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天下锦 正文 第67章 酒过二巡

正文 第67章 酒过二巡

目录:天下锦| 作者:楚熹| 类别:都市言情

    顾灵芷默然不语,听他继续道:“这件事陛下迟迟未曾批复。可巧合的是,三个月前,方家被人状告侵占百姓土地。而后没多久,案子被查实,判决也下来了,方家成年男丁尽数被斩首,未成年的男丁与府中女眷被流放。”

    “赵王的母亲方贤妃……”裴书君道:“正是出身江南方家。”

    听到这里,顾灵芷一怔,微张着嘴,仰头看着裴书君,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没想到,他们中间有这样一层联系,有这样一个故事。

    “小丫头,”裴书君含笑看着她,道:“你还是赶紧回北渊宗去吧,这里不适合你。”

    顾灵芷眼珠转了两转,盯着他看了片刻,道:“康王今天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邱立岳。搅局不过是顺带的,他虽然自己不争,但看不惯其他几位皇子明里暗里和各世家大族勾结。”

    裴书君说完方才那句话后,本来打算离开了,听见顾灵芷这话,停下脚步,转过头来,笑着打量着眼前的男装的小丫头。

    “这么说来,邱立岳对灭门一案并非是毫无线索,而是线索可能指向……”她顿了一顿,道:“皇……”

    裴书君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同时,极轻地点了点头。

    邱家灭门案的线索,可能指向皇族。而且,背后还可能与盛京这些豪族势力有关。

    大魏吴氏皇族和权贵豪族之间的关系,早已盘根错节。这中间许多事情,她既不了解,也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弄清的。

    在侯君亮提供的信息,和裴书君的点拨下,她算是明白了一些。

    她再度抬头时,看见裴书君带笑盯着她。

    “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裴书君淡笑道:“做我的徒弟。”他眉毛微挑,“好处蛮多的。”

    “谢了,不用。”顾灵芷没有多想,直接回绝了他,道:“我会照顾好自己,也会照看好我哥的身份。”

    她调整了一下脸上的表情,给他一个看起来比较真诚的笑容,道:“谢谢你提醒。”

    离开裴书君后,她独自一人去寻个地方方便一下。回来的路上,恰好看见离宴席场地不远处的一株花树上,有一窝马蜂。

    心下顿时有了主意,顺手抄了两块小石子,揣进兜里。

    今天这宴会虽说来的人不少,但大家都比较随性。只是方才燕王和齐王在,康王又一直在搅局,大家不免都有些紧张。那两位走了以后,大家放松了许多。

    宴席间的气氛再度回复到了之前正常的情况。

    但是,康王和赵王还在。

    而让顾灵芷没想到的是,走了两位皇子,又来了另一拨人。

    才吃了几口菜,花林下的帷帐一动,一名仆人进来报道:“晋国公穆府的三位公子到了。”

    在被杜元安拖去城门的路上,顾灵芷听他提起过,说是今日会有晋国公府的公子来。

    晋国公府的名声,顾灵芷是略略听过的。听说他们家和宣平侯裴家是姻亲,而且晋国公带领的穆家军在大魏赫赫有名,铁蹄曾经横扫大魏边境数国。可以说,大魏如今的安定局面离不开穆家军的浴血奋战。

    关于晋国公府,杜元安还说了一大堆,顾灵芷没怎么记住。但有一点她是记得的,穆家军的统帅是晋国公穆叔德,副统帅是晋国公的二公子。穆家军上下常把这位二公子称作“小穆将军”。

