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永世帝唐 雏凤初鸣 第一章:长安街头

雏凤初鸣 第一章:长安街头

目录:永世帝唐| 作者:清风逸之| 类别:历史军事

    月眉双手攀着殷清风的肩膀,踮着脚尖看向前面的坊门。听郎君说起无数次的西市就要到了,她心中充满了期待。

    “啊~~这就是胡人?郎君不是说他们黄头发蓝眼珠吗

    咦~他竟然会说唐话啊!好难听哟~~~

    他们真的不沐浴吗?那,郎君的香皂为什么还卖给他们?

    ...”

    殷清风摆了一下手,示意身后的任大他们散开,然后溺爱的向她讲起他所知道的西市。

    西市,隋唐两代长安城内几乎所有的对胡贸易,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胡商是汉人对那些从西面来的商人的统称,分行商和坐商。

    胡商中的行商不同于中国走街串巷的货郎,而是指那些从长安或洛阳、泉州等地批发商品回去卖的群体;坐商则是那些在中国开设店铺,售卖他们带来的商品的胡人。

    西域贩卖到大唐的品种不多,像什么珠玑、玉石、犀象、昆仑奴、水果的幼株、种子、蒲桃酒等。

    给中国带来巨额财富的瓷器和茶叶,现在还不是主要的商品,但是他们带走的的丝绸、东方风格的奢侈品,足以让他们穿越风高浪急的大海与茫茫的戈壁沙漠。

    殷清风很想发个视频,证明他现在正站在传说中的那个大唐的长安街头。可惜,再强大的网络,也不能穿越一千四百年的时光。

    莫名的被命运撞了一下腰的他,一觉醒来变成了深宅里的一个妾生子。

    凌烟阁里有个叫殷峤的,因为无后,过继本族侄子殷元为嗣。他占据的身体,就是是属于殷元的庶子---殷清风的。

    历史上,殷峤是武德五年春随李世民征讨刘黑闼,在行军的路上病故的。可是任逸魂穿而来的时候,正是殷峤去世的那一天,这比历史上提前了半年左右。

    不管他的到来,是不是殷峤用翅膀扇来的,既然命运被老天爷安排了一次,那就接受现实吧,不是谁都有机会被上天捉弄的。

    经历了无数个痛苦的日夜后,当任逸打算以殷清风的名义在唐朝好好混下去的时候,才发现事情不是他想象得那么简单。

    殷元有一妻一妾、一嫡子一嫡女,还有一庶子一庶女。看似简单的家庭,规矩却多得吓人不说,整个国公府的气氛不是一般的沉闷压抑。

    在尝试改变一下妾生子的地位时,已经接受现实的他,被他在唐朝的嫡母裴氏无情的拍倒在地。他这才清楚的认识到,原来妾生子的地位真的只比奴仆的高上那么一点点。

    来自现代的灵魂的他,心比天还高。在来到唐朝的四个月后的某一天,留下一封信并带着贴身侍女寻机逃离了国公府。

    在长安城南的某个角落安顿下来后,他发现在古代想要生存下来好像挺麻烦的。因为他不没弄清楚起源于汉代的四民论,对唐朝初年的思想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果商人阶层像明、清时代那样低下的话,他想要挣钱养家糊口,就有些麻烦了。

    不过,在经过多次行走在东、西两市的经历告诉他,他想多了。

    他不止一次的看到,商家们是如何不卑不亢的面对所谓的贵人的,也不止一次看见那些贵人是如何面带矜持的微笑面对商家的。

    他这才恍然,原来经过三百年的战乱,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还远没有出现。

    他养家糊口的首选,是制作和贩卖肥皂。

    制造原始的肥皂并不麻烦,只需要在动物油脂里搅拌进去一定比例的草木灰或烧碱,并掌握好加热的火候就差不多了。

    利用草木灰制成的肥皂,卖相是很难看的。必须把粗肥皂加热熔化,再过滤提纯才行。为了提高档次,他又往里面加了一些胭脂粉。

    至于洗涤效果嘛,反正是比唐人用皂角豆制成的皂豆好用。

    最初,他为了避免被冠上商贾的帽子,就把目标客户定为那些远来的胡商。

    而在收了任大等六人为奴之后,他干脆让他们直接卖给唐人。噱头嘛,西方万里来的宝贝,当然不便宜了。

    任大他们原是良家子,是这该死的战乱,让他们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

    机缘巧合的情况下,被他收为家奴,并冠以他在现代的姓氏。

    多日来,小侍女月眉就一直央求着要跟他去西市看热闹,他也因整日的读书读乏了,这才有了主仆八人同奔西市的场景。

    望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殷清风还是觉得不真实。

    几个月前,他还是浪迹在东方明珠的花丛浪子,一觉儿醒来之后,却变成了长安城里一个国公府里的庶子。向来无神论的他,是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啥睡个觉也能穿越了。

    “是肩负啥使命?靠腰,这很扯!就算是有啥使命要去完成,也轮不到小爷我啊!

    老爹老妈还有老姐、大外甥,抱歉了!命运强健了我,我只好在大唐享受被强健的过程了。

    幸好现在唐朝才立国没几年,要是穿越到了某个朝代的末年,那小爷就没心情享受了,保命才是主要的。”

    殷清风也是嘴上安慰自己,他知道实际情况并不乐观。

    本来一个王朝刚刚建立,应该是上下齐心合力建设美好家园的。可是因为一个人做了典范,让这个存在了近三百年的唐朝基本处于叛乱之中。

    其他王朝大多是农民起来造反,可是唐朝呢?正相反。李瑗、罗艺、王君廓、李孝常、李承乾,侯君集,李佑...

    好吧,管他谁造反呢,关键是小爷我咋活下去。”

    在殷清风的眼里,所谓的盛唐,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儿。

    农业生产依然低下、商业规模也不咋地。要不是有大量赚钱不要命的西域商人总往这里跑,往唐朝的脸上贴了不少金,唐朝可取的也只有文化上的兴盛了。

    整个唐朝,从李渊黯然退场,到武氏女帝掌权期间、到李隆基踏着众多皇族的血液上台、再到他被他儿子李亨软禁在后宫,一直到被后人传唱的李唐王朝覆灭的时候,嘿嘿~~那些李世民后人们都拼命的学他,不停的在宫里闹革命。

    革命的结果就是丢了西域、丢了嘉峪关,连帝都长安城都快变成边境城市了。

    如果说,玄武门之变打开了潘多拉的盒子,那么政治体制的缺陷就是另一个关键的因素。

    明明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王朝,偏偏要弄出一个节度使的制度来。从汉朝到隋朝统一之前,多少个例子证明这个制度是行不通的?

    好不容易平定了安史之乱,又苟延残喘了一百多年后,被高唱菊花是我的最爱的黄巢给破了后~~呃,长安。

    再后来,自我阉割的赵宋又来了个崖后无中华的绝唱...

    中华文明被灭国的一百多年后,一个和尚出身的皇帝加上朱程理学,酝酿了第二次灭国的序曲。

    野蛮的异族殖民者满清鞑子在主宰神州大地的两百多年里,将中华民族的脊梁彻底打断了。

    这一切的根源,或许可以归罪于玄武门之变。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永世帝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永世帝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