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5章 父母官上门
目录:小人物的非凡之路| 作者:创里有作| 类别:都市言情
虽然没有深交,关云天却非常赞赏老刘那种雷厉风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想当年北部山区的农业扶贫项目,正是因为老刘多年的坚持,才遇到了昌达集团这个合作伙伴,开始关云天对农业项目并不感兴趣,也是因为老刘做了大量的工作,才最终说服昌达集团承担了农业扶贫项目的开发。
因为农业扶贫项目头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老刘充分体谅企业的难处,为了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他想尽各种办法,为昌达集团争取到不少优惠政策,关云天对他很是感激,但老刘这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在长达五六年的交往过程中,他很少接受昌达集团的吃请,更别说其他方面的索取,关云天非常钦佩老刘的人品。
面对老领导提出的要求,关云天略感突然,“刘县 长,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它本身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
“知道这是民生工程,我不是把江县 长请来了嘛,需要政府配合或支持的事,你可以跟他说,是吧?江县 长。”
老江急忙应答,“对对对,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关总尽管提出来,政府部门将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帮助。”
关云天点点头,“谢谢江县 长!如果决定要做,到时候少麻烦不了你。”
“为了改善民生,那是我们应该做的。”
关云天往客人的茶杯里添了些开水,若有所思地问道:“刘县 长,你怎么觉得富源县需要这样的养老机构?听说现在各乡镇都有敬老院了。”
“县城的常住人口比起十年以前,已经翻了两三倍,县城的养老市场肯定不如省会和地级市那么大,但并不是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方面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至于各乡镇的敬老院,条件普遍比较简陋,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也希望把老人送到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所以,县城也有一定规模的养老市场。”看来,老刘对这个问题已经关注了一段时。
按照原来的打算,即使想在省城以外的城市布局养老项目,也应该先从地级市做起,至少目前还轮不到县级城市,但本县的父母官找上门来,关云天跟老刘又是多年的好朋友,对方提出的要求,关云天实在没法拒绝。老刘说的有道理,这项事关老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应该优先惠及家乡的父老乡亲。
想到这里,关云天道:“既然两位领导这么热心于民生工程,我也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不过这种项目确实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主要体现在国家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还有项目建设用地、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地方政策的配套,这需要江县 长做些工作。另外,整个富源城乡,究竟有多少老人愿意在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颐养天年,需要做一番调研,把市场搞准,才能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这项工作恐怕要麻烦刘县 长帮忙操心了。”
两位领导满口答应,承诺以最快速度办好各自负责的事务,这种情况下,关云天更没有推脱的理由了。
中午的饭局上,两位领导同样问及昌达集团在省城的养老项目的有关情况,关云天一一作答,正好让他们知道将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工作,“两位领导如果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去省城实地考察一下我们的养老项目。”
“我尽快向县 长汇报一下,等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以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江副县长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里有个情况需要事先说明,正如刘县 长知道的那样,市里的谢会长前几天找我谈过了,他想让昌达集团在市里做一个养老项目,各方面的关系他已经开始协调,现在两位领导又让我在县里做项目,说实话,县市两方面我都没法拒绝。但是,我的原则是谁先做好准备,我们就先在哪里开展工作。”
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开工建设,关云天把话说在前面,要是老谢先做好准备,就得先在华源市开展项目建设,免得两幅父母官多心。
老江知道关云天的意思,“好,我们一定抓紧时间,今天下午就向县 长汇报,争取一两天把事情定下来。”
市里的老谢虽然也在抓紧时间做准备,但他毕竟不在行政岗位了,可以说心有余力不足,但凡涉及到政府部门,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请示或协调,办事效率自然不可能太高。
县里的江副县长就不一样了,他当天下午向县府一把手汇报,并得到县 长的支持,“还要开个常务会议讨论一下吗?”老江怕其他副县长有不同意见。
“这么点事,投资主体又是昌达集团,咱们地方政府只是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我看用不着讨论了。再说,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谁能反对呀?”
