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423章 大改革的开始
目录:我的邻居是皇帝| 作者:青史尽成灰| 类别:历史军事
从十将变成县尉,无疑是升了官,还是一步登天的那一种,可赵玉胜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他怎么又成了郭无为的属下?万一老家伙下绊子,穿小鞋,他的日子岂不是没法过了?
陛下到底是照顾他,还是要坑死他啊?
赵玉胜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天子的意思。
或许这就是天意难测吧!
叶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安慰道:“新郎官,打起精神来。你现在可是简在帝心,只要好好做事,没人会把你怎么样的。”
赵玉胜从傻愣中清醒过来,忙说道:“多谢侯爷提点,可,可属下什么都不懂,害怕辜负了圣恩,愧对陛下。”
“有敬畏之心就好,剩下的事情慢慢学,你现在就是当好新郎官,别想那么多。”
叶华安抚了赵玉胜之后,这小子总算仗着胆子,把婚礼顺利进行完毕,小公主送进了洞房……柴荣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着,“朕与卿等痛饮此杯,同庆良缘!”
所有人一同举杯,兴高采烈,欢饮庆贺,场面格外热闹。
能得到天子祝福,无论如何,这一场婚礼都不算差。赵玉胜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值了,娶了公主,有皇帝参加婚礼,就算明天死了,都能笑着去跟祖先炫耀了。
喝完之后,柴荣笑道:“朕还有事情,就不多留,你们好好庆贺。”
皇帝说完告辞离去,叶华跟郭无为同时起身,随着柴荣一起离开。等他们走了,符昭信,还有几个将领互相看了看,这事情好奇怪啊!
“你们说,让赵玉胜当县尉,可要把他安排在哪个县?还有,郭无为怎么会成为他的上司,难道郭无为要当县令?还有,赵玉胜以前可是军籍,怎么能直接当官?我怎么觉得把所有的规矩都给破坏了,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啊?”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要干什么,他们哪里知道!
最后几个人冲着符昭信呵呵一笑,“问你妹夫吧,他一准知道!”
叶华当然知道柴荣的打算,而且这个计划就是他跟柴荣商量出来的。
“叶卿,父皇留给朕的遗命,就是要朕解决二百年的藩镇割据,朕重整了禁军,又收回了节度使的任免之权,朕本以为已经足够了。可是李筠的事情又提醒了朕,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
柴荣情不自禁握紧了拳头,即便过了一些日子,怒火还是难以遏制!
他曾经信任李筠,提携重用,想把绣衣使者都交给他。
可是这个家伙呢?
私心作祟,有眼无珠,放任摩尼教进入军中,险些酿成巨祸,倘若黄河真的被掘开,就算李筠死一万次也不够!
愤怒的柴荣将李筠给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杀了李筠之后,柴荣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情况,还是权力太集中了。
在地方上,节度使不但掌军,也管理民政刑狱仓库,说穿了,就是个土皇帝,大权集于一身。
偏偏李筠是个“昏君”,身边还有刘继冲这个小人,又有摩尼教,加上没有其他人监督牵制,才弄出了叛乱大事,险些毁了大周!
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地方改制,势在必行!
而这次灭了北汉,占据河东十二州,正是施行新制的绝佳机会。
柴荣敏锐抓住了机会,可该如何推动,柴荣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他需要有个人提供中肯的意见。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柴荣彻底认可了叶华的才能。而且为了保护黄河,叶华不惜“临阵脱逃”,假如他判断错误,耽误了攻打晋阳的大事,叶华可是会受到各方责难,一世英名都毁了。
可叶华没有任何犹豫,该做就是做了。
等解决了黄河之危,又没有半点迟疑,立刻回归晋阳。
这样的大臣不被信任,就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朕要彻底整顿地方,收节度使之权,叶卿以为如何?”
叶华苦笑了两声,为难道:“陛下,臣现在也兼着雄安军节度使的职位,陛下是不是该请王学士商量?”
“不!”
柴荣蛮横道:“朕就想听你的意见,你说怎么办,朕就怎么办!”柴荣顿了顿,又道:“叶卿,当年你我一同北上,与契丹会猎,筹谋光复燕云,那时候你可没有这么拘谨!”