    而京城也常流传,这位“小穆将军”容貌俊美无双,气度卓然,朗朗如日月入怀。曾经还传出过有姑娘为了见他一面,跑到穆家军军营外,甚至还有翻墙进去被人发现的。

    顾灵芷记得,她听侯君亮说起这些事时,还想着以自己的功夫,什么翻墙偷看之类,全然不在话下。再加上自己那一手多年练就的撩人功夫,什么“小穆将军”还不是手到擒来。

    她抬头去看时,挑开的帷帐已经再度落下。

    日光偏斜,照得花影绰绰,浅粉着光芒轻纱一般铺洒下来,罩住下面的人。

    顾灵芷先瞧见的,是一身玄青锦袍。腰间革带样式素简,袖口是窄袖,还用皮革束起,愈发显出一种武人的气息来。

    她视线缓缓顺着袖口上移,却是一怔。

    三位穆公子缓步上前,和在座的人简单打招呼。不外乎是说早前答应了赴约,却因为军营中有事,不得已耽误了,这时才匆匆赶来。而后,三人便一次落座。

    宴席上的座位都是三人一席,穆家兄弟三人正好一席,只在康王和赵王的另一侧,与王文彬等人相对的位置上另添了一张矮桌。

    顾灵芷坐在穆家兄弟对面一排,视线转了两转不由自主地落在穆家二公子身上。

    他的位置边上,恰有一束光斜斜跃过花枝落下,柔柔地打在他侧脸上。不知是否因为角度的原因,他的轮廓比先前看着更加硬挺,神情中有一种清冷素净,让她看着觉得陌生。

    可细细一想,自己和他也没有多熟悉。

    不过是天阙山上见过一面,在彭县的洪家酒坊见过一面,在那窄巷中见过一面……

    再后来……

    便是如今了。

    她知道他叫“霈云”,却没想过他前头还有那样一个“穆”姓,更不知道他与赫赫有名的穆家军,与盛京显赫的晋国公府有如此深的关联。

    他的目光虽曾掠过她的位置,但并没有停留,一转头便看向别的地方去了,像是不曾认识她。

    顾灵芷怔了一下,忽而想到,自己虽然和顾嘉乔长得像,但到底是一身男装,妆容上也刻意往顾嘉乔的长相上去靠拢,他认不出自己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么想着,她便转头去盯着桌上的吃食了。

    中场休息过后,桌上的吃食又添了几样,有粉蒸肉,有肥鸡去筋骨剁碎和别的料一起炸过再拌开来的鸡松,还有她爱吃的笋干焖板鸭。可她一样一样吃进嘴里,都觉得滋味寡淡。又吃了几筷,便觉得没了兴趣,把筷子往旁边一放,取过酒壶来,给自己添了一杯酒。

    她的酒杯才倒满,就听见康王对王文彬道:“再来行个酒令吧。”

    康王说:“这回要别的花样。”

    方才有燕王在,还能稍微震慑一下康王,把控和调节一下宴席氛围,但现在燕王和齐王走了,留下一个看着不怎么管事的赵王,和一个专门挑事的康王。

    王文彬人微言轻,在座的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由着康王继续搞事情。

    康王难得地把酒令的样式选择交给了众人去提议。

    可顾灵芷知道,他不过是做个样子,回头肯定还是按他自己的方式来。

    “你们说的都不行。”康王皱眉道:“还是我来吧。”他一手托腮,装作苦思一阵,才道:“这回啊,每人提一个问题,可以指定人回答。答案嘛,由大家评判,大家觉得可以了,就罚提问题的人三杯酒,赏回答问题的人一杯酒。同样,如果大家觉得回答的人答得不好,那就罚三杯酒,提问题的人赏一杯酒。”

    众人一听,觉得这想法还行,而且大家不好驳了他的面子,便都说可以。

    如此,便又开始了一轮新的酒令。

    顾灵芷早已烦了,但碍于不能离开,只好强打精神,继续陪着这一圈无聊的皇子公子玩这无趣的游戏。

    可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这一轮酒令的战火会往自己这里烧来。

    宴席下首的位置,有一人微微起身,先行了一礼,再缓缓开口,“在下尹蔽之……”

    他话说得温温吞吞,人也看着文质彬彬,视线一一掠过王悦生、谢挺和顾灵芷,道:“想向王兄、谢兄和顾兄请教一个问题。”

    “就方才康王殿下提到的,文顺公邱家一家的事情,”他莞尔一笑,“不知三位如何看?”

