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大明略 正文 第427章 我有十箩筐

正文 第427章 我有十箩筐

目录:大明略| 作者:南宫草堂| 类别:历史军事

    凡事都有双面性,驾驭的好,便是皆大欢喜。反之,则会两败俱伤。

    如同一柄双刃剑,剑锋所指敌人即可御敌,如果另一面伤到自身,则适得其反,更非初衷。

    锦衣卫,某种意义上说,可作为大明朝的一种标签,无论洪武帝建立之初,亦或后世之君,一直都有双面性。

    其中之故,既有帝王的缘故,也与锦衣卫指挥使本人有着不可分离的干系。

    无论诏狱、刑讯、秘捕,若对奸佞小人,锦衣卫的出现,如同一柄利刃:果断、迅捷,刀刀见要害,件件无后患。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对翰林院侍读仲逸而言,自从当初奉旨去博野县,督办繆大柱夫妇被杀一案起,便与锦衣卫北镇抚司千户石成,建立了非比寻常的关系。

    这种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交情。

    能与锦衣卫有交情,颇为难得,难到不可想象。

    因这种交情,仲逸确实受益不少:若没有石成这样一个果断的角色,他两次奉旨离京办差,都不会有如此几乎完美的结果。

    李序南,自己在蠡县时的故交,他因得罪户部郎中赵谨、兵部郎中严磬,被调离京城去了西北之地。

    而如今在暗中保护李序南的人,除同为蠡县衙役出身的罗英外,便是锦衣卫的暗哨。

    大恩不言谢,这份人情,仲逸一直铭记在心。

    此次,将兵部郎中严磬置身于倭贼乱刀之下,也是锦衣卫的暗中帮忙,才得以如此顺利。

    严磬之死,疑点颇多,但所有的疑点都抵不过一句:锦衣卫北镇抚司办案,闲杂人等回避。

    回避,就是让你不要多嘴。

    严磬之死,疑点颇多,但所有的疑点都抵不过一个事实:此人罪大恶极,连同他身后之人,皆是罪不可赦。

    如此,疑点越多,反而越正常:那份正常的罪状,供出那么多人,谁知道是不是其中的一个派人干的?

    只不过,这个人没有想到严磬最后还是写出来了。

    确切的说,更有可能是罪状名单中遗漏之人干的:只有这样,名单上才永远不会有他的名字。

    如今,再有锦衣卫北镇府司的介入,所有的疑点变得十分合理。

    这么大的事儿,若一清二楚,毫无疑问,反倒不正常了。

    就让大家去猜吧。

    反正,当年主使陆家庄之事、贪墨兵器、护甲装备的罪恶之人,已经毙命。

    反正,经过这么一搅和,五军都督府、兵部,还有更多的衙门,都要炸开锅了。

    眼下的京城,除抗倭之外,说的最多的,定是这件事。

    一石激起千层浪……

    “锦衣卫北镇抚司办案,有话要问翰林院侍读仲大人,闲杂人等退下”。

    这日午后,石成带着几名锦衣卫校尉,来到仲逸房中。

    走到门口时,他命属下把守左右,不得任何人靠近。

    顿时,仲逸所在的房屋,变得极为清静,绝对无人打搅。

    “石大人,仲大人在里边歇息,是否由小的传唤一声?”。

    见石成进来,才为仲逸换过药的程默急忙上前施礼。

    “昨晚之后,都有谁来看过仲大人?”。

    “回千户大人的话,右都御史文大人上午来过,呆了大约半个时辰,说的是关于监军方面的差事。景大人与王侍郎也来过,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只是寒暄客套几句”。

