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三百五十二章:细水长流
目录:大宋好官人| 作者:飘依雨| 类别:历史军事
不得不说,赵煦还是很聪明的。可以说,只要读过书的,不是死读书的,都是聪明人。但聪明人也容易飘,喜欢走捷径。就好像赵煦一样,皱眉说道:“即便一文钱一个,能赚多少钱?”
没办法,在赵煦看来,一文钱是很容易赚到的。
确实,在繁华的汴梁城中,估摸一文钱掉在地上,也有人不屑于去捡。用后世的话说,一些富贾弯腰捡一文钱的时间,都足够他们赚回几贯,甚至几十上百贯钱了。赵煦虽然聪明,但他没见识过真正的贫民是怎么生活的,也想象不出来一文钱到底有多珍贵。
“这蜂窝煤,胜在量大。量一大,用的人多了,也就赚钱了。我估摸着,整个汴京城有四十万户人,也就是一百多万人口。每户人家,一天要吃两顿饭,也就是要用到六块蜂窝煤。要是酒楼茶肆,也可以用小号蜂窝煤温酒、煮水。这样的消耗更大,暂且不计。四十万户人家,每天六块蜂窝煤,你算算,这是多少钱了?”
张正书的话,非常有惑力。赵煦听了,呼吸也急促了起来。但他还是嘴硬道:“那如果有人不喜欢这蜂窝煤呢?”
“那就算四分之一好,十万户人家,每天六文钱,比买薪柴便宜多了吧?一捆薪柴二十文,也就能烧三左右。”张正书是做过调查的,这个定价也不是随便来的。如果不便宜的话,估计没有人用,宁可去砍伐树木。树木砍伐得越多,那黄河沿岸的沙子就会加速流入黄河,黄河河的沙子也会积淀得越多。一旦暴雨,黄河必然决口。可惜,这个道理到现在都没被中国人发现。
看看从秦汉以来,关中地区砍伐了多少树木吧。原本郁郁葱葱的关中平原,现在差点成了后世的黄土高原。
“这……这是多少钱来着?”
赵煦才总算觉得自己的算术学得不到家了,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算出来。
“十万户人家,一天六文钱,也就是六十万钱,一天七百七十九贯钱。近八百贯钱的生意,你居然还嫌钱不够多?”张正书一眨眼就给出了确切的数字,把赵煦雷得里嫩外焦。
“甚么,一天八百贯?那一月不就是……”赵煦的脑袋又宕机了,看得出他在算数这方面是真不行。
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一个月就是两万四千贯,一年就是二十八万八千贯。事先说明,这还是往少里估计的,我估摸着一年怎么都有五十万贯的收入。虽然不是纯利润,也足够吓人了。”
不是吓人,是吓死人。关乎民生的生意,都是胜在薄利量大,细水长流之下,是非常恐怖的一笔收益的。
赵煦才发现,一旦垄断这行业,那利润真的是太惊人了。
“这还只是汴京城啊,这还只是汴京城啊!”赵煦有点说不出话来了,他好像看到无数可的小钱钱在向他招手。
“没错,只是汴京城,就有这个消耗量了。要是开封府呢?整个大宋二十四路都用上蜂窝煤呢?不止是蜂窝煤,还有蜂窝炉,夹蜂窝煤的火钳,这些都是可以赚钱的。官营的作坊,完全可以打制。当然,前提是你得下令石炭收归国有,不然你玩不过民间资本的。”张正书总算是把他的计划全盘托出了,听得赵煦想手舞足蹈。
“哈哈哈,那岂不是比榷酒还要挣钱?”
赵煦快要乐疯了,这么换算之下,一年收个一千贯钱,好像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
“还好吧。”张正书想了想,“这个行当也只有皇家做得,寻常人做的话,只能赚小钱。而且,在南边做这生意,怕是不便。”
张正书说得是实话,因为北方多煤炭,而南方少。如果是运输的话,那成本就划不来了。
“没事,但凡有三四百万贯,就足够了!”赵煦感慨着道,“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得到这不起眼的物事,居然能赚大钱?我说你,怎么想到这法子的?要不是我知你根底,还道你是财神爷下凡了!”
