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讲道理
目录:苏厨| 作者:二子从周| 类别:历史军事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讲道理
苏油继续劝道:“子厚大哥是孤忠耿直之人,这一点苏油从未怀疑,然曾子固当年对安石相公勇于有为,吝于改过的评语,苏油不愿意有人加之在子厚大哥的身上。”
章惇心中冰凉:“司马君实在奏章中对安石相公的评价,明润你难道没见到?诸君子的作为,委实叫人心寒。”
苏油说道:“那是子厚大哥犯了一个和安石相公同样的错误,就是将所有对新法提出异议的人,不管是决定尽废的还是决定改良的,不管是出于好意的还是出于恶意的,统统归于一党,过大地圈定了自己的敌人。”
“司马学士广开言路,上言新法不便者数千,看着来势汹汹,子厚大哥心里就不平了。”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就算蔡持正邢恕难保,子厚大哥,还有以前安石相公旗下很多人,和他们却是有区别的。”
“太皇太后临朝,立陛下为太子的主张,是子厚大哥亲书与陛下首肯,凭此一点,我就可保子厚大哥无虞。”
章惇冷笑:“明润如此看低我章子厚?这是要我背弃同道?”
苏油笑了:“同道?子厚大哥所指的是谁?吕吉甫?曾布?吕嘉问?还是蔡确?邢恕?抑或李定,舒亶?”
“你现在和安石相公,吕吉甫,还有通信往来吗?我倒是有。”
“还有曾布吕嘉问,你知道他们现在对新法的看法吗?”
“蔡确在司马学士入朝前的那些举动,是他们要寻机背弃立场,背弃安石相公,背弃你,还是你先背弃他们?”
“子厚大哥,和你立场有区别的,大有可能是你真正的朋友;和你立场一致的,却也可能是你的真正敌人。这就叫辩证之说。”
章惇面色终于好了些许,挥手道:“论义理玄虚,十个章惇都不是子瞻和明润的对手,愚兄束手,咱不说这个。”
苏油说道:“那咱们就说实在的——新法施行多年之后,诸弊尽显,自元丰以来,先帝一直在调整,这一条,是事实。”
“太皇太后临制,陛下听政,不管是之前内降中旨废京周诸法,还是采纳司马学士建议举国废保马市易,都是秉承先帝遗志,是改不良之法,而非改先帝之道,这一节,要拎得清楚。”
“至于青苗、保甲、免役诸法,章大哥须得据理力争,或者对于其中有用的部分,要求予以保留;或者让司马学士废止之前,拿出可行的,能够说服朝中两制上官员的有力措施,否则不可轻废。”
“此举除了是保住章大哥你的立场,还要顾及安石相公的地位和评价。”
“先帝当年鉴于大宋积弱之局面,痛下决断,激越奋发,大举更张,清扫积弊。这一条,确定无疑。”
“安石相公不畏时议,敢为人先,穷心竭力,变法图强,这一条,依旧无疑。”
“不过大宋积弊百年,纠转岂是轻易?变法的道路,如履春冰而渡深潦,行夜路而越丛蓁。”
“多走一些弯路,落下一些失误,于情于理,在所难免。”
“但是安石相公已经承担了他应当承担的责任,罢相投闲,由先帝独揽乾纲。”
“安石相公执政时期,百姓生活虽然未见改观,甚至有所恶化,但大宋的国用,毕竟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变法已经有了长足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却是有历年岁入数据可查的。”
“于是先帝自元丰开始,吸取教训,锐意整改,旌善去恶,劳心勠力,使诸法趋良。”
“这才有了如今我大宋的大好局面。”
“只可惜未尽全功,捐弃天下。”
“太皇太后携陛下临制,未及哀毁,先念烝民,继续改良新法,施惠群黎。”
“这,才是先帝近二十年改革的正确定论。”
“章大哥先随安石相公,再从先帝,对一路改革的艰辛毁誉,当有感于心。”
“作为如今朝中对新法举措最熟悉的人,这个时候不是更应当助太皇太后与陛下,恢弘先帝遗志,致大宋于富强吗?”
