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三十六章 绝症
目录:破梦者| 作者:许大本事| 类别:都市言情
傍晚的时候,良子、蚕豆等人回来了,而游士龙、祝磊和彭伟华却又下山了。大家像走马灯一样来来往往,忙的挺热闹,所以海秃子想凑齐人喝顿酒的愿望也泡汤了。
大家嘻嘻哈哈的各开玩笑,从不避讳李天畴,很多事情他都是从众人的谈话中了解个大概。虽然不全面,但他可以笼统的判断,耿叔对孙拐子的布局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务求一击必中,让其永远不得翻身。
布局是花了大心思的,不仅仅是江湖手段,似乎在官面上耿叔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关于这方面,彭伟华虽然含含糊糊,但李天畴还是听出了泛泰和申英杰的影子。
这让李天畴很不放心,大家打就打了,千万别把无辜的人扯进来。但他拿彭无赖没辙,只好找机会去问耿叔。
众人如此热闹,却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很无聊了。李天畴着急上火,但海秃子却装傻充愣,还特意强调他要遵守承诺,两天之内啥也别想,啥也别干。
其他人各管一摊,问谁都白扯,李天畴彻底的郁闷了。只能再等等,再熬上一天,和耿叔的约定就到期了,好歹要说话算数,到时候或许一切都会明白。
第一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很快过去,期间除了吃吃喝喝,李天畴去看了两回耿叔,但都没谈上两句,耿叔便要睡觉了,实在是没有脾气。
次日,无所事事的李天畴多数时间陪伴在小宋身边到处走走,很快就摸熟了山下的村庄。这里的居民分为原住和外来户两类,比例大概是七三开的样子。
大家和睦相处,彼此相安无事,而且秩序井然,这是李天畴最感奇怪的地方。因为村里的土地和资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条件下,外来户通常是不受原住居民欢迎的。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常常观看两个村子为了争夺山坡草场而大打出手,激烈程度不是外人能想象的。
而且村中外来人口还要受到乡里管制的,能顺顺当当的扎下根儿来不容易,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李天畴百思不得其解。
村里的生活条件艰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前几年才通上电,比他远在西北的家乡还不如。人们日常的吃喝用度多半靠自己自足,要隔很长时间才会到乡上换购生活必需品,因为要绕很远的山路,实在不好走。听说**准备修一条乡村公路,好像要在外围炸山,也不知道是糇年马月的事情。
村民都非常朴实,这一点不论是原住还是外来户,大家都一样。李天畴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对小宋非常热情,言语间只要谈及了耿叔,大家都是异常的恭敬和尊重。
慢慢的李天畴才了解到,这些外来户多半都和耿叔有些关系,这让他惊奇不已,也让他忽然明白了村子里这么多外来户,大家依然能够和睦相处的的真正原因。
李天畴问及此事,小宋知道的并不多,但也能介绍个大概。这些外来户多半都是曾经跟着耿叔一起干过的兄弟,也有几个是曾经意气相投的朋友,总之大家有共同的特点,都来自农村,在城市混不下去,也都厌倦了江湖生活。
耿叔的原则是来去自由,绝不强人所难,而且对他们也十分厚道,愿意返乡的给路费和一定的经济帮助,不愿意的就安排到这个地方来了。
耿叔还专门订了一条十分严格的规矩,兄弟们一旦离选择开了就不能再去主动联系,除了考虑大家方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愿再去干扰他们的生活。
所以,十多年前耿叔在蔡家园半山腰修了很多房子却从未回来过,根本原因也是不愿破坏村民们平静的生活。这回恐怕是在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不得已才回来。
但回来也有回来的规矩,除了个别人之外,耿叔严格禁止车行众人随意下山到村子里,也拒绝村里的老朋友上山来看他,一副六亲不认的恶人像,也着实煞费苦心。
