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百一十二章 山雨欲来
目录:谋明天下|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历史军事
卢发轩的来信摆在了桌上。
吴宗睿的神色严峻,站在下首的廖文儒、刘宁和曾永忠等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凌河城之战终于打响了。
其实大凌河城已经修筑好几次了,当初袁崇焕修筑大凌河城,也是被后金鞑子破坏,没有能够成功,这一次是第三次修建,因为有了原来的筑城基础,所以修建的速度快了很多,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大凌河城已经初具规模。
可惜的是,朝廷对于修建大凌河城出现了不同声音,影响了修筑的进度,而且守卫大凌河城的辽东边军,大部分都被撤走,驻守大凌河城的绝大部分都是班军,战斗力差了很多。
后金的皇太极,对于大凌河城是异常关注的,大凌河城修筑的所有动静和进展的情况,皇太极都了如指掌,如果大凌河城修筑成功,对于后金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得知大明朝廷撤走驻守的辽东边军,皇太极立刻下令,后金与蒙古的军队,联合起来进攻大凌河城。
虽然卢发轩的来信,仅仅说到皇上已经下旨,命令辽东边军驰援大凌河城,打退后金鞑子的围攻,可此次战斗的过程与结果,吴宗睿已经知晓,明军三次的驰援,都以惨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的驰援,由孙承宗举荐的监军道张春率领的四万大军驰援,却因为张春的冒进惨败,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太极改变了战术,以围城打援应对明军的增援,而且后金铸造了火炮,以密集的火炮群轰炸驰援的明军,导致了明军的惨败。
大凌河之战从八月初六开始,持续到十月二十八日,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的城门投降终结,前后持续八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场战斗,明军压根没有弄清楚皇太极围城打援的战术,不断的派兵增援,结果损失惨重,关外的精锐军队几乎丧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承担责任,被迫致仕。
明军之中,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大凌河之战的惨败,辽东边军惨重的损失,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
大凌河之战,后金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而大明朝廷则是遭遇到战略性失败。
若不是后金的国力孱弱,无力进攻整个的大明,大明王朝恐怕早就覆灭。
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目光都集中在大凌河城,可吴宗睿的注意力,却在登州和莱州。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登莱巡抚孙元化就会接到皇上的圣旨,要求他派遣登州和莱州的新军,前去驰援大凌河城,而孙元化也是信心满满的派遣游击将军孔友德,率领驻守登州的两千军士,以及大量的火炮前去驰援,毕竟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登州和莱州的新军产生质疑,认为新军消耗太多的银两,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援军本来是打算乘船横渡渤海,抵达辽东前线的耀州盐场集结,参与战斗,可是十月气温已经变得寒冷,此时的渤海,风大浪大,容易发生海难,孔友德率领的军士,出海不久就遇见了大风浪,不得不返航。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回到登州,已经是十月初,压根赶不及大凌河之战,孙元化为了给皇上和朝廷一个交代,竟然命令孔友德率领援军,从陆路绕过渤海,前往大凌河城驰援,谁都知道,孔友德率领的援军,携带大量的火炮,全部依靠畜力和人力运送,最快也要月余才能够抵达,等到他们抵达大凌河城,黄花菜都凉了。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前往大凌河城的时候,会路过青州,造反之后,杀向登州的时候,同样会路过青州,青州也就是在孔友德援军两次过境的时候,遭遇到荼毒。
