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八十二章:低估了
目录:大宋好官人| 作者:飘依雨| 类别:历史军事
<content>
蔗糖作坊的事,并没有耽搁多长时间。手机端接下来张正书他们开始走陆路到了广南西路,一路配备了药物,才险而又险地避过了丛生的瘴疠。其实这药品,是防蚊药袋,是系统提供药材清单,张正书让人做了不少随身携带着的。除此之外,还有随时可以用药的臭蒿。
张正书知道,一旦在这地方感染了疟疾,不及时医治的话,恐怕真的交代了。
好在张正书停留得也不是很久,再加宋朝这时候的广南两路,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瘴疠了,所以都平安无事地离开了广南两路。
再加张正书传下去的防蚊药材,以及治疗疟疾的药——臭蒿,也是黄花蒿,已经让广南两路的百姓受用良多了。毕竟黄花蒿在大宋境内随便找都能找得到,得了疟疾之后立即采来煎服,再外敷,疟疾是猖獗不了多久的。其实,在宋朝之前阻碍汉人开发江南以南地区的,是那恐怖的瘴疠。但现在疟疾能治,百姓还会用艾草熏杀蚊子,广南两路除了暑热、湿气交蒸之外,和大宋其他地方没啥两样了。
“郎君,这黄花蒿真的能治疟疾?”
曾瑾菡有点好地问道。
“嗯,绝对可以,但如果你用青蒿,那治不了了。”张正书说道,“回去后你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虽然也观察不了什么,反正这黄花蒿里面含有青蒿素,青蒿素能杀死体内疟原虫,达到治疗的目的。之前我说过了,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青蒿素能杀死这些疟原虫,疟疾自然好了。”
“那郎君怎么不留名呢,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啊!”
曾瑾菡有点不明白。
张正书笑道:“其实这臭蒿早被人用作药了,《神农本草经》里有,只不过被归属为青蒿罢了。但沈梦溪的《梦溪笔谈》里写明了两种青蒿是不一样的,我把臭蒿叫做黄花蒿,别名臭蒿,是为防止百姓误用而没取到疗效。至于为何不留名嘛,我又不是大夫,留名对我有何益?只不过我恰好知道臭蒿能治疟疾罢了。”
史陌则感慨:“世人若都像小官人一样不好名,岂会有如此多的纷争?”
张正书也没说话,他只是觉得做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罢了。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尽快把广南两路变成后世那样的鱼米之乡,这样一来,粮食有了保证,人口会繁衍开去,作坊也能吃人口红利而兴起,海贸也会更加繁荣。其实,即便是张正书不这么做,在二十八年后广南两路一样会被这么开发的,张正书只不过把时间提前了一点罢了。
再加臭蒿入药早被老祖宗发现了,只不过还没有能意识到臭蒿能治疗疟疾罢了。张正书只不过提了一个用法,自然不敢留名。
可以预见,在没有疟疾困扰之后,广南两路将会以怎么样的速度发展。
张正书对广南两路的期待,甚至超过了荆湖两路。毕竟广南两路都是有出海口的,一旦成为良港,潜力非同小可。再加气候适宜,是最适合种植两季稻、甘蔗等作物的地方。这样的宝地,一旦彻底开发了,潜力有多么惊人?更重要的是,张正书把两地弄得繁华富裕了,税收增加了,交趾肯定在一旁窥视的。
一旦交趾人胆敢再次入侵,估摸宋朝统治者也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不错,这是张正书的“险恶用心”!