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官家,你别高兴得太早。”
“怎么了,还有问题不成?”赵煦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当然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甚么问题?”赵煦皱着眉问道,不得不说张正书这盆冷水泼得太及时了。
“蜂窝煤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我估摸着一个人一天只能做四五十个蜂窝煤左右。如果没大量人手,这行当也做不得。”张正书嘿嘿一笑,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冗兵问题!
“所以,你是要朕退役老卒,充入蜂窝煤作坊之中?”
赵煦明白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而且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可问题还是有的,将门吃空饷已经是宋朝人所周知的秘密了,一旦对军大动刀斧,恐怕将门会不满。宋朝是默许将门做生意经营的,汴梁城中很多店铺都有将门的背景。据张正书所知,像在汴梁城中拥有数百间店铺的林百间,背后就是曹氏。曹氏虽然在后世声名不显,但是在宋朝却异常优渥。曹氏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代,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建树,但是在军中影响力却很大。像到了元符年间,曹氏还有曹诵、曹评、曹诗、曹曚、曹湜……都是在军中任武职。曹氏一门为将五代,不可谓不显赫。还有潘氏、高氏、种氏、杨氏、姚氏及折氏……这些都是宋朝朝廷默许他们吃空饷赚钱的。
一旦退役老卒,岂不是把问题暴露出来了?
“官家应当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将门那边不好处理啊……”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做皇帝,要平衡各方利益的……”
张正书哈哈大笑道:“官家何须担忧?既然将门有怨,何不把将门拉进来,一同赚钱?官家只是为了解决冗兵问题罢了,没理由把将门一道解决啊?”
赵煦一愣,然后拍腿大笑道:“不错不错,赚不赚钱倒是无关紧要,一旦削掉老卒,那就给国库省下数百万、数千万贯军饷了!”<b>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b>
没办法,在赵煦看来,一文钱是很容易赚到的。
确实,在繁华的汴梁城中,估摸一文钱掉在地上,也有人不屑于去捡。用后世的话说,一些富贾弯腰捡一文钱的时间,都足够他们赚回几贯,甚至几十上百贯钱了。赵煦虽然聪明,但他没见识过真正的贫民是怎么生活的,也想象不出来一文钱到底有多珍贵。
“这蜂窝煤,胜在量大。量一大,用的人多了,也就赚钱了。我估摸着,整个汴京城有四十万户人,也就是一百多万人口。每户人家,一天要吃两顿饭,也就是要用到六块蜂窝煤。要是酒楼茶肆,也可以用小号蜂窝煤温酒、煮水。这样的消耗更大,暂且不计。四十万户人家,每天六块蜂窝煤,你算算,这是多少钱了?”
张正书的话,非常有惑力。赵煦听了,呼吸也急促了起来。但他还是嘴硬道:“那如果有人不喜欢这蜂窝煤呢?”
“那就算四分之一好,十万户人家,每天六文钱,比买薪柴便宜多了吧?一捆薪柴二十文,也就能烧三左右。”张正书是做过调查的,这个定价也不是随便来的。如果不便宜的话,估计没有人用,宁可去砍伐树木。树木砍伐得越多,那黄河沿岸的沙子就会加速流入黄河,黄河河的沙子也会积淀得越多。一旦暴雨,黄河必然决口。可惜,这个道理到现在都没被中国人发现。
看看从秦汉以来,关中地区砍伐了多少树木吧。原本郁郁葱葱的关中平原,现在差点成了后世的黄土高原。
“这……这是多少钱来着?”
