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飞龙在天 第六百十三章 此事应当作何解
目录:欺世盗国| 作者:司史| 类别:历史军事
听着丁骁的叙述,宁强眉头越皱越深。
待丁骁说完,宁强没有立刻开口,等了一阵才问:“骏驰你是怎么想的?”
“不能继续这么放任。”丁骁语气坚定,“我受相公重托,军法司这件事必须办妥了!” 宁强看着他,神情平静:“你没自己的想法?”
丁骁移开目光,也不知是没有,还是有了不敢说。
宁强见此,眉头一皱即放,靠到椅背上:“陈相公说这是试点,试点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就是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现在洛阳派来的那几个人肯定把军法司的矛盾写下来送回去了!现在不是试点不试点的问题,现在是必须要把这件事解决,免得相公在朝中不好做!”丁骁一顿抢白。
也就是他自恃身后有陈佑,否则不敢这么同宁强说话。 由此,宁强也看出来了。
对丁骁而言,是否是问题,在于陈佑的看法。只要能叫陈佑不在意,那么再严重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但只要陈佑在意,哪怕一件细微的小事,那也是捅破天的大问题。
他宁强,同丁骁不是一路人。
有了这样的觉悟,宁强同丁骁讨论的欲望就这么如冰雪般消融。
他的时间很紧张,要用来处理治下民生事宜,现在没空来引导丁骁。 呼出一口气,直接开口:“把军法司单独拿出来,不要同普通士兵混在一块了。”
听闻此言,丁骁怒目圆瞪:“相公说军法司要做模范,要起带头作用,这拿出来还怎么模范带头!”
“站在身边的模范是模范,稍微远一点的模范就不是模范了?”宁强语气变得强硬起来,“现实证明军法司不该掺和在普通士兵中,这就是试点的成果!你要是觉得不妥,我自写信向陈相公请示。”
丁骁哑然。
他看着宁强,抿唇握拳心里斗争激烈。 就在宁强不耐烦地想要结束这场谈话时,他吐出一口气,坚定道:“相公叫某来辅佐都监,主持军法司,自无把责任一股脑推到都监头上的道理。某今日便去办此事,至于陈枢密院状,还要劳烦都监执笔,下官署名便是。”
他这么做,等于是自己揽下了责任,表示是他丁骁先做了这些事,之后宁强才得知。
先斩后奏,如果枢密院责罚,宁强这个事后上书的最多被申饬一顿,丁骁却最轻都得去职。但若是奖励,却得分给宁强。
丁骁如此行为,倒叫宁强对他稍稍改观,摆手道:“不必多言,你要作甚,写下来便是。事急,今日上书,不及回复便去做,有事我与你同担。”
吃过午饭,沈义伦重新翻了一遍准备好的材料,确认记忆无误、没有错漏,这才出了驿馆坐上租来的马车朝陈相公府行去。 转过一个街角,十多辆形式相似的马车堵住了一半街道,远处陈府门口前还有七八个人聚揣着手聚在一块,时不时还跺跺脚以驱寒意。
这些都是外地入京的官员,不论原先跟着谁,现在都以陈氏门下自居,故而在此等候接见。
驾驶马车的车夫显然见惯了这种场面,十分熟练地把马车停在最后面,扭头朝车内喊道:“沈官人,陈相公府到了。”
“好。”沈义伦答应一声,掀开障尘下了马车。
站定之后,一眼就看到前方有熟人。
“沈评事也来了?”
说话的是一个县丞,上午两人在政事堂等候相公们接见的时候,排在前后位,因此相识,只是不知道原来双方都是陈相公门下。
此时那县丞说话间比上午的熟络更添了些亲近:“评事倒是来得迟了,赶紧把名刺递上去,再来叙话。”
沈义伦拱拱手,嘴里说着有空一起喝酒之类的话,来到门房处,掏出自己的名刺递了上去:“劳烦,大理评事沈义伦。”
那门房原不当回事,只是伸出一只手来接。
待听完沈义伦的话,有些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名刺,随即好似火烧屁股一般跳将起来,脸上仿佛开了一朵花,腰也弯了下来:“哎哟沈官人!快进快进,这就叫人去通禀相公!”