“司马学士对新法诸多成见,正要章大哥这样的人与之在朝明辨;而且不要忘了,朝堂之上,还有吕公那样精熟时务的老臣。”
“太皇太后和陛下,本不是章大哥的阻碍,因此你要去争取他们,将为什么要变法的道理,辨析个清楚明白。”
“党争意气,绝不是国朝兴盛该有的现象,但是政争求实,我觉得完全可以。”
“大家各备阙失,以资砥砺,其目的,不是要把人都搞下去,而是要把国家搞上去。”
“否则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别忘了,辽人还在都亭驿等着我去谈判呢。”
“致君于尧舜,致天下于太平,这才是士大夫的责任。”
“章大哥,你有宰执之才,也一直以天下自任,那就更要善保有用之身,千万不要走进了牛角尖,更不要落入旁人拉你共同覆灭的圈套。”
“如果说我是说客,那我也认,因为我今天是为天下人,来做这个说客。”
章惇再次摘了一颗葡萄放入嘴里,不过这一次咀嚼得慢了很多:“如果我答应做到了明润所言的这些,明润你支持我吗?”
苏油说道:“不管你答不答应,这次风波,我都会尽力陈说太皇太后与陛下,留章大哥于朝中,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去的过失。”
“待司马学士、吕公去后,章大哥便是待选宰执。”
“那你呢?”
“有章大哥在朝支持,我就可以安心去河北,去完成先帝的遗愿……”
见章惇想开口,苏油赶紧制止:“你别跟我抢,因为我觉得远自己比你更适合。”
章惇终于服了,忍住内心激荡:“愚兄平生未让一人,今日得蒙明润点拨,乃全宗族,不得不谢也。”
苏油不禁好笑:“谢都谢得这么矫情,何至于?我也不领。”
“不过与人相争的时候,注意点风度。处理公事还带上情绪,本身就先落了下乘。”
“太皇太后和陛下那里,更需要留心自己的态度,章大哥你最容易中的圈套,就是压不住脾气,被有心人将矛头带偏到惹不得的人身上,然后被群起而攻。”
说完开始鄙视章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皮囊看似神仙中人,怎么里边却是一点就着的性情?你这是肝火上炎,动辄易怒。要不跟我去一趟宁善堂,让我家仙卿给你调理调理?”
章惇呵呵冷笑:“你家家主是姓石还是姓苏?连名医之家这种话都敢宣诸于口,畏妻如暴虎者,当世无逾苏明润。”
苏油也跟着呵呵冷笑:“刚刚不知道谁是吃葡萄都忘了吐籽儿,明明心境激荡,偏要强作镇定,现在又有心情揭人之短了……”
章惇顿时大窘:“还不是你纵横家学,巧舌如簧!我本来已经准备拼个鱼死网破,却被你一番说辞断丧了斗志!”
苏油笑道:“该坚持的,是先帝的日新之意,却不是连纠偏改良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可以理屈,可以义动,闻过则改,不待晨夕。这一点上,无论是安石相公,子厚大哥,还是我,其实都逊先帝远矣……”
这次看戏活动过后,章惇终于深挖根源,端正态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拿起了理学辩证法的思想武器,重新武装了自己,积极展开了自我批评,用自己曾经连状元堂侄儿的文笔都看不上的文笔,认真写了一篇《关于章惇同志在变法时期工作失误之自我反省》的大文章。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文章的真实题目是《新法十五年利弊札子》。
文章按照苏油提供的思路,对变法十五年的得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说明,对十五年来的立法,变革,推行,改良过程,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展示。
文中列举了十五年改革当中一些关键节点时期,国家当时的现实状况,强调在强敌环视,国库空虚,三冗积弊,屡战屡败,连年受灾的客观条件下,安石相公改革的必要性。
虽然在改革初期,出现了聚敛过急等诸多弊病,让老百姓们过了一段苦日子,但是也为国家充实了国库,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全国百姓都勒紧了裤腰带,连皇室都削减了用度,但是大宋也因此扛过了那几年灾害频发的时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阻止了国势继续下滑的趋势。
按住了黄河不再肆虐,逐步恢复河北,巩固了青唐、陕西、横山一线,平定了西南、梅山、交趾,整修了漕运,开发了两浙,荆湖。
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大宋,也终于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苏油继续劝道:“子厚大哥是孤忠耿直之人,这一点苏油从未怀疑,然曾子固当年对安石相公勇于有为,吝于改过的评语,苏油不愿意有人加之在子厚大哥的身上。”
章惇心中冰凉:“司马君实在奏章中对安石相公的评价,明润你难道没见到?诸君子的作为,委实叫人心寒。”
苏油说道:“那是子厚大哥犯了一个和安石相公同样的错误,就是将所有对新法提出异议的人,不管是决定尽废的还是决定改良的,不管是出于好意的还是出于恶意的,统统归于一党,过大地圈定了自己的敌人。”
“司马学士广开言路,上言新法不便者数千,看着来势汹汹,子厚大哥心里就不平了。”
“其实冷静下来想想,就算蔡持正邢恕难保,子厚大哥,还有以前安石相公旗下很多人,和他们却是有区别的。”
“太皇太后临朝,立陛下为太子的主张,是子厚大哥亲书与陛下首肯,凭此一点,我就可保子厚大哥无虞。”
章惇冷笑:“明润如此看低我章子厚?这是要我背弃同道?”
