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四卷 第1275章 穷有多可怕?
目录:王者荣耀之无敌逆天外挂| 作者:咬金陪你玩| 类别:散文诗词
接着。
陈默缓缓的用语重心长的语气道:
“贫穷是美德?
狗屁!
贫穷从来都不是一种美德!
你们小时候,老师是不是还给你们灌输,什么有钱人会有很多烦恼。
不要贪心,不要老想着赚钱之类的思想?
我告诉你,那都是在害你!
人,只有保持贪心,才会进步!”
“挂王也是农民出身。
以一个农村人的身份告诉你,贫穷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它到底有多可怕!
出身于农村,我周围所有的家庭基本都被“贫困”这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总是说“贫穷是种美德”,当时深感怀疑,怎么就是一种美德了,一点也不啊,不美!
因为我觉得贫穷是魔鬼,是噩梦,它除了让人羞耻,窘迫,短视,不自由,而且也会让人性当中的阴暗面逐一的催生,放大,直至不可控,因此穷人的犯罪率几乎可以说是居高不下,相比于富人,穷人更可能冲动,残暴,仇恨,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我们家一共四口人,平时的衣食住行已经在不断压缩,但是最后发现无论怎么精简开支,像医疗,学费以及村里的红白事送礼,这些都是我们逃不开的费用。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开学前,记得那时候,家里的大人小孩,都会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为了让我读书,家里卖了一旦谷子然后到村里七借借八借借,再和过得好点的亲戚借借,才勉强凑齐了我的学费,期间也遭受过不少嘲讽和冷眼。
但是我觉得贫穷所带来的伤害,还远远不止生活的不便,物质的缺乏,更可怕的,是对精神的无限摧残。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对于我们家来说都是噩梦,因为要债的人几乎从年前开始,就坐满了堂屋逼着我们还钱。
有一年,我们家遇见一个特别顽强的债主,也不能说用“顽强”这个词吧,那一年那个债主除夕都没有走,一直留在了我们家讨要债务,我的父亲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时候表叔在家里请大家吃年饭,我们家一家子也去了,债主也寸步不离的跟着我们去了表叔家,我们一家人羞愧的抬不起头来说不出一句话来,其他人也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尴尬且失控,最后表叔觉得这样不妥,借了我们家二十块钱,还给了债主,这才安稳的过了一个年......
所以我觉得贫穷,真的能剥夺你的良知,自信,尊严和你对生活的希望,直到你变成另一个人。
穷到极致的人,会因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线一再下滑,动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的手段手段去满足自己。
因此,我们村子里的女孩,初中都未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用身体去赚钱,而男孩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夹缝里用暴力谋生,我的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的感激,因为他一直坚持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我读书。
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可能真的是唯一的有效的出路了,也是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种时候,一根稻草你也想抓住的,真的。
所以我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
徐田带着苦涩的声音道:
“挂王,你和我的家庭很相似。
也确实,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虽然我现在只有5000工资,但是只要踏实工作两年有工作经验了。
跳槽就能涨到万元以上吧。
如果不是读书,可能,我现在会和村里的人一样,在场子里打工。
去饭店端盘子吧。”
陈默:“小徐,还有大家,我来跟你们细说一下贫穷带来的后遗症吧!
贫穷后遗症
,没有尊严,于是看轻底线
每年年关将近,都是劫难。因为要债人从腊月开始,就坐满屋子,比狠似地,逼着我们还钱。
这些债务都不多,赊肉的十几块,看病赊药的几十块,春耕时赊了两袋化肥,犁田时赊了两天牛,去年开学时没学费,借了别人三十块......
各种债主凶神恶煞地站着,逼迫、威胁、骂骂咧咧。
除夕晚上十点,还有人杵在我家,翻来覆去地逼债。
“今天不还钱,你们这个年就别过了!”
“再过一个月吧,开年就还!”
可是,开了年,我们姐弟又要报名,学费还没有着落。怎么还?怎么办?年关一至无宁日,愁云惨淡,无计可施。
“一个月,一个月,我都来过几次了,次次这样说。就十几块钱,哪里省一下不就出来了,还要我催几次?我们家也要过年的,没钱怎么过年?”
