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点小说网 金牛潭 浮纹铜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问龙

浮纹铜盆 第一百五十三章 问龙

目录:金牛潭| 作者:边境文叔| 类别:散文诗词

    我徒地一震,不由自主地叫道:“铜盆!?”

    雨梅听到我的叫声也跑了过来:“真是铜盆,文叔,是不是你小时候看过的那个?”

    “都过了那么长时间了,我怎么还记得。样子倒是差不多,是不是完全一致,那很难说。”我道。

    “此盆乃浮纹铜盆,是先帝用来屯兵之用。”宥聪道。

    “真能屯兵?”我嘀咕了一声,问宥聪道,“你口中的先帝是不是太祖?这铜盆是如何而得的?”

    宥聪点头道:“自然是,至于太祖如何觅得这等神器,小弟不知。”

    我端起了铜盆细细查看,并用中指弹了一下,铜盆立时传出清脆且经久不衰的声音。

    再来说它的样式,其状为圆形,外身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有一个饕餮衔环;浮龙驾于祥云纹理之上;高约二十七八公分,直径约40公分,重达四公斤左右;盆底有四脚,高约一分半。

    单从纹理上来看,很像国宝虢季子白盘,只不过前者为圆形,后者呈方形,且更重,更大。

    关于虢盆,还有一个传说,与李公有关。

    据说清同治三年,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部与太平军厮杀于苏南一带。一天夜里,刘铭传巡视军营,无意中走进了原太平军陈坤书的护王府。刘铭传正行走间,突然听见有清脆的金属撞击之声。

    随行的护卫大惊失色,以为有刺客,于是冲进王府搜索。可搜索了半天,依然没有发现任何异样。刘铭传思考一番后,快步朝马厩奔去。在马厩里,他发现一匹军马正在低头吃草料,马笼头上的铁环打在马槽里,响起了一阵阵清脆的金属声。

    第二天一大早,刘铭传叫人将马槽取出洗刷干净,仔细一看,发现是一个铜盘。这个铜盘高41.3厘米,长130厘米,宽82.7厘米,中间是空的,重量为300公斤。铜盘造得相当别致,上面有饕餮衔环,云龙纹理,盘底刻有铭文110字。

    刘铭传行伍出身,对古董毫无研究,于是将铜盘交给家人自行处理。家人见此物笨重无用,于是将其用作孩童的洗浴盆。某日,刘铭的一位酷爱收藏的同僚到他府上做客,正巧撞见刘铭传的孙媳妇在为孙子洗澡。那个巨大的铜澡盆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古朴自然。

    同僚跨步上前,双手摸着铜盆上的饕餮惊呼道:“刘将军,此物乃绝世珍宝,怎能任由妇孺幼稚如此亵玩焉!”在同僚的细说下,刘铭传才知道了这个澡盆的来历:这个铜盆严格来说是铜盘,全名叫做虢季子白盘,系公元前816年周宣王时代所制,距今已有3000年历史。

    刘铭传恍然大悟,才有意识地对其加以,并拍专人护送回老家合肥。宝物抵达合肥后,刘铭传又叫人在一处水塘里修了一个亭子,名为“盘亭”专门供人观赏。

    正所谓树大招风,刘铭传获得传世国宝的消息,惊动了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翁同龢在得知刘铭传得了传国宝盘后,自以官高位显托人向刘铭传索要,刘铭传自然拒绝。翁同龢由此怀恨在心,借故将刘铭传罢官解职。

    一八九六年,刘铭病重,传在弥留之际告诉子孙,宝盘必须好好保管,永世传承。刘铭传死后,刘家恪守祖宗遗愿,将此宝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

    直到一九三零年,美国大收藏家约翰逊委托代理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找到了刘铭传传人刘肃曾。称愿意以黄金八百两买虢盘,并且还答应将刘家全家迁往美国生活。

    但刘肃曾当时却不为所动,他告诉代理人:“虢盘为曾祖父遗物,传国之宝,如果卖给外国人,我将是民族败类,多少钱我也不能卖。”

    此后,日、法、英等国的商人也前来买宝,虢盘价格也一路飙升到黄金一千五百两,但刘肃曾仍然一口回绝。

    抗日战争爆发后,李品仙担任了安徽省主席,李公也是一个古董痴。在得知虢盘在刘肃曾手里后,以高官厚禄和大洋十万为条件索要虢盘。

    遭到拒绝后,李公派营长兰宗明绑架刘家人,以此威胁刘肃曾交出虢盘,刘肃曾依然不为所动。李公无奈,只得让人到刘家明抢,但士兵在刘家掘地三尺,也没有发现宝物踪迹。

    解放后,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物专家郭沫若在得知虢盘的下落后,立刻派人到刘家做工作,争取将宝物上交。在专家的反复劝说下,刘肃曾才答应将宝物交给国家。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垃圾堆里挖出了埋藏三十年的国宝虢盘。

    虢盘与毛公鼎、散氏盘并称为西周绝世三宝。目前中国大陆仅存有虢盘,毛公鼎和散氏盘在台北故宫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按照50年代毛公鼎的估价,虢盘的价格远超100亿人民币,而从文化传承上讲其价值是又无价的。

    虢盘如今存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我之所以引用了一大段故事,当然不只是想说明铜盆的价值,虢盆虽重,却无屯兵的神力,那浮纹铜盆的价值可想而知了。更主要的,是因为虢盆的故事中提到了李公。

    本来我在探索金牛潭,才认识的李公,遂对他的事迹做了一次收集,曾想到他来金牛潭的目的也是为了宝藏,但没有确切的考究资料。

    “既是藏兵之用,如何将其唤出?”我问道。

    “大哥请看内里,有呼唤之法,于外壁东西两耳之上,又需信物为匙。”宥聪指着铜盆道。

    在他的指引下,我看到了盆里的文字,以小篆写道:“殷有天兵,委以问龙。”

    我虽然知道这八个字的含义,所谓“问龙”当然是等候皇上差遣之意。但我性子急,没有看衔环上的凹坑就又问道:“应如何问龙?”

    宥聪很耐心,他接过铜盆,将盆身露了出来,道:“东西各有一耳,需置入信物,方能问龙。”

    等我看到了那两个凹坑,我的手竟然抖了起来,朝我自己的胸口摸了一下。

    原来,它的形状,就是虎符的形状!

    我遍查资料,大多典籍都说明代已然鲜少用虎符作为调令,但实际上它仍然是用来调配军队的,只是调用的是铜盆内的“天兵”!

    </br>

    </br>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金牛潭》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金牛潭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