国内部有部族因为攻燕收获不多而对当今辽帝不满,可以通过连绵不绝的战事来放大不满促使辽国内乱。
但是小战不停对周国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如今要对南边用兵,就要同辽国友好相处。这也要派使者,问题在于出使辽国有生命危险,但是要谈的事情偏偏比较重要,使者人选一时半会定不下来。
议事结束,诸相公出同明殿,刘承泽走到李明卿身旁,面容冰冷地赞了一句:“贤翁婿果然是好手段!”
李明卿露出和煦的笑容,语重心长道:“雨润兄过奖了,咱们这些人,把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才是正经。”
刘承泽呵呵一声,快步离去。
另一边,同样察觉到自己被摆了一道的李继勋倒没有去找李明卿,而是找到江夏青:“箬笠相公今日可有空闲?”
本来正在考虑该遣何人出使辽国的江夏青骤然听到李继勋的招呼,先是愣愣地看向他,随即明白他的意思,含笑点头道:“今晚我做东,明燕楼如何?”
“便听相公的。”得了回应的李继勋自无不可。
果如相公们所预料,上午才借着陈佑的奏章讨论完攻宋事宜,下午就看到弹劾陈佑如潮弹章,赵官家心情如何不必多说,跳得欢的几个直接贬往蜀地。
不过他没有如陈佑所想出面裁断余小林案,而是派法司去庐州重审。
收到京中的消息,陈佑叫来冉益谦:“看来道盈这些要离我而去了。”
冉益谦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自然明白陈佑话中的意思:官家对这个案子闹大的事情十分不满。
官家不满了就得有人背锅,言官已经有被贬的了,那么庐州这边自然是主审官冉益谦承担责任。就算最终结果是没有过错,那也会被调离淮南。
冉益谦沉默一阵,露出自信的笑容:“将明不必多说,我早有准备,这场论战尚未结束。”
没错,冉益谦是把余小林案当做一个火星,来点燃关于人情国法的论战。只要论战未停,他就不算败。
“嗯。”陈佑点点头,“你我相识数年,我在这里给你交个底,你要以法为纲,我是赞同的,只不过我不会站出来为你说话。”
赵元昌的处理方式叫陈佑明白,他现在最好别掺和进这次论战,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冉益谦抿唇,随即抱拳:“有将明这句话足矣!”
说完,他便告辞离开。
陈佑坐在椅子上目送冉益谦离开,心中满是感慨。
也就是他现在离不开淮南,否则的话赵元昌不可能动手把他摘出来。
法律是国家权威的体现,显然赵元昌也想趁此机会再次加强中枢权威,故而在组织言官攻讦陈佑之后放纵“法不容情”和“法外容情”的交锋。
若是最后结果是法不容情,冉益谦最多就是调离淮南,前途没问题。但如果是法外容情胜了,则冉益谦估计要沉沦一段时间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京中弹劾的消息送到庐州之后,陈佑立刻就安排驿传把早就写好的《答质疑状》快马送至京中。
与其说是回应弹劾,不如说是直言喝骂御史司宪。
他在奏章中就说了两件事,余小林被判斩刑乃是国法所定,以及龚家受刑者皆是从犯,未有无辜良人。然后他重提肃政司设立的初衷,直言肃政司一干司宪若有疑惑,当随法司至庐州调查,而非坐在京中闻风而吠。
除了陈佑,判案的正主冉益谦也一起上疏,他的火气倒是没陈佑那么大,只是说国家法纪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轻忽云云。战斗力远远比不上陈佑。
陈佑这份奏章内容公开之后,御史台和肃政司立马就炸开了,纷纷上疏弹劾陈佑侮辱言官阻塞言路、以求蒙蔽圣听,总之是怎么严重怎么来。
当然,他们也没忘了借案子的判决来证明陈佑多么丑陋不堪。
这正和陈佑的意,就在御史司宪的奏章堆满政事堂诸相公案牍的时候,李明卿等人正坐在同明殿内讨论陈佑的奏疏——谈论军政的那几份。
自从出发前往庐州,陈佑平均下来是两天上一份奏章,或是谈论魏王,或是建言军政,总之是让赵官家能实时把握他的思想动态。
他的奏章上得比较勤快,可能是因为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缘故,有时候提出一个看法或建议,不久之后就会自己把它推翻。因此赵官家就没及时批复他的奏章,而是一直积压着,隔一段时间集中答复一次。
