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二百三十五章长安议事
目录:大唐岭南王| 作者:五叔在此| 类别:历史军事
长安城
就在李绩清扫倭岛,冯戴文努力种地的时候,李世民也收到了捷报,并且刊登上了大唐报纸,长安报也通篇报道了出征人员的优秀事迹,尤其是把契丹,突厥,回纥三族狠狠夸奖一番,随后又给出征将士家里赏赐了衣物,水果,霜糖等物品,并表示等战功下来,还有厚赏。
一时间在三族当中引起巨大反响,对于加入大唐从心底开始接受,也让汉族百姓对于加入大唐的少数民族没有那么排斥,加快了民族融合,更加让其他行走在大唐的胡商,羡慕不已。
对于收买人心,李世民从来都是得心应手,这似乎就是他的天分。
“哈哈诸位卿看一下吧,对于倭奴如何安排都说一说。”李世民高兴的大笑着,把手中收到李绩,冯戴文的汇报递给箫瑀等人说道。
“臣以为,倭奴青壮可以运送一部分回中原,虽然耕已经结束,但是修路,修运河还差大量人手。”等所有人都看过,长孙无忌先来口道。
“倭奴与吾等长相基本没有区别,臣建议可以挑选一部分年轻貌美的,赏赐给出征战士,为妻为妾都可以,不过必须学习大唐习俗,语言,生育子女也必须用大唐姓氏。”魏征严肃建议道。
“臣附议”房杜两人对视一眼赞同道。
“不错,臣也附议,英国公战报,起码还有三十万倭奴年轻妇女家里没有了青壮,臣以为这些人都可以安排给大唐子民婚配,不过如果是有家庭的不得带其家人,后也不许在有联系。”李靖同样赞同道。
“至于冯卫国请移民一事,如何看待”李世民又问道。
“冯都督言,由江南世家派人承包倭岛土地,大量种植粮食,甘蔗一事,臣以为可行,不但能增加大唐税收,而且还不用多少人力。”房玄龄分析道。
“为何不搬迁世家过去,就像朔方草原一样”长孙无忌皱着眉头问道。
“咳这事,朕早已知晓,倭岛常年皆有地动,海啸,飓风,不是很适合生存,而且中原百姓不多,最好不用搬迁太远,辽东黑土地,非常肥沃,那里还需要大量人口,所以后在说搬迁世家一事。”其实李世民还有一点没说,孤悬海外,看守不易,不知道世家会在上面干啥,还不如驻兵看守,这才是冯戴文的原话。
“圣上,关中今年至三月以来,已经两个月没有下雨了,虽然耕种下,恐怕今年又是大旱。”箫瑀皱着眉头说道。
“钦天监也说今年会有大旱,没想到这么早就出现了,百姓吃水如何”李世民也不由皱起眉头问道。
“圣上英明,幸亏这两年一直修建水利,每个村子都有几口水井,吃水基本都不会有问题,只是粮食能收多少就不好说了。”箫瑀一脸庆幸说道。
李世民也是一脸后怕,如果不是俘虏众多,修渠挖井,恐怕早已出了乱子,去年蝗灾也被轻松度过,不由暗自感激还在倭岛的某人,随后就给广安赏赐了不少东西。
“随时关注,不能让百姓受灾之后无法生活,同样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中书省传朕旨意,受灾地方免除今年赋税。”李世民说道。
“圣上仁德,臣等遵旨”房玄龄等人连忙起应道。
“粮食是开官仓,还是运调,还请圣上裁决。”长孙无忌施礼问道。
“开官仓吧,秋收之后在用新粮填充官仓。”虽然这几年每年都有地方受灾,但是更多地方都在增产,增收,尤其是江南,岭南,南洋,现在只是江南,岭南收上的粮食,都够长安,洛阳一百多万人吃的,这也是李世民最大的底气。
“党项,靺鞨族上书,请求俘虏多换一些武器装备,卫国公以为如何。”李世民转头对李靖问道。
“回禀圣上,臣以为可,党项,靺鞨族既然出兵相助,又要抓捕俘虏,确实可以多换武器装备,不过必须作上暗记,以防他们卖出去从中牟利。”李靖思考一下回答道。
