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43章 得玉玺刘备正位
目录: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作者:维斯特帕列| 类别:散文诗词
见曹睿出来,蜀汉全军上下齐齐发出欢呼之声,因为他们知道,曹睿出降意味着从黄巾之乱开始,持续了四十多年的乱世终于结束了,天下终得太平,自此以后他们不用再像此前一般辛辛苦苦的征战,可以回归家乡安心享受平静的生活了。
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也是泪流满面,他们征战天下大半生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们的理想已然实现,他们终于结束了乱世,毕生的心愿已经得偿所愿。
控制好情绪之后,诸葛亮郑重其事的将曹睿服了起来,让人从曹睿手中接过传国玉玺,接受了曹睿等人的投降。
见到这一幕,许多曹魏的老臣都痛哭流涕,因为传国玉玺的移交也意味着曹魏朝廷的终结,大汉正统的再次确定。
汉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
他们都以为曹魏朝廷可以延续千秋万代,谁知仅仅过去不到十年的功夫,曹丕的后人就不得不双手捧着传国玉玺出来投降了。
邺城已下,天下大局已定,诸葛亮遂带着大军护送曹睿以及传国玉玺回到长安,只留下赵云率军清扫残余溃兵;而沈隆也带着司马懿父子南下,和诸葛亮先后回到了长安。
听闻天下终于重新统一的消息,刘备再次激动地泪如雨下,遂再次带人祭拜太庙;蜀汉群臣济济一堂,孙权和曹睿也位列其中,见证大汉的再次复兴。
刘备郑重地接过传国玉玺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念诵着秦宓等学士写就的祭文,向大汉的列祖列宗诉说了自己从黄巾之乱开始,为复兴大汉所做的一切。
祭文言辞诚真意切,听得许多大臣都眼含泪水,是啊,这些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从黄巾之乱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再从受衣带诏到赤壁之战,从占据两川到借荆州,从水淹七军到七擒孟获,再到之后的数次北伐东征,在刘备和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乱世终于结束了。
天下又重新归于大汉,百姓终于可以安心地休养生息了,相信只要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大汉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恢复到鼎盛时期。
刘备也在回想着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从区区空有宗室身份的落魄子弟,到小小的安喜县尉,再到下密县丞,然后是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豫州牧,一路颠沛流离,不得尺寸存身之土,对前路也是一片迷茫。
辛亏三顾草庐迎出了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出路,此后大败曹操于赤壁,从东吴手中借得了荆州五郡,然后挥军入川,占据益州、汉中等地,如此才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
随后沈隆出山,先是击败吕蒙,挽救关羽与危难之间,保住了荆州;其后入蜀,兴盐业、造纸张、印书册、务屯田,使蜀汉日益富足,不虞缺粮之苦,国库也日益充盈,渐渐有了和曹魏、东吴争霸的本钱。
随后两路三次北伐,一战拿下南阳、汝南、陇右,再战收复长安、洛阳、许都,随后大举东征,平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此番最后一次北伐,终于九州一统,曹睿来降,传国玉玺也重新回到了大汉的手中。
若是没有诸葛亮和沈隆二人,我刘备那会有今天啊?恐怕早就死在混战之中了吧?刘备在心中如此感慨道,然后郑重地向大汉列祖列宗许诺,既然自己今日重新拿回传国玉玺,重新统一了天下,那么一定会爱护百姓,任用贤才,让大汉早日重新恢复昔日的荣光。
做完这些,刘备带领群臣行大礼参拜,祭典到此结束,随后在尚未修葺完毕的长安宫殿之中举行了大规模的宴饮,以庆祝天下重新统一。
尽管宫殿依然残破,尽管殿上众臣老的老小的小,可这个朝廷却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但凡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朝廷必将迎来光辉,必将第三次带领大汉走向辉煌。
“尔等今后须得尽心为大汉立功啊!”看到这一幕,司马懿也歇了自己最后一点儿心思,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叮嘱道,他知道,他们司马家的机会已经彻底没了。
喝到酒酣耳热时,沈隆看见,刘备在笑,关羽在笑,张飞在笑,诸葛亮在笑,徐庶在笑……这些跟随刘备多年的臣子们都在发出由衷的笑容,今天的确是个值得开心庆祝的日子。
为数不多可能不开心的大概就是孙权、曹睿还有他们的亲近重臣了吧,天下一统对刘备还有大汉百姓来说是好事儿,但对他们而言却等于失去了自由;不过他们也不敢露出任何不满,只能面带笑容恭贺刘备。
这一场酒蜀汉的君臣都喝醉了,以至于一直到第三天,刘备才重新召开大朝会,宣布对群臣的封赏,第一个是曹睿,刘备册封他为陈留王,食邑万户,曹魏群臣闻言松了一口气,既然刘备连曹睿都宽恕了,自然也不会处罚他们。
第二个当然是诸葛亮了,诸葛亮现在已经是丞相升无可升,不过还可以给他加上太傅之类的虚衔,武乡侯的爵位也可以升一升,起码得升到县侯吧?食邑也可以加一加么,起码也得翻倍再翻倍吧?
诸葛亮稍作推辞就接受了赏赐,接下来按资历来说应该是关羽、张飞这俩刘备的把兄弟了,不过刘备却念出了沈隆的名字。
群臣只是稍感意外就恢复了正常,要论功绩,这位和诸葛丞相也是不相上下啊!
