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2062章 权力中心
目录:扶明录| 作者:浪得虚名| 类别:历史军事
“禀督公大人,皇上召人您入宫”这边才刚吃完早饭,便有番子来传话,常宇其实也正准备入宫给皇帝辞别,便让屠元等人先出城候着他,随即乘车入宫。
皇帝没在乾清宫,而是在文渊阁,也就是内阁大老的办公室,常宇推测是皇帝下了早朝之后又来和内阁商谈什么事,而且极有可能是有关他这次出关的事,叫他来其实就是嘱咐几句,顺便告个别吧。
入东华门,还没走到文渊阁时一个宫女匆匆走来给常宇问了安,然后快速塞个他一个纸条,常宇很默契的接过藏了起来,因为这宫女是坤兴公主的贴身婢女。
大明建国初期,老朱有感宰相权利过大废除宰相制,分权六部后设华盖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这是内阁的雏形,而内阁完整制度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以华盖殿大学士(后改中极殿)为首辅,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建极殿)为次辅,余下文华,武英,文渊,东阁四个为群辅,也是说内阁大臣有六个,这六个人才是朝廷的权利中心,朝廷的话事人。
通常内阁大臣的建议写在之上贴在奏章上叫“票拟”皇帝用红字批示叫“批红”最初都是皇帝亲自亲为,后来只是象征性捡几个重要的批示,余下叫给太监来代笔,所以司礼监就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
其实最初太监是不准读书识字的,宣宗也就是朱棣的孙子该了这个规定,而且在宫里设了太监学堂,而这个作法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利。
为什么呢,因为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像到嘉靖时期其权利已丝毫不逊色丞相制时了,而在这之前,皇帝们为了遏制内阁作了很多对策,外朝廷有内阁,内廷就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就有东厂和锦衣卫,外廷有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就有派往地方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反正皇家从一开始就想尽办法遏制外廷的权利!
但很多时候都是被外廷吊打的,比如张居正时期,因为他是万历的老师能影响皇帝的决策,其次他和司礼监负责批红的太监冯宝关系铁,所以最后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披红都被他操作了。
又比如在嘉靖朝,这主修道不务正业,在严嵩入大学士后,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比丞相还大,所以严嵩又被称严相。
再如崇祯帝,外廷有东林党之后又是复社,可内廷锦衣卫原先在魏忠贤掌握他也不敢用,不信任,东厂几乎关门了,为根本无法与外廷抗争,所以他一直被吊打,所以才有那么多罪己诏!
直到常宇横空出世,经过一年多的赫赫战功加持以及着手整顿东厂和锦衣卫,崇祯帝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虽不说直接压住内阁,但至少可以直起腰板平等对话!
而内阁那帮老狐狸也特别懂得审时度势,他们知道如今大太监风头正劲,且朝廷如今也需要他,所以避其锋芒,显得非常低调平和。
但聪明如常宇如崇祯帝都知道,一旦风平浪静后,这帮人必出来作妖!
内阁上班的地方叫文渊阁,有人会疑惑,文渊阁不是清朝才建的么?
没错,你现在看到的后世的文渊阁的确是清代才建的。
但明朝也确实有文渊阁,但远不及清朝这座上中下三层建筑雄伟,在明朝时紫禁城东部这片区域就叫文渊阁,房子也是普通的房子,甚至有些不起眼,唯一的一个小阁楼还是用来藏书的,其他都是单层,但从三杨开泰到张居正都在这办公,使得这片普通房子变得声明显赫,在这个办公的内阁成为大明朝实际的政务决策者。
到如今阁门上还高悬圣谕:“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常宇每次来都会抬头看一眼这道圣谕,据说是嘉靖时期留下的。
到后来满清便在这地方建了一座三层的文渊阁。
王承恩已在门口候着了,见常宇到来拱手相迎,皇爷在里头呢,常宇还礼也没说什么径直走了进去。
里边人很全,皇帝居中而坐,太子在侧正听内阁大老们在说着什么,见他进来众人目光齐刷刷的扫来,常宇给皇帝太子见礼后,又给诸位阁臣拱了拱手手。
礼全又周到,让人无可挑剔。
不卑不亢不骄不燥,看着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太监,可众阁臣一个个心里都佩服的紧,越是这般,城府越深,此人小小年纪怎生道行怎生这么深!