“明年一定还,一有钱第一个还你。”
如是再三,父亲赔着笑,好话说尽。直到转钟将临,看我们家徒四壁,孩子没新衣,盘里没油水,过年肉都没有,实在什么也掏不出,债主才会不甘地离去。
然而也有例外的时候。
有一年,我们家遇见一个顽强的债主,除夕都没走,留在我们家,睡觉,大年初一醒来,继续讨要。
我父亲毫无办法。
那时候,表叔的妹妹从外地回来,带了一个据说很有钱的男朋友,表叔在家里请吃饭,几大桌。
我们家人都去了。
债主寸步不离地缠着父亲,也去了。
我们深以为耻,其他人也面面相觑,都觉突兀尴尬。最后,表叔觉得不妥,借了我们家二十块,还了他,才走了。
我父亲年轻时生得美,争强好胜,才艺也多。无奈爷爷的成分,家底的贫薄,他不得不一再低头,去求,去借,去告饶,去下跪,去承担他年轻时所不愿意承担的一切。
但愈是这样,愈是不被尊重。
他感到四面皆墙,八方寒意,生存空间越发逼仄,渐渐自我轻贱,形成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有钱,就有一切。
这当然没大错,但他还反过来悟了一下: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
世界不把我当人看,那么,我也不会把自己当人看。
他看到妖冶的年轻女孩,出手阔绰,有房有车,羡慕得不行,恨不得把妹妹也赶去挣快钱。
我提醒他:“那么年轻,又没本事,还戏戏浪浪地,这钱肯定是不干净的。”
我父亲说:“那也是本事。”
贫穷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剥削。它从你的尊严开始,剥夺自信、剥夺良知、剥夺希望,变成另一个人。
他会因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线一再下滑,动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手段,去满足自己。
因此,我们邻近的许多女孩,初中未毕业,就出外打工,用身体挣钱;
而男孩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夹缝里,用暴力谋生。
2,自觉卑微,于是不敢追求
上初中的时候,我离开家,在镇中学住宿。
周五放学,周日返校。
返校时便会炒一瓶菜,用玻璃瓶装好,作一星期的下饭菜。
家境好的同学,可能会带些干鱼、肉片炒笋、肉片炒酸菜什么的。
我也带酸菜,干的,没啥油,灌满一大瓶。整整五天,就只吃这个。
有一回酸菜也没有,就带了一小瓶霉豆腐。
家里没钱,因此辣椒粉也没有,就是将豆腐块加了盐巴,在热锅里滚了滚。
那时学生住的是集体大通铺,被子挤着捱着,席地而摊,起床后就卷起。箱子排在走廊里。
走廊两面皆墙,光线不好,看东西不能细辨。
有一回,我用饭票打了饭,打开箱子,就着霉豆腐吃饭。
有几个女生经过,在黯仄仄的光线中,看见我正在吃一碗白森森的东西,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揶谕说:“默默,你吃白饭啊?”
我说:“不是啊,有菜。”
她们以为我强词夺理,走远了些,簇在一起,低低地说些什么,眼光时不时向我瞟来。
再以后,我用了两毛钱,打了一碗菜汤。
汤喝完了,菜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放在瓶子里。
不吃。
每次吃饭时,都挑出来,摆在饭上,让别人知道:我也有菜吃。
上初二时,我的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
但家境一如既往地差。
有一回穿着一条藏青的裤子,屁股后缝着两块特大的补丁。
我已经有了爱美之心,不想穿,但不穿又能如何?只是成天坐着,除了必要的上厕所,几乎不动弹。
早操不得不去,成了一种煎熬,觉得后面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的屁股。
诸如种种,反复在年少时发生。不一一枚举。
总而言之,早在童年时,因为贫穷,因为耻辱,已觉处处低人一等。
哪怕我现在再有钱,也难以从骨子里袪除。
它让你在面对所爱、遭遇选择时,行动上犹豫不决,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爱,自觉不配,自觉黯淡粗鄙,从而放弃主动权,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
那时候,暗恋一个女生,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生出勇气,站在她面前,说,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甚至觉得,我对她的喜欢,都是一种对她的侮辱。
哪怕我毫无欲望。
3,紧张易怒,于是暴力丛生
我父母的争吵与厮打,在我记事之前,就开始了。
导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亲会用最剜人的、最狠毒的、最粗鄙的话,来招呼对方。
而我父亲就会动手。
多少次了,我耳边滚动着母亲撕心裂肺的咒骂,眼前滚动着父亲歇斯底里的殴打。
事情的终结,往往以母亲的沉默而告终——我的母亲,在泥地上挣扎着,翻滚着,头发凌乱,脸扭曲变形,痛苦得哭都哭不出来。
暴风雨过后,有一阵短暂的宁静。
但不出两天,依然如故。
争吵愈发剧烈,暴力愈发凶猛。
年年如是。
有一个晚上,我特别惊讶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今天居然没吵架!”
他们当时心绪平和,也觉悲哀。
我父亲说,“唉,日子太难了!”