“陛下,臣当时年少轻狂,不懂分寸!”
“不!”柴荣冷笑道:“那是你的赤子之心,一心谋国,父皇说你是纯臣,可以托付大事,他老人家没有看错人。”
柴荣伸手,把叶华拉到了身边,而后语重心长道:“朕当了快一年的皇帝,能听到的真话越来越少了,所谓孤家寡人,大抵如此。我不想连你这个朋友都失去了,叶华,你我之间,还不能坦诚相见吗?”
柴荣的话,真诚之中,又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心酸,的确,天底下最难坐的椅子就是龙椅!尤其是面对着千年少有的乱局,要想让天下重归大治,柴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外人根本没法想象!
也难怪他会英年早逝,实在是扛不住啊!
叶华用力甩了甩头,不再犹豫,“陛下让臣说,臣就斗胆进言,只是给陛下一个参考。”
“嗯,你只管说,我还听得出好赖。”柴荣插着手,闷声说道。
叶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
“解决藩镇的问题,调整地方职权,这事情其实赵普提出过建议,还给陛下上了十二字方针……只是臣以为他的办法虽然能解决藩镇割据,但是大权悉数收回,又难免造成地方衰弱,无力应付突发局面。尤其是当下,大周四面临敌,如果一切都要等着朝廷决断,也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臣以为地方上应该调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常平仓应该单独拿出来,交给户部统一管理调拨,陛下应该设一要员,提举常平仓。”
“可!”
“其次是刑狱事,所谓人命关天,生杀予夺之权,只能由陛下行使,其他诸臣不可僭越。臣以为要增设提点刑狱事一员,专门负责刑名治安,缉捕盗贼,清理匪患。”
“嗯,有理!”
“这第三点吗……”叶华犹豫了,如何解决藩镇的问题,大宋的经验就摆在那里,最重要的就是设置转运使,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完全剥夺节度使的权力,武夫专权,藩镇割据的情况自然解决了。
可是这么干后患也是很明显的。
转运使剥夺了地方的财权,造成地方衰败,无力应付变故。
还有,转运使由文官担任,彻底将武夫排除了权力体系。
在朝中没有权力,在地方没有力量。
文武彻底失衡,文官一家独大,最后会有什么结果,谁都一清二楚……
“怎么,叶卿不敢说了?”柴荣追问道。
“臣,臣以为应当在地方设立布政使,负责民政事宜,另外在边境要地,设立经略安抚使,执掌兵权……所有经略安抚使,从德高望重的将领中选拔,负责一方军务,最多任期三年,如果遇到战事,可适当延期,但是不能久在一方,以免尾大不掉!所有经略安抚使任期届满,应当回调中枢,进入枢密院,协助陛下统筹军务,以备咨询!”
……
叶华滔滔不断,把他对地方官制和军制的构想,全都和盘托出,没有什么保留。
叶华的设计基本上采用了宋明两代地方官制的优点,又增加了武人的权柄,避免文官独大的问题……他是完全出于公心,做出的建议。
只是皇帝怎么看,就不是叶华能说了算的。
柴荣眯缝着眼睛,思索叶华的提议……首先,分割了财权和刑名之权,这两项柴荣是绝对认可的,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的核心就是布政使和经略安抚使的权力分割。
布政使管民政,人事,经略安抚使负责军务战备,二者互相牵制,又相互配合……“嗯,叶卿所言,果然是谋国之道!可是朕想问你,眼下军中将领众多,能承担经略重任的不在少数。但是若干年后,天下承平,将才凋敝,那时候文臣辈出,又该怎么办?文武之间,又该怎么平衡?”
柴荣看得的确够远,所谓文武平衡,绝不是设计几个官职就能解决的。比如当下用武将担任经略安抚使,等过一二十年,变成文官担任经略,依旧会造成文官总揽大权,一家独大。
这个局面在宋明两代,全都发生过。
“陛下,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大兴,科举之下,文臣辈出,陛下若要文武平衡,就要给武夫一条进入官场的道路!”
柴荣突然笑了,“叶华,你所说的不会是秦汉的军功授爵吧?”