听完之后,李天畴沉默了,没料到耿叔还有这么多不为他所知道的事情,但从心眼里佩服他的担当和良苦用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了他身边的很多人,比自己所谓的一些理想要有意义的多。
中午饭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天畴避开海秃子,揪住了一直不肯轻易露面的顾大夫。他连哄带吓想要弄清楚耿叔的病情,但折腾了半天,老顾不为所动。又打骂不得,李天畴急得没招,却也不肯轻易放手。
最后被逼急了,老顾在得到了保密的承诺后,终于抛出了一句话才得以脱身,李天畴却听得心头着实往下一沉,枪伤早已不是问题,耿叔得的是一种不治之症。
尽管预料到情况不好,但闻听顾大夫亲口说出不治之症四个字。他还是一时难以适应,说不清楚是悲伤、难过还是遗憾,更多的感觉是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了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李天畴自己也想不明白。或许他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的与车行众人交织在一起;也或许在之前一起的生死经历中,耿叔的言行已经潜移默化的在他心底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参照,尽管还不能像烙印那般清晰可见,但已经挥之不去。
所以每逢大事,他会不自觉的想到耿叔,虽然两人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同,但耿叔会怎么做,已经渐渐成了李天畴习惯性的思维。
不得不承认,耿叔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他对耿叔认识的逐步加深,这种影响已进不可逆转。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正向的影响。
不管警方如何看待耿叔及车行众人,李天畴却逐渐认可了大家,这首先是基于身份相同的缘故,但这并非是主要原因。
关键还是在共不断的相处中,李天畴对大家品行的逐步了解,这些人中可能有偏激的,也可能有十分古怪的,但绝非歹人和十恶不赦之徒,这一点他已十分确信。不管过去大家做过什么,至少现在不是。
如果一定非要揪着过去不放,那么充其量,大家曾经是一群挣扎在边缘地带的可怜人。很无奈的是,现在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仍然在挣扎而已。
相反,李天畴对自己以前狭隘的思维感到惭愧,不论是曾经所谓的创业理想,还是眼下去尝试破解噩梦的目标,都是站在很个体,很低端的层面去想问题,他也曾经对红毛等众人许下过豪言壮语,但折腾了半天始终是一塌糊涂,这一切与耿叔曾经默默做过的事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就是差距所在,李天畴豁然开朗。以前这个理想,那个目标,其实浑浑僵僵的一团浆糊,归根到底是目标远大,但现实常常会偏离目标。倒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下每一件事。
耿叔希望他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归宿,既有弥补过失的心态,也有些乌托邦式的幻想,但他一直努力在做,并且也在一点点的实现,这就很了不起。
李天畴突然心中火热而且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不可抑制,他已经完全理解和读懂了耿叔,所以尽管那个托付压力重重,但他决定全力以赴的完成它,不打任何折扣。
和小宋从山下回来,已经下午三点多钟,两天的约定期限也差不多快到时间了。李天畴直接去了后院,跟阿伟打了声招呼,他便敲响了耿叔的房门。
“进来。”屋内耿叔的声音有些沙哑。
“叔。”李天畴推门而入,耿叔正半躺在床上看书,似乎津津有味。
“坐吧。“耿叔合上书微笑道,“今天过来的早嘛。”
“不早。两天时间说短不短,我度日如年;说长不长,也想明白了点问题,所以刚刚好。”李天畴在脑子努力的组织着词汇。
耿叔再次笑了,“哦?说说看你如何度日如年,又想明白了什么问题。”
“那就先说说度日如年吧。”李天畴把坐姿一端正,“眼下车行里的每个师傅都在忙,不用说都知道是在忙什么。但既然作为车行的一分子,为什么唯独我是闲人一个?这种特殊待遇,我想想都难受,所以度日如年。”