这些奏章的内容,有些会放出去让人知晓,有些则不会。不过涉及到军政的奏章,只要赵元昌考虑之后认为没多大问题的,就会转给政事堂或者枢密院,让相公们提前考虑权衡。
言官弹劾陈佑滥权枉法,赵元昌自然是知道的,所以就召集相公们来议事。能让陈佑去做的就直接批复了,不能的就驳斥掉,顺便带着借此机会敲打一下陈佑,让他去做都督府长史,是要他稳住淮南不要生事。
他对陈佑还是有些不满的,身为一地节镇,底下出了命案你竟然没把它压住,最后闹得中外皆知,要么是你能力不行,要么是你没用心。
从君臣相识到现在,陈佑能力如何赵元昌心知肚明,所以只能是他陈将明没有用心。
只是看陈佑这一沓一沓的奏章,有一时疏漏也正常,故而他才只是敲打一番作罢。
讨论了大概一个时辰,最终在几位相公之中确定了夏粮入库之后攻宋。
确定要用兵,各项准备工作就该悄悄展开了。比如兵马调度、粮草辎重等等。
首先定下来的是水军巡江,由于武昌节度还在宋国手中,江陵水军和洞庭水军暂时动不了,只能按照陈佑建议的,让淮水水军南下巡江,顺便配合步军演练战术。
再之后就是招抚吴越,使者是税务监黄世俊,也难为他老人家大把年纪还要去出使。
还有就是北边事务,周辽两国大战没有小战不停。这是王朴的建议,一为练兵;二来通过谍报得知辽国内部有部族因为攻燕收获不多而对当今辽帝不满,可以通过连绵不绝的战事来放大不满促使辽国内乱。
但是小战不停对周国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如今要对南边用兵,就要同辽国友好相处。这也要派使者,问题在于出使辽国有生命危险,但是要谈的事情偏偏比较重要,使者人选一时半会定不下来。
议事结束,诸相公出同明殿,刘承泽走到李明卿身旁,面容冰冷地赞了一句:“贤翁婿果然是好手段!”
李明卿露出和煦的笑容,语重心长道:“雨润兄过奖了,咱们这些人,把精力放在军国大事上才是正经。”
刘承泽呵呵一声,快步离去。
另一边,同样察觉到自己被摆了一道的李继勋倒没有去找李明卿,而是找到江夏青:“箬笠相公今日可有空闲?”
本来正在考虑该遣何人出使辽国的江夏青骤然听到李继勋的招呼,先是愣愣地看向他,随即明白他的意思,含笑点头道:“今晚我做东,明燕楼如何?”
“便听相公的。”得了回应的李继勋自无不可。
果如相公们所预料,上午才借着陈佑的奏章讨论完攻宋事宜,下午就看到弹劾陈佑如潮弹章,赵官家心情如何不必多说,跳得欢的几个直接贬往蜀地。
不过他没有如陈佑所想出面裁断余小林案,而是派法司去庐州重审。
收到京中的消息,陈佑叫来冉益谦:“看来道盈这些要离我而去了。”
冉益谦有自己的消息渠道,自然明白陈佑话中的意思:官家对这个案子闹大的事情十分不满。
官家不满了就得有人背锅,言官已经有被贬的了,那么庐州这边自然是主审官冉益谦承担责任。就算最终结果是没有过错,那也会被调离淮南。
冉益谦沉默一阵,露出自信的笑容:“将明不必多说,我早有准备,这场论战尚未结束。”
没错,冉益谦是把余小林案当做一个火星,来点燃关于人情国法的论战。只要论战未停,他就不算败。
“嗯。”陈佑点点头,“你我相识数年,我在这里给你交个底,你要以法为纲,我是赞同的,只不过我不会站出来为你说话。”
赵元昌的处理方式叫陈佑明白,他现在最好别掺和进这次论战,老老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
冉益谦抿唇,随即抱拳:“有将明这句话足矣!”
说完,他便告辞离开。
陈佑坐在椅子上目送冉益谦离开,心中满是感慨。
也就是他现在离不开淮南,否则的话赵元昌不可能动手把他摘出来。
法律是国家权威的体现,显然赵元昌也想趁此机会再次加强中枢权威,故而在组织言官攻讦陈佑之后放纵“法不容情”和“法外容情”的交锋。
若是最后结果是法不容情,冉益谦最多就是调离淮南,前途没问题。但如果是法外容情胜了,则冉益谦估计要沉沦一段时间了。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欺世盗国》,微信关注“优读文学”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