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六百七十二章 扩大支柱产业规模
目录:崇祯八年| 作者:我爱肥猪猪| 类别:历史军事
面对如何让大户家中的银钱流动起来的问题,目前为止朱由检只想到了上述两条策略。
禁兼并这一条措施是釜底抽薪之举,全面实施后将会把大笔资金流入到不动产的道路给堵死,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农失去土地后有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经历过十几年的战乱、饥荒、瘟疫等恶劣因素的影响后,大明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状况,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为人口太少的原因,处在了闲置状态。
以目前的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将不会成为北地的一个重大隐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状况后,土地兼并才会成为北地的主要矛盾。
各地官府在清丈田亩的同时,还会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统计作为附加任务顺带着完成,这项重要数据会成为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指标的依据。
按照后世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区,剩余的五千到六千万生活在其余十几个布政使司的辖区内。
与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来看,这就是标准的地广人稀。
就拿陕西来说吧,在动荡不安、连年干旱的环境下,孙传庭按照朱由检的战略部署,将全陕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以及临洮府,而这些人口总计也就一千多万,还不及后世武汉、郑州一个大城市人口多。
别忘了大明的陕西可是地域面积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地盘。
如此大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并且诸多士绅大户在战乱中全家被灭,如此情况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兼并的问题。
抑兼并的主要目标是富裕的江浙一带,其他地区是在未雨绸缪。
这是立法的前瞻性,为子孙后代着想。
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户们的银钱流入土地,那他们手中大量的资金也不能闲置浪费。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钱庄,以给付利息的方式收储大户们的巨额资金,然后借贷生息,让资金流动起来。
但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终还是需要实业来给与强有力地支撑才行。
没有大量畅销地产品,谁会去钱庄借贷建造工坊?
指望农户在贱年时借贷渡过难关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农户根本没有借贷的意识,只要吃草根树皮能够活下去,他们是不会从所谓的钱庄借钱的。
就算到了绝路,他们还有一条道可走------逃荒。
宁愿逃荒也不会去借贷。
现在四海票号开办已经有两年了,但业务也只限于用银票减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额银钱长距离运输的不便性,这种方式还没有为更多的商户所接受。
既然钱庄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那么减征商税、刺激士绅大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去,这就成了目前朱由检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从三十税一,降为五十税一,让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这项政策一出台,就会让很多家产丰厚的大户们为之心动。
按照这个税率计算的话,只要自己家有相当规模的工坊,雇请工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缴朝廷的商税几乎会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从江南贩运货值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到京师,俺三十税一计算,需要交纳三百三十两银子的税。
而新税率施行后,只要你有当地官府出具的凭证,证明你名下有达到减税额度的工坊及工人数量,那这一万两银子你只需交二百两,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等于多赚了这笔银子。
这一百多两对于大商户来说看似不多,但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税,而那些大商户贩运南北,每次的货值动辄十万八万两不说,次数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来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朱由检相信,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会算成本,他们肯定会闻风而动,拿出大量的资本来投入到实业当中,去开发更多新颖的产品,然后从中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这些资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前发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郑芝凤回来时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
现在的欧洲虽然落后,但平板玻璃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都有几十家玻璃工厂,出产的玻璃制品风靡整个欧洲,也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方以智和郑芝凤如果有眼光的话,自然会意识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能将相关技术和工匠带到大明,那这种新产品足以让大户们争相掏钱购买。
现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产琉璃,并且产量很低,这种产品在朱由检眼中当然是一文不值的废物,所以他并没有让四海商行涉足到这项产业中去。
在把自己的设想详述一遍后,朱由检终于得空喝上几口茶水润润有些发干的嗓子。
由于阁臣们的脑子里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将朱由检的指示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内阁后再制订如何进行登记和验证的事宜。
接下来的话题便转到了四海商行股权变更上来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现在的四海商行已经进行了业务分拆,把实业与商业分离开来,每年的产值和利润也是单独核算,而不是全部计入到四海商行的总账中去。
这种做法更利于商行内的业务管理,能让朱由检更清楚哪一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更高,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更好的行业中。
现在四海商行名下的实业几乎囊括了大明所有产品种类,其中以四海糖业、四海纸业、四海布业、四海瓷业这四种产业为最,每年产生的利润也是最高。
至于新设的四海酒业,由于原料是粮食,所以现在规模不大,所产出的新酒产量很小,虽然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但在粮食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朱由检并没打算迅速提高产量。
这个不急,现在朱由检并不缺银子,酒业利润虽高,但也要条件成熟后再决定它未来的走向。
其他四项利润极高的产业倒是可以进行大
规模再投入,因为这几种产品不仅是在国内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赚国外银子的优质产品。
尤其是糖和纸,就算在现有规模上再扩大百倍也同样赚钱。
糖、纸、布,这三项会作为大明未来的支柱产业予以大力发展。
禁兼并这一条措施是釜底抽薪之举,全面实施后将会把大笔资金流入到不动产的道路给堵死,同时也能有效地避免自耕农失去土地后有可能带来的巨大风险。
在经历过十几年的战乱、饥荒、瘟疫等恶劣因素的影响后,大明人口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状况,山东、河南、陕西、山西等行省有大量的田地因为人口太少的原因,处在了闲置状态。
以目前的情况看,在可预见的将来,土地与人口之间的矛盾,将不会成为北地的一个重大隐患,只有等到人口急剧增长,出现了人多地少的状况后,土地兼并才会成为北地的主要矛盾。
各地官府在清丈田亩的同时,还会把全大明人口普查和统计作为附加任务顺带着完成,这项重要数据会成为各项社会活动和经济指标的依据。
按照后世的统计数据来看,大明五成左右的人口集中在江浙地区,剩余的五千到六千万生活在其余十几个布政使司的辖区内。
与现在大明的国土面积来看,这就是标准的地广人稀。
就拿陕西来说吧,在动荡不安、连年干旱的环境下,孙传庭按照朱由检的战略部署,将全陕人口中的大部分安置在了西安府、平凉府、凤翔府以及临洮府,而这些人口总计也就一千多万,还不及后世武汉、郑州一个大城市人口多。
别忘了大明的陕西可是地域面积最大的行省,包括了后世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省的地盘。
如此大的土地面积,只有一千多万人口,并且诸多士绅大户在战乱中全家被灭,如此情况下三十年二十年之内根本不用担心土地兼并的问题。
抑兼并的主要目标是富裕的江浙一带,其他地区是在未雨绸缪。
这是立法的前瞻性,为子孙后代着想。
既然限制了江南大户们的银钱流入土地,那他们手中大量的资金也不能闲置浪费。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成立钱庄,以给付利息的方式收储大户们的巨额资金,然后借贷生息,让资金流动起来。
但这个方法听上去很美好,可是最终还是需要实业来给与强有力地支撑才行。
没有大量畅销地产品,谁会去钱庄借贷建造工坊?