“这里面不是涉及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嘛,我怕主管财税的副县长有意见。”
“应该不会吧,他又不是不知道昌达集团每年为富源县交了多少税,人家为了本县的民生工程再次投资,这样的项目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支持,他要是在面前横着,好意思吗?不行的话到时候我给他打个招呼,让他开绿灯。”县府一把手倒是很开明。
“你最好抽时间跟他打个招呼,免得到时候出现不愉快。”
“好,你放心去办就是了。”
其实,除了土地和财税,跟开办养老机构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归老江管辖,很多事他只需一个电话,下属部门就给办妥了,只有涉及项目建设用地、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事宜,老江才必须亲自出面。
好在一把手已经打过招呼,老江去这些部门办事,虽然说不上一路绿灯,但也没有受到多大阻碍。一个星期之内,老江做好了政府部门该做的全部准备工作。同时,老刘通过县政 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对全县城乡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面对这一情况,关云天给老谢打了个电话,询问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恐怕还要等一些日子。”老谢实言相告。
按照事先约定,关云天只能把县里的项目排在前面。
因为养老项目属于上市公司昌达控股的业务范围,关云天指示公司下属部门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办理立项手续的同时,开始了项目选址和设计。
县里给出了三块建设用地,经过论证,最终将富源县养老项目的位置确定在县城东郊的城乡结合部,那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交通也算比较便利。
有省城养老项目的设计蓝本,县里的项目只是规模比较小,十天之内,设计部门就完成了项目设计,随后,施工单位开始了项目建设。
听到这个消息,市里的老谢坐不住了,他坐上车让司机直奔昌达集团总部,要向关云天问个究竟。
见面后,关云天略感诧异,“老领导,你怎么来了?看来准备工作已经做完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谢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做没做完有什么关系?你们不是已经在这里的县城开始建设了吗?”
关云天知道老谢为啥不高兴了,“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跟你说。”把一杯新沏的香茶放在老谢面前,关云天在对面坐下来,“就在咱们上次见面以后的第三天,县里的两位领导到这里找我,明确希望昌达集团在县城也建一座养老机构,再三保证市场和地方配套政策都没有问题,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办事也该讲究个先来后到吧?好歹我排在前面呢。”
“但是他们很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把各种资料放在我桌子上,我是实在没法推脱了。”关云天道。
老谢似乎消了些气,“是啊,父母官找上门来,你也有难处,问题是你答应我的事,市里好多人都知道了,你说怎么办?”
“怎么说的就怎么办,我从不食言,你们准备工作做完了吗?”
“快了,现在正跟主管财税的市领导商谈。”
“还是嘛,准备工作还没做完,老领导,你着什么急呀!”
“不是着急,我是怕你把对我的承诺忘了。”
“哎哟!看你说的,凭你对我的了解,我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吗?”关云天道。
这回轮到老谢不好意思了,“嘿嘿,看来是我想多了。”
“老领导,你安心做准备工作吧,县里这个项目不大,也不具备代表性,我们先把这个项目做完,重点还是要放在市里的养老项目,等你们那里的项目做完,才能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地市推广。”这不是安抚,关云天说的是实话。
老谢知道关云天的为人,有了这番承诺,他对项目的最终落实更加放心了。
跟昌达集团位于省城的项目比较,县里这个五千张床位的养老项目显得很“迷你”,建设工期也不长,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说实话,要不是考虑到项目建在关云天的故乡,昌达控股董事会根本不会批准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因为项目规模太小,即使县府把政策允许的所有优惠都毫无保留地给了企业,要想盈利也绝非易事,这一点关云天非常清楚。
为了照顾父母官的面子,也算为家乡的民生工程做一份贡献,关云天虽然答应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但项目面临的经营风险他是知道的。无论在哪个地方做项目,养老机构终归是企业,做企业就得有盈利,否则将难以为继。
县里的项目开始运营后,为了尽可能保持盈利,除了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关云天还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杜绝人情,对所有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养员一视同仁,不管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付出多少金钱,就享受多少服务,为此,关云天还请江副县长跟县里的各个部门捎信,请大大小小的领导们理解企业的难处,让他们免开尊口。
