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飞龙在天 第五百三十七章 若逢板荡该如何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舒侯及其僚属总计邀约二十七人,总共十三人拒绝,分别是权枢密使巴宁泰、参知政事温仁福、户部尚书康自观、英华殿学士陈佑……”
李楼弓着身子向赵元昌禀报近日舒侯的所作所为。
“屯田郎中柳纬多次顶撞舒侯,虞部郎中段智未曾示好舒侯,被工部侍郎瞿以震等人排斥。”
一条一条,几乎勾勒出舒侯入主工部后的所有动作,只有一些实在太过隐秘的事情无法探查清楚。
赵元昌斜靠在榻上,双眼微阖,手中合起来的折扇“嗒,嗒”地敲着矮几。
终于,李楼说完了最后一条,将手中条陈合上,上前一步轻轻放在矮几上,然后退回原地束手而立,等待吩咐。
嗒。
嗒。
嗒。
殿内淡香缭绕,除了呼吸声外就只有扇子敲击木板的声音。
官家许久不开口,李楼的腰背不由自主地开始弯曲。
前段时间官家已经表达出对武德司的不满,武德副使康被打发到南边去负责伪汉谍报,他这个武德使心中恼怒康惹事的同时,暗地里也是惴惴不安,唯恐被牵连。
嗒。
嗒。
嗒。
嗒!
一声不和谐的重击后,赵元昌停下手中的折扇,睁开双眼看向李楼:“放消息吧。”
随着赵元昌开口,李楼不由松了口气,腰弯得更深了:“喏。”
他刚刚直起身准备告罪离开,突然一道重物破空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啪嗒一声,方才还握在官家手里的折扇砸在前方,滑到他面前。
官家这一突然的举动把他吓了一跳,折扇啪嗒落地,他的心却猛然提起,悄悄觑着眼想要看看官家脸上的神色。
不等他看清楚,就听见官家道:“把这扇子拿去给元可望。”
“是!”李楼连忙应下,屈膝半蹲捡起折扇,又弯着腰等了一阵,见官家再无吩咐,这才告罪离开。
元可望是少府少监、史馆学士,不过他基本上都留在皇宫内的史馆,很少去少府。
李楼亲自带着那柄折扇来到史馆寻元可望,将折扇叫到元可望手里,他都不用元可望问,直接就道:“官家只是叫某把这扇子拿来给学士,再无其他吩咐,学士且自思量,某先告退。”
他把话说完了,元可望只得苦笑着拱手送他离开。
元可望送走李楼,拿着折扇回到自己的隔间,坐在桌子后面摆弄折扇,想要弄明白官家的意思。
扇骨是香樟木,没有镂空,比较厚重。扇面是白绫刺绣,一位手捧酒坛的狂士和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扇尾坠着素面金丝香囊。
他手里这扇子适合青年文士使用,尤其哪种出身不低、才高气傲的人用起来更是恰当。
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他终于有了一个猜测:扇尾最外边的扇骨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阴刻九叠篆字“陈”。这个标记是陈家工坊的专用标记,所以这扇子很可能是出自陈家工坊。
而陈家工坊乃是陈佑开办的,所以是让他去寻陈佑?
元可望若有所思。
司徒诩走进书厅,周敬思头也不抬地道:“宾客且坐一阵,某把这几分奏章批完。”
“相公先忙。”司徒诩年龄比周敬思大,不过这会可不敢倚老卖老,连忙说了一声,然后坐到一旁安静地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周敬思批完奏章,唤来令史把批好这些奏章送到官家处。
喝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他看向司徒诩:“宾客突然来找我,是为了何事?”
司徒诩看了看门窗,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我听闻官家似乎是圣体有碍。”
周敬思皱眉看着司徒诩,语气中带着些不满:“你是从何处听到的?”
见他如此,司徒诩赶忙解释:“是底下人闲谈被我听到的,说是太医署的御医发的牢骚。后来我叫人去查了查,好像是那御医在外面挑选药材的时候说的,最近太医署管得严,等闲难以出入,出来看一次药材不容易;又说最近那些调理滋补的药材消耗比较大,开方子都不好开了。”
他这番解释并没有让周敬思信服,直到周敬思召来亲信仔细询问之后,才长舒一口靠到椅背上。
司徒诩见状问道:“相公以为这事可信否?”