    “还有呢?驻军方面的人呢?”。

    “戚将军来过,其他的都没有了。他吩咐医官检查了仲大人的伤势”。

    石成朝院外望望,想必他们大声交谈必能被听到:“你先退下,本官有话要问你们仲大人,非传唤,不得进入”。

    ‘办差’,就得要有办差的样子。

    “是,大人”,程默放下手中药碗,默默的退了出去。

    “石大哥,你怎么来了?就听到你的声音”,仲逸见石成走了进来,急忙起身。

    石成从桌上抓起一只水碗,连‘饮’两碗,要么饮酒,要么白水,就是不喝茶,这便是他的风格。

    他刻意压低声音,恢复了正常的语速:“那帮老头,真是麻烦,好不容易将罪状,还有联名上书的事儿敲定,这才抽工夫过来”。

    当初,凌云山三弟子结束那群倭贼的性命后,仲逸便连夜去见石成。

    见面后,仲逸直说严磬突然不知踪影,似乎有人将他带走,因他们二人一起出来,一旦严磬发生意外,仲逸怕自己说不清此事,便找石成来商议。

    离京时,二人曾约定:来到浙江后,若白日见面则在本地县城找一个叫‘白水茶楼’的地方,若是晚上,则来‘小安客栈’。

    从这一点看出,石成奉命南下之时,似乎早已知晓:仲逸也会领旨来浙江。

    这到底是石成的推测,还是皇帝的意思,亦或两者都有?

    目前,就不得而知了。

    石成此次南下的任务是秘查通倭之人,不过,另外还有一道旨意:若左军都督府、兵部、都察院、都司衙门等发生争执,必要之时,锦衣卫可临时处置,事后禀报详情即可。

    不用说,严磬之死,就属此类。

    “石大哥,严磬怎么说也是个五品郎中,又牵出那么多人,万一闹大了,会不会牵连到兄弟们?”。

    听仲逸这么一说,石成淡然一笑:“五品郎中怎么了?就是那个兵部王侍郎不见了,又能如何?”。

    末了,他竟畅酣淋漓道:“别的不说,那罪状里有严士蕃的名字,冲这一点,就两个字-------痛快”。

    这才是石成来见仲逸的真正目的。

    “兄弟,算起来,咱们这是第三次合力办差了,就知道你会来,万岁识人有方,就他们那些大人们,三年也查不出半个屁来”。

    石成随手搬来一把椅子,饶有兴致道:“你快说说,这通倭之人,目前就查到一个县丞,一个知府同知,结果那个同知还饮毒酒死了”。

    仲逸也不由的望望窗外,满是好奇:“石大哥,你这是要来个大手笔?”。

    哈哈哈,石成不由的笑出声来:“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实话说吧,这次必须要查到严士蕃的头上”。

    还是因锦衣卫原经历沈炼,被严氏陷害之事。

    看来,石成此次确实是要来个大手笔。

    严士蕃久在京城,又身居高位,通倭之事岂能一下子查到他的头上?不过他心腹众多,若顺藤摸瓜,一层层查下去,则未尝不可。

    只是如此一来,难免太过耗时,若节外生枝,严士蕃再来个杀人灭口,又不知何时才能有个了结。

    通倭之事太过复杂,其中有些人确实因生计,只因朝廷的一道海禁,几乎断了靠海为生之人的活路,铤而走险,也实属情非得已。

    若开了海禁,或许是另外一个局面。到那个时候还有人勾结倭贼,那便是十恶不赦。

    再看看石成的模样就知道,他确实有些着急。

    这种着急并非来自鲁莽,而是要抢时间,抢在回京复命之前,将事情做实。

    否则,一旦皇帝突降旨意要锦衣卫的人回京,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思量半天,仲逸想了一个两全之策。

    “严士蕃暂时还动不了,不过有个人可以先抓起来,他通倭必定无疑”。

    仲逸一字一句道:“此人就是严士蕃的心腹------罗龙文”。

    罗龙文?

    石成微微点点头:“这个人我听过,之前一直跟着严士蕃,后来被劾戍广西浔州”。

    他不由的再摇摇头:‘浙江距离广西太远,仅是一个来回,耗时太久,万一去了之后再找不到人,就不好办了’。

    呵呵,仲逸笑道:“石大哥,这次你就错了,罗龙文早已不在广西,如今他在歙州,这总该不远了吧?”。

    石成一脸的复杂:“若果真如此,我马上派人前去倒也不是什么难事,可此人之前也做过朝廷命官,总得要有个像样的罪证才是”。

    仲逸眨眨眼:“石大哥尽管放心去拿人,他的罪证,我有十箩筐……”。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明略》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明略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