“臣以为不只是爵位,还有官职……有功劳的武夫可以从小吏干起,以后的升迁考评,以政绩而论,有这些人在,足以平衡科举出来的文臣。陛下兼用文武,取长补短,不愁大周不兴!”叶华提出了最关键的提议。
陛下到底是照顾他,还是要坑死他啊?
赵玉胜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天子的意思。
或许这就是天意难测吧!
叶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安慰道:“新郎官,打起精神来。你现在可是简在帝心,只要好好做事,没人会把你怎么样的。”
赵玉胜从傻愣中清醒过来,忙说道:“多谢侯爷提点,可,可属下什么都不懂,害怕辜负了圣恩,愧对陛下。”
“有敬畏之心就好,剩下的事情慢慢学,你现在就是当好新郎官,别想那么多。”
叶华安抚了赵玉胜之后,这小子总算仗着胆子,把婚礼顺利进行完毕,小公主送进了洞房……柴荣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着,“朕与卿等痛饮此杯,同庆良缘!”
所有人一同举杯,兴高采烈,欢饮庆贺,场面格外热闹。
能得到天子祝福,无论如何,这一场婚礼都不算差。赵玉胜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值了,娶了公主,有皇帝参加婚礼,就算明天死了,都能笑着去跟祖先炫耀了。
喝完之后,柴荣笑道:“朕还有事情,就不多留,你们好好庆贺。”
皇帝说完告辞离去,叶华跟郭无为同时起身,随着柴荣一起离开。等他们走了,符昭信,还有几个将领互相看了看,这事情好奇怪啊!
“你们说,让赵玉胜当县尉,可要把他安排在哪个县?还有,郭无为怎么会成为他的上司,难道郭无为要当县令?还有,赵玉胜以前可是军籍,怎么能直接当官?我怎么觉得把所有的规矩都给破坏了,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啊?”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要干什么,他们哪里知道!
最后几个人冲着符昭信呵呵一笑,“问你妹夫吧,他一准知道!”
叶华当然知道柴荣的打算,而且这个计划就是他跟柴荣商量出来的。
“叶卿,父皇留给朕的遗命,就是要朕解决二百年的藩镇割据,朕重整了禁军,又收回了节度使的任免之权,朕本以为已经足够了。可是李筠的事情又提醒了朕,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
柴荣情不自禁握紧了拳头,即便过了一些日子,怒火还是难以遏制!
他曾经信任李筠,提携重用,想把绣衣使者都交给他。
可是这个家伙呢?
私心作祟,有眼无珠,放任摩尼教进入军中,险些酿成巨祸,倘若黄河真的被掘开,就算李筠死一万次也不够!
愤怒的柴荣将李筠给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杀了李筠之后,柴荣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情况,还是权力太集中了。
在地方上,节度使不但掌军,也管理民政刑狱仓库,说穿了,就是个土皇帝,大权集于一身。
偏偏李筠是个“昏君”,身边还有刘继冲这个小人,又有摩尼教,加上没有其他人监督牵制,才弄出了叛乱大事,险些毁了大周!
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地方改制,势在必行!
而这次灭了北汉,占据河东十二州,正是施行新制的绝佳机会。
柴荣敏锐抓住了机会,可该如何推动,柴荣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他需要有个人提供中肯的意见。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柴荣彻底认可了叶华的才能。而且为了保护黄河,叶华不惜“临阵脱逃”,假如他判断错误,耽误了攻打晋阳的大事,叶华可是会受到各方责难,一世英名都毁了。
可叶华没有任何犹豫,该做就是做了。
等解决了黄河之危,又没有半点迟疑,立刻回归晋阳。
这样的大臣不被信任,就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朕要彻底整顿地方,收节度使之权,叶卿以为如何?”
叶华苦笑了两声,为难道:“陛下,臣现在也兼着雄安军节度使的职位,陛下是不是该请王学士商量?”
“不!”
柴荣蛮横道:“朕就想听你的意见,你说怎么办,朕就怎么办!”柴荣顿了顿,又道:“叶卿,当年你我一同北上,与契丹会猎,筹谋光复燕云,那时候你可没有这么拘谨!”
“陛下,臣当时年少轻狂,不懂分寸!”