只是这个用心,还不能对别人明言。这是堂堂的阳谋,不得不让朝廷诸公屈服的。
其实,一旦禁军通过蜂窝煤作坊完成新老更替,再恢复训练,又是一支强军,岂会怕那些交趾猴子?而且到了那时候,大宋的税收继续增加,军费也充足,彻底占领交趾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关键是,大宋出兵还是“师出有名”的,其一交趾是国“固有土地”,只不过被小人窃取了去;其二,交趾多次入侵宋境烧杀抢掠,人神共愤;其三,交趾有不少汉民后裔想要归国……好吧,第三条是借口,随便找个人来冒充交趾人行了。
张正书相信,当一块肥肉放到大宋嘴边,没理由不吃的。
布局完广南两路之后,张正书一行人北了。先是到了荆湖南路,然后坐船到了荆湖北路。历时差不多一个月,才再次回转到长江,通过大运河而转入汴河。不是说荆湖两路不重要,相反在明清之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地方,也是一个宝地。但是相对起广南两路来说,荆湖两路水运能力也有,是缺少出海口,除了长江、洞庭湖以外,通航不了大船,这是硬伤。所以,地位下降了一点。换句话说,是地方潜力不够大,而且也开发得差不多了。于是,张正书只在荆湖两路呆了十余天罢了。
回到汴梁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末了。
“郎君,怎么这些天都是阴雨连绵的?”刚刚下船要撑起油纸伞的曾瑾菡,埋怨地说了一句。
一路以来都是阴雨天,让曾瑾菡都看不了两岸景色,自然是怨言颇多了。
张正书却神色凝重,他好像小觑了今年的黄河汛期。
雨水加冰雪融水,再加大量的泥沙,黄河想不决口都难。
“也不知道那河堤筑得怎么样了……”
张正书心想着,心已经飞去了内黄口。
虽然他离开开封之前把任务布置了下去,筑河堤、挖水库、拓宽河道、疏散内黄口百姓,但不知道会被履行到什么程度。要知道,距离正史
黄河决口,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要是工程没有完成,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黄河决口,那绝不是在开玩笑。而且在雨天里筑河堤,好像也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
“姝儿,我先送你回家。”张正书脸色凝重,他知道自己低估了这一次决口。虽然这一次决口在历史不算很大事,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能记载在史书的,又岂是小事?而且,这一次黄河在内黄口决口,东流断绝了,这可是影响地势的大事啊!</content>
https:///html/book/50/50226/l
蔗糖作坊的事,并没有耽搁多长时间。手机端接下来张正书他们开始走陆路到了广南西路,一路配备了药物,才险而又险地避过了丛生的瘴疠。其实这药品,是防蚊药袋,是系统提供药材清单,张正书让人做了不少随身携带着的。除此之外,还有随时可以用药的臭蒿。
张正书知道,一旦在这地方感染了疟疾,不及时医治的话,恐怕真的交代了。
好在张正书停留得也不是很久,再加宋朝这时候的广南两路,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多瘴疠了,所以都平安无事地离开了广南两路。
再加张正书传下去的防蚊药材,以及治疗疟疾的药——臭蒿,也是黄花蒿,已经让广南两路的百姓受用良多了。毕竟黄花蒿在大宋境内随便找都能找得到,得了疟疾之后立即采来煎服,再外敷,疟疾是猖獗不了多久的。其实,在宋朝之前阻碍汉人开发江南以南地区的,是那恐怖的瘴疠。但现在疟疾能治,百姓还会用艾草熏杀蚊子,广南两路除了暑热、湿气交蒸之外,和大宋其他地方没啥两样了。
“郎君,这黄花蒿真的能治疟疾?”
曾瑾菡有点好地问道。
“嗯,绝对可以,但如果你用青蒿,那治不了了。”张正书说道,“回去后你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虽然也观察不了什么,反正这黄花蒿里面含有青蒿素,青蒿素能杀死体内疟原虫,达到治疗的目的。之前我说过了,疟疾是经按蚊叮咬而感染疟原虫所引起的虫媒传染病。青蒿素能杀死这些疟原虫,疟疾自然好了。”
“那郎君怎么不留名呢,这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啊!”
曾瑾菡有点不明白。
张正书笑道:“其实这臭蒿早被人用作药了,《神农本草经》里有,只不过被归属为青蒿罢了。但沈梦溪的《梦溪笔谈》里写明了两种青蒿是不一样的,我把臭蒿叫做黄花蒿,别名臭蒿,是为防止百姓误用而没取到疗效。至于为何不留名嘛,我又不是大夫,留名对我有何益?只不过我恰好知道臭蒿能治疟疾罢了。”
史陌则感慨:“世人若都像小官人一样不好名,岂会有如此多的纷争?”