“嗯,朕也是考虑几族向来对大唐友好,才考虑多换一点给他们,不过一定要警告一下,如若胆敢卖掉武器装备,一定严惩不贷。”李世民点头说道。
“臣明白,一定给他们交代清楚。”李靖抱拳回答。
“臣建议可以加大一些赏赐,毕竟这次倭岛一战,党项,靺鞨族,室韦也死了不少人,虽然是雇佣而来,赏赐一些,也能收拢人心,让他们更加积极一些。”房玄龄建议道。
“善就按照一半大唐士兵赏赐去办吧,现在有多少俘虏在中原”李世民笑着点点头问道。
“回禀圣上,有青壮11万,主要是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倭奴四族,妇女十八万,以倭奴居多,倭岛还在每月送来。”看管俘虏一向由军部负责,李靖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打开汇报道。
“善,妇女挑选出来,如果还有剩余,许百姓无妻者到当地官府报备,按照年龄分发,年长者优先。”李世民嘴角上扬,显然心非常愉快,又下一条命令。
“圣上仁德,臣一定办妥。”长孙无忌心也不错,自己儿子去倭岛不但与冯戴文相安无事,而且还立功了,后可cāo)作空间就大多了。
“臣建议调派辽西官员前往倭岛,毕竟太子等三位长史都在辽西,实在大材小用。”杜如晦一向甚少发言,不过一说话基本李世民都会同意,最近他心也不错,杜荷在辽西被冯戴文不断安排事去做,安排的家将传来消息,不但懂事许多,而且能力也增加不少,不复往轻浮无能,总算没有丢自己老脸。
还有一人心也不错,房遗跟着李恪,李泰兄弟两兄弟一起锻炼,被冯戴文安排做了太子亲卫,跟随太上皇出巡,也立下功勋,而且人也精明不少,不在是往不懂事的孩子。
“臣附议,辽西四郡经过两年治理,早已形成惯例,有如此多重臣确实大才小用。”房杜两人都是老搭档,杜如晦进言,房玄龄自然第一个赞同。
本章完
就在李绩清扫倭岛,冯戴文努力种地的时候,李世民也收到了捷报,并且刊登上了大唐报纸,长安报也通篇报道了出征人员的优秀事迹,尤其是把契丹,突厥,回纥三族狠狠夸奖一番,随后又给出征将士家里赏赐了衣物,水果,霜糖等物品,并表示等战功下来,还有厚赏。
一时间在三族当中引起巨大反响,对于加入大唐从心底开始接受,也让汉族百姓对于加入大唐的少数民族没有那么排斥,加快了民族融合,更加让其他行走在大唐的胡商,羡慕不已。
对于收买人心,李世民从来都是得心应手,这似乎就是他的天分。
“哈哈诸位卿看一下吧,对于倭奴如何安排都说一说。”李世民高兴的大笑着,把手中收到李绩,冯戴文的汇报递给箫瑀等人说道。
“臣以为,倭奴青壮可以运送一部分回中原,虽然耕已经结束,但是修路,修运河还差大量人手。”等所有人都看过,长孙无忌先来口道。
“倭奴与吾等长相基本没有区别,臣建议可以挑选一部分年轻貌美的,赏赐给出征战士,为妻为妾都可以,不过必须学习大唐习俗,语言,生育子女也必须用大唐姓氏。”魏征严肃建议道。
“臣附议”房杜两人对视一眼赞同道。
“不错,臣也附议,英国公战报,起码还有三十万倭奴年轻妇女家里没有了青壮,臣以为这些人都可以安排给大唐子民婚配,不过如果是有家庭的不得带其家人,后也不许在有联系。”李靖同样赞同道。
“至于冯卫国请移民一事,如何看待”李世民又问道。
“冯都督言,由江南世家派人承包倭岛土地,大量种植粮食,甘蔗一事,臣以为可行,不但能增加大唐税收,而且还不用多少人力。”房玄龄分析道。
“为何不搬迁世家过去,就像朔方草原一样”长孙无忌皱着眉头问道。
“咳这事,朕早已知晓,倭岛常年皆有地动,海啸,飓风,不是很适合生存,而且中原百姓不多,最好不用搬迁太远,辽东黑土地,非常肥沃,那里还需要大量人口,所以后在说搬迁世家一事。”其实李世民还有一点没说,孤悬海外,看守不易,不知道世家会在上面干啥,还不如驻兵看守,这才是冯戴文的原话。