赵煦才总算觉得自己的算术学得不到家了,掰着手指头算了半天没算出来。
“十万户人家,一天六文钱,也就是六十万钱,一天七百七十九贯钱。近八百贯钱的生意,你居然还嫌钱不够多?”张正书一眨眼就给出了确切的数字,把赵煦雷得里嫩外焦。
“甚么,一天八百贯?那一月不就是……”赵煦的脑袋又宕机了,看得出他在算数这方面是真不行。
张正书无奈地说道:“一个月就是两万四千贯,一年就是二十八万八千贯。事先说明,这还是往少里估计的,我估摸着一年怎么都有五十万贯的收入。虽然不是纯利润,也足够吓人了。”
不是吓人,是吓死人。关乎民生的生意,都是胜在薄利量大,细水长流之下,是非常恐怖的一笔收益的。
赵煦才发现,一旦垄断这行业,那利润真的是太惊人了。
“这还只是汴京城啊,这还只是汴京城啊!”赵煦有点说不出话来了,他好像看到无数可的小钱钱在向他招手。
“没错,只是汴京城,就有这个消耗量了。要是开封府呢?整个大宋二十四路都用上蜂窝煤呢?不止是蜂窝煤,还有蜂窝炉,夹蜂窝煤的火钳,这些都是可以赚钱的。官营的作坊,完全可以打制。当然,前提是你得下令石炭收归国有,不然你玩不过民间资本的。”张正书总算是把他的计划全盘托出了,听得赵煦想手舞足蹈。
“哈哈哈,那岂不是比榷酒还要挣钱?”
赵煦快要乐疯了,这么换算之下,一年收个一千贯钱,好像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啊!
“还好吧。”张正书想了想,“这个行当也只有皇家做得,寻常人做的话,只能赚小钱。而且,在南边做这生意,怕是不便。”
张正书说得是实话,因为北方多煤炭,而南方少。如果是运输的话,那成本就划不来了。
“没事,但凡有三四百万贯,就足够了!”赵煦感慨着道,“若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得到这不起眼的物事,居然能赚大钱?我说你,怎么想到这法子的?要不是我知你根底,还道你是财神爷下凡了!”
张正书却摇了摇头,说道:“官家,你别高兴得太早。”
“怎么了,还有问题不成?”赵煦也渐渐冷静下来了。
张正书认真地说道:“当然有问题,而且是大问题。”
“甚么问题?”赵煦皱着眉问道,不得不说张正书这盆冷水泼得太及时了。
“蜂窝煤是需要大量人手的,我估摸着一个人一天只能做四五十个蜂窝煤左右。如果没大量人手,这行当也做不得。”张正书嘿嘿一笑,这才是他真正的目的,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解决冗兵问题!
“所以,你是要朕退役老卒,充入蜂窝煤作坊之中?”
赵煦明白了,这确实是个好办法,而且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可问题还是有的,将门吃空饷已经是宋朝人所周知的秘密了,一旦对军大动刀斧,恐怕将门会不满。宋朝是默许将门做生意经营的,汴梁城中很多店铺都有将门的背景。据张正书所知,像在汴梁城中拥有数百间店铺的林百间,背后就是曹氏。曹氏虽然在后世声名不显,但是在宋朝却异常优渥。曹氏是开国大将曹彬的后代,虽然在政治上没有建树,但是在军中影响力却很大。像到了元符年间,曹氏还有曹诵、曹评、曹诗、曹曚、曹湜……都是在军中任武职。曹氏一门为将五代,不可谓不显赫。还有潘氏、高氏、种氏、杨氏、姚氏及折氏……这些都是宋朝朝廷默许他们吃空饷赚钱的。
一旦退役老卒,岂不是把问题暴露出来了?
“官家应当知道,这是最好的办法。”张正书淡淡地说道。
“将门那边不好处理啊……”
赵煦叹了口气说道,“做皇帝,要平衡各方利益的……”
张正书哈哈大笑道:“官家何须担忧?既然将门有怨,何不把将门拉进来,一同赚钱?官家只是为了解决冗兵问题罢了,没理由把将门一道解决啊?”
赵煦一愣,然后拍腿大笑道:“不错不错,赚不赚钱倒是无关紧要,一旦削掉老卒,那就给国库省下数百万、数千万贯军饷了!”<b>章节内容正在努力恢复中,请稍后再访问。</b>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好官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