这就是吴宗睿和信义押司的机会。
倒不是说彻底的剿灭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士,吴宗睿看重的是孔友德拥有的火炮,如果能够想办法缴获孔友德大军之中的一些火炮和弹药,则能够大大的增强军队的进攻强度。
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做出实质性的准备了。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不可能公开进攻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叛军,但这也是信义押司的优势所在,昏聩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和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友德已经哗变的情况之下,依旧相信用钱粮能够稳住哗变的军队,所以命令沿途的军队让开道路,不得进攻,放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队回到登州,这就让孔友德毫无顾忌,一路劫掠,最终占领了登州府城。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发起对孔友德及其叛军的进攻。
进攻需要计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必要的时候,信义押司可以转换身份,发起进攻。
一切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实力。
“先生,从今日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了解登州和莱州的局势,随时给我禀报,大凌河城之战打响了,我认为可能影响到山东以及登州莱州等地,信义押司需要抓住机会。。。”
曾永忠点点头。
“大人,我一定会办好的,大人还有其他事情吗。”
“没有了,先生去忙吧。”
曾永忠离开之后,屋子里只剩下廖文儒和刘宁两人。
曾永忠离开的时候,轻轻掩上厢房的门,吴宗睿示意刘宁去关上厢房的门。
厢房里面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吴宗睿的小心,让廖文儒和刘宁有些紧张。
“文儒,刘宁,从今日开始,你们派遣斥候,秘密进入登州,侦查登州新军的一举一动,凡是侦查到的情报,迅速给我禀报,你们记住,登州新军任何的动静都不要放过。”
“斥候在一个月时间之内,绘制出来三份详尽的地图,第一份地图是登州府城的详细布局,以及新军驻扎的地方,第二份地图是蓬莱水城的详细地形地貌,包括水城有多少的战船,第三份地图是从登州府城到青州所辖临淄沿途官道的地形地貌,务必要标注清楚,哪些地方是开阔的平原,哪些地方是丘陵地带,哪些地方有山峰,哪些地方有大量的密林,沿途哪些地方有村镇,哪些地方荒无人烟。”
“此事非同小可,决不能泄露消息,不能够让执行任务以外的任何人知晓,此次的行动,由文儒直接指挥,刘宁协助。”
“青州府城距离登州府城约五百八十里地,前往登州侦查的斥候,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侦查到的消息传递会青州府城,消息决不能延误,若是有延误的情形,务必严惩。”
“押运货物继续进行,最近一段时间,尽量多的接受前往登州和莱州等地的押运任务。”
“所有军士要做好准备,没有押运任务的军士,每日里都要训练,且加大训练的力度,特别是那些进入军中时间不长的辽东汉人,你们要多关注他们,凡是训练成绩出色的辽东汉人,记录在岸,作为日后提拔的依据。”
“今日我做出的安排,仅限于你们知晓,参与此事的斥候,务必精锐,决不能泄露一丝一毫的消息,如果违背了军令,杀无赦。”
。。。
吴宗睿说完,廖文儒抱拳开口。
“大哥,我们记住了,马上回去安排。”
“好的,此次的侦查,文儒坐镇指挥,刘宁率领斥候前去侦查,此事非同小可,刘宁参与其中侦查我才放心。”
廖文儒看了看刘宁,跟着开口了。
“大哥,还是刘宁坐镇指挥,我带着斥候前去侦查。”
刘宁低着头没有开口,从文化水平方面来说,廖文儒要强上很多,此番的侦查,需要绘制出来详细的地图,如果是廖文儒亲自带着斥候前去,的确有很多的优势,相对来说,坐镇指挥之人,只要及时禀报侦查到的情报就可以了。
刘宁没有开口,吴宗睿略微的沉吟了一下,微微点头。
“好,刘宁坐镇指挥,文儒带着斥候前往登州去侦查。”
“你们记住,时间很紧,你们需要做出细致的安排,务必确保完成任务,还有一点你们切记,绝对不能暴露身份,否则会引发无穷的后患。”
廖文儒和刘宁两人离开,厢房里面只剩下吴宗睿。
卢发轩的信函,已经表明山雨欲来,大明王朝即将遭遇一场地震式的灾难,而吴宗睿将要利用这场灾难,壮大自身的实力。
