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四百九十八章:愿打愿挨
目录:大宋好官人| 作者:飘依雨| 类别:历史军事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达官贵人遣人过来问价了,只不过老刘工匠拿不了主意,只能推说还没定价。
“作坊建在此处自然是有些不妥的,还是得移去李家村。李家村那边,我已经腾出空地了。作坊搬过去就是了,至于销售水泥,我会在汴京城中再盘下一间小铺的。”关于水泥,张正书也知道是赚钱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大头,不是用在建房子,而是用在处理黄河水患上。看看宋朝每年都投入多少钱去治理黄河,可都等于打了水漂。别的不敢担保,一旦启用了水泥建造堤坝,黄河决口的祸患就会减至最轻了。
省钱的事,大宋朝廷会不会同意?
肯定同意,就算没钱,张正书也有办法。找银行贷款啊,低息贷款,用税收来保证,一举两得!
当然,现在八字都没一撇,要让朝廷出钱买水泥,首先得让赵煦清楚水泥的性能先。然而现在宋夏大战正酣,赵煦哪里有时间管这些小事?
这里面的种种,老刘工匠自然是不会知情的,但他知道了张正书把水泥放在了心上就足够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工匠都很朴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面对这样的老工匠,张正书自然也不会诓骗他的,既然水泥能赚钱,还是一家独大的产业,为何放着钱不赚?再加上水泥的生产除了看起来脏了点,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污染的,关键是排污处理要妥当才行。
不过,相比起一点点的污染,水泥的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了水泥,那么大宋建造堡寨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耗时耗力了,随随便便拉几车水泥过去,配合着砖块也好,碎石也好,不用一两个月,就能建起一座城来。
“小官人,这超市甚么时候再向上建造楼层?”
了却了水泥的心愿之后,老刘工匠就剩另一个心愿了,他要亲手建造出大宋最高的建筑!
“额,看情况再说吧……”
张正书敷衍地说道,其实他也不确定要不要往上加楼层,对于一个很原始的超市来说,两层其实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往上加楼层,其实也没啥技术性的问题,就怕宋朝出产的钢筋不给力。哪怕是提高了冶炼技术,可钢材的质量,也不是时时能保证的。
见老刘工匠神情沮丧,张正书连忙安慰说道:“即便这超市不是大宋第一高楼,可城中那些达官贵人说不定会想着建造这样一个高楼啊!就算他们原本没想着要建高达七、八层的楼房,可我们能忽悠他们建啊……”
“忽悠?!”
老刘工匠明显是老实人,不太明白这个意思。
“就是尽力夸大,把钢筋混凝土房子说得天花乱坠,让那些达官贵人,乡绅巨贾动心嘛!”张正书嘿嘿一笑说道,“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怪不得谁……”
老刘工匠老脸一红,明白了“忽悠”的意思,但他还是有点顾虑的。
“小官人,这不太好吧?”
张正书手一挥,大咧咧地说道:“有什么不好的,你该不会是对这钢筋混凝土房子没信心吧?”
老刘工匠是最清楚的,在不计成本投入之后,这超市可以说是大宋最坚固的房子之一了。不管是地龙翻身,还是黄河决口,都无法将它动摇分毫。不仅是因为地基打得深厚,更是钢筋混凝土的威力,不惧风吹雨打。唯一的隐患就是上面贴的瓷片,可能会先于楼体崩落。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事,大不了重新贴过一遍瓷片,顺带再加多一层楼。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所。坚固耐用,永远是第一选择。
至于什么标新立异,装饰华美,那都是次要的。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乡绅巨贾也好,达官贵人也罢,要求都是一样的。而这,也恰恰是钢筋混凝土房子的最大优点。试问,木质结构的房子坚固耐用度又怎么比得上砖石结构的房子呢?
更别说,砖石结构的房子还耐火,冬暖夏凉了。
可以说,一旦张正书决心进入房地产行业,他将是大宋房地产的第一人,谁都比不上!