“禀皇上,臣欲今日离京出关,特来向皇上辞别,皇上可还有交代?”常宇问道。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a href="http://www.yeguoyuedu.com" target="_blank">www.yeguoyuedu.com</a> 】
崇祯帝澹澹一笑:“朕没什么交代,汝问问诸阁老可有什么交代?”
这话让诸阁臣一怔没,相互看了一眼心里头都明镜似的,李邦华轻咳一声:“论行军打仗朝野无人能及常公公之右,吾等都是坐井观天纸上谈兵,哪敢大言不惭交代什么”。
“首辅大人过谦了,无论军务还是民生都是朝政,都是阁臣职责和义务所在,咱家不过一奉命督军的太监而已,皇上和朝廷怎么说咱家便怎么做就是了,若有不周之处,还请诸位大人提点”。常宇对李邦华拱手说道。
李邦华面无表情,但心里很受用,也不禁感慨,他若不是个太监那可真不可限量啊,但也幸亏他是个太监否则后果不敢想象啊。
“常公公此番出关用意,吾等皆知亦表赞同,不过战机和时局都是变幻莫测的,这些还需常公公随即应变,吾等相信不管出了什么状况,常公公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的,边关稳固有劳常公公了”次辅吴生竟少有的夸起常宇了。
但常宇岂能不知这些话术,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看来叫自个进宫也就是话别没其他事,常宇也不想在这闲唠浪费时间,便对崇祯帝躬身施礼:“边关之事,臣鞠躬尽瘁,皇上便在京城等好信吧”。
崇祯帝大喜:“朕便在京中等你捷报!”
“那臣便告退了”常宇躬身正要离开时候,工部尚书范景文突然开口道:“皇上,咱们刚才所议之事,要不要听听常公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别疑惑工部尚书怎么会在这,只因范景文不仅是六部尚书之一,还是东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大老之一呀。
崇祯帝和常宇都是一怔,不过很快崇祯帝笑了笑:“听听也好”便赐座常宇:“长城边关数处或因年久或因战火而失修,有数臣上书请修,然国库羞涩,一时争论不止,你可有什么建议?”
……
书友们,给点票票呀!
皇帝没在乾清宫,而是在文渊阁,也就是内阁大老的办公室,常宇推测是皇帝下了早朝之后又来和内阁商谈什么事,而且极有可能是有关他这次出关的事,叫他来其实就是嘱咐几句,顺便告个别吧。
入东华门,还没走到文渊阁时一个宫女匆匆走来给常宇问了安,然后快速塞个他一个纸条,常宇很默契的接过藏了起来,因为这宫女是坤兴公主的贴身婢女。
大明建国初期,老朱有感宰相权利过大废除宰相制,分权六部后设华盖殿,英武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这是内阁的雏形,而内阁完整制度真正建立是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以华盖殿大学士(后改中极殿)为首辅,谨身殿大学士(后改建极殿)为次辅,余下文华,武英,文渊,东阁四个为群辅,也是说内阁大臣有六个,这六个人才是朝廷的权利中心,朝廷的话事人。
通常内阁大臣的建议写在之上贴在奏章上叫“票拟”皇帝用红字批示叫“批红”最初都是皇帝亲自亲为,后来只是象征性捡几个重要的批示,余下叫给太监来代笔,所以司礼监就有秉笔太监掌印太监。
其实最初太监是不准读书识字的,宣宗也就是朱棣的孙子该了这个规定,而且在宫里设了太监学堂,而这个作法不言而喻,就是为了牵制内阁的权利。
为什么呢,因为内阁的权利越来越大,像到嘉靖时期其权利已丝毫不逊色丞相制时了,而在这之前,皇帝们为了遏制内阁作了很多对策,外朝廷有内阁,内廷就有司礼监,外廷有三法司,内廷就有东厂和锦衣卫,外廷有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就有派往地方的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反正皇家从一开始就想尽办法遏制外廷的权利!
但很多时候都是被外廷吊打的,比如张居正时期,因为他是万历的老师能影响皇帝的决策,其次他和司礼监负责批红的太监冯宝关系铁,所以最后内阁的票拟和皇帝的披红都被他操作了。
又比如在嘉靖朝,这主修道不务正业,在严嵩入大学士后,内阁权利达到了顶峰,比丞相还大,所以严嵩又被称严相。
再如崇祯帝,外廷有东林党之后又是复社,可内廷锦衣卫原先在魏忠贤掌握他也不敢用,不信任,东厂几乎关门了,为根本无法与外廷抗争,所以他一直被吊打,所以才有那么多罪己诏!
