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永世帝唐 雏凤初鸣 第一百八十二章:深夜密谈

雏凤初鸣 第一百八十二章:深夜密谈

目录:永世帝唐| 作者:清风逸之| 类别:历史军事

    三令五申的终于是按住了刘仁轨,殷清风大手一挥让他赶紧滚蛋,看到他就头疼。

    “呼~~~~~~”

    刘仁轨欢天喜地的走了,殷清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觉得今天是他两辈子最黑暗的一天。

    “你说,你要是个漂亮妞儿,小爷也就痛快的收了。你个大老爷们的好意思的纠缠个没完没了吗?真是的~~~”

    发泄归发泄,但他也知道刚才的情形不容许他把事儿做绝了。如果他是一个什么德高望重的快要死的老头子,不收也就不收了,可换做是他,他就没道理了。

    这个年代讲究“天地君亲师”,“师”虽然排在最后,那也是和“天地”并列的。没人会随意拜师,也没人敢随意叛师。

    若刘仁轨是童子,收下与拒绝都有道理。偏偏他既不是童子又学有所成,还是挂着从六品上的工部员外郎。这个,就难办了。

    而且,不出意外的话,若干年后刘仁轨也是一族之长。

    尉氏刘氏从刘仁轨开始,在大唐的政坛上就一直挺蹦跳的。现在又从他这里偷师了一些理念,鬼知道他是否因为今日的拒绝而怀恨在心呢。一旦他把这仇恨子子孙孙的延续下去,谁敢保证某一年的某一天,不报复在他儿孙的身上?

    算了,多个学生也没什么,正好和李承乾当师兄弟,将来去辅助李承乾也不错。

    狠狠的安慰了一下自己,殷清风才算松了口气。

    刘仁轨的拜师的确出乎他的预料。但事已至此,还是想想对策吧。

    他之前对刘仁轨的安排是进到军队去。

    刘仁轨天然对军事就敏感,而且大局观也很好。哪怕不能亲自操刀上阵,做一个顶级参谋也是非常不错的。但这番拜师下来,他以后还甘心做一个“军汉”吗?

    头疼啊~~~

    想了好久也没理出个头绪来,殷清风只好放弃了,他还有事情没处理呢。

    他回到书房找出几张纸后,提着灯笼来到了武士彟的门外。

    又一次出乎意料的是,许敬宗也在这里,而且看模样他俩聊得还挺欢实的。

    许敬宗赶紧起身迎接他的主人,连武士彟也站起身来表示尊敬。

    殷清风终于感受到人前显贵的感觉了,只是这种感觉让他有些不自在。他一心所求的不是这富贵二字。

    他勉强笑着说道:“既然许先生也在这里,正好一同商议商议。”

    他在武士彟下首坐下,将几张纸递给武士彟。

    武士彟接过去看了一眼,就惊诧的抬起头看向殷清风。

    殷清风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看。

    武士彟按下激动的心情,耐着性子往下看。

    坐在殷清风对面的许敬宗将两人的举动看在眼里,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感觉。

    武士彟看得很仔细,许敬宗等得很焦急。

    武士彟一页一页的终于是翻到了最后,许敬宗的心却愈发被吊了起来。

    “呼~~~”

    当武士彟的目光从纸张上收回去的时候,武士彟和许敬宗俩人一明一暗的各出了一口长气。

    武士彟随手将几张纸递给许敬后闭上了眼睛。

    许敬宗心跳如鼓的接了过去,见殷清风没有阻拦,他忐忑的低下头。

    看到第一行字的时候,他也没觉得有什么惊奇。他心里刚想嘲笑武士彟的大惊小怪时,接下来的文字就让他笑不出来了。

    之后,他用了比武士彟更长的时间阅读纸上的内容。当看到最后,他的双臂无力的垂下了。

    “列祖列祖啊~~~敬宗前世到底造了什么孽,才会遇到这样一个对手?请你们原谅敬宗吧~~~这一世,许氏族人是逃不过他的手心了~~~”

    武士彟不知道什么时候睁开了双眼,“贤侄,你收购瓷窑也就罢了,为何还要满天下的收购茶山?而且,贤侄是如何得知哪些地方适合建起瓷窑呢?最后,请贤侄再解释一下对酒水的设想。”

    许敬宗暂时放下沮丧的心情,竖起耳朵想知道殷清风是如何回答的。

    殷清风说道:“茶、瓷器和酒水是集团以后主营的三个买卖。我们要在其他人没有更多的插手进去之前要尽量垄断。”

    武士彟点点头。

    事关永业集团未来的发展,已经投下全部身家的武士彟当然明白这句话其中的含义。

    “伯父来到山庄可见到这里用茶水招待诸位了吗?