    顾灵芷乍然被点到名,有点慌。

    而且对方扔过来的还是一个炸药包。

    她一时分神,嘴里的酱瓜忘了嚼碎就往下吞,卡在喉咙里,涨得满脸通红,仍不忘竖起耳朵,偷听王悦生和谢挺怎么作答。

    没想到,谢挺的回答异常直接而简短,“没看法。”

    这个答案不错。

    顾灵芷慌忙抓过纸笔,在纸上写下“同上”两个字,另一只手抓了一块糕点往嘴里一塞,又拿茶水一灌。

    她好不容易咽下嘴里的东西,举起手里的纸时,王悦生那边,话音刚落:“此为朝政之事,悦生不敢妄议。”

    顾灵芷犹豫了一下,看了一眼纸上写着的“同上”二字,犹豫着要不要撤回来时,提问的尹蔽之看了一眼顾灵芷的答案,照旧莞尔道:“看来顾兄颇认同王兄的观点啊。”

    他这话一说,顾灵芷哪里好再添一句,说自己其实认同的是谢挺的观点,对这事没有什么看法。

    这件事太过敏感,水又那么深,谁敢有什么看法?

    尹蔽之偏把康王搬出来,矛头对准她和王悦生、谢挺三个人,用意很明显。他们三个人最大的关联,是这次新科取士。不用侯君亮在旁边提醒,顾灵芷也猜到他是这次新科取士里头落榜的人。

    “‘明哲保身’四字,三位真是活学活用,叫周某佩服。”这位自称“周某”的人坐在尹蔽之对面,看着和他并不相熟。

    “李兄,你何必苛责三位?”又有一人道:“邱家之事……”他视线在宴席上转了一圈,道:“在座的谁敢多言?”

    “新科取士乃是新制,要‘推陈出新’,可这新人都是老风气啊。”

    “你这是妄议朝政了,小心掉了脑袋。”

    “几位太过放肆了吧,你们别忘了,燕王方才就说过,今日只谈风花雪月,不谈朝事。”尹蔽之身边一个锦衣公子道:“人家刚中榜的三位都知道听燕王的话谨言慎行,你们倒好,一个个净说醉话。”

    “呵,”另一位锦衣公子又道:“郑兄提醒得对啊,人家都‘马首是瞻’了,我们一个个还在这里‘放浪形骸’,实在不对,”他摇着脑袋道:“要改要改。”

    顾灵芷在一旁默默地听着。

    这文化人怼人,夹枪带炮得不动声色,还把他们和燕王一块捆绑上了。

    她冷眼看着眼前的这一场戏。

    不过是一颗石子抛入水中而已,激起了这么些涟漪。石子早沉了底,涟漪还兀自一圈圈荡漾在湖面。

    有明嘲暗讽的,有明面上居中调和却在言语中故意激发矛盾的,有顺水推舟,有落井下石的……

    各种各样,异彩纷呈。

    那一张张开开合合的嘴,那一个个假笑的嘴脸,看着滑稽,却异常真实。

    这就是人。

    嫉妒、欲望、不甘、争夺……

    种种情绪交杂。

    当然,除了情绪的原因外,还有利益。

    顾嘉乔和王悦生、谢挺虽然是世族子弟,但因为这次新科考试的缘故,他们被这些世族子弟划分开来,成为新制度的代表。

    这也就意味着,尽管他们是世族子弟,但也是陛下从旧制度里挑出来的新棋子,用作变革的棋子。

    一场新科取士不足以让这些世族子弟急得跳脚,他们更加在乎的,是利益的瓜分。

    顾灵芷忍不住在想,虽说新科取士,但最后取的头三名并非以成绩论定优劣和排序。她听顾嘉乔说过,这头三名是在殿试之后,由陛下亲自点出来的。

    她曾略略听顾嘉乔提起过,新科取士的制度在提出来初期就一直遭到世族的反对。这次得以推行,他也颇感意外。

    陛下在继位初期的就曾想过想过改变国家以往的选拔人才方式,但一直受到阻碍。早两年的时候,考试的试题和考官都定下来了,最后还是流产了,没能进行下去。直到今年,这一个制度才得以施行。

    头榜三名虽是由陛下所选,但其中也不免有妥协世族的意思。

    可陛下此举看似妥协,实际上……

    是打的另一个算盘。

    若头榜三名选中寒门学子,定然遭到世族的反对和阻力,他们即便入了朝廷,也难免处处受到掣肘,最终免不了还是遭到排挤,成为陛下的一颗废棋。

    与其如此,不如从世族中选择。

    世族子弟的身份可以让他们不至于在初期遭受太大的阻力,能让陛下想要施行的政策通过他们逐步实现。同时,当他们成为变革者,会自然而然与世族内部产生裂痕。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与其攻外,不如攻内。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天下锦》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天下锦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