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一十三章 震动四方(2)
目录:谋明天下|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历史军事
京城,紫禁城,偏殿。
朱由检脸色很不好,不管是中原,还是辽东,都成为了他心中的刺。
相比较来说,朱由检更加关注辽东的局势,驻守辽东的登莱新军不断的发展壮大,几乎完全吞并了辽东边军,祖大寿、金国凤以及吴三桂等人,都追随在吴宗睿的左右,不大在乎朝廷的态度了,就算是朱由检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扣押在京城,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样的情形,让朱由检内心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胁和耻辱,这种威胁和耻辱来自于蓟辽督师吴宗睿,来自登莱新军,尽管朝中不少大臣分析,吴宗睿最多就是成为辽东的藩镇,有可能不大听从朝廷的号令,或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但绝无造反的可能,可朱由检还是不放心。
与王承恩数次商议之后,朱由检决心要不顾一切的对辽东下手,对吴宗睿下手,哪怕是引发辽东局势的变化,他也在所不惜。
天不遂人员,相关的部署还没有开始,中原的局势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杨嗣昌,好像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控中原的局势了。
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寇,力量迅速的壮大,李自成与罗汝才在河南,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展现出来进攻洛阳府城的姿态,罗汝才展现出来进攻南阳府城的姿态,张献忠展现出来进攻重庆府城的姿态,中原诸多重要的城池,都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如果这些城池尽数失守,中原必将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
朱由检的判断早就出现过失误,当张献忠出现在四川,重庆府城告急的时候,他亲自给杨嗣昌下旨,要求杨嗣昌率领大军驰援四川,护卫重庆府城,令他想不到的是,杨嗣昌离开河南洛阳不长的时间,李自成居然将目光对准了洛阳府城。
朱由检不相信李自成能够攻打洛阳府城,敢于攻打洛阳府城,那可是异常坚固的城池,不要说李自成,就算是后金鞑子,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攻陷洛阳府城。
所以朱由检认为,李自成的主攻方向还是南阳府城,流寇大军靠近洛阳府城不过是做做样子,李自成与罗汝才两路流寇,很有可能联合起来进攻南阳府城。
河南巡抚衙门的加急奏折送来的时候,朱由检没有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大发雷霆,他觉得内阁以及兵部压根没有尽力的做事情。
辽东的局势还没有来得及平定,中原又出现大麻烦,朱由检不得不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到中原这一块来。
当初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朱由检不需要操心作战的具体事宜,可杨嗣昌离开了兵部,离开了京城,前往中原负责剿灭流寇之后,朱由检就要操心作战的具体事宜了,杨嗣昌推荐的兵部尚书傅宗龙,好像拿不出来很好的建议和应对的办法,令朱由检很不满意。
至于说内阁,当年温体仁离任之后,就没有朱由检满意的内阁首辅。
其实这也是朱由检冤枉了傅宗龙,傅宗龙这个兵部尚书,根本不能发号施令,指挥剿灭流寇战斗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人家是傅宗龙的上司,傅宗龙能够说什么,至于说蓟辽督师吴宗睿,更是牛气,朝廷敕封太子少保,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也不是他这个二品兵部尚书能够对付的,无可奈何之下,傅宗龙选择什么都不说。
傅宗龙内心对杨嗣昌已经有了不小的怨气,尽管是杨嗣昌举荐他出任兵部尚书的。
杨嗣昌的奏折全部都是直接给皇上的,没有到兵部,也没有到内阁,导致兵部对于中原剿灭流寇的局势一点都不清楚,有时候内阁已经商议剿灭流寇的战斗补给事宜,参与其中商议的傅宗龙,云里雾里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傀儡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当初敕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傅宗龙就感觉到不妥,杨嗣昌曾经给他写信,说及敕封贺人龙为平贼将军,还要求他关键时刻帮忙说话,促成此事,最终平贼将军的称谓却封给了左良玉,傅宗龙明显感觉到这样做不合适,很有可能彻底得罪了贺人龙,导致贺人龙与左良玉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最终让左良玉也不会满意。
