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 第一百五十四章 藏器待时 凭城坚守何足惧(上)
目录:故宋帆影| 作者:正邱| 类别:历史军事
天就要亮了,元军也恰到时机的退了,城中空虚的情形终于掩盖了过去,张镝悬着的心也总算放下来。
眼下敌强我弱,敌攻我守,虽则有城防为恃,但城池太大,防线太长,反而露出漏洞。对方还有个熟悉城内情况的赵孟传提供消息,形势就更加被动。
如果说弃城列阵,与元军面对面对抗,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又有点舍长取短了。元军兵力两三倍于己,有数千步卒,还有不止一千的骑兵,在平地上很容易被敌人优势兵力绞杀了。同等对比下,如果拿张镝最精锐的玄甲亲军,或者最凶悍的决死营,也许还能不落下风,但四明军毕竟稍逊一筹,就算不能说必败无疑,胜率也顶多三七开。
为此张镝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只要能挨到昌国的援兵抵达,那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白里日赶去资教寺救袁镛之前,张镝已经派了一名亲兵赶回去向胡隶求援。驻扎在昌国的还有四千多百战精锐,是张镝的底气所在。但从昌国至庆元至少也要一天时间,求援来回一趟少则两天,若遇风浪则更说不定。而今大股元军已至,看规模粗粗估计应该有五六千人,而昌国来的兵马最少还有一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坚持过这一天就是胜败的关键。
当然,元军也要休息,从慈溪一路紧赶慢赶,走了一整天。城下打了两阵还都没占到便宜,不仅是身体疲惫而且士气低落,总得恢复一阵子才能发动攻击,这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
相对而言,城内的四明军还算好的,虽然也大多是一夜未睡,但至少比颠簸了一整天的元军要好些。趁着敌人退下的间隙,抓紧轮班休息,补足精神。因为天光大亮以后,夜色的掩护不再,无法继续迷惑元军,敌人很快就能发现城中的虚实,发起全面的攻击。
张镝自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强征城内百姓参与守城,庆元城中十万百姓,征发上万青壮肯定不难,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子曰“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就是有意让他们去送死。而且百姓守城的效果也是有待商榷,临时征募之人良莠不齐,若其中混入了某些心怀不轨之徒更容易坏事,坚城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从辰至午,元军的哨马不间断的往来查探,耀武扬威的凑近城池。城头却没有一箭一石落下来,更没有人出来追。四明军最大的劣势是没有骑兵,两条腿奈何不了四条腿的。张镝下了命令,对于敌人的哨探完全冷处理,不发一矢。而且全军掩伏,藏在城碟后面,或隐于墙根之下,想坐想卧都随你,就是不能露头。每隔百步才置三五人守望,也是低调的很。
与此同时,庆元城中也已实施了戒严,天亮后继续限制活动。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警告,都要打仗了,一般人也就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有大着胆子出门倒马桶的,往往也被街口一摊摊未及收走的死尸吓回去了。这是前一夜“严打”的成果,之所以留下这么些身首分离的死尸,除了情况急来不及收,还有一种震慑宵小的目的在。不用大张旗鼓宣传,看看这些死货,就该明白,老实点待着,不要出来捣乱,不然别嫌刀快。普通老百姓本来就不会在这种时候出来冒险,那些不老实的、想趁火打劫的也都被吓得缩回去了,庆元城顿觉得清静得很。
元军哨骑远远看来,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凌晨夜战的时候那么热热闹闹强盛的兵马,到了白天却仿佛凭空蒸发了,城头倒像是空的,给人一种架起梯子就能爬上去的错觉。城中也太安静了,要不是偶尔几声鸡鸣狗叫,还以为是座空城,见了鬼了,难道宋人都趁着黑天跑了?
“城上没看到人?”
忽都虎收到回报也觉怪异的很,夜里打的那么凶,白天却没有动静了,难不成是属夜猫的?
