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23章 古事
目录:系统是我师傅| 作者:狼麟| 类别:散文诗词
中平五年,凉州叛军重新攻入右扶风,围攻陈仓县城。十一月,朝廷拜皇甫嵩为左将军,董卓拜前将军为副,各率两万人救援陈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中平六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这是当时天下第四个州牧,可见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
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
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
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中平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在宫内被害,政变爆发。董卓之弟董旻时任奉车都尉,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
在北邙山下,董卓见到了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众大臣说:“有诏退兵!”迎驾队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回避。
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大臣们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董卓又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
原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军队也被董卓收编,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张辽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将董卓引诱杀害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
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
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
九月末,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刘协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董卓亲近周毖,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
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女。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以断绝桥瑁等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
广陵郡功曹臧洪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董卓如此强势如果不是天命所归,如果董卓不残暴,那么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
但是没有如果,董卓终将有一天会败战而亡……至于是谁结束他的生命,那只有等将来才知道。
董卓向皇甫嵩建议急速进军,皇甫嵩认为:“陈仓县城防备坚固,凉州叛军必然无法攻克,我军只要按兵不动,以逸待劳即可取得全胜。”于是不听从董卓的建议。
朝廷征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书推辞:“我下属的湟中义从、匈奴士兵都来拦住我的车,苦求我不要抛弃他们,我制止不了他们,只能留下来宽慰他们,如果有情况有变我再向朝廷汇报。”
朝廷也无可奈何,十分担忧。
中平六年春二月,凉州叛军围攻陈仓县城达八十余日不克,疲敝而退。
皇甫嵩下令追击,董卓劝阻,认为“穷寇勿追,归众勿迫”
皇甫嵩则认为:“叛军是丧失斗志的疲师,而不是归众、穷寇”。
随后,皇甫嵩让董卓负责殿后,自己率军追击,连战连胜,斩首万余级,叛军首领王国逃走后不久病死。董卓因此非常忌恨皇甫嵩。
灵帝得了重病,下诏拜董卓为并州牧,其下属军队转交给皇甫嵩。
这是当时天下第四个州牧,可见地位崇高,董卓接受任命。
但是不肯交出军队,上书辩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关系太好了,都要为我卖命,我乞求带这帮士兵去并州,效力边垂”。
皇甫郦劝说从父皇甫嵩趁机除掉董卓,皇甫嵩不从,只是将董卓不肯交出兵权的事上奏朝廷。于是,灵帝下诏责备董卓,董卓对皇甫嵩又更加怨恨。
最终,董卓带了五千人向并州出发,但是停留在河东郡就不走了,董卓是想观察雒阳局势。
四月,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掌权,与司隶校尉袁绍合谋诛杀宦官。
而何太后不肯下诏,于是何进、袁绍私招董卓领兵进京,以此逼迫何太后。董卓得知,立即动身。同时,董卓上书弹劾中常侍张让等人。
但是不久后何进又反悔,派谏议大夫种劭劝阻董卓进京。种劭在黾池见到董卓,要求董卓返回河东郡去讨伐流亡匈奴单于于夫罗,董卓不从,继续上书辩解,并进入河南尹。
迫于董卓进军的压力,何太后终于同意下诏罢免宦官。
董卓率军抵达雒阳城外时,种劭出城劳军时再次要求董卓撤军,董卓指使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种劭大怒,斥责董卓,董卓自知理亏,便率军西撤至洛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中平六年八月二十五日,大将军何进在宫内被害,政变爆发。董卓之弟董旻时任奉车都尉,与何进部将吴匡等人联合攻杀了车骑将军何苗。
董卓望见雒阳上空浓烟滚滚,才得知朝廷发生重大变故,于是急忙下令进军,二十八日天未亮,董卓才抵达显阳苑,打听到中常侍张让等人劫持皇帝刘辩上了北芒山,于是又向北芒山赶去。
在北邙山下,董卓见到了浩浩荡荡的迎驾队伍,惊魂未定的刘辩见到飞驰而来的董卓军,吓得大哭,众大臣说:“有诏退兵!”迎驾队伍中的崔烈也叫董卓回避。
董卓指着崔烈骂道:“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路,你现在说什么回避?信不信我砍下你的脑袋!”
接着,董卓又反诘大臣们道:“诸位公卿身为国家大臣,不能匡正王室,致使国家动荡,天子流落在外,你们哪有让我退兵的理由!”