    没有!

    不是小侄买不起茶叶,而是当下饮茶的方式过于复杂,同时也失去了品茶的韵味。”

    武士彟笑了笑,“老夫也不喜欢那些羊油、葱姜的味道。”

    汉魏六朝一直到宋元时期的饮茶法,“浑而烹之”,煮成浓厚的羹汤而饮。那时还没有专门的煮茶、饮茶器具,往往是在鼎、釜中煮茶,用食碗饮茶。

    唐朝茶以团饼为主,但这个茶团不是由整片整片的茶叶组成的而是茶沫。

    茶沫又叫抹茶,就是将茶叶用石磨磨成微粉状的茶粉。

    抹茶起源于隋朝,在唐、宋达到顶峰,特别在宋朝,已经有了完整的抹茶茶艺。传到东倭后,发展成为今天的倭国茶道。

    明朝之前的人们将茶煮好后,还要放人一些佐料。

    比较流行的是:“用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之属煮之百沸”。

    煮茶放“葱姜”,意图是调味;放“枣”,意图是滋补;放“橘皮、茱萸、薄荷”,是为了加香。

    一直以来,国人管喝茶叫吃茶。真正用茶叶泡茶,是从明朝开始。称呼也由吃茶改为喝茶、饮茶、泡茶等。

    殷清风说道:“小侄粗粗研究了一下,改进了种植茶树的方法,也改进了饮茶的方式。小侄相信,只要我们将这种饮茶的方式宣布出去,用日进斗金来形容集团的收益也是不够的。”

    武士彟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儿了,“好好好,老夫明日回去就派人出去,将你列出来的那些茶山或山头都买下来!”

    殷清风摆摆手,说道:“长安之地在使用存折,但在关中以外就行不通了。

    这次加盟之后,来自那些世家的阻力也会减少或消失。

    到时候,伯父可以根据帝国银行在各地开设分行的情况,再行定夺收购的步骤。”

    武士彟赞许的点点头,“贤侄之言可算缜密,但是你别忘了,老夫的木材生意已经扩大到江淮以南了。就算押运一些铜钱往南走,对老夫来说也不算难事。”

    殷清风没想到武士彟还有这等渠道,他稍微琢磨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就由伯父去安排。明日小侄让月眉将山庄的存折都交给伯父带走。”

    武士彟摆了摆手,“不用不用,老夫手里还有一些闲钱。”

    殷清风也摆了下手,“伯父可别忘了还要购买瓷窑呢。”

    武士彟回身从许敬宗手里将那几张纸接了过来,他反复比对了一下,说道:“贤侄,你列出来的这些瓷窑的数量和茶山的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超过二十个。哪怕每个地方购地在万亩以上,也不过六七百万贯,甚至还用不上。

    这样...你明日让老夫带走五百万贯。四百万运走买地,剩下一百万留着招收和安置工匠。”

    殷清风谨慎的问道:“购买瓷窑和茶山,算是集团的生意,若是由伯父出钱...而且,一百万用来安置那些工匠,恐怕不够吧...”

    武士彟笑了笑,“也就是你要做什么仁义善举。要是那些黑心的世家去招人,十万贯都用不上。

    至于瓷窑和茶山嘛,不是老夫要从集团里面抢夺利益。你那边不是要将长安城的路面都修一遍吗?你手里要留下足够的钱财,免得到时出现什么不必要的纰漏。

    老夫拿出些钱财先垫上,等加盟会后你再还回来不就可以了吗?”

    殷清风道:“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啊~~~要不是伯父想得周全,小侄还真疏忽了。”

    “哈哈哈,好一个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阅读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永世帝唐》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永世帝唐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