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相关 第0398章 耧车
目录:桀宋| 作者:迷惘的小羊羔| 类别:历史军事
“吾王万年,万年,万万年!”
在抵达濮阳的必经之路,一条十里之外的官道上。
濮阳县令姬劲,与河内郡郡守卢懿带着一众官吏还有闻讯而至的老百姓们,几乎上万人在这里夹道欢迎王驾的到来。等到宋王偃的车驾,及其前方部队赶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种臣民下跪,山呼海啸的场面。
宋王偃在两个宫婢的搀扶之下,手里按着宋王剑,亦步亦趋地走下了自己的撵驾。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心潮澎湃,不过脸上却是皱着眉头,一副不怒自威的神色!
“平身!”
“写王上!”
等到臣民们都已经起身,卢懿与姬劲赶紧小跑过来,讨好似的在宋王偃身边跟着。
宋王偃说道:“下一回不要这么干了!寡人此番出巡,虽然大张旗鼓,但不愿劳民伤财,过于炫耀场面!你们带着这么多臣民出城十里迎接寡人,这要耽误多少事情?”
卢懿低着头道:“诺。王上,不过这些黔首都是自发地赶到这里的。想必是欲一睹王上的雄伟英姿,其心可嘉也!”
宋王偃摆了摆手,随即叫道:“蒙挚!”
“臣在!”蒙挚马上站了出来。
“你先行一步,去告知沿途的郡县,不可大费周章,行宫行辕什么的不可建造,更不可劳动黔首出城相迎,寡人这一回是出巡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让他们该干嘛就干嘛去!”
“诺!”蒙挚领命而去。
宋王偃又瞥了姬劲一眼,说道:“卫君,汝一向可好?”
“多谢大王挂念!臣日子过得极好。自臣为濮阳县令以来,每日只需要处理一些政务,而无诸事烦忧,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姬劲战战兢兢地道。
宋王偃在对待过去的泗上诸侯国的国君们的问题上,办得还算地道。
对于罢黜的诸侯,宋王偃都没有剥夺其君位,他们依旧可以在原来的都城里作为县令,享受一千户的食邑,待遇从优。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些封君可以世袭罔替,只要宋国不灭国,他们不谋反,他们的子孙后代依旧可以享受这种优渥的待遇。
“善。”宋王偃点了点头,又跟卢懿说道,“寡人先不下榻于行宫了。你们先带着寡人去巡视一番吧。”
“不知道大王想要从何处开始巡视呢?”
“到处走走。”
卢懿不知道宋王偃打的是什么算盘,不过既然大王说要到处走走,那么他便不能抗拒。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农民们急着在田间耕作、播种,在濮阳城的外面,村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那些被划分得井井有条的田地上此时此刻也有不少的人正在那里劳作。
这时,原本在田间巡视的宋王偃忽然站住了脚跟,跟在他身边的王公大臣和宿卫们都随之一滞。
“大王万年!”一个正在抡着锄头的老汉看见宋王偃的大驾,震惊之下,忙不迭地下跪行礼。
宋王偃将他搀扶了起来,然后拉到一旁去坐下。
宋王偃推辞了旁边是内侍侯研递过来的毯子,毫无架子地一屁股坐到了田垄上。他祖上是农民,只不过后来发迹了搬到城市里去居住而已,宋王偃的前世还会时不时地跑到农村去耕作,哦,他外公外婆都是农村的。
宋王偃就不是那一种娇生惯养的人!
宋王偃看着正在耕地上的三个人,一个人老汉的妻子,她正在那里拿着木耒锄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他跟牛马一般在拉着一架耧车,而扶着耧车的正是老汉的儿媳妇。
这个儿媳妇一边在扶着耧车,一边还抖了抖耧车,在过往的行数上播下种子。
“老丈,你们家里没有耕牛吗?”
这是显而易见的,听到宋王偃对自己这么客气,老汉受宠若惊地道:“大王,我家中却无耕牛。平日里倒是可以去借别人家的耕牛,只不过现在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忙于农事,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以人力代替畜力,自己拉着农具耕作了。”
农忙时节,耕牛不够用那是肯定的。毕竟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大国,民以食为天,这口粮必不可少,但是也有缺憾!
农耕的华夏需要游牧民族的畜牲作为劳动力,不然以人力代替畜力的话,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农耕与游牧,似乎能够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呀!
“剧辛!”
“臣在!”剧辛跟个书记官一样,马上拿着一张竹简站了出来。
“你且记下。下一回让去义渠、东胡、匈奴那些游牧民族那里贩卖货物的人多带一些牛回来!价格高一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够多!”
