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七百八十三章 恢复漕运
目录:谋明天下| 作者:风中的失落| 类别:历史军事
商贾的嗅觉是最为敏锐的,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最好的消息,漕运中断,大量的漕粮积压在各地码头,官府没有多大的损失,但商贾与漕船船主无法忍受,漕粮积压的时间越长,他们的损失就越大。
更加要命的是,眼看着南方的粮食开始成熟,距离秋收季节越来越近,粮食的价格必定大幅度的下滑,积压在码头的这一批漕粮,可是在青黄不接时节收购起来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如果等到粮食全面收获的时节运送到北方去,那商贾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官府可不会考虑商贾和漕船船主的损失,他们只是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来收购漕粮。
张献忠占领淮安府城的时候,商贾四散而逃,根本不敢在府城和漕运码头停留,不过张献忠撤离、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得到消息的商贾,迅速回到淮安府城,部分的商贾商议之后,马上就到漕运总督府去询问消息,因为商贾对登莱新军是熟悉的,他们也知道登莱新军的掌舵人、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异常的重视商贸发展。
漕运总督府,厢房。
桌案上面满满的摆放着商贾的请愿书,都是恳求恢复漕运、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的,总督府的外面,还等着一批心急如焚的商贾与漕船船主。
廖文儒放下手中的一份文书,看了看罗典召。
“罗将军,漕运码头积压了大量的漕粮,杭州方向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这些漕船和漕粮不能够总是积压,这样下去,漕运码头也无法承受,开年以来,仅仅有两百艘漕船到了北方,我想是不是放行一部分的漕船,让他们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掌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府,已经全面瘫痪,总督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斩杀,从淮安府城一直到山东,所有的漕运码头都由登莱新军直接控制,可以说,大明最为重要的漕运,基本被登莱新军控制,只要廖文儒等人开口,漕粮是一定能够运送到北方去的。
听见廖文儒这样说,罗典召有些迟疑。
“刘都督,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请示大人之后做出决定啊。”
廖文儒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罗点召说的在理,对于皇上、朝廷和北方来说,漕运的确是最大的事宜,尽管说有两百艘漕粮运送到北方去了,不过北方缺粮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就连京城都在告急,有些缺乏粮食,更不用说北直隶各地了。
漕粮和漕运对于登莱新军来说,也是重大的事宜,需要谨慎做出决定。
如果全面恢复漕运,北方粮食供应充足了,皇上和朝廷的压力必然骤降,北直隶的局势也能够稳定下来,这样做是不是符合登莱新军的利益。
廖文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没有详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见廖文儒暂时没有开口,罗典召继续开口了。
“刘都督,恢复漕运早一天晚一天问题都不是太大,虽然杭州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末将建议,还是请示大人,大人就在清河,距离淮安府城不是很远,最多也就是等待一天到两天左右的时间,至于说码头上的那些商贾和漕船船主,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廖文儒点点头,虽然有关登莱新军未来的事宜,他也有所考虑,但所处地位不一样,也就不可能考虑的那么深远,很多的是事宜,特别是重大的事宜,都是大人拍板和最终决定,廖文儒就不需要考虑的那么深远了。
“也好,就依你说,我这就给大人写去信函,恳请大人做出决定。。。”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亲兵就进来禀报,说信义押司送来了信函。
拆开信函,廖文儒看的很快,脸上露出了颇为吃惊的神情。