直到常宇横空出世,经过一年多的赫赫战功加持以及着手整顿东厂和锦衣卫,崇祯帝如今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虽不说直接压住内阁,但至少可以直起腰板平等对话!
而内阁那帮老狐狸也特别懂得审时度势,他们知道如今大太监风头正劲,且朝廷如今也需要他,所以避其锋芒,显得非常低调平和。
但聪明如常宇如崇祯帝都知道,一旦风平浪静后,这帮人必出来作妖!
内阁上班的地方叫文渊阁,有人会疑惑,文渊阁不是清朝才建的么?
没错,你现在看到的后世的文渊阁的确是清代才建的。
但明朝也确实有文渊阁,但远不及清朝这座上中下三层建筑雄伟,在明朝时紫禁城东部这片区域就叫文渊阁,房子也是普通的房子,甚至有些不起眼,唯一的一个小阁楼还是用来藏书的,其他都是单层,但从三杨开泰到张居正都在这办公,使得这片普通房子变得声明显赫,在这个办公的内阁成为大明朝实际的政务决策者。
到如今阁门上还高悬圣谕:“机密重地,一应官员闲杂人等,不许擅入,违者治罪不饶”常宇每次来都会抬头看一眼这道圣谕,据说是嘉靖时期留下的。
到后来满清便在这地方建了一座三层的文渊阁。
王承恩已在门口候着了,见常宇到来拱手相迎,皇爷在里头呢,常宇还礼也没说什么径直走了进去。
里边人很全,皇帝居中而坐,太子在侧正听内阁大老们在说着什么,见他进来众人目光齐刷刷的扫来,常宇给皇帝太子见礼后,又给诸位阁臣拱了拱手手。
礼全又周到,让人无可挑剔。
不卑不亢不骄不燥,看着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太监,可众阁臣一个个心里都佩服的紧,越是这般,城府越深,此人小小年纪怎生道行怎生这么深!
“禀皇上,臣欲今日离京出关,特来向皇上辞别,皇上可还有交代?”常宇问道。
【认识十年的老书友给我推荐的追书app,野果阅读!真特么好用,开车、睡前都靠这个朗读听书打发时间,这里可以下载 <a href="http://www.yeguoyuedu.com" target="_blank">www.yeguoyuedu.com</a> 】
崇祯帝澹澹一笑:“朕没什么交代,汝问问诸阁老可有什么交代?”
这话让诸阁臣一怔没,相互看了一眼心里头都明镜似的,李邦华轻咳一声:“论行军打仗朝野无人能及常公公之右,吾等都是坐井观天纸上谈兵,哪敢大言不惭交代什么”。
“首辅大人过谦了,无论军务还是民生都是朝政,都是阁臣职责和义务所在,咱家不过一奉命督军的太监而已,皇上和朝廷怎么说咱家便怎么做就是了,若有不周之处,还请诸位大人提点”。常宇对李邦华拱手说道。
李邦华面无表情,但心里很受用,也不禁感慨,他若不是个太监那可真不可限量啊,但也幸亏他是个太监否则后果不敢想象啊。
“常公公此番出关用意,吾等皆知亦表赞同,不过战机和时局都是变幻莫测的,这些还需常公公随即应变,吾等相信不管出了什么状况,常公公都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的,边关稳固有劳常公公了”次辅吴生竟少有的夸起常宇了。
但常宇岂能不知这些话术,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看来叫自个进宫也就是话别没其他事,常宇也不想在这闲唠浪费时间,便对崇祯帝躬身施礼:“边关之事,臣鞠躬尽瘁,皇上便在京城等好信吧”。
崇祯帝大喜:“朕便在京中等你捷报!”
“那臣便告退了”常宇躬身正要离开时候,工部尚书范景文突然开口道:“皇上,咱们刚才所议之事,要不要听听常公公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别疑惑工部尚书怎么会在这,只因范景文不仅是六部尚书之一,还是东阁大学士,也就是内阁大老之一呀。
崇祯帝和常宇都是一怔,不过很快崇祯帝笑了笑:“听听也好”便赐座常宇:“长城边关数处或因年久或因战火而失修,有数臣上书请修,然国库羞涩,一时争论不止,你可有什么建议?”
……
书友们,给点票票呀!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扶明录》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扶明录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