大家都太紧张了,忍耐力与宽容,都降到了最低,稍有不顺,就会向身边人发泄。
母亲善用三寸不烂之舌,父亲善使一双风火流星锤。
你来我往,在伤害亲人的过程中,平衡自己受到的屈辱和不公。
甘地说:贫穷是最糟糕的暴力。
当然,他所说的,不仅仅是日常暴力,还有种族、民众、信仰之间的暴力。
但是之于我而言,我所切身体会到的,就是在极端的贫穷里,人的情绪就像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它让人无法温和,无法淳朴,无法从容和理智。
更多的,它会带来对至亲的威胁,对他人身体和尊严野蛮粗暴的侵犯。
在那个贫困的村庄,暴力成为日常表达方式之一。
谁家老婆和小孩被打了,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它是如此平常,平常到我们都认为合情合理。
于是,一个个妇女喝农药自杀,她们生前挣扎的时候,没有人给予她们救助。
包括她们自己,也完全想不到被老公痛打过后,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村里流行的观念是,家丑不外扬。
于是一个个忍着,直到抑郁得自我戕害。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儿女,会沿袭这种暴力相处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于是,暴力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4,忽视教育、法治、医疗,心态急功近利
念小学时,有两个很好的小伙伴,一个姓李,一个姓付。
我们曾一起上课,一起打猪草,一起爬过高高的苦楝树,翻过围墙,去学校里打乒乓球。
但小学毕业,就联系少了。
她们辍了学,去县城或更大的城市,谋求生存之路。我则继续念书。
前年听同学说,她们都在未满20时,嫁了木工或泥工,甚至小混混,早早生了娃,现在依然在农村,生活不景气,做了些小生意,也打过工,但无论如何折腾,都没有填补贫困的豁口。
她们不是特例。
在那个被贫穷所笼罩的村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多数在初中时,就结束了学业。
辍学之后,便是荒荒莽莽的自由。
然而,自由对沮丧的加深,并不亚于它的舒缓作用。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没有目标,没有资源时,自由会让他无所适从,会让他恐惧、急于逃避。或者带来不受监督、免于责任的幻觉,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
许多女生十几岁就做了母亲,男生到处游荡,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在游荡。
我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感激——他一直重申,你们必须要读出头,读不出头,就跟XX差不多,被人嫌得跟坨屎一样。
虽然目标很功利,但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是唯一的有效出路。
我们于是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
但因为短视,穷人往往在孩子提出不读书的试探性要求后,大多不会强行阻止,他们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只要勤快,到哪儿都有饭吃。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
但二十年后,那些辍学的孩子们,多数都在从事最卑微、最轻贱、薪水最低的工作。
女孩会慌不择路地嫁人,回到村庄,生孩子,发胖,不再工作,除了打麻将,就是带带孩子,婚姻理所当然出现问题,大吵大闹,和父辈一模一样,在几十年前的生活模式中,一天天度日。
因为没钱,所以,大家也不会重视医疗,有病能拖就拖。
而这形成习惯,有了钱后,也是如此。
非得到了要命的时候,才赶到医院。可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也不太重视法治。
出现什么问题,多是我叫上我的兄弟,去揍你一顿。你叫上你的兄弟,又打回来。
到了权益真正受损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去打官司。
大家觉得,打官司是一件丢脸、麻烦的事。
宅基地被占,山林被砍,田地被强卖,都是用打的方式,来发泄怒气。
生活的希望在哪儿呢?
几乎所有赤贫者,都热爱彩票。
他们热衷于赶很远的车,去一个地方摸几块钱的奖。
因为,彩票带来的忽然暴富,是他唯一可以改变生活的捷径。
但彩票只是一个商业幻觉。
那么多年了,没有任何奖金安慰过他们。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物资稀少,观念落后,贫困变成一道森森的围墙,将穷人牢牢圈在其中。
5,精神短视,心智不自由
2006年,邻居家妹妹上大学,有了一个留学新加坡的机会。
他们家一因为确实没钱,二来因多年的保守习性,觉得稳妥才好,别折腾,在国外学习与在国内,也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放弃了。
如今想来,怎么都觉得可惜。
我设想过,要是邻居妹妹生活在一个富有之家,她今日,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贫穷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精神短视,所以会恐惧未知,拒绝大改变,杯弓蛇影,继而做出错误选择。
无数人的潜能被贫困浪费掉了。
比如,我有一个小伙伴,他早在小学时,就有一种绘画的天赋。
他能一笔,就勾完整个人物,有鼻子有眼睛,惟妙惟肖,灵气四溢。
我现在的某些小技巧,都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但是,他母亲对此毫不在意,她认为,画得再好不能当饭吃,赶紧去挑粪。
初二没上完,他就辍学了。
跟着一帮小混混,到处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或许也褴用药物吧,我不知道,只是再没有听说过他的传说。
他就那么寂寂地,湮没在黄沙般的贫困大军里,找都找不着。
同村还有一个人,念小学时,记忆力惊人,读了两篇课文之后就可完整背诵,句句无误,完美无缺,可是,初中没念完,开始混道上,后来因为抢劫,入了狱。
活在村庄里的人,忽视教育,信息来源少,文明落后,晚一辈的人,如果不读书,只能接受长辈的价值观。
盯着眼前利益,关注吃喝玩乐、家长里短,一代代重复下去,自我愚化,越来越蠢。
偶尔也有救济。
但不论救济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亲友,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旦得到钱,他们的使用方式,都不是为未来投资,而是满足于当前的需求:比如,大吃一顿,买几件新衣裳,还一部分债。
所以,救济有与没有,穷人的日子依然如故。
甚至,救济的丰盛,反而会助长穷人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再次没钱,会当面锣,背面鼓,暗示或明晃晃地伸手要钱。
救急不救穷,是多么残酷的道理。
美国《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给了众多穷人以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就是贫困会降低人的智商。
穷人越来越笨,不断地贫困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资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无法改变,于是自我麻醉
苦役永无尽头,但穷人要活下去呀,怎么办?