苏油笑了:“同道?子厚大哥所指的是谁?吕吉甫?曾布?吕嘉问?还是蔡确?邢恕?抑或李定,舒亶?”
“你现在和安石相公,吕吉甫,还有通信往来吗?我倒是有。”
“还有曾布吕嘉问,你知道他们现在对新法的看法吗?”
“蔡确在司马学士入朝前的那些举动,是他们要寻机背弃立场,背弃安石相公,背弃你,还是你先背弃他们?”
“子厚大哥,和你立场有区别的,大有可能是你真正的朋友;和你立场一致的,却也可能是你的真正敌人。这就叫辩证之说。”
章惇面色终于好了些许,挥手道:“论义理玄虚,十个章惇都不是子瞻和明润的对手,愚兄束手,咱不说这个。”
苏油说道:“那咱们就说实在的——新法施行多年之后,诸弊尽显,自元丰以来,先帝一直在调整,这一条,是事实。”
“太皇太后临制,陛下听政,不管是之前内降中旨废京周诸法,还是采纳司马学士建议举国废保马市易,都是秉承先帝遗志,是改不良之法,而非改先帝之道,这一节,要拎得清楚。”
“至于青苗、保甲、免役诸法,章大哥须得据理力争,或者对于其中有用的部分,要求予以保留;或者让司马学士废止之前,拿出可行的,能够说服朝中两制上官员的有力措施,否则不可轻废。”
“此举除了是保住章大哥你的立场,还要顾及安石相公的地位和评价。”
“先帝当年鉴于大宋积弱之局面,痛下决断,激越奋发,大举更张,清扫积弊。这一条,确定无疑。”
“安石相公不畏时议,敢为人先,穷心竭力,变法图强,这一条,依旧无疑。”
“不过大宋积弊百年,纠转岂是轻易?变法的道路,如履春冰而渡深潦,行夜路而越丛蓁。”
“多走一些弯路,落下一些失误,于情于理,在所难免。”
“但是安石相公已经承担了他应当承担的责任,罢相投闲,由先帝独揽乾纲。”
“安石相公执政时期,百姓生活虽然未见改观,甚至有所恶化,但大宋的国用,毕竟已经有了充分的积累,变法已经有了长足的经验和教训。这些,却是有历年岁入数据可查的。”
“于是先帝自元丰开始,吸取教训,锐意整改,旌善去恶,劳心勠力,使诸法趋良。”
“这才有了如今我大宋的大好局面。”
“只可惜未尽全功,捐弃天下。”
“太皇太后携陛下临制,未及哀毁,先念烝民,继续改良新法,施惠群黎。”
“这,才是先帝近二十年改革的正确定论。”
“章大哥先随安石相公,再从先帝,对一路改革的艰辛毁誉,当有感于心。”
“作为如今朝中对新法举措最熟悉的人,这个时候不是更应当助太皇太后与陛下,恢弘先帝遗志,致大宋于富强吗?”