“刘都督,是大人写来的信函吗。。。”
廖文儒点点头,将看完的信函递给了罗典召,罗典召摆了摆手,没有接过信函。
“刘都督,您是知道的,末将识字不多,一般的文书能够看懂,大人的信函就不一定了,您就说说,大人下达了什么命令,末将去执行就是了。”
廖文儒看着罗典召,没有马上说起信函上面的事宜。
“罗将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人一直都在强调学识的事宜,我看你还是要多多识字,今后你领兵单独作战,大人若是写去信函,你不能够看懂,就要误事了。。。”
罗典召脸有些红,对着廖文儒抱拳开口了。
“末将知道,可末将不是读书的料,这么多年过去,末将一直都拼命的识字,却总是记不住,今后末将一定努力,认识更多的字。”
廖文儒有些无奈,看着罗典召开口了。
“大人的信函里面,说到了漕运的事宜,大人要求我们畅通漕运,第一批放行五百艘漕船,运送漕粮前往北直隶,大人马上就要到淮安府来了。。。”
罗典召脸上也露出吃惊的神情。
“什么,大人说到了漕运的事情吗,这么说,刘都督不需要给大人写去信函了。”
廖文儒没有犹豫,马上开始下令。
“罗将军,漕运总督府的事宜,暂时由你我负责决断,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大人将丁大人去世的事宜,禀报给了皇上和朝廷。”
“让你我负责漕运总督府的事宜,这是大人对你我的信任,我们必须要做好,昨日我到漕运码头去看了,积压在码头的漕船估计有千余艘,全部都装着漕粮,我们就按照漕船停留时间的长短,放行五百艘漕船。”
“此事清罗将军多操心,不过有一点我要把话说在前面。漕船运送粮食的先后,必须按照规矩来,谁先在漕运码头等候,就让谁出发前往北直隶,我们决不能从中获取商贾的任何好处,若是让我发现了这等的情况,一定严惩。。。”
罗典召对着廖文儒抱拳。
“刘都督放心,末将一定将这件事情办好。”
。。。
清河,刘宁脸上带着不解的神情。
“大人,属下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恢复漕运,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了,皇上和朝廷没有派遣新任的漕运总督,属下觉得就可以暂时不恢复漕运。。。”
其实,在是不是恢复漕运的方面,吴宗睿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索。
恢复漕运,对于稳定北直隶的局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大量的漕粮运送到北直隶,解决了北直隶缺粮的问题,百姓就能够稳定下来,就不会闹事了。
严格说起来,北直隶局势不稳定,对于吴宗睿和等莱新军来说,是有利的。
不过吴宗睿想到了民心。
北直隶的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皇上和朝廷会高度关注,但不会当做天大的事情来对待,北直隶以及中原的老百姓缺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十多年以来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朱由检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北直隶和中原的百姓就缺粮。
其实各地都设有粮仓,关键时刻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就能够迅速的稳定局势,可惜皇上和朝廷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他们所谓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免去百姓的赋税,要知道百姓已经没有粮食吃了,你免去人家的赋税,有什么作用。
特别是朝中的那些大人,嘴上说的是以民为本,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做的却是另外一套,他们大幅度的削减商贸赋税,增加百姓的农业赋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说到底,都是因为商贾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他们所谓的不与民争利,就是要免去商贸赋税。
吴宗睿绝无这样的想法。
看着一脸疑惑的刘宁,吴宗睿慢慢开口了。
“刘宁,我明白你的疑惑,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无可奈何,一定会准了我的奏折,其实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可你想过没有,漕粮不能够运送到北直隶,最终承担后果的是谁,是北直隶的老百姓,官吏士绅和富户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前些日子运送到北直隶的两百艘漕粮,全部都被户部收购了,情报司禀报的消息显示,户部留下一半的漕粮,其余的漕粮,都是京城的权贵获得,有些权贵,甚至高价出售粮食。。。”