他们接受了宿命论,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劝慰自己安贫乐道,安于现状,少胡思乱想。
中国从儒家经典,到诗词歌赋,提到乡村,都有意无意地美化。
美化他们的贫穷,美化他们的愚蠢,美化他们的自我封闭,造成安于贫困,是一种操守的假象。
于是自我麻醉,忘却自己的无能。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懒惰。
但又有什么关系?
贫穷很高尚,贫穷说明我品行好,为什么要改变呢?
美滋滋地懒着吧。
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
或许,在年少的时候,每一个穷人都怀揣志向,但是生活反复打压,渐渐感到无计可施,终于跪下来,呆在原地,通过自我麻醉,忘却希望,听之任之,成为行尸走肉,生活想怎样都可以。
志向不再保鲜,不再活跃,最后趋于退化而消失。
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的眼力确实锐利,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看不惯了,愤然地说:“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所谓的安贫乐道:
大热天,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
这也是一付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
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贫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7,钱生育钱,贫困生育贫困
教育就是拼爹。
比如,我表哥是县里有名的书法家。
如我所料,外甥上了大学后,自然而然地拿起毛笔,子承父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新人。
一个人处在某种家庭中,因耳濡目染,对父辈的职业,比对其他的职业更熟悉。
比如,读书人的孩子,每天接触的就是文章、礼法,又兼之父亲拥有满壁黄卷,一票文化界的好友,一个充斥着书香的人际网。
那么,他成为士,远比其他阶层的子弟容易;
同理,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父亲种田,熟知耒、耜、芟,春耕秋种的常识,一草房农具,一帮种田的铁哥们儿,一个满是泥土味的交际圈。
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因为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资源,自己的能力,困在穷人阶层,穷尽一生都无法挣脱。
阶层逐渐板结化,既得利益集团变得越来越坚固。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内,掌握社会各类资源的精英阶层,逐渐实现了内循环和近亲繁殖。
官二代轻而易举上位,富二代获得创业资金易如反掌,星二代想露脸,得到角色,不费吹灰之力。
社会关系的宽度和广度,决定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而底层人想要逆袭,缺乏一个公平、稳定、公开的方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上行的阻力越来越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寒门再难出贵子。
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
这都是励志与鸡汤所无法掩盖的事实。
当然,从农村出来的人,也有少数人能逆袭成功。
但这些人,往往都拚尽全力,打好了人生剩下来的牌:教育、性格、婚姻、圈子。
教育成就了求知手段,知识让自己目标明晰,眼光精准,不服输的性格让自己竭尽所能,再加上择偶,也能成为很大的一个跳板,使自己脱离原来的阶层,圈子则是一种资源分享的方式,身处其中的人,会得到更多机会,同时也通过眼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化成高贵的人。
今天挂王说的有点儿多。
但是我想通过这次的直播告诉你。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还不知学习,不知进取,以没文化和没见识为傲!
如果你现在穷,你就要比别人努力十倍,一百倍的去学习!
学到自己想吐也要咬牙!
不然,穷,会让你穷一辈子!
只有教育,会让你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最起码,能让你脱贫,让你步入小康生活!
”
陈默缓缓的用语重心长的语气道:
“贫穷是美德?
狗屁!
贫穷从来都不是一种美德!
你们小时候,老师是不是还给你们灌输,什么有钱人会有很多烦恼。
不要贪心,不要老想着赚钱之类的思想?
我告诉你,那都是在害你!
人,只有保持贪心,才会进步!”
“挂王也是农民出身。
以一个农村人的身份告诉你,贫穷到底是种什么体验,它到底有多可怕!
出身于农村,我周围所有的家庭基本都被“贫困”这两个字压得喘不过气,记得小时候,教科书上总是说“贫穷是种美德”,当时深感怀疑,怎么就是一种美德了,一点也不啊,不美!