“不!”柴荣冷笑道:“那是你的赤子之心,一心谋国,父皇说你是纯臣,可以托付大事,他老人家没有看错人。”
柴荣伸手,把叶华拉到了身边,而后语重心长道:“朕当了快一年的皇帝,能听到的真话越来越少了,所谓孤家寡人,大抵如此。我不想连你这个朋友都失去了,叶华,你我之间,还不能坦诚相见吗?”
柴荣的话,真诚之中,又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心酸,的确,天底下最难坐的椅子就是龙椅!尤其是面对着千年少有的乱局,要想让天下重归大治,柴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外人根本没法想象!
也难怪他会英年早逝,实在是扛不住啊!
叶华用力甩了甩头,不再犹豫,“陛下让臣说,臣就斗胆进言,只是给陛下一个参考。”
“嗯,你只管说,我还听得出好赖。”柴荣插着手,闷声说道。
叶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
“解决藩镇的问题,调整地方职权,这事情其实赵普提出过建议,还给陛下上了十二字方针……只是臣以为他的办法虽然能解决藩镇割据,但是大权悉数收回,又难免造成地方衰弱,无力应付突发局面。尤其是当下,大周四面临敌,如果一切都要等着朝廷决断,也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臣以为地方上应该调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常平仓应该单独拿出来,交给户部统一管理调拨,陛下应该设一要员,提举常平仓。”
“可!”
“其次是刑狱事,所谓人命关天,生杀予夺之权,只能由陛下行使,其他诸臣不可僭越。臣以为要增设提点刑狱事一员,专门负责刑名治安,缉捕盗贼,清理匪患。”
“嗯,有理!”
“这第三点吗……”叶华犹豫了,如何解决藩镇的问题,大宋的经验就摆在那里,最重要的就是设置转运使,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完全剥夺节度使的权力,武夫专权,藩镇割据的情况自然解决了。
可是这么干后患也是很明显的。
转运使剥夺了地方的财权,造成地方衰败,无力应付变故。
还有,转运使由文官担任,彻底将武夫排除了权力体系。
在朝中没有权力,在地方没有力量。
文武彻底失衡,文官一家独大,最后会有什么结果,谁都一清二楚……
“怎么,叶卿不敢说了?”柴荣追问道。
“臣,臣以为应当在地方设立布政使,负责民政事宜,另外在边境要地,设立经略安抚使,执掌兵权……所有经略安抚使,从德高望重的将领中选拔,负责一方军务,最多任期三年,如果遇到战事,可适当延期,但是不能久在一方,以免尾大不掉!所有经略安抚使任期届满,应当回调中枢,进入枢密院,协助陛下统筹军务,以备咨询!”
……
叶华滔滔不断,把他对地方官制和军制的构想,全都和盘托出,没有什么保留。
叶华的设计基本上采用了宋明两代地方官制的优点,又增加了武人的权柄,避免文官独大的问题……他是完全出于公心,做出的建议。
只是皇帝怎么看,就不是叶华能说了算的。
柴荣眯缝着眼睛,思索叶华的提议……首先,分割了财权和刑名之权,这两项柴荣是绝对认可的,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的核心就是布政使和经略安抚使的权力分割。
布政使管民政,人事,经略安抚使负责军务战备,二者互相牵制,又相互配合……“嗯,叶卿所言,果然是谋国之道!可是朕想问你,眼下军中将领众多,能承担经略重任的不在少数。但是若干年后,天下承平,将才凋敝,那时候文臣辈出,又该怎么办?文武之间,又该怎么平衡?”
柴荣看得的确够远,所谓文武平衡,绝不是设计几个官职就能解决的。比如当下用武将担任经略安抚使,等过一二十年,变成文官担任经略,依旧会造成文官总揽大权,一家独大。
这个局面在宋明两代,全都发生过。
“陛下,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大兴,科举之下,文臣辈出,陛下若要文武平衡,就要给武夫一条进入官场的道路!”
柴荣突然笑了,“叶华,你所说的不会是秦汉的军功授爵吧?”
“臣以为不只是爵位,还有官职……有功劳的武夫可以从小吏干起,以后的升迁考评,以政绩而论,有这些人在,足以平衡科举出来的文臣。陛下兼用文武,取长补短,不愁大周不兴!”叶华提出了最关键的提议。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我的邻居是皇帝》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我的邻居是皇帝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