“圣上,关中今年至三月以来,已经两个月没有下雨了,虽然耕种下,恐怕今年又是大旱。”箫瑀皱着眉头说道。
“钦天监也说今年会有大旱,没想到这么早就出现了,百姓吃水如何”李世民也不由皱起眉头问道。
“圣上英明,幸亏这两年一直修建水利,每个村子都有几口水井,吃水基本都不会有问题,只是粮食能收多少就不好说了。”箫瑀一脸庆幸说道。
李世民也是一脸后怕,如果不是俘虏众多,修渠挖井,恐怕早已出了乱子,去年蝗灾也被轻松度过,不由暗自感激还在倭岛的某人,随后就给广安赏赐了不少东西。
“随时关注,不能让百姓受灾之后无法生活,同样采取以工代赈的办法,中书省传朕旨意,受灾地方免除今年赋税。”李世民说道。
“圣上仁德,臣等遵旨”房玄龄等人连忙起应道。
“粮食是开官仓,还是运调,还请圣上裁决。”长孙无忌施礼问道。
“开官仓吧,秋收之后在用新粮填充官仓。”虽然这几年每年都有地方受灾,但是更多地方都在增产,增收,尤其是江南,岭南,南洋,现在只是江南,岭南收上的粮食,都够长安,洛阳一百多万人吃的,这也是李世民最大的底气。
“党项,靺鞨族上书,请求俘虏多换一些武器装备,卫国公以为如何。”李世民转头对李靖问道。
“回禀圣上,臣以为可,党项,靺鞨族既然出兵相助,又要抓捕俘虏,确实可以多换武器装备,不过必须作上暗记,以防他们卖出去从中牟利。”李靖思考一下回答道。
“嗯,朕也是考虑几族向来对大唐友好,才考虑多换一点给他们,不过一定要警告一下,如若胆敢卖掉武器装备,一定严惩不贷。”李世民点头说道。
“臣明白,一定给他们交代清楚。”李靖抱拳回答。
“臣建议可以加大一些赏赐,毕竟这次倭岛一战,党项,靺鞨族,室韦也死了不少人,虽然是雇佣而来,赏赐一些,也能收拢人心,让他们更加积极一些。”房玄龄建议道。
“善就按照一半大唐士兵赏赐去办吧,现在有多少俘虏在中原”李世民笑着点点头问道。
“回禀圣上,有青壮11万,主要是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倭奴四族,妇女十八万,以倭奴居多,倭岛还在每月送来。”看管俘虏一向由军部负责,李靖从袖中掏出一本册子打开汇报道。
“善,妇女挑选出来,如果还有剩余,许百姓无妻者到当地官府报备,按照年龄分发,年长者优先。”李世民嘴角上扬,显然心非常愉快,又下一条命令。
“圣上仁德,臣一定办妥。”长孙无忌心也不错,自己儿子去倭岛不但与冯戴文相安无事,而且还立功了,后可cāo)作空间就大多了。
“臣建议调派辽西官员前往倭岛,毕竟太子等三位长史都在辽西,实在大材小用。”杜如晦一向甚少发言,不过一说话基本李世民都会同意,最近他心也不错,杜荷在辽西被冯戴文不断安排事去做,安排的家将传来消息,不但懂事许多,而且能力也增加不少,不复往轻浮无能,总算没有丢自己老脸。
还有一人心也不错,房遗跟着李恪,李泰兄弟两兄弟一起锻炼,被冯戴文安排做了太子亲卫,跟随太上皇出巡,也立下功勋,而且人也精明不少,不在是往不懂事的孩子。
“臣附议,辽西四郡经过两年治理,早已形成惯例,有如此多重臣确实大才小用。”房杜两人都是老搭档,杜如晦进言,房玄龄自然第一个赞同。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唐岭南王》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唐岭南王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