“诺!”剧辛跑到一边去记下了。
老汉闻言,不由得跪到了地上,感动地道:“大王万年!有了大王你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君主,真是宋国之幸,我们这些劳苦大众之幸啊!”
宋王偃笑着将老汉扶了起来说道:“这都是寡人应该做的。寡人爱民之如子,民之爱寡人如父母,这不是应该的吗?”
“大王!……”
“老丈,寡人看你们这耧车都是一脚或者二脚的耧车,为什么没有三脚的耧车呢?”宋王偃疑惑地道。
老汉回道:“大王有所不知。这二脚的耧车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老汉耕作一生,还从未见过和听说过什么三脚的耧车呢!”
宋王偃微微颔首,看来他还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战国时代就有了播种机械。
耧车是由种子箱、耧管组成那个,但最早的耧车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直到后来的汉武帝时,官员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以人力或畜力为牵引动力,一人扶耧播种,这项发明创造,极大的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耧车也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宋王偃之前微服私访,乃至于下地干活他都没在农忙时节,即播种的时节出来过,故而不知道战国时代的耧车原来这么落后,呃,当然了,这也不能说耧车落后,只是可以改进罢了。
“孟卓!”
“臣在!”墨家出身,精通于各种机关术的孟卓马上站了出来。
宋王偃说道:“你看能不能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这耧车应该能加以改进。寡人看现在的耧车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这样还会增加农民们的劳力,大不可为也!”
孟卓盯着正在运作的耧车看了一阵子,最终点了点头道:“应该可以。大王,这耧车可以再加上一脚,然后其下以铁制之刺,对仗公整即可!”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以往的农具都在民间的铁匠铺里制作的。铁匠们有的不愿意耗费时间耗费铜铁,或者是没有那种手艺,粗糙滥制,这可不行!”
“传令下去,日后我宋国的农具皆为管制品!每一件农具需要经官府测试合格之后方才可以出售,农具与兵器一样,在农具上也要镌刻其铁匠的名字!”
“诺!”
旁边的剧辛说道:“大王,臣看可以成立一个衙门,督邮农具,制作农具,其标准也可以由此衙门而出!”
“善!”
在抵达濮阳的必经之路,一条十里之外的官道上。
濮阳县令姬劲,与河内郡郡守卢懿带着一众官吏还有闻讯而至的老百姓们,几乎上万人在这里夹道欢迎王驾的到来。等到宋王偃的车驾,及其前方部队赶到这里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种臣民下跪,山呼海啸的场面。
宋王偃在两个宫婢的搀扶之下,手里按着宋王剑,亦步亦趋地走下了自己的撵驾。他看着眼前的一幕,心潮澎湃,不过脸上却是皱着眉头,一副不怒自威的神色!
“平身!”
“写王上!”
等到臣民们都已经起身,卢懿与姬劲赶紧小跑过来,讨好似的在宋王偃身边跟着。
宋王偃说道:“下一回不要这么干了!寡人此番出巡,虽然大张旗鼓,但不愿劳民伤财,过于炫耀场面!你们带着这么多臣民出城十里迎接寡人,这要耽误多少事情?”
卢懿低着头道:“诺。王上,不过这些黔首都是自发地赶到这里的。想必是欲一睹王上的雄伟英姿,其心可嘉也!”
宋王偃摆了摆手,随即叫道:“蒙挚!”
“臣在!”蒙挚马上站了出来。
“你先行一步,去告知沿途的郡县,不可大费周章,行宫行辕什么的不可建造,更不可劳动黔首出城相迎,寡人这一回是出巡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让他们该干嘛就干嘛去!”
“诺!”蒙挚领命而去。
宋王偃又瞥了姬劲一眼,说道:“卫君,汝一向可好?”
“多谢大王挂念!臣日子过得极好。自臣为濮阳县令以来,每日只需要处理一些政务,而无诸事烦忧,心情也舒畅了许多。”姬劲战战兢兢地道。
宋王偃在对待过去的泗上诸侯国的国君们的问题上,办得还算地道。
对于罢黜的诸侯,宋王偃都没有剥夺其君位,他们依旧可以在原来的都城里作为县令,享受一千户的食邑,待遇从优。更为重要的一点,便是这些封君可以世袭罔替,只要宋国不灭国,他们不谋反,他们的子孙后代依旧可以享受这种优渥的待遇。
“善。”宋王偃点了点头,又跟卢懿说道,“寡人先不下榻于行宫了。你们先带着寡人去巡视一番吧。”
“不知道大王想要从何处开始巡视呢?”