因为我觉得贫穷是魔鬼,是噩梦,它除了让人羞耻,窘迫,短视,不自由,而且也会让人性当中的阴暗面逐一的催生,放大,直至不可控,因此穷人的犯罪率几乎可以说是居高不下,相比于富人,穷人更可能冲动,残暴,仇恨,铤而走险,不计后果。
我们家一共四口人,平时的衣食住行已经在不断压缩,但是最后发现无论怎么精简开支,像医疗,学费以及村里的红白事送礼,这些都是我们逃不开的费用。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每年开学前,记得那时候,家里的大人小孩,都会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为了让我读书,家里卖了一旦谷子然后到村里七借借八借借,再和过得好点的亲戚借借,才勉强凑齐了我的学费,期间也遭受过不少嘲讽和冷眼。
但是我觉得贫穷所带来的伤害,还远远不止生活的不便,物质的缺乏,更可怕的,是对精神的无限摧残。
每年快过年的时候,对于我们家来说都是噩梦,因为要债的人几乎从年前开始,就坐满了堂屋逼着我们还钱。
有一年,我们家遇见一个特别顽强的债主,也不能说用“顽强”这个词吧,那一年那个债主除夕都没有走,一直留在了我们家讨要债务,我的父亲一点办法都没有,那时候表叔在家里请大家吃年饭,我们家一家子也去了,债主也寸步不离的跟着我们去了表叔家,我们一家人羞愧的抬不起头来说不出一句话来,其他人也面面相觑,场面一度尴尬且失控,最后表叔觉得这样不妥,借了我们家二十块钱,还给了债主,这才安稳的过了一个年......
所以我觉得贫穷,真的能剥夺你的良知,自信,尊严和你对生活的希望,直到你变成另一个人。
穷到极致的人,会因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线一再下滑,动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的手段手段去满足自己。
因此,我们村子里的女孩,初中都未毕业就外出打工赚钱用身体去赚钱,而男孩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夹缝里用暴力谋生,我的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的感激,因为他一直坚持就算砸锅卖铁也要让我读书。
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可能真的是唯一的有效的出路了,也是我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这种时候,一根稻草你也想抓住的,真的。
所以我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
徐田带着苦涩的声音道:
“挂王,你和我的家庭很相似。
也确实,是教育改变了我的人生。
虽然我现在只有5000工资,但是只要踏实工作两年有工作经验了。
跳槽就能涨到万元以上吧。
如果不是读书,可能,我现在会和村里的人一样,在场子里打工。
去饭店端盘子吧。”
陈默:“小徐,还有大家,我来跟你们细说一下贫穷带来的后遗症吧!
贫穷后遗症
,没有尊严,于是看轻底线
每年年关将近,都是劫难。因为要债人从腊月开始,就坐满屋子,比狠似地,逼着我们还钱。
这些债务都不多,赊肉的十几块,看病赊药的几十块,春耕时赊了两袋化肥,犁田时赊了两天牛,去年开学时没学费,借了别人三十块......
各种债主凶神恶煞地站着,逼迫、威胁、骂骂咧咧。
除夕晚上十点,还有人杵在我家,翻来覆去地逼债。
“今天不还钱,你们这个年就别过了!”
“再过一个月吧,开年就还!”
可是,开了年,我们姐弟又要报名,学费还没有着落。怎么还?怎么办?年关一至无宁日,愁云惨淡,无计可施。
“一个月,一个月,我都来过几次了,次次这样说。就十几块钱,哪里省一下不就出来了,还要我催几次?我们家也要过年的,没钱怎么过年?”
“明年一定还,一有钱第一个还你。”
如是再三,父亲赔着笑,好话说尽。直到转钟将临,看我们家徒四壁,孩子没新衣,盘里没油水,过年肉都没有,实在什么也掏不出,债主才会不甘地离去。
然而也有例外的时候。
有一年,我们家遇见一个顽强的债主,除夕都没走,留在我们家,睡觉,大年初一醒来,继续讨要。
我父亲毫无办法。
那时候,表叔的妹妹从外地回来,带了一个据说很有钱的男朋友,表叔在家里请吃饭,几大桌。
我们家人都去了。
债主寸步不离地缠着父亲,也去了。
我们深以为耻,其他人也面面相觑,都觉突兀尴尬。最后,表叔觉得不妥,借了我们家二十块,还了他,才走了。
我父亲年轻时生得美,争强好胜,才艺也多。无奈爷爷的成分,家底的贫薄,他不得不一再低头,去求,去借,去告饶,去下跪,去承担他年轻时所不愿意承担的一切。
但愈是这样,愈是不被尊重。
他感到四面皆墙,八方寒意,生存空间越发逼仄,渐渐自我轻贱,形成一种新的生活哲学:有钱,就有一切。
这当然没大错,但他还反过来悟了一下:为了钱,可以不顾一切。
世界不把我当人看,那么,我也不会把自己当人看。
他看到妖冶的年轻女孩,出手阔绰,有房有车,羡慕得不行,恨不得把妹妹也赶去挣快钱。
我提醒他:“那么年轻,又没本事,还戏戏浪浪地,这钱肯定是不干净的。”
我父亲说:“那也是本事。”
贫穷是一种悄无声息的剥削。它从你的尊严开始,剥夺自信、剥夺良知、剥夺希望,变成另一个人。
他会因为改善生活的迫切,底线一再下滑,动用非理性、非正常甚至非法手段,去满足自己。
因此,我们邻近的许多女孩,初中未毕业,就出外打工,用身体挣钱;
而男孩们,有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的某个夹缝里,用暴力谋生。
2,自觉卑微,于是不敢追求
上初中的时候,我离开家,在镇中学住宿。
周五放学,周日返校。
返校时便会炒一瓶菜,用玻璃瓶装好,作一星期的下饭菜。
家境好的同学,可能会带些干鱼、肉片炒笋、肉片炒酸菜什么的。
我也带酸菜,干的,没啥油,灌满一大瓶。整整五天,就只吃这个。
有一回酸菜也没有,就带了一小瓶霉豆腐。
家里没钱,因此辣椒粉也没有,就是将豆腐块加了盐巴,在热锅里滚了滚。
那时学生住的是集体大通铺,被子挤着捱着,席地而摊,起床后就卷起。箱子排在走廊里。
走廊两面皆墙,光线不好,看东西不能细辨。
有一回,我用饭票打了饭,打开箱子,就着霉豆腐吃饭。
有几个女生经过,在黯仄仄的光线中,看见我正在吃一碗白森森的东西,除此之外,什么也没有,揶谕说:“默默,你吃白饭啊?”