大明王朝每一次的震动,都会有人遭殃,大凌河之战,让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被迫承担所有责任,致仕归家,孙承宗的致仕,让辽东少了一位真正的统帅,让辽东的防御体系更加的孱弱,而登莱兵变,则是让登莱巡抚孙元化命丧黄泉,也让强力支持孙元化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心灰意冷,自此以后不再关心大明军队。
这一切,都在加速大明王朝的衰败。
穿越的吴宗睿,知晓这一切,他为孙承宗和徐光启惋惜,两人都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生不逢时,可惜的是,两人至死都不明白,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唯有推翻这个王朝,打碎一切的桎梏,才能够让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来生机。
吴宗睿的神色严峻,站在下首的廖文儒、刘宁和曾永忠等人,都没有开口说话。
大凌河城之战终于打响了。
其实大凌河城已经修筑好几次了,当初袁崇焕修筑大凌河城,也是被后金鞑子破坏,没有能够成功,这一次是第三次修建,因为有了原来的筑城基础,所以修建的速度快了很多,半个月的时间过去,大凌河城已经初具规模。
可惜的是,朝廷对于修建大凌河城出现了不同声音,影响了修筑的进度,而且守卫大凌河城的辽东边军,大部分都被撤走,驻守大凌河城的绝大部分都是班军,战斗力差了很多。
后金的皇太极,对于大凌河城是异常关注的,大凌河城修筑的所有动静和进展的情况,皇太极都了如指掌,如果大凌河城修筑成功,对于后金将形成巨大的威胁,得知大明朝廷撤走驻守的辽东边军,皇太极立刻下令,后金与蒙古的军队,联合起来进攻大凌河城。
虽然卢发轩的来信,仅仅说到皇上已经下旨,命令辽东边军驰援大凌河城,打退后金鞑子的围攻,可此次战斗的过程与结果,吴宗睿已经知晓,明军三次的驰援,都以惨败告终,特别是第三次的驰援,由孙承宗举荐的监军道张春率领的四万大军驰援,却因为张春的冒进惨败,四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切都是因为皇太极改变了战术,以围城打援应对明军的增援,而且后金铸造了火炮,以密集的火炮群轰炸驰援的明军,导致了明军的惨败。
大凌河之战从八月初六开始,持续到十月二十八日,以祖大寿打开大凌河城的城门投降终结,前后持续八十天左右的时间。
这场战斗,明军压根没有弄清楚皇太极围城打援的战术,不断的派兵增援,结果损失惨重,关外的精锐军队几乎丧失殆尽,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承担责任,被迫致仕。
明军之中,辽东边军的战斗力是最强的,大凌河之战的惨败,辽东边军惨重的损失,让明军的战斗力大大的削弱。
大凌河之战,后金获得了战略性的胜利,而大明朝廷则是遭遇到战略性失败。
若不是后金的国力孱弱,无力进攻整个的大明,大明王朝恐怕早就覆灭。
不管是皇上还是朝廷,目光都集中在大凌河城,可吴宗睿的注意力,却在登州和莱州。
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登莱巡抚孙元化就会接到皇上的圣旨,要求他派遣登州和莱州的新军,前去驰援大凌河城,而孙元化也是信心满满的派遣游击将军孔友德,率领驻守登州的两千军士,以及大量的火炮前去驰援,毕竟朝中已经有不少人对登州和莱州的新军产生质疑,认为新军消耗太多的银两,却没有发挥任何的作用。
援军本来是打算乘船横渡渤海,抵达辽东前线的耀州盐场集结,参与战斗,可是十月气温已经变得寒冷,此时的渤海,风大浪大,容易发生海难,孔友德率领的军士,出海不久就遇见了大风浪,不得不返航。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回到登州,已经是十月初,压根赶不及大凌河之战,孙元化为了给皇上和朝廷一个交代,竟然命令孔友德率领援军,从陆路绕过渤海,前往大凌河城驰援,谁都知道,孔友德率领的援军,携带大量的火炮,全部依靠畜力和人力运送,最快也要月余才能够抵达,等到他们抵达大凌河城,黄花菜都凉了。
孔友德率领的援军,前往大凌河城的时候,会路过青州,造反之后,杀向登州的时候,同样会路过青州,青州也就是在孔友德援军两次过境的时候,遭遇到荼毒。
这就是吴宗睿和信义押司的机会。
倒不是说彻底的剿灭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士,吴宗睿看重的是孔友德拥有的火炮,如果能够想办法缴获孔友德大军之中的一些火炮和弹药,则能够大大的增强军队的进攻强度。