此番情景,叫等在阶下的县丞等人见了,一个个面面相觑。
待沈义伦走进门内,其他人忍不住问那县丞:“这沈评事是个甚来头?”
那县丞满脸懊恼:“这我哪晓得!就听他讲是大理评事。要早晓得沈评事他同相公相识,我可不得好生攀扯!”
那边沈义伦跟着门房指派的一个小厮朝门里走,路过大门口旁的一间房门大开的小房子,扭头瞥了一眼,里面挤满了人。看房间大小,起码有十一二个。
看来不是陈府非要人在寒风中等,实在是准备不充分,地方不够。
也不怪,沈义伦上次来还没看到人等在外面,因为来的人少。不管是谁,一到这里,要么直接带去见陈佑,要么去见陈佑的幕僚。
现在来的人比以往多,这才积攒下来。
至于原因,沈义伦心中猜测,应该是与近几个月各项政令多是两府相公联署有关。
眼看着来到书厅前,沈义伦收敛思绪,重新整理好衣冠。
小厮上前敲门禀报。
等了一阵,大概几句话的工夫,房门吱呀一声推开,一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男子从房间里走出来。
那人见了沈义伦,点头示意就算打过招呼。
沈义伦回了一礼,连忙趋步走进书厅。
一股燥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沈义伦深吸一口气,恭敬行礼:“义伦拜见学士!”
“坐。”
陈佑双手交叉搁在桌面上,他看着沈义伦,笑着开口:“顺宜看着沧桑不少,看来在外面跑得地方不少啊!”
沈义伦微微低头:“今年去了有近二十个州,最大的感触就是庶民不知法、豪绅不守法、官吏不执法。国朝法律事,任重道远。”
闻言,陈佑点了点桌子:“这就是为什么要你们和御史台巡视天下。”
稍稍一顿,他问道:“既然顺宜你把这些问题点了出来,可有解决的法子?”
待丁骁说完,宁强没有立刻开口,等了一阵才问:“骏驰你是怎么想的?”
“不能继续这么放任。”丁骁语气坚定,“我受相公重托,军法司这件事必须办妥了!” 宁强看着他,神情平静:“你没自己的想法?”
丁骁移开目光,也不知是没有,还是有了不敢说。
宁强见此,眉头一皱即放,靠到椅背上:“陈相公说这是试点,试点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吧?就是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问题。”
“现在洛阳派来的那几个人肯定把军法司的矛盾写下来送回去了!现在不是试点不试点的问题,现在是必须要把这件事解决,免得相公在朝中不好做!”丁骁一顿抢白。
也就是他自恃身后有陈佑,否则不敢这么同宁强说话。 由此,宁强也看出来了。
对丁骁而言,是否是问题,在于陈佑的看法。只要能叫陈佑不在意,那么再严重的事情都不是问题;但只要陈佑在意,哪怕一件细微的小事,那也是捅破天的大问题。
他宁强,同丁骁不是一路人。
有了这样的觉悟,宁强同丁骁讨论的欲望就这么如冰雪般消融。
他的时间很紧张,要用来处理治下民生事宜,现在没空来引导丁骁。 呼出一口气,直接开口:“把军法司单独拿出来,不要同普通士兵混在一块了。”
听闻此言,丁骁怒目圆瞪:“相公说军法司要做模范,要起带头作用,这拿出来还怎么模范带头!”