好在,张正书知道房地产怎么说也只是用来住的,于国没多少有益的用途,还是坚持不懈地创办工厂,才能富国强兵。不过嘛,顺带赚赚房地产的钱也不是什么坏事,搂草打兔子的事嘛!
“这能行么?”
老刘工匠还是有所犹豫,这不是在骗人吗?
“怕什么,这又不是诓骗他们,钢筋混凝土房子是好嘛!且不说什么,整个汴京城的房子自我大宋立国以来,已经换了多少茬了?不客气的说,我们这钢筋混凝土房子,只要质量过硬,随随便便过个一百年都没事!即便有什么问题,再用水泥修修补补,又能继续坚挺个一百年。”张正书“循循善诱”地说道,“再说了,这钢筋混凝土房子也能很美观的嘛!回头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我给你几张设计图,你就知道这钢筋混凝土房子还能这么建造的……”
老刘工匠半信半疑,但眼下只能任由张正书怎么说了。他打定了主意,有客人上门的时候,他就有一句说一句。
“那价钱怎么算?”
面对老刘工匠的问话,张正书也陷入了抉择。
“水泥的话,论斤算。一斤水泥成本是五十文钱,那就收他一百文钱好了。工钱的话,大匠一天三百钱,小匠一天两百钱。瓷片、砖石另计。大概算个数,那就是一层五十万钱左右。也就是一层楼,大概六百五十贯那样子。区区几百贯钱,汴京城那么多达官贵人,肯定是不当一回事的。但是对你们来说,这里面的赚头就大了。你老刘还能带几个徒弟,组一支建筑队。以后建造钢筋混凝土房子,就只能找你们。”
张正书说的数字确实很正常,在汴梁城随随便便买间屋子,两进院落的也起码要数千贯钱。寸土寸金来形容汴梁城,并不为过。哪怕是自己有地,准确请工匠来建造房屋,那也是要数百贯钱的,少说也得四五百贯那样子。现在才六百五十贯一层,可以建好几层,算起来绝对不吃亏。想想看,一样的地方,可居住面积却大了好几倍,聪明人都知道怎么样才划算!
“作坊建在此处自然是有些不妥的,还是得移去李家村。李家村那边,我已经腾出空地了。作坊搬过去就是了,至于销售水泥,我会在汴京城中再盘下一间小铺的。”关于水泥,张正书也知道是赚钱的东西。因为真正的大头,不是用在建房子,而是用在处理黄河水患上。看看宋朝每年都投入多少钱去治理黄河,可都等于打了水漂。别的不敢担保,一旦启用了水泥建造堤坝,黄河决口的祸患就会减至最轻了。
省钱的事,大宋朝廷会不会同意?
肯定同意,就算没钱,张正书也有办法。找银行贷款啊,低息贷款,用税收来保证,一举两得!
当然,现在八字都没一撇,要让朝廷出钱买水泥,首先得让赵煦清楚水泥的性能先。然而现在宋夏大战正酣,赵煦哪里有时间管这些小事?
这里面的种种,老刘工匠自然是不会知情的,但他知道了张正书把水泥放在了心上就足够了。
不得不说,宋朝的工匠都很朴实,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面对这样的老工匠,张正书自然也不会诓骗他的,既然水泥能赚钱,还是一家独大的产业,为何放着钱不赚?再加上水泥的生产除了看起来脏了点,但其实并没有多少污染的,关键是排污处理要妥当才行。
不过,相比起一点点的污染,水泥的特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有了水泥,那么大宋建造堡寨的时候就不用这么耗时耗力了,随随便便拉几车水泥过去,配合着砖块也好,碎石也好,不用一两个月,就能建起一座城来。
“小官人,这超市甚么时候再向上建造楼层?”
了却了水泥的心愿之后,老刘工匠就剩另一个心愿了,他要亲手建造出大宋最高的建筑!