南人就是花招多,搞得神神秘秘的,真打起来却都是些怂货,忽都虎见多了怯懦的南人,还没打就大部分投降了,就如昨夜那姓赵的知府。剩下的也往往临阵逃跑,宋人的朝廷就一贯是这样的德性。所以如果说庆元的守军全都趁天黑逃光了,那也是个很合理的解释。
不管如何,打了就知道。
蒙古人野战牛逼,长途奔袭更是擅长,但对于攻城却真没有太大的优势。攻宋前期,在川陕、在襄阳,硬啃宋人的城池足足啃了二三十年,费力的紧,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直到十余年前狠插过川西,拿下大理,来了个大迂回,形成一个半包围,才算把宋国的硬壳子打开了新的缺口。再加上宋人内部烂了,战争才终于变成一边倒的态势。后期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攻城利器回回炮,远距离轰击威力巨大,麻麻再也不用担心硬啃城墙磕碎牙了。
这一回来得急,回回炮这么庞大的器械当然不能随身带,临时组装也很费力,毕竟这么犀利的玩意儿还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才拼装的起来。而且忽都虎原本只是计划来接收城池的,谁知道要打了呢。
那么,只能用普通的攻城模式了,直接推上去。
这其实比较符合忽都虎猛打猛冲的风格,毕竟干看着人家打炮无趣的紧,真刀真枪上去肉搏才更畅快嘛。当然咯,不可能是手下的金贵的蒙古骑兵去冲,而是廉价的汉兵先上去堆。
双方都休息了半天,吃饱了饭,都起来运动运动吧。
开打。
庆元城四个方向最适宜排兵布阵的就是西面,南、北有奉化江和姚江,背城临江的空间不大,兵力多了就展不开。城东水门直面三江口,只以一道便桥架着,更加难以攻击,忽都虎可不想游过去打。
城西虽然也有护城河,但只有两丈宽,与南北两条大江没法比,架上壕桥就能过。
何况元军本来就在西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文盲都知道。
耿直的人总是走最直的路,忽都虎耿不耿直呢?耿直!所以当然要打西面了。
眼下敌强我弱,敌攻我守,虽则有城防为恃,但城池太大,防线太长,反而露出漏洞。对方还有个熟悉城内情况的赵孟传提供消息,形势就更加被动。
如果说弃城列阵,与元军面对面对抗,也不是不可以,但那就又有点舍长取短了。元军兵力两三倍于己,有数千步卒,还有不止一千的骑兵,在平地上很容易被敌人优势兵力绞杀了。同等对比下,如果拿张镝最精锐的玄甲亲军,或者最凶悍的决死营,也许还能不落下风,但四明军毕竟稍逊一筹,就算不能说必败无疑,胜率也顶多三七开。
为此张镝的主要的目的就是拖延时间,只要能挨到昌国的援兵抵达,那就什么都不用担心了。白里日赶去资教寺救袁镛之前,张镝已经派了一名亲兵赶回去向胡隶求援。驻扎在昌国的还有四千多百战精锐,是张镝的底气所在。但从昌国至庆元至少也要一天时间,求援来回一趟少则两天,若遇风浪则更说不定。而今大股元军已至,看规模粗粗估计应该有五六千人,而昌国来的兵马最少还有一天的时间才能抵达,坚持过这一天就是胜败的关键。
当然,元军也要休息,从慈溪一路紧赶慢赶,走了一整天。城下打了两阵还都没占到便宜,不仅是身体疲惫而且士气低落,总得恢复一阵子才能发动攻击,这就成了一个很好的时间差。
相对而言,城内的四明军还算好的,虽然也大多是一夜未睡,但至少比颠簸了一整天的元军要好些。趁着敌人退下的间隙,抓紧轮班休息,补足精神。因为天光大亮以后,夜色的掩护不再,无法继续迷惑元军,敌人很快就能发现城中的虚实,发起全面的攻击。
张镝自然还有一个选择,就是强征城内百姓参与守城,庆元城中十万百姓,征发上万青壮肯定不难,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子曰“以不教民战,是为弃之。”用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百姓去打仗,就是有意让他们去送死。而且百姓守城的效果也是有待商榷,临时征募之人良莠不齐,若其中混入了某些心怀不轨之徒更容易坏事,坚城总是容易从内部攻破,这样的事屡见不鲜。