有不少的事情,需要做出实质性的准备了。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不可能公开进攻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叛军,但这也是信义押司的优势所在,昏聩的山东巡抚余大成和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友德已经哗变的情况之下,依旧相信用钱粮能够稳住哗变的军队,所以命令沿途的军队让开道路,不得进攻,放孔友德及其麾下的军队回到登州,这就让孔友德毫无顾忌,一路劫掠,最终占领了登州府城。
信义押司不是军队,就可以在特定的环境之下,发起对孔友德及其叛军的进攻。
进攻需要计谋,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必要的时候,信义押司可以转换身份,发起进攻。
一切都是为了壮大自身的实力。
“先生,从今日开始,想尽一切办法,了解登州和莱州的局势,随时给我禀报,大凌河城之战打响了,我认为可能影响到山东以及登州莱州等地,信义押司需要抓住机会。。。”
曾永忠点点头。
“大人,我一定会办好的,大人还有其他事情吗。”
“没有了,先生去忙吧。”
曾永忠离开之后,屋子里只剩下廖文儒和刘宁两人。
曾永忠离开的时候,轻轻掩上厢房的门,吴宗睿示意刘宁去关上厢房的门。
厢房里面的气氛变得有些凝重,吴宗睿的小心,让廖文儒和刘宁有些紧张。
“文儒,刘宁,从今日开始,你们派遣斥候,秘密进入登州,侦查登州新军的一举一动,凡是侦查到的情报,迅速给我禀报,你们记住,登州新军任何的动静都不要放过。”
“斥候在一个月时间之内,绘制出来三份详尽的地图,第一份地图是登州府城的详细布局,以及新军驻扎的地方,第二份地图是蓬莱水城的详细地形地貌,包括水城有多少的战船,第三份地图是从登州府城到青州所辖临淄沿途官道的地形地貌,务必要标注清楚,哪些地方是开阔的平原,哪些地方是丘陵地带,哪些地方有山峰,哪些地方有大量的密林,沿途哪些地方有村镇,哪些地方荒无人烟。”
“此事非同小可,决不能泄露消息,不能够让执行任务以外的任何人知晓,此次的行动,由文儒直接指挥,刘宁协助。”
“青州府城距离登州府城约五百八十里地,前往登州侦查的斥候,务必以最快的速度,将侦查到的消息传递会青州府城,消息决不能延误,若是有延误的情形,务必严惩。”
“押运货物继续进行,最近一段时间,尽量多的接受前往登州和莱州等地的押运任务。”
“所有军士要做好准备,没有押运任务的军士,每日里都要训练,且加大训练的力度,特别是那些进入军中时间不长的辽东汉人,你们要多关注他们,凡是训练成绩出色的辽东汉人,记录在岸,作为日后提拔的依据。”
“今日我做出的安排,仅限于你们知晓,参与此事的斥候,务必精锐,决不能泄露一丝一毫的消息,如果违背了军令,杀无赦。”
。。。
吴宗睿说完,廖文儒抱拳开口。
“大哥,我们记住了,马上回去安排。”
“好的,此次的侦查,文儒坐镇指挥,刘宁率领斥候前去侦查,此事非同小可,刘宁参与其中侦查我才放心。”
廖文儒看了看刘宁,跟着开口了。
“大哥,还是刘宁坐镇指挥,我带着斥候前去侦查。”
刘宁低着头没有开口,从文化水平方面来说,廖文儒要强上很多,此番的侦查,需要绘制出来详细的地图,如果是廖文儒亲自带着斥候前去,的确有很多的优势,相对来说,坐镇指挥之人,只要及时禀报侦查到的情报就可以了。
刘宁没有开口,吴宗睿略微的沉吟了一下,微微点头。
“好,刘宁坐镇指挥,文儒带着斥候前往登州去侦查。”
“你们记住,时间很紧,你们需要做出细致的安排,务必确保完成任务,还有一点你们切记,绝对不能暴露身份,否则会引发无穷的后患。”
廖文儒和刘宁两人离开,厢房里面只剩下吴宗睿。
卢发轩的信函,已经表明山雨欲来,大明王朝即将遭遇一场地震式的灾难,而吴宗睿将要利用这场灾难,壮大自身的实力。
大明王朝每一次的震动,都会有人遭殃,大凌河之战,让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孙承宗被迫承担所有责任,致仕归家,孙承宗的致仕,让辽东少了一位真正的统帅,让辽东的防御体系更加的孱弱,而登莱兵变,则是让登莱巡抚孙元化命丧黄泉,也让强力支持孙元化的礼部尚书徐光启心灰意冷,自此以后不再关心大明军队。
这一切,都在加速大明王朝的衰败。
穿越的吴宗睿,知晓这一切,他为孙承宗和徐光启惋惜,两人都是大明王朝的中流砥柱,生不逢时,可惜的是,两人至死都不明白,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无药可救,唯有推翻这个王朝,打碎一切的桎梏,才能够让中华大地重新焕发出来生机。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谋明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谋明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