指望农户在贱年时借贷渡过难关是不现实的,大明的农户根本没有借贷的意识,只要吃草根树皮能够活下去,他们是不会从所谓的钱庄借钱的。
就算到了绝路,他们还有一条道可走------逃荒。
宁愿逃荒也不会去借贷。
现在四海票号开办已经有两年了,但业务也只限于用银票减少四海商行自身需求,省去大额银钱长距离运输的不便性,这种方式还没有为更多的商户所接受。
既然钱庄的优势无法充分体现,那么减征商税、刺激士绅大户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体产业中去,这就成了目前朱由检唯一能想到的方法。
从三十税一,降为五十税一,让利的幅度是空前的,相信这项政策一出台,就会让很多家产丰厚的大户们为之心动。
按照这个税率计算的话,只要自己家有相当规模的工坊,雇请工人数超过一定的数量,那么你家的商行每年上缴朝廷的商税几乎会少了一半。
原先一家商行从江南贩运货值一万两银子的货物到京师,俺三十税一计算,需要交纳三百三十两银子的税。
而新税率施行后,只要你有当地官府出具的凭证,证明你名下有达到减税额度的工坊及工人数量,那这一万两银子你只需交二百两,这一趟就可以省下一百三十两银子,也就等于多赚了这笔银子。
这一百多两对于大商户来说看似不多,但这可只是一次少交的税,而那些大商户贩运南北,每次的货值动辄十万八万两不说,次数也不止一次,一年算下来可是好大的一笔收入了。
朱由检相信,这些精明的商人比自己更会算成本,他们肯定会闻风而动,拿出大量的资本来投入到实业当中,去开发更多新颖的产品,然后从中获取更高额的利润。
资本都是嗜血和逐利的,这一点无可厚非,朱由检能做的就是尽量引导这些资本,往自己希望看到的方向去投入,推动大明的手工业向前发展。
不知道方以智和郑芝凤回来时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的惊喜。
现在的欧洲虽然落后,但平板玻璃的制造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尤其是在法国和英国,都有几十家玻璃工厂,出产的玻璃制品风靡整个欧洲,也赚取了巨额的利润。
方以智和郑芝凤如果有眼光的话,自然会意识到玻璃的重要性,如果他们能将相关技术和工匠带到大明,那这种新产品足以让大户们争相掏钱购买。
现在大明有些地方只能生产琉璃,并且产量很低,这种产品在朱由检眼中当然是一文不值的废物,所以他并没有让四海商行涉足到这项产业中去。
在把自己的设想详述一遍后,朱由检终于得空喝上几口茶水润润有些发干的嗓子。
由于阁臣们的脑子里并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所以只能在懵懂中将朱由检的指示记录下来,以便回到内阁后再制订如何进行登记和验证的事宜。
接下来的话题便转到了四海商行股权变更上来了。
在朱由检的授意下,现在的四海商行已经进行了业务分拆,把实业与商业分离开来,每年的产值和利润也是单独核算,而不是全部计入到四海商行的总账中去。
这种做法更利于商行内的业务管理,能让朱由检更清楚哪一个行业带来的利润更高,有利于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市场前景更好的行业中。
现在四海商行名下的实业几乎囊括了大明所有产品种类,其中以四海糖业、四海纸业、四海布业、四海瓷业这四种产业为最,每年产生的利润也是最高。
至于新设的四海酒业,由于原料是粮食,所以现在规模不大,所产出的新酒产量很小,虽然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但在粮食问题还没得到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朱由检并没打算迅速提高产量。
这个不急,现在朱由检并不缺银子,酒业利润虽高,但也要条件成熟后再决定它未来的走向。
其他四项利润极高的产业倒是可以进行大
规模再投入,因为这几种产品不仅是在国内受到追捧,而且也是赚国外银子的优质产品。
尤其是糖和纸,就算在现有规模上再扩大百倍也同样赚钱。
糖、纸、布,这三项会作为大明未来的支柱产业予以大力发展。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八年》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八年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