“我们不需要管那么多。”周敬思神情淡然。
他是不着急,如果官家身体有恙,不太可能会瞒着他们这些宰执。
司徒诩却不这样认为:“如今天下未定,全靠官家威望统制八荒,而……”
他顿了顿,伸手指向东边“……年幼。若是一日不测,无奈冲龄,恐致板荡。”
他这话一出,周敬思不由坐直身体,看向他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宾客这话,是甚意思?”
司徒诩移开目光:“下官不知何处去,愿附相公骥尾。”
偌大的真理堂坐得满满当当,陈佑的声音在真理堂中回响:“……务在求真。诸君想来知道我在编英华录,这英华录就是要真。经过这几年书院同仁的努力,咱们知道古籍中不少记载是错的。在编纂校对古籍的时候,这些错的地方不能改,我们会在底下注释什么的正确的,但就是不能改。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些错误的记录,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当初的看法……”
“……治史当以实物为准,例如书院,若是千百年后有人在此处发现了书院匾额,就能知道曾经在此地有过咱们的书院。若无实物,则需比对史书笔记……两者皆无,便为疑史……”
“史料不全是常有的事情,但史料残缺的时候,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是要注意,你这个假设只能当做自己努求证的目标,而不能说出去误导旁人……”
随着一阵钟声响起,陈佑结束这次谈论治史的课程。
不过他一时半会走不了,一些有疑惑的学生在走道边上围住了他,接二连三的提出疑问。
好在陈佑讲课从来都只是讲思想和行动指南,很少涉及具体事物,这些学生的问题他都能很轻松的解答。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时,学生们才散去。
陈佑则快步朝的撰写组所在处走去,说是那边写作遇到了问题,他得去解决。正好遇到这事,他索性把原来的课程改为刚刚讲的“治史”,他自己感觉还算满意。
李楼弓着身子向赵元昌禀报近日舒侯的所作所为。
“屯田郎中柳纬多次顶撞舒侯,虞部郎中段智未曾示好舒侯,被工部侍郎瞿以震等人排斥。”
一条一条,几乎勾勒出舒侯入主工部后的所有动作,只有一些实在太过隐秘的事情无法探查清楚。
赵元昌斜靠在榻上,双眼微阖,手中合起来的折扇“嗒,嗒”地敲着矮几。
终于,李楼说完了最后一条,将手中条陈合上,上前一步轻轻放在矮几上,然后退回原地束手而立,等待吩咐。
嗒。
嗒。
嗒。
殿内淡香缭绕,除了呼吸声外就只有扇子敲击木板的声音。
官家许久不开口,李楼的腰背不由自主地开始弯曲。
前段时间官家已经表达出对武德司的不满,武德副使康被打发到南边去负责伪汉谍报,他这个武德使心中恼怒康惹事的同时,暗地里也是惴惴不安,唯恐被牵连。
嗒。
嗒。
嗒。
嗒!