我说:“不是啊,有菜。”
她们以为我强词夺理,走远了些,簇在一起,低低地说些什么,眼光时不时向我瞟来。
再以后,我用了两毛钱,打了一碗菜汤。
汤喝完了,菜叶子一片一片挑出来,放在瓶子里。
不吃。
每次吃饭时,都挑出来,摆在饭上,让别人知道:我也有菜吃。
上初二时,我的成绩已经是全校第一。
但家境一如既往地差。
有一回穿着一条藏青的裤子,屁股后缝着两块特大的补丁。
我已经有了爱美之心,不想穿,但不穿又能如何?只是成天坐着,除了必要的上厕所,几乎不动弹。
早操不得不去,成了一种煎熬,觉得后面所有人的目光,都在盯着我的屁股。
诸如种种,反复在年少时发生。不一一枚举。
总而言之,早在童年时,因为贫穷,因为耻辱,已觉处处低人一等。
哪怕我现在再有钱,也难以从骨子里袪除。
它让你在面对所爱、遭遇选择时,行动上犹豫不决,甚至逃避美好、自由和爱,自觉不配,自觉黯淡粗鄙,从而放弃主动权,被动地让命运牵着鼻子走。
那时候,暗恋一个女生,但无论如何,都无法生出勇气,站在她面前,说,我喜欢你很久了。
我甚至觉得,我对她的喜欢,都是一种对她的侮辱。
哪怕我毫无欲望。
3,紧张易怒,于是暴力丛生
我父母的争吵与厮打,在我记事之前,就开始了。
导火索都是小事情,一言不和,母亲会用最剜人的、最狠毒的、最粗鄙的话,来招呼对方。
而我父亲就会动手。
多少次了,我耳边滚动着母亲撕心裂肺的咒骂,眼前滚动着父亲歇斯底里的殴打。
事情的终结,往往以母亲的沉默而告终——我的母亲,在泥地上挣扎着,翻滚着,头发凌乱,脸扭曲变形,痛苦得哭都哭不出来。
暴风雨过后,有一阵短暂的宁静。
但不出两天,依然如故。
争吵愈发剧烈,暴力愈发凶猛。
年年如是。
有一个晚上,我特别惊讶地对他们说:“你们知道吗?你们今天居然没吵架!”
他们当时心绪平和,也觉悲哀。
我父亲说,“唉,日子太难了!”