诸葛亮、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也是泪流满面,他们征战天下大半生的辛苦总算没有白费,他们的理想已然实现,他们终于结束了乱世,毕生的心愿已经得偿所愿。
控制好情绪之后,诸葛亮郑重其事的将曹睿服了起来,让人从曹睿手中接过传国玉玺,接受了曹睿等人的投降。
见到这一幕,许多曹魏的老臣都痛哭流涕,因为传国玉玺的移交也意味着曹魏朝廷的终结,大汉正统的再次确定。
汉灵帝中平六年,何进入宫诛杀宦官,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失踪;至献帝时,董卓作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某日辰时,兵士见城南甄宫中一井中有五彩云气,遂使人入井,见投井自尽之宫女颈上系一小匣,匣内所藏正是传国玉玺。
孙坚如获至宝,将其秘藏于妻吴氏处;后袁术拘吴氏,夺玺;袁术死,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时曹操挟献帝而令诸侯,至此,传国玺得重归汉室;汉献帝延康元年,献帝被迫“禅让”,曹丕建魏,改元黄初。
他们都以为曹魏朝廷可以延续千秋万代,谁知仅仅过去不到十年的功夫,曹丕的后人就不得不双手捧着传国玉玺出来投降了。
邺城已下,天下大局已定,诸葛亮遂带着大军护送曹睿以及传国玉玺回到长安,只留下赵云率军清扫残余溃兵;而沈隆也带着司马懿父子南下,和诸葛亮先后回到了长安。
听闻天下终于重新统一的消息,刘备再次激动地泪如雨下,遂再次带人祭拜太庙;蜀汉群臣济济一堂,孙权和曹睿也位列其中,见证大汉的再次复兴。
刘备郑重地接过传国玉玺高高举过头顶,口中念诵着秦宓等学士写就的祭文,向大汉的列祖列宗诉说了自己从黄巾之乱开始,为复兴大汉所做的一切。
祭文言辞诚真意切,听得许多大臣都眼含泪水,是啊,这些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从黄巾之乱到十八路诸侯讨董,再从受衣带诏到赤壁之战,从占据两川到借荆州,从水淹七军到七擒孟获,再到之后的数次北伐东征,在刘备和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乱世终于结束了。
天下又重新归于大汉,百姓终于可以安心地休养生息了,相信只要不再发生大规模的战乱,大汉用不了多久就会重新恢复到鼎盛时期。
刘备也在回想着自己这些年的努力,从区区空有宗室身份的落魄子弟,到小小的安喜县尉,再到下密县丞,然后是豫州刺史,镇东将军,豫州牧,一路颠沛流离,不得尺寸存身之土,对前路也是一片迷茫。
辛亏三顾草庐迎出了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出路,此后大败曹操于赤壁,从东吴手中借得了荆州五郡,然后挥军入川,占据益州、汉中等地,如此才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
随后沈隆出山,先是击败吕蒙,挽救关羽与危难之间,保住了荆州;其后入蜀,兴盐业、造纸张、印书册、务屯田,使蜀汉日益富足,不虞缺粮之苦,国库也日益充盈,渐渐有了和曹魏、东吴争霸的本钱。
随后两路三次北伐,一战拿下南阳、汝南、陇右,再战收复长安、洛阳、许都,随后大举东征,平定江东六郡八十一县,此番最后一次北伐,终于九州一统,曹睿来降,传国玉玺也重新回到了大汉的手中。
若是没有诸葛亮和沈隆二人,我刘备那会有今天啊?恐怕早就死在混战之中了吧?刘备在心中如此感慨道,然后郑重地向大汉列祖列宗许诺,既然自己今日重新拿回传国玉玺,重新统一了天下,那么一定会爱护百姓,任用贤才,让大汉早日重新恢复昔日的荣光。
做完这些,刘备带领群臣行大礼参拜,祭典到此结束,随后在尚未修葺完毕的长安宫殿之中举行了大规模的宴饮,以庆祝天下重新统一。
尽管宫殿依然残破,尽管殿上众臣老的老小的小,可这个朝廷却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气势,但凡有见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个朝廷必将迎来光辉,必将第三次带领大汉走向辉煌。
“尔等今后须得尽心为大汉立功啊!”看到这一幕,司马懿也歇了自己最后一点儿心思,对司马师和司马昭叮嘱道,他知道,他们司马家的机会已经彻底没了。
喝到酒酣耳热时,沈隆看见,刘备在笑,关羽在笑,张飞在笑,诸葛亮在笑,徐庶在笑……这些跟随刘备多年的臣子们都在发出由衷的笑容,今天的确是个值得开心庆祝的日子。
为数不多可能不开心的大概就是孙权、曹睿还有他们的亲近重臣了吧,天下一统对刘备还有大汉百姓来说是好事儿,但对他们而言却等于失去了自由;不过他们也不敢露出任何不满,只能面带笑容恭贺刘备。
这一场酒蜀汉的君臣都喝醉了,以至于一直到第三天,刘备才重新召开大朝会,宣布对群臣的封赏,第一个是曹睿,刘备册封他为陈留王,食邑万户,曹魏群臣闻言松了一口气,既然刘备连曹睿都宽恕了,自然也不会处罚他们。
第二个当然是诸葛亮了,诸葛亮现在已经是丞相升无可升,不过还可以给他加上太傅之类的虚衔,武乡侯的爵位也可以升一升,起码得升到县侯吧?食邑也可以加一加么,起码也得翻倍再翻倍吧?
诸葛亮稍作推辞就接受了赏赐,接下来按资历来说应该是关羽、张飞这俩刘备的把兄弟了,不过刘备却念出了沈隆的名字。
群臣只是稍感意外就恢复了正常,要论功绩,这位和诸葛丞相也是不相上下啊!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诸天万界神龙系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诸天万界神龙系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