“站在身边的模范是模范,稍微远一点的模范就不是模范了?”宁强语气变得强硬起来,“现实证明军法司不该掺和在普通士兵中,这就是试点的成果!你要是觉得不妥,我自写信向陈相公请示。”
丁骁哑然。
他看着宁强,抿唇握拳心里斗争激烈。 就在宁强不耐烦地想要结束这场谈话时,他吐出一口气,坚定道:“相公叫某来辅佐都监,主持军法司,自无把责任一股脑推到都监头上的道理。某今日便去办此事,至于陈枢密院状,还要劳烦都监执笔,下官署名便是。”
他这么做,等于是自己揽下了责任,表示是他丁骁先做了这些事,之后宁强才得知。
先斩后奏,如果枢密院责罚,宁强这个事后上书的最多被申饬一顿,丁骁却最轻都得去职。但若是奖励,却得分给宁强。
丁骁如此行为,倒叫宁强对他稍稍改观,摆手道:“不必多言,你要作甚,写下来便是。事急,今日上书,不及回复便去做,有事我与你同担。”
吃过午饭,沈义伦重新翻了一遍准备好的材料,确认记忆无误、没有错漏,这才出了驿馆坐上租来的马车朝陈相公府行去。 转过一个街角,十多辆形式相似的马车堵住了一半街道,远处陈府门口前还有七八个人聚揣着手聚在一块,时不时还跺跺脚以驱寒意。
这些都是外地入京的官员,不论原先跟着谁,现在都以陈氏门下自居,故而在此等候接见。
驾驶马车的车夫显然见惯了这种场面,十分熟练地把马车停在最后面,扭头朝车内喊道:“沈官人,陈相公府到了。”
“好。”沈义伦答应一声,掀开障尘下了马车。
站定之后,一眼就看到前方有熟人。
“沈评事也来了?”
说话的是一个县丞,上午两人在政事堂等候相公们接见的时候,排在前后位,因此相识,只是不知道原来双方都是陈相公门下。
此时那县丞说话间比上午的熟络更添了些亲近:“评事倒是来得迟了,赶紧把名刺递上去,再来叙话。”
沈义伦拱拱手,嘴里说着有空一起喝酒之类的话,来到门房处,掏出自己的名刺递了上去:“劳烦,大理评事沈义伦。”
那门房原不当回事,只是伸出一只手来接。
待听完沈义伦的话,有些难以置信地看了一眼名刺,随即好似火烧屁股一般跳将起来,脸上仿佛开了一朵花,腰也弯了下来:“哎哟沈官人!快进快进,这就叫人去通禀相公!”
此番情景,叫等在阶下的县丞等人见了,一个个面面相觑。
待沈义伦走进门内,其他人忍不住问那县丞:“这沈评事是个甚来头?”
那县丞满脸懊恼:“这我哪晓得!就听他讲是大理评事。要早晓得沈评事他同相公相识,我可不得好生攀扯!”
那边沈义伦跟着门房指派的一个小厮朝门里走,路过大门口旁的一间房门大开的小房子,扭头瞥了一眼,里面挤满了人。看房间大小,起码有十一二个。
看来不是陈府非要人在寒风中等,实在是准备不充分,地方不够。
也不怪,沈义伦上次来还没看到人等在外面,因为来的人少。不管是谁,一到这里,要么直接带去见陈佑,要么去见陈佑的幕僚。
现在来的人比以往多,这才积攒下来。
至于原因,沈义伦心中猜测,应该是与近几个月各项政令多是两府相公联署有关。
眼看着来到书厅前,沈义伦收敛思绪,重新整理好衣冠。
小厮上前敲门禀报。
等了一阵,大概几句话的工夫,房门吱呀一声推开,一个看起来四五十岁的男子从房间里走出来。
那人见了沈义伦,点头示意就算打过招呼。
沈义伦回了一礼,连忙趋步走进书厅。
一股燥热的气息扑面而来,沈义伦深吸一口气,恭敬行礼:“义伦拜见学士!”
“坐。”
陈佑双手交叉搁在桌面上,他看着沈义伦,笑着开口:“顺宜看着沧桑不少,看来在外面跑得地方不少啊!”
沈义伦微微低头:“今年去了有近二十个州,最大的感触就是庶民不知法、豪绅不守法、官吏不执法。国朝法律事,任重道远。”
闻言,陈佑点了点桌子:“这就是为什么要你们和御史台巡视天下。”
稍稍一顿,他问道:“既然顺宜你把这些问题点了出来,可有解决的法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欺世盗国》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欺世盗国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