一声不和谐的重击后,赵元昌停下手中的折扇,睁开双眼看向李楼:“放消息吧。”
随着赵元昌开口,李楼不由松了口气,腰弯得更深了:“喏。”
他刚刚直起身准备告罪离开,突然一道重物破空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啪嗒一声,方才还握在官家手里的折扇砸在前方,滑到他面前。
官家这一突然的举动把他吓了一跳,折扇啪嗒落地,他的心却猛然提起,悄悄觑着眼想要看看官家脸上的神色。
不等他看清楚,就听见官家道:“把这扇子拿去给元可望。”
“是!”李楼连忙应下,屈膝半蹲捡起折扇,又弯着腰等了一阵,见官家再无吩咐,这才告罪离开。
元可望是少府少监、史馆学士,不过他基本上都留在皇宫内的史馆,很少去少府。
李楼亲自带着那柄折扇来到史馆寻元可望,将折扇叫到元可望手里,他都不用元可望问,直接就道:“官家只是叫某把这扇子拿来给学士,再无其他吩咐,学士且自思量,某先告退。”
他把话说完了,元可望只得苦笑着拱手送他离开。
元可望送走李楼,拿着折扇回到自己的隔间,坐在桌子后面摆弄折扇,想要弄明白官家的意思。
扇骨是香樟木,没有镂空,比较厚重。扇面是白绫刺绣,一位手捧酒坛的狂士和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扇尾坠着素面金丝香囊。
他手里这扇子适合青年文士使用,尤其哪种出身不低、才高气傲的人用起来更是恰当。
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他终于有了一个猜测:扇尾最外边的扇骨上有一个方方正正的阴刻九叠篆字“陈”。这个标记是陈家工坊的专用标记,所以这扇子很可能是出自陈家工坊。
而陈家工坊乃是陈佑开办的,所以是让他去寻陈佑?
元可望若有所思。
司徒诩走进书厅,周敬思头也不抬地道:“宾客且坐一阵,某把这几分奏章批完。”
“相公先忙。”司徒诩年龄比周敬思大,不过这会可不敢倚老卖老,连忙说了一声,然后坐到一旁安静地等待。
过了好一会儿,周敬思批完奏章,唤来令史把批好这些奏章送到官家处。
喝了一口依然温热的茶水,他看向司徒诩:“宾客突然来找我,是为了何事?”
司徒诩看了看门窗,身体微微前倾,压低声音道:“我听闻官家似乎是圣体有碍。”
周敬思皱眉看着司徒诩,语气中带着些不满:“你是从何处听到的?”
见他如此,司徒诩赶忙解释:“是底下人闲谈被我听到的,说是太医署的御医发的牢骚。后来我叫人去查了查,好像是那御医在外面挑选药材的时候说的,最近太医署管得严,等闲难以出入,出来看一次药材不容易;又说最近那些调理滋补的药材消耗比较大,开方子都不好开了。”
他这番解释并没有让周敬思信服,直到周敬思召来亲信仔细询问之后,才长舒一口靠到椅背上。
司徒诩见状问道:“相公以为这事可信否?”
“我们不需要管那么多。”周敬思神情淡然。
他是不着急,如果官家身体有恙,不太可能会瞒着他们这些宰执。
司徒诩却不这样认为:“如今天下未定,全靠官家威望统制八荒,而……”
他顿了顿,伸手指向东边“……年幼。若是一日不测,无奈冲龄,恐致板荡。”
他这话一出,周敬思不由坐直身体,看向他的目光变得严厉起来:“宾客这话,是甚意思?”
司徒诩移开目光:“下官不知何处去,愿附相公骥尾。”
偌大的真理堂坐得满满当当,陈佑的声音在真理堂中回响:“……务在求真。诸君想来知道我在编英华录,这英华录就是要真。经过这几年书院同仁的努力,咱们知道古籍中不少记载是错的。在编纂校对古籍的时候,这些错的地方不能改,我们会在底下注释什么的正确的,但就是不能改。为什么呢?因为通过这些错误的记录,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当初的看法……”
“……治史当以实物为准,例如书院,若是千百年后有人在此处发现了书院匾额,就能知道曾经在此地有过咱们的书院。若无实物,则需比对史书笔记……两者皆无,便为疑史……”
“史料不全是常有的事情,但史料残缺的时候,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是要注意,你这个假设只能当做自己努求证的目标,而不能说出去误导旁人……”
随着一阵钟声响起,陈佑结束这次谈论治史的课程。
不过他一时半会走不了,一些有疑惑的学生在走道边上围住了他,接二连三的提出疑问。
好在陈佑讲课从来都只是讲思想和行动指南,很少涉及具体事物,这些学生的问题他都能很轻松的解答。
下一节课即将开始时,学生们才散去。
陈佑则快步朝的撰写组所在处走去,说是那边写作遇到了问题,他得去解决。正好遇到这事,他索性把原来的课程改为刚刚讲的“治史”,他自己感觉还算满意。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