耿叔点点,“这个问题容易回答,但我想先听听你想明白了什么问题。”
李天畴挠挠头,似乎话很难说出口,“叔,恕我冒昧,我也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不回答,就当我过了一把嘴瘾。”
“说吧,能说的,我不隐瞒。”耿叔面色平静如常,似乎已经猜到了李天畴的心中所想。
大家嘻嘻哈哈的各开玩笑,从不避讳李天畴,很多事情他都是从众人的谈话中了解个大概。虽然不全面,但他可以笼统的判断,耿叔对孙拐子的布局已经到了最后的阶段,务求一击必中,让其永远不得翻身。
布局是花了大心思的,不仅仅是江湖手段,似乎在官面上耿叔也做了充足的准备。关于这方面,彭伟华虽然含含糊糊,但李天畴还是听出了泛泰和申英杰的影子。
这让李天畴很不放心,大家打就打了,千万别把无辜的人扯进来。但他拿彭无赖没辙,只好找机会去问耿叔。
众人如此热闹,却跟自己没有多大关系,这就很无聊了。李天畴着急上火,但海秃子却装傻充愣,还特意强调他要遵守承诺,两天之内啥也别想,啥也别干。
其他人各管一摊,问谁都白扯,李天畴彻底的郁闷了。只能再等等,再熬上一天,和耿叔的约定就到期了,好歹要说话算数,到时候或许一切都会明白。
第一天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很快过去,期间除了吃吃喝喝,李天畴去看了两回耿叔,但都没谈上两句,耿叔便要睡觉了,实在是没有脾气。
次日,无所事事的李天畴多数时间陪伴在小宋身边到处走走,很快就摸熟了山下的村庄。这里的居民分为原住和外来户两类,比例大概是七三开的样子。
大家和睦相处,彼此相安无事,而且秩序井然,这是李天畴最感奇怪的地方。因为村里的土地和资源十分有限,在这种条件下,外来户通常是不受原住居民欢迎的。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时候常常观看两个村子为了争夺山坡草场而大打出手,激烈程度不是外人能想象的。
而且村中外来人口还要受到乡里管制的,能顺顺当当的扎下根儿来不容易,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李天畴百思不得其解。
村里的生活条件艰苦,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前几年才通上电,比他远在西北的家乡还不如。人们日常的吃喝用度多半靠自己自足,要隔很长时间才会到乡上换购生活必需品,因为要绕很远的山路,实在不好走。听说**准备修一条乡村公路,好像要在外围炸山,也不知道是糇年马月的事情。
村民都非常朴实,这一点不论是原住还是外来户,大家都一样。李天畴还发现,几乎所有的村民都对小宋非常热情,言语间只要谈及了耿叔,大家都是异常的恭敬和尊重。
慢慢的李天畴才了解到,这些外来户多半都和耿叔有些关系,这让他惊奇不已,也让他忽然明白了村子里这么多外来户,大家依然能够和睦相处的的真正原因。
李天畴问及此事,小宋知道的并不多,但也能介绍个大概。这些外来户多半都是曾经跟着耿叔一起干过的兄弟,也有几个是曾经意气相投的朋友,总之大家有共同的特点,都来自农村,在城市混不下去,也都厌倦了江湖生活。
耿叔的原则是来去自由,绝不强人所难,而且对他们也十分厚道,愿意返乡的给路费和一定的经济帮助,不愿意的就安排到这个地方来了。
耿叔还专门订了一条十分严格的规矩,兄弟们一旦离选择开了就不能再去主动联系,除了考虑大家方便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不愿再去干扰他们的生活。
所以,十多年前耿叔在蔡家园半山腰修了很多房子却从未回来过,根本原因也是不愿破坏村民们平静的生活。这回恐怕是在是被逼的走投无路,不得已才回来。
但回来也有回来的规矩,除了个别人之外,耿叔严格禁止车行众人随意下山到村子里,也拒绝村里的老朋友上山来看他,一副六亲不认的恶人像,也着实煞费苦心。
听完之后,李天畴沉默了,没料到耿叔还有这么多不为他所知道的事情,但从心眼里佩服他的担当和良苦用心。这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了他身边的很多人,比自己所谓的一些理想要有意义的多。
中午饭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天畴避开海秃子,揪住了一直不肯轻易露面的顾大夫。他连哄带吓想要弄清楚耿叔的病情,但折腾了半天,老顾不为所动。又打骂不得,李天畴急得没招,却也不肯轻易放手。
