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175 不小心就秀了一把
目录:崇祯窃听系统| 作者:叫天| 类别:历史军事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严肃地说道:“朕发誓必灭建虏,剿灭流贼,中兴大明,诸卿但有想法,尽且说来朕知便是!”
如果是以前的崇祯皇帝,恐怕他说得话,这三个封疆大吏也只是听听而已。说大话而已,那个皇帝不这样!
可是,在这次的勤王战事中,崇祯皇帝已经身体力行,已经向这三个臣子证明了他有做这个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在他说完这话之后,就立刻有了回应。
只见卢象升恭声奏道:“陛下,我大明要对付建虏,其实也有一大优势,就是我大明人口充足,而建虏人丁稀薄,一个可行之策是分化瓦解建虏中的各方势力,并且消耗建虏人口,不求一次杀掉建虏多少,积少成多,建虏也是吃不消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这条计策要是可以的话,当然要用了。
之前的时候,他听卢象升等三人分析了之后,就再也不相信后世网上看到地,出了燧发枪,所谓的排枪党,然后就能横扫建虏的小说了。
“蒙古各部族,以前都是和建虏敌对的,是拿我们大明银子去和建虏打仗的。如今在建虏麾下,也只是利益结合而已。”卢象升继续侃侃而谈道,“还有朝鲜那边,是迫于建虏淫威,签订城下之盟才给出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辽东汉人,除了那种死心塌地为建虏卖命者之外,也有很多是迫于无奈才投降了建虏。”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提高了点声音说道:“如若分化出这些势力,则靠建虏本身,就没有多少可战之军,死一个少一个,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大部族而已,迟早被我大明耗死!”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此事,朕会考虑的。对于建虏中的不同势力,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陛下,就算要分化建虏,那也必须是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让那些势力看到,建虏不再能压着我大明打,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威势,如此一来,人心浮动,哪怕是要分化他们,也会容易很多,更可以由我大明来提条件了!”
对这个说法,崇祯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同。求来的分化,只会让他们趁机漫天要价,而且也不靠谱,转头反悔又能奈之何?
“陛下,如要在局部战事中打赢建虏,首先必须是军械装备皆是精良。”洪承畴跟着开口奏道,“我大明同样做到这点,再加上奖罚分明,那我大明将士,多得是忠勇之士,未必就不如建虏,正面堂堂正正地打翻他们,沉重打击建虏的士气,也不是不可能!”
崇祯皇帝听了,再次点点头,他也理解这点。
建虏这次虽然吃了一个大败仗,可他们应该没人会认为,是真得打不过明军!他们只会认为,是他们大意了!
如果是堂堂正正地实力来碾压他们,就能打出明军的气势,打垮建虏的士气。这对于以后和建虏的会战,会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了,这和用上计谋,也并不冲突。
军队打仗,只要能赢,各种手段都用出来,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样的。
他正在想着,忽然孙传庭就面无表情地开始泼冷水了,就听他奏道:“陛下,这些说着容易,可实际上……实际上怕是很难做成的。别的不说,国库没钱,只是军械装备精良,就无从叹气了,更不用说,军卒军饷的按时发放了。因此,臣建议,在全国实施清屯充饷之策,至少能保证将士们能吃饱肚子打仗!”
听到这话,卢象升和洪承畴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叹了口气。分析地再好,展望地再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皇上又不是神仙,又如何能做到呢?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听了孙传庭的话之后,不但没有一点尴尬之色,反而微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朕早就有解决之道了。孙卿的清屯充饷之策,乃是祖制传下来的,也确实该严格执行才行。不过要全国推行的话,朕可不相信那些地方官真能做到实处,没有足够的可信人手,暂时没法在全国推行的。”
见皇帝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边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又多了一分惊讶。
相对于孙传庭所搞得清屯充饷之策,他自己曾经搞过的因粮之策,就更是要依赖执行官员的节操了。也因此,他没有向皇帝提出来向全国推行的事情。
听到皇帝的回答,孙传庭也不在意,反而带点疑惑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解决之道?”
文华殿内就这三个股肱之臣,另外就是自己培养地四个贴身内侍了,因此崇祯皇帝也不瞒他们,至少要给他们一点信心不是。
于是,他就对他们说道:“之前京师发生的事情,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原武清侯府抄出了四十万两银子,原嘉定伯上缴了三十万两银子;还有原成国公府抄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原临淮侯府中抄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算田产商铺之类。这些银子,除了用来赏赐此次勤王军所立功劳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用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改良军械装备等等了吧?”
说到这里,洪承畴似乎想开口,崇祯皇帝料到他会说这军备上的花费,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掉,听着银子虽多,也终归会有用掉的时候。因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后对他们说道:“另外,朕估摸着,还能抄出上亿的财富,如此,可够卿等有一番作为了吧?”