第二,建立一支高效管理团队,在项目正式运营之前,关云天特别从省城的养老机构调来两名顶尖中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和后勤管理。在外人看来这有点小题大做,好像信不过本地人似的,但关云天深知,如果不在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这种处于县城的小项目必然亏损。
第三,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宣传,让全县有条件和意愿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尽量使项目在高负荷状态运转。
(本章完)
因为农业扶贫项目头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老刘充分体谅企业的难处,为了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他想尽各种办法,为昌达集团争取到不少优惠政策,关云天对他很是感激,但老刘这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在长达五六年的交往过程中,他很少接受昌达集团的吃请,更别说其他方面的索取,关云天非常钦佩老刘的人品。
面对老领导提出的要求,关云天略感突然,“刘县 长,这件事可没那么简单,它本身是一项民生工程,需要得到地方政府的配合与支持。”
“知道这是民生工程,我不是把江县 长请来了嘛,需要政府配合或支持的事,你可以跟他说,是吧?江县 长。”
老江急忙应答,“对对对,有什么需要我做的事,关总尽管提出来,政府部门将尽最大努力为企业提供帮助。”
关云天点点头,“谢谢江县 长!如果决定要做,到时候少麻烦不了你。”
“为了改善民生,那是我们应该做的。”
关云天往客人的茶杯里添了些开水,若有所思地问道:“刘县 长,你怎么觉得富源县需要这样的养老机构?听说现在各乡镇都有敬老院了。”
“县城的常住人口比起十年以前,已经翻了两三倍,县城的养老市场肯定不如省会和地级市那么大,但并不是没有,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这方面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至于各乡镇的敬老院,条件普遍比较简陋,有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也希望把老人送到档次较高的养老机构安度晚年。所以,县城也有一定规模的养老市场。”看来,老刘对这个问题已经关注了一段时。
按照原来的打算,即使想在省城以外的城市布局养老项目,也应该先从地级市做起,至少目前还轮不到县级城市,但本县的父母官找上门来,关云天跟老刘又是多年的好朋友,对方提出的要求,关云天实在没法拒绝。老刘说的有道理,这项事关老人福祉的民生工程,应该优先惠及家乡的父老乡亲。
想到这里,关云天道:“既然两位领导这么热心于民生工程,我也不能拒绝你们的要求,不过这种项目确实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合支持,主要体现在国家有关政策的真正落实,还有项目建设用地、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等地方政策的配套,这需要江县 长做些工作。另外,整个富源城乡,究竟有多少老人愿意在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颐养天年,需要做一番调研,把市场搞准,才能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这项工作恐怕要麻烦刘县 长帮忙操心了。”
两位领导满口答应,承诺以最快速度办好各自负责的事务,这种情况下,关云天更没有推脱的理由了。
中午的饭局上,两位领导同样问及昌达集团在省城的养老项目的有关情况,关云天一一作答,正好让他们知道将来应该如何配合企业的工作,“两位领导如果抽得出时间的话,最好去省城实地考察一下我们的养老项目。”
“我尽快向县 长汇报一下,等县府常务会议讨论决定以后,再确定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江副县长道。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里有个情况需要事先说明,正如刘县 长知道的那样,市里的谢会长前几天找我谈过了,他想让昌达集团在市里做一个养老项目,各方面的关系他已经开始协调,现在两位领导又让我在县里做项目,说实话,县市两方面我都没法拒绝。但是,我的原则是谁先做好准备,我们就先在哪里开展工作。”
因为精力有限,不可能同时在两个地方开工建设,关云天把话说在前面,要是老谢先做好准备,就得先在华源市开展项目建设,免得两幅父母官多心。
老江知道关云天的意思,“好,我们一定抓紧时间,今天下午就向县 长汇报,争取一两天把事情定下来。”
市里的老谢虽然也在抓紧时间做准备,但他毕竟不在行政岗位了,可以说心有余力不足,但凡涉及到政府部门,不管大事小情都要请示或协调,办事效率自然不可能太高。
县里的江副县长就不一样了,他当天下午向县府一把手汇报,并得到县 长的支持,“还要开个常务会议讨论一下吗?”老江怕其他副县长有不同意见。
“这么点事,投资主体又是昌达集团,咱们地方政府只是把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我看用不着讨论了。再说,这是一项民生工程,谁能反对呀?”