“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卡住漕运,有多大的作用,我甚至可以预料到,皇上和朝廷很有可能将北直隶缺乏粮食的责任,退给等莱新军,推到我的头上。”
“所以说,漕运必须要恢复,一部分的漕粮必须运送到北直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那些漕船的船主,大肆宣扬漕运已经畅通的事宜,这样一来,如果北直隶还是缺粮,是谁的责任就很清楚了。”
“当然,我们不会将所有的漕粮都运送到北直隶,我们依旧要卡住户部,运送到北直隶的漕粮数量方面明显不足,如此户部捉襟见肘,必定会向皇上叫苦,如此情况之下,我们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岂能拒绝。”
。。。
刘宁拼命的点头,这一次他完全听懂了。
更加要命的是,眼看着南方的粮食开始成熟,距离秋收季节越来越近,粮食的价格必定大幅度的下滑,积压在码头的这一批漕粮,可是在青黄不接时节收购起来的,价格完全不一样,如果等到粮食全面收获的时节运送到北方去,那商贾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官府可不会考虑商贾和漕船船主的损失,他们只是按照市场上的价格来收购漕粮。
张献忠占领淮安府城的时候,商贾四散而逃,根本不敢在府城和漕运码头停留,不过张献忠撤离、登莱新军进驻淮安府城,得到消息的商贾,迅速回到淮安府城,部分的商贾商议之后,马上就到漕运总督府去询问消息,因为商贾对登莱新军是熟悉的,他们也知道登莱新军的掌舵人、大明蓟辽督师吴宗睿,异常的重视商贸发展。
漕运总督府,厢房。
桌案上面满满的摆放着商贾的请愿书,都是恳求恢复漕运、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的,总督府的外面,还等着一批心急如焚的商贾与漕船船主。
廖文儒放下手中的一份文书,看了看罗典召。
“罗将军,漕运码头积压了大量的漕粮,杭州方向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赶来,这些漕船和漕粮不能够总是积压,这样下去,漕运码头也无法承受,开年以来,仅仅有两百艘漕船到了北方,我想是不是放行一部分的漕船,让他们将漕粮运送到北方去。”
掌管漕运的漕运总督府,已经全面瘫痪,总督府的大部分官员都被斩杀,从淮安府城一直到山东,所有的漕运码头都由登莱新军直接控制,可以说,大明最为重要的漕运,基本被登莱新军控制,只要廖文儒等人开口,漕粮是一定能够运送到北方去的。
听见廖文儒这样说,罗典召有些迟疑。
“刘都督,这么大的事情,是不是请示大人之后做出决定啊。”
廖文儒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他知道罗点召说的在理,对于皇上、朝廷和北方来说,漕运的确是最大的事宜,尽管说有两百艘漕粮运送到北方去了,不过北方缺粮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就连京城都在告急,有些缺乏粮食,更不用说北直隶各地了。
漕粮和漕运对于登莱新军来说,也是重大的事宜,需要谨慎做出决定。
如果全面恢复漕运,北方粮食供应充足了,皇上和朝廷的压力必然骤降,北直隶的局势也能够稳定下来,这样做是不是符合登莱新军的利益。
廖文儒没有想的那么深远,没有详细分析其中的利弊。
看见廖文儒暂时没有开口,罗典召继续开口了。
“刘都督,恢复漕运早一天晚一天问题都不是太大,虽然杭州的漕船还在源源不断的前来,末将建议,还是请示大人,大人就在清河,距离淮安府城不是很远,最多也就是等待一天到两天左右的时间,至于说码头上的那些商贾和漕船船主,他们也说不出什么话来。。。”
廖文儒点点头,虽然有关登莱新军未来的事宜,他也有所考虑,但所处地位不一样,也就不可能考虑的那么深远,很多的是事宜,特别是重大的事宜,都是大人拍板和最终决定,廖文儒就不需要考虑的那么深远了。
“也好,就依你说,我这就给大人写去信函,恳请大人做出决定。。。”
廖文儒还没有说完,亲兵就进来禀报,说信义押司送来了信函。
拆开信函,廖文儒看的很快,脸上露出了颇为吃惊的神情。
“刘都督,是大人写来的信函吗。。。”
廖文儒点点头,将看完的信函递给了罗典召,罗典召摆了摆手,没有接过信函。
“刘都督,您是知道的,末将识字不多,一般的文书能够看懂,大人的信函就不一定了,您就说说,大人下达了什么命令,末将去执行就是了。”
廖文儒看着罗典召,没有马上说起信函上面的事宜。
“罗将军,这么多年过去了,大人一直都在强调学识的事宜,我看你还是要多多识字,今后你领兵单独作战,大人若是写去信函,你不能够看懂,就要误事了。。。”
罗典召脸有些红,对着廖文儒抱拳开口了。