随后,董卓进入迎驾队伍,先拜见刘辩,又伸手去从闵贡怀中抱陈留王刘协,刘协不肯,董卓只得与闵贡并马而行,一同入城。
董卓又向刘辩询问事变经过,刘辩语无伦次,而刘协却能表述清楚,董卓知道刘协是董太后抚养长大,号“董侯”,董卓又自认为与董太后同族,于是心生欢喜,希望刘协能当上皇帝。
原大将军何进和车骑将军何苗的军队也被董卓收编,董卓又引诱吕布杀害执金吾丁原,吞并了张辽等并州人的军队,如此董卓掌握了雒阳的所有军权。
原大将军府幕僚鲍信不肯归附董卓,向袁绍提出将董卓引诱杀害的计划,袁绍不敢,鲍信则弃官逃亡。
朝廷罢免司空刘弘,派使者到显阳苑拜董卓为司空。
董卓邀请袁绍到显阳苑商议废立,袁绍不同意,提出要去请示太傅袁隗。
袁绍说:“恐怕大多数人都不会同意你的意见!”
董卓闻言大怒:“竖子!天下事岂不决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尔谓董卓刀为不利乎!”
袁绍反讥:“天下健者,岂唯董公?”然后拿着佩刀作揖而去。董卓知道袁绍的声望地位,也拿他没办法。
董卓将废立之事汇报给太傅袁隗,袁隗同意。袁绍因此弃官逃亡至冀州勃海郡。
八月三十日,董卓在朝会上提出废立之事,并以霍光事为例,自比田延年,满朝文武只有尚书卢植站出来抗辩,董卓被顶撞得无言以对,气得罢会。
后来董卓还想寻找机会杀害卢植,但被蔡邕、彭伯劝阻,卢植则弃官逃亡。
九月一日,在崇德前殿,尚书丁宫主持废立仪式,太傅袁隗将刘辩扶下皇座,解除玉玺印绶转交给刘协,然后扶刘协正式登基,是为“献帝”。
紧接着,董卓让尚书宣读策文,并弹劾何太后害死董太皇太后的罪责,将其罢免,迁入永安宫。
九月三日,何太后被毒杀身亡。董卓不允许朝廷为何太后举办丧礼,而是让刘协到雒阳城内奉常亭表示哀悼,公卿大臣们穿白衣上朝三天。
九月十二日,朝廷遥封远在幽州的幽州牧兼太尉刘虞为大司马,董卓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领前将军,加节,赐斧钺、虎贲,更封郿。
九月末,董卓联合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同携带鈇锧到朝堂上书,要求为建宁元年九月政变时被政治定性为叛贼的陈蕃、窦武以及次年在“第二次党锢”中被捕遇害的众多党人平反。
刘协准奏,恢复陈蕃等人的爵位,并提拔他们的子孙为官。
董卓亲近周毖,伍琼,原大将军府官员何颙、郑泰也成为其幕僚。
董卓在幕僚们的建议下,亲近士人,征召名士入朝为官,其中,蔡邕成为董卓最信任的幕僚。
同时,董卓又选拔大量名士担任地方太守等要职,甚至不计前嫌,对厌恶自己而弃官而走的袁绍、王匡、鲍信等人授以太守,以示和解。
十月三日,董卓趁着何太后遗体下葬的时候,开启文陵时,使人偷取其中珍宝。
董卓仗着军权的威势,放纵士兵在雒阳城内劫掠富户,搜刮财物,奸**女。
十一月一日,董卓自拜相国,封郿侯,有“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特权,自此董卓在朝廷中的权势已经如日中天。
董卓又封自己的母亲为“池阳君”,设置令、丞。
董卓性格残忍,好用刑法立威。侍御史扰龙宗拜见董卓时忘了解除佩剑,董卓借题发挥,下令将其活活打死;又指使人将何太后的母亲舞阳君杀害,甚至将何苗的遗体从坟墓中挖出来肢解扔在园林之中。
大司农周忠的儿子周晖听说雒阳变故,故至雒阳,董卓非常厌恶他,派兵将其劫杀。
张扬、曹操、卫兹等人都在地方招兵买马,试图对抗董卓执政,东郡太守桥瑁甚至伪造三公文书散发到各地州郡政府,陈述董卓罪恶,呼吁各地起兵反董,恢复刘辩的帝位。
初平元年正月十二日,董卓使弘农王郎中令李儒毒杀刘辩,以断绝桥瑁等反董联军的政治企图。
广陵郡功曹臧洪说服太守张超,联合其兄陈留太守张邈一同举兵,兖州刺史刘岱亦加入,在酸枣举兵,自此关东反董之势如野火燎原。
董卓如此强势如果不是天命所归,如果董卓不残暴,那么天下可能就是他的了……
但是没有如果,董卓终将有一天会败战而亡……至于是谁结束他的生命,那只有等将来才知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系统是我师傅》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系统是我师傅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