张正书也没说话,他只是觉得做了一件很微不足道的事罢了。他的主要目的,还是要尽快把广南两路变成后世那样的鱼米之乡,这样一来,粮食有了保证,人口会繁衍开去,作坊也能吃人口红利而兴起,海贸也会更加繁荣。其实,即便是张正书不这么做,在二十八年后广南两路一样会被这么开发的,张正书只不过把时间提前了一点罢了。
再加臭蒿入药早被老祖宗发现了,只不过还没有能意识到臭蒿能治疗疟疾罢了。张正书只不过提了一个用法,自然不敢留名。
可以预见,在没有疟疾困扰之后,广南两路将会以怎么样的速度发展。
张正书对广南两路的期待,甚至超过了荆湖两路。毕竟广南两路都是有出海口的,一旦成为良港,潜力非同小可。再加气候适宜,是最适合种植两季稻、甘蔗等作物的地方。这样的宝地,一旦彻底开发了,潜力有多么惊人?更重要的是,张正书把两地弄得繁华富裕了,税收增加了,交趾肯定在一旁窥视的。
一旦交趾人胆敢再次入侵,估摸宋朝统治者也不能再坐视不理了。
不错,这是张正书的“险恶用心”!
只是这个用心,还不能对别人明言。这是堂堂的阳谋,不得不让朝廷诸公屈服的。
其实,一旦禁军通过蜂窝煤作坊完成新老更替,再恢复训练,又是一支强军,岂会怕那些交趾猴子?而且到了那时候,大宋的税收继续增加,军费也充足,彻底占领交趾也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关键是,大宋出兵还是“师出有名”的,其一交趾是国“固有土地”,只不过被小人窃取了去;其二,交趾多次入侵宋境烧杀抢掠,人神共愤;其三,交趾有不少汉民后裔想要归国……好吧,第三条是借口,随便找个人来冒充交趾人行了。
张正书相信,当一块肥肉放到大宋嘴边,没理由不吃的。
布局完广南两路之后,张正书一行人北了。先是到了荆湖南路,然后坐船到了荆湖北路。历时差不多一个月,才再次回转到长江,通过大运河而转入汴河。不是说荆湖两路不重要,相反在明清之时有“湖广熟,天下足”的地方,也是一个宝地。但是相对起广南两路来说,荆湖两路水运能力也有,是缺少出海口,除了长江、洞庭湖以外,通航不了大船,这是硬伤。所以,地位下降了一点。换句话说,是地方潜力不够大,而且也开发得差不多了。于是,张正书只在荆湖两路呆了十余天罢了。
回到汴梁城的时候,已经是五月末了。
“郎君,怎么这些天都是阴雨连绵的?”刚刚下船要撑起油纸伞的曾瑾菡,埋怨地说了一句。
一路以来都是阴雨天,让曾瑾菡都看不了两岸景色,自然是怨言颇多了。
张正书却神色凝重,他好像小觑了今年的黄河汛期。
雨水加冰雪融水,再加大量的泥沙,黄河想不决口都难。
“也不知道那河堤筑得怎么样了……”
张正书心想着,心已经飞去了内黄口。
虽然他离开开封之前把任务布置了下去,筑河堤、挖水库、拓宽河道、疏散内黄口百姓,但不知道会被履行到什么程度。要知道,距离正史
黄河决口,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
要是工程没有完成,那是真的会死人的!
黄河决口,那绝不是在开玩笑。而且在雨天里筑河堤,好像也是一个高难度的事情。
“姝儿,我先送你回家。”张正书脸色凝重,他知道自己低估了这一次决口。虽然这一次决口在历史不算很大事,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但是,能记载在史书的,又岂是小事?而且,这一次黄河在内黄口决口,东流断绝了,这可是影响地势的大事啊!</content>
https:///html/book/50/50226/l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好官人》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好官人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