事态的发展印证了傅宗龙的担心,贺人龙回到了延绥,不管不顾也不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左良玉为了保全自身的实力,也打起了溜边鼓,导致杨嗣昌的处境瞬间变得艰难。
正是这样的局面,导致大好局势毁于一旦,几乎被歼灭的张献忠重新站起来,进入四川之后,蠢蠢欲动,甚至打算进攻重庆府城。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李自成,当初贺人龙将李自成撵出了陕西,一路追到了湖广,如果把握好了机会,肯定能够彻底剿灭李自成,至少能够剿灭李自成的主力,可惜贺人龙与左良玉联合作战,面和心不和,还是让李自成逃到了河南,现如今的李自成,实力逐渐壮大起来,甚至开始做出进攻洛阳府城的姿态了。
出现这样的局势,杨嗣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切,傅宗龙只能够埋藏在内心,一点都不显露出来。
当然,内心里面,傅宗龙还是觉得李自成的实力不够,压根不可能攻下洛阳府城。
前面就是偏殿,傅宗龙收拾了自己的心情,略微的整理一下官服,朝着偏殿走去。
朱由检的神色很不好,站立在一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以及内阁首辅薛国观,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臣拜见皇上。。。”
“免礼,傅爱卿,中原局势再次的混乱,兵部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啊。”
皇上的询问,早就在傅宗龙的预料之中,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埋怨是没有丝毫作用的,必须要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否则傅宗龙无法面对皇上的怒火。
再一次的平复了心态,傅宗龙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中原的局势看似混乱,实则可以掌控。。。”
傅宗龙信誓旦旦的话语,没有引起皇上情绪的变化。
“哦,傅爱卿有如此的认识,朕倒是想着听听。”
傅宗龙对着皇上抱拳。
“皇上,杨大人已经给予流寇沉重的打击,流寇张献忠虽然准备进击重庆府城,但几个月之前张献忠的主力被剿灭殆尽,剩余的也就是乌合之众,臣觉得杨大人完全可以应对,倒是进入河南的李自成,与罗汝才联合作战,颇有些棘手,若是他们强攻南阳府城,则南阳府城有些危险。”
“臣的建议是,杨大人火速调遣平贼将军、湖广剿总兵左良玉,以及陕西总兵贺人龙,迅速进入河南,抵御流寇李自成以及罗汝才,杨大人可集中精力,剿灭流寇张献忠。”
“只要杨大人对流寇张献忠的战斗取得胜利,马上可以回兵对付李自成和罗汝才。”
“至于其他的各路流寇,臣以为尚未成气候,只要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寇被彻底剿灭,其余各路流寇必定如鸟兽散。”
。。。
傅宗龙提出的所谓建议,其实就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杨嗣昌。
这大概在朱由检的预料之中。
傅宗龙说完之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爱卿,你认为傅爱卿所言如何。”
薛国观倒是干脆,对着朱由检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傅大人所提的建议可行,左良玉以及贺人龙部,战斗力强悍,皆非流寇能够匹敌,只要将他们调遣到河南,必定能够彻底压制和震慑流寇,如此南阳府城也不至于陷入到危险之中,至于说流寇张献忠,一定会被杨大人彻底剿灭。。。”
朱由检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麾下诸位大臣的心思他岂能不知。
“薛爱卿,傅爱卿,文弱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这朝中的兵家大事,内阁以及兵部就要多多考虑,朕不管文弱是不是能够彻底打败张献忠,朕所知道的是,河南行省已经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左良玉与贺人龙部,就算是能够快速的进入河南,剿灭李自成和罗汝才,南阳府城怕也是保不住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此事的,有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薛国观与傅宗龙都没有开口回答。