“这里面不是涉及税收减免和财政补贴嘛,我怕主管财税的副县长有意见。”
“应该不会吧,他又不是不知道昌达集团每年为富源县交了多少税,人家为了本县的民生工程再次投资,这样的项目受到官方和民间的支持,他要是在面前横着,好意思吗?不行的话到时候我给他打个招呼,让他开绿灯。”县府一把手倒是很开明。
“你最好抽时间跟他打个招呼,免得到时候出现不愉快。”
“好,你放心去办就是了。”
其实,除了土地和财税,跟开办养老机构有关的职能部门都归老江管辖,很多事他只需一个电话,下属部门就给办妥了,只有涉及项目建设用地、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事宜,老江才必须亲自出面。
好在一把手已经打过招呼,老江去这些部门办事,虽然说不上一路绿灯,但也没有受到多大阻碍。一个星期之内,老江做好了政府部门该做的全部准备工作。同时,老刘通过县政 协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也对全县城乡的养老状况进行了全面调研。
面对这一情况,关云天给老谢打了个电话,询问各项工作的准备情况,“恐怕还要等一些日子。”老谢实言相告。
按照事先约定,关云天只能把县里的项目排在前面。
因为养老项目属于上市公司昌达控股的业务范围,关云天指示公司下属部门编制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在办理立项手续的同时,开始了项目选址和设计。
县里给出了三块建设用地,经过论证,最终将富源县养老项目的位置确定在县城东郊的城乡结合部,那里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交通也算比较便利。
有省城养老项目的设计蓝本,县里的项目只是规模比较小,十天之内,设计部门就完成了项目设计,随后,施工单位开始了项目建设。
听到这个消息,市里的老谢坐不住了,他坐上车让司机直奔昌达集团总部,要向关云天问个究竟。
见面后,关云天略感诧异,“老领导,你怎么来了?看来准备工作已经做完了。”
(本章未完,请翻页)
老谢脸上带着明显的不快,“做没做完有什么关系?你们不是已经在这里的县城开始建设了吗?”
关云天知道老谢为啥不高兴了,“你先坐下,听我慢慢跟你说。”把一杯新沏的香茶放在老谢面前,关云天在对面坐下来,“就在咱们上次见面以后的第三天,县里的两位领导到这里找我,明确希望昌达集团在县城也建一座养老机构,再三保证市场和地方配套政策都没有问题,你说我该怎么办?”
“你办事也该讲究个先来后到吧?好歹我排在前面呢。”
“但是他们很快就做好了一切准备,把各种资料放在我桌子上,我是实在没法推脱了。”关云天道。
老谢似乎消了些气,“是啊,父母官找上门来,你也有难处,问题是你答应我的事,市里好多人都知道了,你说怎么办?”
“怎么说的就怎么办,我从不食言,你们准备工作做完了吗?”
“快了,现在正跟主管财税的市领导商谈。”
“还是嘛,准备工作还没做完,老领导,你着什么急呀!”
“不是着急,我是怕你把对我的承诺忘了。”
“哎哟!看你说的,凭你对我的了解,我是那种言而无信的人吗?”关云天道。
这回轮到老谢不好意思了,“嘿嘿,看来是我想多了。”
“老领导,你安心做准备工作吧,县里这个项目不大,也不具备代表性,我们先把这个项目做完,重点还是要放在市里的养老项目,等你们那里的项目做完,才能向全省乃至全国的地市推广。”这不是安抚,关云天说的是实话。
老谢知道关云天的为人,有了这番承诺,他对项目的最终落实更加放心了。
跟昌达集团位于省城的项目比较,县里这个五千张床位的养老项目显得很“迷你”,建设工期也不长,从开工建设到投入运营,用了不到半年时间。
说实话,要不是考虑到项目建在关云天的故乡,昌达控股董事会根本不会批准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因为项目规模太小,即使县府把政策允许的所有优惠都毫无保留地给了企业,要想盈利也绝非易事,这一点关云天非常清楚。
为了照顾父母官的面子,也算为家乡的民生工程做一份贡献,关云天虽然答应在富源县投资养老项目,但项目面临的经营风险他是知道的。无论在哪个地方做项目,养老机构终归是企业,做企业就得有盈利,否则将难以为继。
县里的项目开始运营后,为了尽可能保持盈利,除了争取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关云天还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杜绝人情,对所有到养老机构安度晚年的养员一视同仁,不管有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付出多少金钱,就享受多少服务,为此,关云天还请江副县长跟县里的各个部门捎信,请大大小小的领导们理解企业的难处,让他们免开尊口。
第二,建立一支高效管理团队,在项目正式运营之前,关云天特别从省城的养老机构调来两名顶尖中层管理人员,专门负责日常和后勤管理。在外人看来这有点小题大做,好像信不过本地人似的,但关云天深知,如果不在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做得更好,这种处于县城的小项目必然亏损。
第三,从官方和民间两个渠道宣传,让全县有条件和意愿的老人入住养老机构,尽量使项目在高负荷状态运转。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小人物的非凡之路》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小人物的非凡之路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