“到处走走。”
卢懿不知道宋王偃打的是什么算盘,不过既然大王说要到处走走,那么他便不能抗拒。
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农民们急着在田间耕作、播种,在濮阳城的外面,村庄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那些被划分得井井有条的田地上此时此刻也有不少的人正在那里劳作。
这时,原本在田间巡视的宋王偃忽然站住了脚跟,跟在他身边的王公大臣和宿卫们都随之一滞。
“大王万年!”一个正在抡着锄头的老汉看见宋王偃的大驾,震惊之下,忙不迭地下跪行礼。
宋王偃将他搀扶了起来,然后拉到一旁去坐下。
宋王偃推辞了旁边是内侍侯研递过来的毯子,毫无架子地一屁股坐到了田垄上。他祖上是农民,只不过后来发迹了搬到城市里去居住而已,宋王偃的前世还会时不时地跑到农村去耕作,哦,他外公外婆都是农村的。
宋王偃就不是那一种娇生惯养的人!
宋王偃看着正在耕地上的三个人,一个人老汉的妻子,她正在那里拿着木耒锄草,一个是老汉的儿子,他跟牛马一般在拉着一架耧车,而扶着耧车的正是老汉的儿媳妇。
这个儿媳妇一边在扶着耧车,一边还抖了抖耧车,在过往的行数上播下种子。
“老丈,你们家里没有耕牛吗?”
这是显而易见的,听到宋王偃对自己这么客气,老汉受宠若惊地道:“大王,我家中却无耕牛。平日里倒是可以去借别人家的耕牛,只不过现在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都要忙于农事,实在不行我们就只能以人力代替畜力,自己拉着农具耕作了。”
农忙时节,耕牛不够用那是肯定的。毕竟华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耕大国,民以食为天,这口粮必不可少,但是也有缺憾!
农耕的华夏需要游牧民族的畜牲作为劳动力,不然以人力代替畜力的话,不知道要花费多少工夫。农耕与游牧,似乎能够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呀!
“剧辛!”
“臣在!”剧辛跟个书记官一样,马上拿着一张竹简站了出来。
“你且记下。下一回让去义渠、东胡、匈奴那些游牧民族那里贩卖货物的人多带一些牛回来!价格高一点无所谓,最重要的是够多!”
“诺!”剧辛跑到一边去记下了。
老汉闻言,不由得跪到了地上,感动地道:“大王万年!有了大王你这么一位爱民如子的君主,真是宋国之幸,我们这些劳苦大众之幸啊!”
宋王偃笑着将老汉扶了起来说道:“这都是寡人应该做的。寡人爱民之如子,民之爱寡人如父母,这不是应该的吗?”
“大王!……”
“老丈,寡人看你们这耧车都是一脚或者二脚的耧车,为什么没有三脚的耧车呢?”宋王偃疑惑地道。
老汉回道:“大王有所不知。这二脚的耧车从古到今都是这样的,老汉耕作一生,还从未见过和听说过什么三脚的耧车呢!”
宋王偃微微颔首,看来他还真的是孤陋寡闻了。
战国时代就有了播种机械。
耧车是由种子箱、耧管组成那个,但最早的耧车因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直到后来的汉武帝时,官员赵过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以人力或畜力为牵引动力,一人扶耧播种,这项发明创造,极大的促进了古代农业的发展。
耧车也是现代播种机的始祖。
宋王偃之前微服私访,乃至于下地干活他都没在农忙时节,即播种的时节出来过,故而不知道战国时代的耧车原来这么落后,呃,当然了,这也不能说耧车落后,只是可以改进罢了。
“孟卓!”
“臣在!”墨家出身,精通于各种机关术的孟卓马上站了出来。
宋王偃说道:“你看能不能在一脚耧和二脚耧的基础上,创造发明了能同时播种三行的三脚耧?这耧车应该能加以改进。寡人看现在的耧车播种幅宽不一,行数不同,这样还会增加农民们的劳力,大不可为也!”
孟卓盯着正在运作的耧车看了一阵子,最终点了点头道:“应该可以。大王,这耧车可以再加上一脚,然后其下以铁制之刺,对仗公整即可!”
宋王偃摆了摆手道:“以往的农具都在民间的铁匠铺里制作的。铁匠们有的不愿意耗费时间耗费铜铁,或者是没有那种手艺,粗糙滥制,这可不行!”
“传令下去,日后我宋国的农具皆为管制品!每一件农具需要经官府测试合格之后方才可以出售,农具与兵器一样,在农具上也要镌刻其铁匠的名字!”
“诺!”
旁边的剧辛说道:“大王,臣看可以成立一个衙门,督邮农具,制作农具,其标准也可以由此衙门而出!”
“善!”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桀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桀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