大家都太紧张了,忍耐力与宽容,都降到了最低,稍有不顺,就会向身边人发泄。
母亲善用三寸不烂之舌,父亲善使一双风火流星锤。
你来我往,在伤害亲人的过程中,平衡自己受到的屈辱和不公。
甘地说:贫穷是最糟糕的暴力。
当然,他所说的,不仅仅是日常暴力,还有种族、民众、信仰之间的暴力。
但是之于我而言,我所切身体会到的,就是在极端的贫穷里,人的情绪就像活火山,随时可能喷发。
它让人无法温和,无法淳朴,无法从容和理智。
更多的,它会带来对至亲的威胁,对他人身体和尊严野蛮粗暴的侵犯。
在那个贫困的村庄,暴力成为日常表达方式之一。
谁家老婆和小孩被打了,引不起大家的注意。
它是如此平常,平常到我们都认为合情合理。
于是,一个个妇女喝农药自杀,她们生前挣扎的时候,没有人给予她们救助。
包括她们自己,也完全想不到被老公痛打过后,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村里流行的观念是,家丑不外扬。
于是一个个忍着,直到抑郁得自我戕害。
而更可怕的,是他们的儿女,会沿袭这种暴力相处的方式,对待自己的爱人和孩子,于是,暴力就这样一代代传承了下去。
4,忽视教育、法治、医疗,心态急功近利
念小学时,有两个很好的小伙伴,一个姓李,一个姓付。
我们曾一起上课,一起打猪草,一起爬过高高的苦楝树,翻过围墙,去学校里打乒乓球。
但小学毕业,就联系少了。
她们辍了学,去县城或更大的城市,谋求生存之路。我则继续念书。
前年听同学说,她们都在未满20时,嫁了木工或泥工,甚至小混混,早早生了娃,现在依然在农村,生活不景气,做了些小生意,也打过工,但无论如何折腾,都没有填补贫困的豁口。
她们不是特例。
在那个被贫穷所笼罩的村庄,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多数在初中时,就结束了学业。
辍学之后,便是荒荒莽莽的自由。
然而,自由对沮丧的加深,并不亚于它的舒缓作用。
当一个人没有能力,没有目标,没有资源时,自由会让他无所适从,会让他恐惧、急于逃避。或者带来不受监督、免于责任的幻觉,可以不计后果,为所欲为。
许多女生十几岁就做了母亲,男生到处游荡,不知道在做些什么,直到今天,依然在游荡。
我父亲虽然专制粗暴,但有一点让我特别感激——他一直重申,你们必须要读出头,读不出头,就跟XX差不多,被人嫌得跟坨屎一样。
虽然目标很功利,但对于一个底层屌丝而言,这是唯一的有效出路。
我们于是不敢放松,更不敢轻易说,我不读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这些年我学到了一些事情,其中一条就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贫困的,就是确保孩子受教育。
但因为短视,穷人往往在孩子提出不读书的试探性要求后,大多不会强行阻止,他们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只要勤快,到哪儿都有饭吃。
因为他们的人生就是如此。
但二十年后,那些辍学的孩子们,多数都在从事最卑微、最轻贱、薪水最低的工作。
女孩会慌不择路地嫁人,回到村庄,生孩子,发胖,不再工作,除了打麻将,就是带带孩子,婚姻理所当然出现问题,大吵大闹,和父辈一模一样,在几十年前的生活模式中,一天天度日。
因为没钱,所以,大家也不会重视医疗,有病能拖就拖。
而这形成习惯,有了钱后,也是如此。
非得到了要命的时候,才赶到医院。可是大势已去,为时已晚。
也不太重视法治。
出现什么问题,多是我叫上我的兄弟,去揍你一顿。你叫上你的兄弟,又打回来。
到了权益真正受损时,几乎没有人会想到去打官司。
大家觉得,打官司是一件丢脸、麻烦的事。
宅基地被占,山林被砍,田地被强卖,都是用打的方式,来发泄怒气。
生活的希望在哪儿呢?
几乎所有赤贫者,都热爱彩票。
他们热衷于赶很远的车,去一个地方摸几块钱的奖。
因为,彩票带来的忽然暴富,是他唯一可以改变生活的捷径。
但彩票只是一个商业幻觉。
那么多年了,没有任何奖金安慰过他们。
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物资稀少,观念落后,贫困变成一道森森的围墙,将穷人牢牢圈在其中。
5,精神短视,心智不自由
2006年,邻居家妹妹上大学,有了一个留学新加坡的机会。
他们家一因为确实没钱,二来因多年的保守习性,觉得稳妥才好,别折腾,在国外学习与在国内,也没什么区别。
就这样放弃了。
如今想来,怎么都觉得可惜。
我设想过,要是邻居妹妹生活在一个富有之家,她今日,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贫穷是最大的人才浪费。
穷人通常缺少信息来源,精神短视,所以会恐惧未知,拒绝大改变,杯弓蛇影,继而做出错误选择。
无数人的潜能被贫困浪费掉了。
比如,我有一个小伙伴,他早在小学时,就有一种绘画的天赋。
他能一笔,就勾完整个人物,有鼻子有眼睛,惟妙惟肖,灵气四溢。
我现在的某些小技巧,都是从他那儿学来的。
但是,他母亲对此毫不在意,她认为,画得再好不能当饭吃,赶紧去挑粪。
初二没上完,他就辍学了。
跟着一帮小混混,到处吃喝嫖赌,无所不为。或许也褴用药物吧,我不知道,只是再没有听说过他的传说。
他就那么寂寂地,湮没在黄沙般的贫困大军里,找都找不着。
同村还有一个人,念小学时,记忆力惊人,读了两篇课文之后就可完整背诵,句句无误,完美无缺,可是,初中没念完,开始混道上,后来因为抢劫,入了狱。
活在村庄里的人,忽视教育,信息来源少,文明落后,晚一辈的人,如果不读书,只能接受长辈的价值观。
盯着眼前利益,关注吃喝玩乐、家长里短,一代代重复下去,自我愚化,越来越蠢。
偶尔也有救济。
但不论救济来自政府,还是来自亲友,我发现一个怪现象:一旦得到钱,他们的使用方式,都不是为未来投资,而是满足于当前的需求:比如,大吃一顿,买几件新衣裳,还一部分债。
所以,救济有与没有,穷人的日子依然如故。
甚至,救济的丰盛,反而会助长穷人的依赖心理。
当他们再次没钱,会当面锣,背面鼓,暗示或明晃晃地伸手要钱。
救急不救穷,是多么残酷的道理。
美国《科学》杂志上一项最新的研究,给了众多穷人以严重的心理打击——那就是贫困会降低人的智商。
穷人越来越笨,不断地贫困不断地损耗大脑和心智资源,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6,无法改变,于是自我麻醉
苦役永无尽头,但穷人要活下去呀,怎么办?