从辰至午,元军的哨马不间断的往来查探,耀武扬威的凑近城池。城头却没有一箭一石落下来,更没有人出来追。四明军最大的劣势是没有骑兵,两条腿奈何不了四条腿的。张镝下了命令,对于敌人的哨探完全冷处理,不发一矢。而且全军掩伏,藏在城碟后面,或隐于墙根之下,想坐想卧都随你,就是不能露头。每隔百步才置三五人守望,也是低调的很。
与此同时,庆元城中也已实施了戒严,天亮后继续限制活动。其实不需要太多的警告,都要打仗了,一般人也就躲在家里不敢出来,有大着胆子出门倒马桶的,往往也被街口一摊摊未及收走的死尸吓回去了。这是前一夜“严打”的成果,之所以留下这么些身首分离的死尸,除了情况急来不及收,还有一种震慑宵小的目的在。不用大张旗鼓宣传,看看这些死货,就该明白,老实点待着,不要出来捣乱,不然别嫌刀快。普通老百姓本来就不会在这种时候出来冒险,那些不老实的、想趁火打劫的也都被吓得缩回去了,庆元城顿觉得清静得很。
元军哨骑远远看来,就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凌晨夜战的时候那么热热闹闹强盛的兵马,到了白天却仿佛凭空蒸发了,城头倒像是空的,给人一种架起梯子就能爬上去的错觉。城中也太安静了,要不是偶尔几声鸡鸣狗叫,还以为是座空城,见了鬼了,难道宋人都趁着黑天跑了?
“城上没看到人?”
忽都虎收到回报也觉怪异的很,夜里打的那么凶,白天却没有动静了,难不成是属夜猫的?
南人就是花招多,搞得神神秘秘的,真打起来却都是些怂货,忽都虎见多了怯懦的南人,还没打就大部分投降了,就如昨夜那姓赵的知府。剩下的也往往临阵逃跑,宋人的朝廷就一贯是这样的德性。所以如果说庆元的守军全都趁天黑逃光了,那也是个很合理的解释。
不管如何,打了就知道。
蒙古人野战牛逼,长途奔袭更是擅长,但对于攻城却真没有太大的优势。攻宋前期,在川陕、在襄阳,硬啃宋人的城池足足啃了二三十年,费力的紧,还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直到十余年前狠插过川西,拿下大理,来了个大迂回,形成一个半包围,才算把宋国的硬壳子打开了新的缺口。再加上宋人内部烂了,战争才终于变成一边倒的态势。后期还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攻城利器回回炮,远距离轰击威力巨大,麻麻再也不用担心硬啃城墙磕碎牙了。
这一回来得急,回回炮这么庞大的器械当然不能随身带,临时组装也很费力,毕竟这么犀利的玩意儿还要有专业人员的指导才拼装的起来。而且忽都虎原本只是计划来接收城池的,谁知道要打了呢。
那么,只能用普通的攻城模式了,直接推上去。
这其实比较符合忽都虎猛打猛冲的风格,毕竟干看着人家打炮无趣的紧,真刀真枪上去肉搏才更畅快嘛。当然咯,不可能是手下的金贵的蒙古骑兵去冲,而是廉价的汉兵先上去堆。
双方都休息了半天,吃饱了饭,都起来运动运动吧。
开打。
庆元城四个方向最适宜排兵布阵的就是西面,南、北有奉化江和姚江,背城临江的空间不大,兵力多了就展不开。城东水门直面三江口,只以一道便桥架着,更加难以攻击,忽都虎可不想游过去打。
城西虽然也有护城河,但只有两丈宽,与南北两条大江没法比,架上壕桥就能过。
何况元军本来就在西面,两点之间直线最短,文盲都知道。
耿直的人总是走最直的路,忽都虎耿不耿直呢?耿直!所以当然要打西面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故宋帆影》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故宋帆影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