。。。
偏殿安静下来,朱由检看着身边的王承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承恩,朕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个内阁首辅,一个兵部尚书,面对中原混乱的局势,提不出任何好的应对办法,朕本想问问他们该如何应对辽东的事宜,到后来都没有心情了。”
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承恩,这个时候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薛大人和傅大人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
王承恩这句话说的很肯定,也让朱由检颇感意外。
其实王承恩内心是明白的,皇上信任的还是杨嗣昌,不管是中原剿灭流寇的战斗,还是抑制辽东的吴宗睿,大大小小的事情,皇上几乎没有听内阁的建议,如此情况之下,想要内阁与兵部提出多少的建议,几乎不可能。
朱由检脸色很不好,不管是中原,还是辽东,都成为了他心中的刺。
相比较来说,朱由检更加关注辽东的局势,驻守辽东的登莱新军不断的发展壮大,几乎完全吞并了辽东边军,祖大寿、金国凤以及吴三桂等人,都追随在吴宗睿的左右,不大在乎朝廷的态度了,就算是朱由检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扣押在京城,也没有太大的作用。
这样的情形,让朱由检内心不安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他感受到了强烈的威胁和耻辱,这种威胁和耻辱来自于蓟辽督师吴宗睿,来自登莱新军,尽管朝中不少大臣分析,吴宗睿最多就是成为辽东的藩镇,有可能不大听从朝廷的号令,或者希望得到更多的权力,但绝无造反的可能,可朱由检还是不放心。
与王承恩数次商议之后,朱由检决心要不顾一切的对辽东下手,对吴宗睿下手,哪怕是引发辽东局势的变化,他也在所不惜。
天不遂人员,相关的部署还没有开始,中原的局势突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被朱由检寄予厚望的杨嗣昌,好像也没有办法很好的掌控中原的局势了。
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寇,力量迅速的壮大,李自成与罗汝才在河南,张献忠在四川,李自成展现出来进攻洛阳府城的姿态,罗汝才展现出来进攻南阳府城的姿态,张献忠展现出来进攻重庆府城的姿态,中原诸多重要的城池,都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
如果这些城池尽数失守,中原必将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
朱由检的判断早就出现过失误,当张献忠出现在四川,重庆府城告急的时候,他亲自给杨嗣昌下旨,要求杨嗣昌率领大军驰援四川,护卫重庆府城,令他想不到的是,杨嗣昌离开河南洛阳不长的时间,李自成居然将目光对准了洛阳府城。
朱由检不相信李自成能够攻打洛阳府城,敢于攻打洛阳府城,那可是异常坚固的城池,不要说李自成,就算是后金鞑子,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攻陷洛阳府城。
所以朱由检认为,李自成的主攻方向还是南阳府城,流寇大军靠近洛阳府城不过是做做样子,李自成与罗汝才两路流寇,很有可能联合起来进攻南阳府城。
河南巡抚衙门的加急奏折送来的时候,朱由检没有控制住自身的情绪,大发雷霆,他觉得内阁以及兵部压根没有尽力的做事情。
辽东的局势还没有来得及平定,中原又出现大麻烦,朱由检不得不将主要的注意力放到中原这一块来。
当初杨嗣昌担任兵部尚书的时候,朱由检不需要操心作战的具体事宜,可杨嗣昌离开了兵部,离开了京城,前往中原负责剿灭流寇之后,朱由检就要操心作战的具体事宜了,杨嗣昌推荐的兵部尚书傅宗龙,好像拿不出来很好的建议和应对的办法,令朱由检很不满意。
至于说内阁,当年温体仁离任之后,就没有朱由检满意的内阁首辅。
其实这也是朱由检冤枉了傅宗龙,傅宗龙这个兵部尚书,根本不能发号施令,指挥剿灭流寇战斗的是内阁大臣、兵马大都督杨嗣昌,人家是傅宗龙的上司,傅宗龙能够说什么,至于说蓟辽督师吴宗睿,更是牛气,朝廷敕封太子少保,从一品的封疆大吏,也不是他这个二品兵部尚书能够对付的,无可奈何之下,傅宗龙选择什么都不说。
傅宗龙内心对杨嗣昌已经有了不小的怨气,尽管是杨嗣昌举荐他出任兵部尚书的。
杨嗣昌的奏折全部都是直接给皇上的,没有到兵部,也没有到内阁,导致兵部对于中原剿灭流寇的局势一点都不清楚,有时候内阁已经商议剿灭流寇的战斗补给事宜,参与其中商议的傅宗龙,云里雾里什么都不知道。
这种傀儡的滋味真的不好受。
当初敕封左良玉为平贼将军,傅宗龙就感觉到不妥,杨嗣昌曾经给他写信,说及敕封贺人龙为平贼将军,还要求他关键时刻帮忙说话,促成此事,最终平贼将军的称谓却封给了左良玉,傅宗龙明显感觉到这样做不合适,很有可能彻底得罪了贺人龙,导致贺人龙与左良玉之间产生巨大的矛盾,最终让左良玉也不会满意。