他们接受了宿命论,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劝慰自己安贫乐道,安于现状,少胡思乱想。
中国从儒家经典,到诗词歌赋,提到乡村,都有意无意地美化。
美化他们的贫穷,美化他们的愚蠢,美化他们的自我封闭,造成安于贫困,是一种操守的假象。
于是自我麻醉,忘却自己的无能。
而随之而来的,是行为上的懒惰。
但又有什么关系?
贫穷很高尚,贫穷说明我品行好,为什么要改变呢?
美滋滋地懒着吧。
在一些偏远山区,一些人的贫困程度令人惊讶,但他们习以为常,为什么?因为他们麻木了。
或许,在年少的时候,每一个穷人都怀揣志向,但是生活反复打压,渐渐感到无计可施,终于跪下来,呆在原地,通过自我麻醉,忘却希望,听之任之,成为行尸走肉,生活想怎样都可以。
志向不再保鲜,不再活跃,最后趋于退化而消失。
对于这一点,鲁迅先生的眼力确实锐利,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看不惯了,愤然地说:“劝人安贫乐道是古今治国平天下的大经络。”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来讽刺所谓的安贫乐道:
大热天,阔人还忙于应酬,汗流浃背;穷人却挟了一条破席,铺在路上,脱衣服,浴凉风,其乐无穷,这叫“席卷天下”。
这也是一付少见的富有诗趣的药方,不过也有煞风景在后面。
快要秋凉了,一早到马路上去走走,看见手捧肚子,口吐黄水的就是那些“席卷天下”的前任活神仙。
大约眼前有福,偏不去享的大愚人,世上究竟是不多的,如果贫穷真是这么有趣,现在的阔人一定首先躺在马路上,而现在的穷人的席子也没有地方铺开来了。
7,钱生育钱,贫困生育贫困
教育就是拼爹。
比如,我表哥是县里有名的书法家。
如我所料,外甥上了大学后,自然而然地拿起毛笔,子承父业,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新人。
一个人处在某种家庭中,因耳濡目染,对父辈的职业,比对其他的职业更熟悉。
比如,读书人的孩子,每天接触的就是文章、礼法,又兼之父亲拥有满壁黄卷,一票文化界的好友,一个充斥着书香的人际网。
那么,他成为士,远比其他阶层的子弟容易;
同理,农民的孩子从小跟着父亲种田,熟知耒、耜、芟,春耕秋种的常识,一草房农具,一帮种田的铁哥们儿,一个满是泥土味的交际圈。
那么,他很可能就会因为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资源,自己的能力,困在穷人阶层,穷尽一生都无法挣脱。
阶层逐渐板结化,既得利益集团变得越来越坚固。
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内,掌握社会各类资源的精英阶层,逐渐实现了内循环和近亲繁殖。
官二代轻而易举上位,富二代获得创业资金易如反掌,星二代想露脸,得到角色,不费吹灰之力。
社会关系的宽度和广度,决定了“穷者愈穷,富者愈富”。
而底层人想要逆袭,缺乏一个公平、稳定、公开的方式,发展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上行的阻力越来越大。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
寒门再难出贵子。
贫者从暂时贫困走向跨代贫穷。
这都是励志与鸡汤所无法掩盖的事实。
当然,从农村出来的人,也有少数人能逆袭成功。
但这些人,往往都拚尽全力,打好了人生剩下来的牌:教育、性格、婚姻、圈子。
教育成就了求知手段,知识让自己目标明晰,眼光精准,不服输的性格让自己竭尽所能,再加上择偶,也能成为很大的一个跳板,使自己脱离原来的阶层,圈子则是一种资源分享的方式,身处其中的人,会得到更多机会,同时也通过眼界、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内化成高贵的人。
今天挂王说的有点儿多。
但是我想通过这次的直播告诉你。
穷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还不知学习,不知进取,以没文化和没见识为傲!
如果你现在穷,你就要比别人努力十倍,一百倍的去学习!
学到自己想吐也要咬牙!
不然,穷,会让你穷一辈子!
只有教育,会让你有机会成为人上人。
最起码,能让你脱贫,让你步入小康生活!
”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王者荣耀之无敌逆天外挂》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王者荣耀之无敌逆天外挂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