“末将知道,可末将不是读书的料,这么多年过去,末将一直都拼命的识字,却总是记不住,今后末将一定努力,认识更多的字。”
廖文儒有些无奈,看着罗典召开口了。
“大人的信函里面,说到了漕运的事宜,大人要求我们畅通漕运,第一批放行五百艘漕船,运送漕粮前往北直隶,大人马上就要到淮安府来了。。。”
罗典召脸上也露出吃惊的神情。
“什么,大人说到了漕运的事情吗,这么说,刘都督不需要给大人写去信函了。”
廖文儒没有犹豫,马上开始下令。
“罗将军,漕运总督府的事宜,暂时由你我负责决断,漕运总督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大人将丁大人去世的事宜,禀报给了皇上和朝廷。”
“让你我负责漕运总督府的事宜,这是大人对你我的信任,我们必须要做好,昨日我到漕运码头去看了,积压在码头的漕船估计有千余艘,全部都装着漕粮,我们就按照漕船停留时间的长短,放行五百艘漕船。”
“此事清罗将军多操心,不过有一点我要把话说在前面。漕船运送粮食的先后,必须按照规矩来,谁先在漕运码头等候,就让谁出发前往北直隶,我们决不能从中获取商贾的任何好处,若是让我发现了这等的情况,一定严惩。。。”
罗典召对着廖文儒抱拳。
“刘都督放心,末将一定将这件事情办好。”
。。。
清河,刘宁脸上带着不解的神情。
“大人,属下一直都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要恢复漕运,丁启睿大人已经去世了,皇上和朝廷没有派遣新任的漕运总督,属下觉得就可以暂时不恢复漕运。。。”
其实,在是不是恢复漕运的方面,吴宗睿也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索。
恢复漕运,对于稳定北直隶的局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只要大量的漕粮运送到北直隶,解决了北直隶缺粮的问题,百姓就能够稳定下来,就不会闹事了。
严格说起来,北直隶局势不稳定,对于吴宗睿和等莱新军来说,是有利的。
不过吴宗睿想到了民心。
北直隶的老百姓在死亡线上挣扎,皇上和朝廷会高度关注,但不会当做天大的事情来对待,北直隶以及中原的老百姓缺粮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十多年以来都是如此,甚至可以说朱由检登基做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北直隶和中原的百姓就缺粮。
其实各地都设有粮仓,关键时刻打开粮仓救济百姓,就能够迅速的稳定局势,可惜皇上和朝廷从未下过这样的旨意,他们所谓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免去百姓的赋税,要知道百姓已经没有粮食吃了,你免去人家的赋税,有什么作用。
特别是朝中的那些大人,嘴上说的是以民为本,朝廷不能够与民争利,做的却是另外一套,他们大幅度的削减商贸赋税,增加百姓的农业赋税,逼得百姓走投无路,说到底,都是因为商贾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而他们所谓的不与民争利,就是要免去商贸赋税。
吴宗睿绝无这样的想法。
看着一脸疑惑的刘宁,吴宗睿慢慢开口了。
“刘宁,我明白你的疑惑,如果我们这个时候给皇上和朝廷写去奏折,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无可奈何,一定会准了我的奏折,其实这样做,也是可以的。”
“可你想过没有,漕粮不能够运送到北直隶,最终承担后果的是谁,是北直隶的老百姓,官吏士绅和富户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前些日子运送到北直隶的两百艘漕粮,全部都被户部收购了,情报司禀报的消息显示,户部留下一半的漕粮,其余的漕粮,都是京城的权贵获得,有些权贵,甚至高价出售粮食。。。”
“如此情况之下,我们卡住漕运,有多大的作用,我甚至可以预料到,皇上和朝廷很有可能将北直隶缺乏粮食的责任,退给等莱新军,推到我的头上。”
“所以说,漕运必须要恢复,一部分的漕粮必须运送到北直隶,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那些漕船的船主,大肆宣扬漕运已经畅通的事宜,这样一来,如果北直隶还是缺粮,是谁的责任就很清楚了。”
“当然,我们不会将所有的漕粮都运送到北直隶,我们依旧要卡住户部,运送到北直隶的漕粮数量方面明显不足,如此户部捉襟见肘,必定会向皇上叫苦,如此情况之下,我们举荐卢发轩出任漕运总督,皇上和朝廷岂能拒绝。”
。。。
刘宁拼命的点头,这一次他完全听懂了。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谋明天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谋明天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