听到这话,三个人,不管他们家境如何,经历多丰富,全都大吃一惊,上亿的财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卢象升在震惊之余,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担心地提醒道:“陛下,这怕是不妥吧?这么多银子,那是要抄多少家了?这……”
之前勋贵是犯了谋逆大罪,被抄家灭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可要是经常动不动就抄家灭族,那这样的皇帝,哪怕是卢象升等人,也是怕得了。
“卢卿放心便是!”崇祯皇帝一听,便微笑着说道,“朕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是会随便抄家得人么?等他日朕准备好之后,公布罪状,相信卿等只会叫好!”
听到这话,卢象升张了张嘴,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孙传庭却是直性子,他还有话要奏道:“陛下,抄家所得终非正途,赋税这些才是长久之计!”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对于这种直肠子的臣子,他还是很喜欢的,就对他们说道:“三位爱卿皆是朕之心腹,那朕对未来的计划,就对三位爱卿交个底好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样,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可是,这个钱的时候,不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难以解决的事情么!皇上到底有什么想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农事是一个国家地根本,如果粮食不够,则百姓无以为食,如今流贼之多,粮食不够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祯皇帝说这话时,脸色认真了起来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粮食,价格不能上涨太多,就如建虏入关以来,粮食暴涨,朕现在有精力了,对于这种囤积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过要是一直压制着粮价,就会如同江南那边一样,农民自己就改稻为桑,种植起更值钱,收入更高的其他农作物了。”
“因此,等未来朝廷有了实力之后,就会逐步减少田赋,朝廷平价收购粮食,就能始终控制住粮价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见面前的三个人都面露吃惊之色,特别是孙传庭嘴巴一张,又想说话时,便伸手一拦,同时继续说道,“同时,朝廷要对经济作物征收相应的赋税,以及朝廷对于一些不想让其快速发展的,都要征收高额赋税,也就是说,以后的趋势,用赋税的高低来控制我大明的买卖产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样,对什么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税,对什么地区都只是一个标准,还没钱了就加征,这些都要废除。”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开口说了,不过却是一脸诚恳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贫瘠,实在是被赋税给压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贼肆虐之势头,虽已被臣等镇压,可依臣之见,他日必定死灰复燃。如若朝廷以后从根子上解决,微臣敢保证,流贼平定,指日可灭!”
这三人中,其实要论起学问,当属洪承畴最高。他从小家境贫寒,是从偷听别人上课开始地学习之路,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可是,他对崇祯皇帝所说得经济方面地阐述,却听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问道:“如今光是赋税都已经征集到很多年后了,陛下还想减少田赋,难道朝廷靠征收其他赋税,就能补上不足?”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粮田产出,其实还真未必有多少价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以后朕会鼓励其他高价值行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铺,专门用来做一些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这些事情就是要与民争利,或者说,民就不能参与进来,这是底线!”
看到三个臣子都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对他们三人摇头,同时解释道:“比如,朕刚才说过得粮食生意,朝廷也要做这生意,如同此时,粮商囤积奇居,抬高粮食的话,朝廷控制地粮商就保持价格不变,如此一来,那些黑心地粮商自然无利可图,就影响不到百姓生活了!”
这个例子算是浅显易懂,卢象升等人听了,便沉思了起来,不再想争辩了。这个国企地概念,他们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来崇祯皇帝还想从货币发行再来阐述,但这个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可能还难以理解,他也就放弃讲解了。
“另外,朕会鼓励大明百姓创新,鼓励买卖,也只有买卖红火起来,才能带动货物的流通,从而让货物卖出更高的价值,进而带动货物更多的产出,赋税也就将更多。”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就如同丝绸,在江南是一个价,在京师这边,又是另外一个价,那么去了海外,比如那些西夷地国家,那又将是个高价,如果能卖去那些地方,则商人必定大赚。以前的时候,他只能赚一两银子,朝廷要是收他一两银子的税,他会愿意么?可如若他能赚五两银子了,那朝廷收其一两银子,他乐意吧?高赋税不一定会让百姓反对,只是看怎么个收法!”
这个例子很直白,让三个领兵大臣都是点点头,一脸若有所思地样子。
实在是他们受时代的局限,眼光只能看到自家地一亩三分地上,只能着眼于粮田上。如今被崇祯皇帝这么一开眼界,自然就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赋税世界。
崇祯皇帝此时,转头看了下殿外照进来的光线,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便不再细讲,总结道:“总之,卿等放心,抄家灭族的事情,朕必定是十恶不赦地人,才会如此对付他们。抄家之银子,只是解决目前朝廷之急需。朝廷财赋来源,也是另有规划,三位爱卿不必担心!”
听到这话,卢象升等人不约而同地奏道:“陛下圣明,学识渊博,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也!”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敬重皇上,并为皇上能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感受到了崇祯皇帝的个人魅力,那么从此时开始,崇祯皇帝的学问见识,也让他们感到震惊和钦佩。崇祯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更上了一层楼。
崇祯皇帝对此,只是微微一笑。今天讲得很多内容,对于后世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常识而已。可提前了四五百年,这么一说出来,就能震慑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今天的重点,他也没想着装逼,而是要讨论军队革新地事情,只是被孙传庭等人给扯远了。
于是,此时,他就再提军队革新。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三人没有了后勤上的疑虑,便开始针对建虏军队的情况,给崇祯皇帝提出了一条条具体的建议,从而让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改制,有了具体的框架。
君臣四人,一直商议到天黑,才算有了个结果。而后,崇祯皇帝提拔王承恩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开始随同卢象升等三人改编勤王军,先把具体的事情做起来。
如果是以前的崇祯皇帝,恐怕他说得话,这三个封疆大吏也只是听听而已。说大话而已,那个皇帝不这样!