“额,看情况再说吧……”
张正书敷衍地说道,其实他也不确定要不要往上加楼层,对于一个很原始的超市来说,两层其实已经差不多够用了。往上加楼层,其实也没啥技术性的问题,就怕宋朝出产的钢筋不给力。哪怕是提高了冶炼技术,可钢材的质量,也不是时时能保证的。
见老刘工匠神情沮丧,张正书连忙安慰说道:“即便这超市不是大宋第一高楼,可城中那些达官贵人说不定会想着建造这样一个高楼啊!就算他们原本没想着要建高达七、八层的楼房,可我们能忽悠他们建啊……”
“忽悠?!”
老刘工匠明显是老实人,不太明白这个意思。
“就是尽力夸大,把钢筋混凝土房子说得天花乱坠,让那些达官贵人,乡绅巨贾动心嘛!”张正书嘿嘿一笑说道,“这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事,怪不得谁……”
老刘工匠老脸一红,明白了“忽悠”的意思,但他还是有点顾虑的。
“小官人,这不太好吧?”
张正书手一挥,大咧咧地说道:“有什么不好的,你该不会是对这钢筋混凝土房子没信心吧?”
老刘工匠是最清楚的,在不计成本投入之后,这超市可以说是大宋最坚固的房子之一了。不管是地龙翻身,还是黄河决口,都无法将它动摇分毫。不仅是因为地基打得深厚,更是钢筋混凝土的威力,不惧风吹雨打。唯一的隐患就是上面贴的瓷片,可能会先于楼体崩落。不过这都不算什么事,大不了重新贴过一遍瓷片,顺带再加多一层楼。
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子是安身立命之所。坚固耐用,永远是第一选择。
至于什么标新立异,装饰华美,那都是次要的。在这一点上,不管是乡绅巨贾也好,达官贵人也罢,要求都是一样的。而这,也恰恰是钢筋混凝土房子的最大优点。试问,木质结构的房子坚固耐用度又怎么比得上砖石结构的房子呢?
更别说,砖石结构的房子还耐火,冬暖夏凉了。
可以说,一旦张正书决心进入房地产行业,他将是大宋房地产的第一人,谁都比不上!
好在,张正书知道房地产怎么说也只是用来住的,于国没多少有益的用途,还是坚持不懈地创办工厂,才能富国强兵。不过嘛,顺带赚赚房地产的钱也不是什么坏事,搂草打兔子的事嘛!
“这能行么?”
老刘工匠还是有所犹豫,这不是在骗人吗?
“怕什么,这又不是诓骗他们,钢筋混凝土房子是好嘛!且不说什么,整个汴京城的房子自我大宋立国以来,已经换了多少茬了?不客气的说,我们这钢筋混凝土房子,只要质量过硬,随随便便过个一百年都没事!即便有什么问题,再用水泥修修补补,又能继续坚挺个一百年。”张正书“循循善诱”地说道,“再说了,这钢筋混凝土房子也能很美观的嘛!回头有客人上门的时候,我给你几张设计图,你就知道这钢筋混凝土房子还能这么建造的……”
老刘工匠半信半疑,但眼下只能任由张正书怎么说了。他打定了主意,有客人上门的时候,他就有一句说一句。
“那价钱怎么算?”
面对老刘工匠的问话,张正书也陷入了抉择。
“水泥的话,论斤算。一斤水泥成本是五十文钱,那就收他一百文钱好了。工钱的话,大匠一天三百钱,小匠一天两百钱。瓷片、砖石另计。大概算个数,那就是一层五十万钱左右。也就是一层楼,大概六百五十贯那样子。区区几百贯钱,汴京城那么多达官贵人,肯定是不当一回事的。但是对你们来说,这里面的赚头就大了。你老刘还能带几个徒弟,组一支建筑队。以后建造钢筋混凝土房子,就只能找你们。”
张正书说的数字确实很正常,在汴梁城随随便便买间屋子,两进院落的也起码要数千贯钱。寸土寸金来形容汴梁城,并不为过。哪怕是自己有地,准确请工匠来建造房屋,那也是要数百贯钱的,少说也得四五百贯那样子。现在才六百五十贯一层,可以建好几层,算起来绝对不吃亏。想想看,一样的地方,可居住面积却大了好几倍,聪明人都知道怎么样才划算!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好官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