“司马学士对新法诸多成见,正要章大哥这样的人与之在朝明辨;而且不要忘了,朝堂之上,还有吕公那样精熟时务的老臣。”
“太皇太后和陛下,本不是章大哥的阻碍,因此你要去争取他们,将为什么要变法的道理,辨析个清楚明白。”
“党争意气,绝不是国朝兴盛该有的现象,但是政争求实,我觉得完全可以。”
“大家各备阙失,以资砥砺,其目的,不是要把人都搞下去,而是要把国家搞上去。”
“否则覆巢之下,安得完卵?别忘了,辽人还在都亭驿等着我去谈判呢。”
“致君于尧舜,致天下于太平,这才是士大夫的责任。”
“章大哥,你有宰执之才,也一直以天下自任,那就更要善保有用之身,千万不要走进了牛角尖,更不要落入旁人拉你共同覆灭的圈套。”
“如果说我是说客,那我也认,因为我今天是为天下人,来做这个说客。”
章惇再次摘了一颗葡萄放入嘴里,不过这一次咀嚼得慢了很多:“如果我答应做到了明润所言的这些,明润你支持我吗?”
苏油说道:“不管你答不答应,这次风波,我都会尽力陈说太皇太后与陛下,留章大哥于朝中,因为你没有什么可去的过失。”
“待司马学士、吕公去后,章大哥便是待选宰执。”
“那你呢?”
“有章大哥在朝支持,我就可以安心去河北,去完成先帝的遗愿……”
见章惇想开口,苏油赶紧制止:“你别跟我抢,因为我觉得远自己比你更适合。”
章惇终于服了,忍住内心激荡:“愚兄平生未让一人,今日得蒙明润点拨,乃全宗族,不得不谢也。”
苏油不禁好笑:“谢都谢得这么矫情,何至于?我也不领。”
“不过与人相争的时候,注意点风度。处理公事还带上情绪,本身就先落了下乘。”
“太皇太后和陛下那里,更需要留心自己的态度,章大哥你最容易中的圈套,就是压不住脾气,被有心人将矛头带偏到惹不得的人身上,然后被群起而攻。”
说完开始鄙视章惇,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皮囊看似神仙中人,怎么里边却是一点就着的性情?你这是肝火上炎,动辄易怒。要不跟我去一趟宁善堂,让我家仙卿给你调理调理?”
章惇呵呵冷笑:“你家家主是姓石还是姓苏?连名医之家这种话都敢宣诸于口,畏妻如暴虎者,当世无逾苏明润。”
苏油也跟着呵呵冷笑:“刚刚不知道谁是吃葡萄都忘了吐籽儿,明明心境激荡,偏要强作镇定,现在又有心情揭人之短了……”
章惇顿时大窘:“还不是你纵横家学,巧舌如簧!我本来已经准备拼个鱼死网破,却被你一番说辞断丧了斗志!”
苏油笑道:“该坚持的,是先帝的日新之意,却不是连纠偏改良的勇气都提不起来。”
“可以理屈,可以义动,闻过则改,不待晨夕。这一点上,无论是安石相公,子厚大哥,还是我,其实都逊先帝远矣……”
这次看戏活动过后,章惇终于深挖根源,端正态度,深刻意识到了自己思想上的不足,拿起了理学辩证法的思想武器,重新武装了自己,积极展开了自我批评,用自己曾经连状元堂侄儿的文笔都看不上的文笔,认真写了一篇《关于章惇同志在变法时期工作失误之自我反省》的大文章。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文章的真实题目是《新法十五年利弊札子》。
文章按照苏油提供的思路,对变法十五年的得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说明,对十五年来的立法,变革,推行,改良过程,进行了全面而客观的展示。
文中列举了十五年改革当中一些关键节点时期,国家当时的现实状况,强调在强敌环视,国库空虚,三冗积弊,屡战屡败,连年受灾的客观条件下,安石相公改革的必要性。
虽然在改革初期,出现了聚敛过急等诸多弊病,让老百姓们过了一段苦日子,但是也为国家充实了国库,打下了后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那段时间全国百姓都勒紧了裤腰带,连皇室都削减了用度,但是大宋也因此扛过了那几年灾害频发的时期,取得了不少的成就,阻止了国势继续下滑的趋势。
按住了黄河不再肆虐,逐步恢复河北,巩固了青唐、陕西、横山一线,平定了西南、梅山、交趾,整修了漕运,开发了两浙,荆湖。
百姓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大宋,也终于在痛苦中涅槃重生。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苏厨》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苏厨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