事态的发展印证了傅宗龙的担心,贺人龙回到了延绥,不管不顾也不参与剿灭流寇的战斗,左良玉为了保全自身的实力,也打起了溜边鼓,导致杨嗣昌的处境瞬间变得艰难。
正是这样的局面,导致大好局势毁于一旦,几乎被歼灭的张献忠重新站起来,进入四川之后,蠢蠢欲动,甚至打算进攻重庆府城。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李自成,当初贺人龙将李自成撵出了陕西,一路追到了湖广,如果把握好了机会,肯定能够彻底剿灭李自成,至少能够剿灭李自成的主力,可惜贺人龙与左良玉联合作战,面和心不和,还是让李自成逃到了河南,现如今的李自成,实力逐渐壮大起来,甚至开始做出进攻洛阳府城的姿态了。
出现这样的局势,杨嗣昌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这一切,傅宗龙只能够埋藏在内心,一点都不显露出来。
当然,内心里面,傅宗龙还是觉得李自成的实力不够,压根不可能攻下洛阳府城。
前面就是偏殿,傅宗龙收拾了自己的心情,略微的整理一下官服,朝着偏殿走去。
朱由检的神色很不好,站立在一边的秉笔太监王承恩以及内阁首辅薛国观,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臣拜见皇上。。。”
“免礼,傅爱卿,中原局势再次的混乱,兵部可有什么应对之策啊。”
皇上的询问,早就在傅宗龙的预料之中,局势发展到这一步,埋怨是没有丝毫作用的,必须要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应对办法,否则傅宗龙无法面对皇上的怒火。
再一次的平复了心态,傅宗龙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中原的局势看似混乱,实则可以掌控。。。”
傅宗龙信誓旦旦的话语,没有引起皇上情绪的变化。
“哦,傅爱卿有如此的认识,朕倒是想着听听。”
傅宗龙对着皇上抱拳。
“皇上,杨大人已经给予流寇沉重的打击,流寇张献忠虽然准备进击重庆府城,但几个月之前张献忠的主力被剿灭殆尽,剩余的也就是乌合之众,臣觉得杨大人完全可以应对,倒是进入河南的李自成,与罗汝才联合作战,颇有些棘手,若是他们强攻南阳府城,则南阳府城有些危险。”
“臣的建议是,杨大人火速调遣平贼将军、湖广剿总兵左良玉,以及陕西总兵贺人龙,迅速进入河南,抵御流寇李自成以及罗汝才,杨大人可集中精力,剿灭流寇张献忠。”
“只要杨大人对流寇张献忠的战斗取得胜利,马上可以回兵对付李自成和罗汝才。”
“至于其他的各路流寇,臣以为尚未成气候,只要李自成、张献忠和罗汝才等流寇被彻底剿灭,其余各路流寇必定如鸟兽散。”
。。。
傅宗龙提出的所谓建议,其实就是将所有的问题都推给了杨嗣昌。
这大概在朱由检的预料之中。
傅宗龙说完之后,朱由检看向了内阁首辅薛国观。
“薛爱卿,你认为傅爱卿所言如何。”
薛国观倒是干脆,对着朱由检抱拳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傅大人所提的建议可行,左良玉以及贺人龙部,战斗力强悍,皆非流寇能够匹敌,只要将他们调遣到河南,必定能够彻底压制和震慑流寇,如此南阳府城也不至于陷入到危险之中,至于说流寇张献忠,一定会被杨大人彻底剿灭。。。”
朱由检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麾下诸位大臣的心思他岂能不知。
“薛爱卿,傅爱卿,文弱进入中原,负责剿灭流寇的事宜,这朝中的兵家大事,内阁以及兵部就要多多考虑,朕不管文弱是不是能够彻底打败张献忠,朕所知道的是,河南行省已经陷入到彻底的混乱之中,左良玉与贺人龙部,就算是能够快速的进入河南,剿灭李自成和罗汝才,南阳府城怕也是保不住的,不知道你们是怎么看待此事的,有没有很好的应对办法。。。”
薛国观与傅宗龙都没有开口回答。
。。。
偏殿安静下来,朱由检看着身边的王承恩,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承恩,朕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一个内阁首辅,一个兵部尚书,面对中原混乱的局势,提不出任何好的应对办法,朕本想问问他们该如何应对辽东的事宜,到后来都没有心情了。”
一直没有开口的王承恩,这个时候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薛大人和傅大人所说的还是有些道理。”
王承恩这句话说的很肯定,也让朱由检颇感意外。
其实王承恩内心是明白的,皇上信任的还是杨嗣昌,不管是中原剿灭流寇的战斗,还是抑制辽东的吴宗睿,大大小小的事情,皇上几乎没有听内阁的建议,如此情况之下,想要内阁与兵部提出多少的建议,几乎不可能。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谋明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谋明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