最后被逼急了,老顾在得到了保密的承诺后,终于抛出了一句话才得以脱身,李天畴却听得心头着实往下一沉,枪伤早已不是问题,耿叔得的是一种不治之症。
尽管预料到情况不好,但闻听顾大夫亲口说出不治之症四个字。他还是一时难以适应,说不清楚是悲伤、难过还是遗憾,更多的感觉是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了底。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感觉,李天畴自己也想不明白。或许他的命运已经不可避免的与车行众人交织在一起;也或许在之前一起的生死经历中,耿叔的言行已经潜移默化的在他心底形成了一种精神上的参照,尽管还不能像烙印那般清晰可见,但已经挥之不去。
所以每逢大事,他会不自觉的想到耿叔,虽然两人的处事风格完全不同,但耿叔会怎么做,已经渐渐成了李天畴习惯性的思维。
不得不承认,耿叔对他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他对耿叔认识的逐步加深,这种影响已进不可逆转。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的经历让他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但这是一种非常积极和正向的影响。
不管警方如何看待耿叔及车行众人,李天畴却逐渐认可了大家,这首先是基于身份相同的缘故,但这并非是主要原因。
关键还是在共不断的相处中,李天畴对大家品行的逐步了解,这些人中可能有偏激的,也可能有十分古怪的,但绝非歹人和十恶不赦之徒,这一点他已十分确信。不管过去大家做过什么,至少现在不是。
如果一定非要揪着过去不放,那么充其量,大家曾经是一群挣扎在边缘地带的可怜人。很无奈的是,现在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仍然在挣扎而已。
相反,李天畴对自己以前狭隘的思维感到惭愧,不论是曾经所谓的创业理想,还是眼下去尝试破解噩梦的目标,都是站在很个体,很低端的层面去想问题,他也曾经对红毛等众人许下过豪言壮语,但折腾了半天始终是一塌糊涂,这一切与耿叔曾经默默做过的事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这就是差距所在,李天畴豁然开朗。以前这个理想,那个目标,其实浑浑僵僵的一团浆糊,归根到底是目标远大,但现实常常会偏离目标。倒不如踏踏实实做好眼下每一件事。
耿叔希望他身边的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归宿,既有弥补过失的心态,也有些乌托邦式的幻想,但他一直努力在做,并且也在一点点的实现,这就很了不起。
李天畴突然心中火热而且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不可抑制,他已经完全理解和读懂了耿叔,所以尽管那个托付压力重重,但他决定全力以赴的完成它,不打任何折扣。
和小宋从山下回来,已经下午三点多钟,两天的约定期限也差不多快到时间了。李天畴直接去了后院,跟阿伟打了声招呼,他便敲响了耿叔的房门。
“进来。”屋内耿叔的声音有些沙哑。
“叔。”李天畴推门而入,耿叔正半躺在床上看书,似乎津津有味。
“坐吧。“耿叔合上书微笑道,“今天过来的早嘛。”
“不早。两天时间说短不短,我度日如年;说长不长,也想明白了点问题,所以刚刚好。”李天畴在脑子努力的组织着词汇。
耿叔再次笑了,“哦?说说看你如何度日如年,又想明白了什么问题。”
“那就先说说度日如年吧。”李天畴把坐姿一端正,“眼下车行里的每个师傅都在忙,不用说都知道是在忙什么。但既然作为车行的一分子,为什么唯独我是闲人一个?这种特殊待遇,我想想都难受,所以度日如年。”
耿叔点点,“这个问题容易回答,但我想先听听你想明白了什么问题。”
李天畴挠挠头,似乎话很难说出口,“叔,恕我冒昧,我也想先问你一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不回答,就当我过了一把嘴瘾。”
“说吧,能说的,我不隐瞒。”耿叔面色平静如常,似乎已经猜到了李天畴的心中所想。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破梦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破梦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