可是,在这次的勤王战事中,崇祯皇帝已经身体力行,已经向这三个臣子证明了他有做这个的决心和能力。因此,在他说完这话之后,就立刻有了回应。
只见卢象升恭声奏道:“陛下,我大明要对付建虏,其实也有一大优势,就是我大明人口充足,而建虏人丁稀薄,一个可行之策是分化瓦解建虏中的各方势力,并且消耗建虏人口,不求一次杀掉建虏多少,积少成多,建虏也是吃不消的。”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这个是显而易见的,这条计策要是可以的话,当然要用了。
之前的时候,他听卢象升等三人分析了之后,就再也不相信后世网上看到地,出了燧发枪,所谓的排枪党,然后就能横扫建虏的小说了。
“蒙古各部族,以前都是和建虏敌对的,是拿我们大明银子去和建虏打仗的。如今在建虏麾下,也只是利益结合而已。”卢象升继续侃侃而谈道,“还有朝鲜那边,是迫于建虏淫威,签订城下之盟才给出了两万左右的火铳手。另外,辽东汉人,除了那种死心塌地为建虏卖命者之外,也有很多是迫于无奈才投降了建虏。”
说到这里,他郑重地提高了点声音说道:“如若分化出这些势力,则靠建虏本身,就没有多少可战之军,死一个少一个,最多也就只是一个大部族而已,迟早被我大明耗死!”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点点头道:“此事,朕会考虑的。对于建虏中的不同势力,会根据情况区别对待!”
“陛下,就算要分化建虏,那也必须是在打了胜仗的前提下,让那些势力看到,建虏不再能压着我大明打,不再有以前的那种威势,如此一来,人心浮动,哪怕是要分化他们,也会容易很多,更可以由我大明来提条件了!”
对这个说法,崇祯皇帝再次点头表示赞同。求来的分化,只会让他们趁机漫天要价,而且也不靠谱,转头反悔又能奈之何?
“陛下,如要在局部战事中打赢建虏,首先必须是军械装备皆是精良。”洪承畴跟着开口奏道,“我大明同样做到这点,再加上奖罚分明,那我大明将士,多得是忠勇之士,未必就不如建虏,正面堂堂正正地打翻他们,沉重打击建虏的士气,也不是不可能!”
崇祯皇帝听了,再次点点头,他也理解这点。
建虏这次虽然吃了一个大败仗,可他们应该没人会认为,是真得打不过明军!他们只会认为,是他们大意了!
如果是堂堂正正地实力来碾压他们,就能打出明军的气势,打垮建虏的士气。这对于以后和建虏的会战,会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了,这和用上计谋,也并不冲突。
军队打仗,只要能赢,各种手段都用出来,从军事角度来说,其实就是这样的。
他正在想着,忽然孙传庭就面无表情地开始泼冷水了,就听他奏道:“陛下,这些说着容易,可实际上……实际上怕是很难做成的。别的不说,国库没钱,只是军械装备精良,就无从叹气了,更不用说,军卒军饷的按时发放了。因此,臣建议,在全国实施清屯充饷之策,至少能保证将士们能吃饱肚子打仗!”
听到这话,卢象升和洪承畴不约而同地在心中叹了口气。分析地再好,展望地再好,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皇上又不是神仙,又如何能做到呢?
可没想到,崇祯皇帝听了孙传庭的话之后,不但没有一点尴尬之色,反而微笑着说道:“这些事情,朕早就有解决之道了。孙卿的清屯充饷之策,乃是祖制传下来的,也确实该严格执行才行。不过要全国推行的话,朕可不相信那些地方官真能做到实处,没有足够的可信人手,暂时没法在全国推行的。”
见皇帝有一个清醒地认识,一边的卢象升不由得心中又多了一分惊讶。
相对于孙传庭所搞得清屯充饷之策,他自己曾经搞过的因粮之策,就更是要依赖执行官员的节操了。也因此,他没有向皇帝提出来向全国推行的事情。
听到皇帝的回答,孙传庭也不在意,反而带点疑惑地问道:“不知陛下有何解决之道?”
文华殿内就这三个股肱之臣,另外就是自己培养地四个贴身内侍了,因此崇祯皇帝也不瞒他们,至少要给他们一点信心不是。
于是,他就对他们说道:“之前京师发生的事情,相信你们也有所耳闻。原武清侯府抄出了四十万两银子,原嘉定伯上缴了三十万两银子;还有原成国公府抄出了一百五十万两银子,原临淮侯府中抄出了一百万两银子。这其中,还不算田产商铺之类。这些银子,除了用来赏赐此次勤王军所立功劳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就可以用来给将士们发军饷,改良军械装备等等了吧?”
说到这里,洪承畴似乎想开口,崇祯皇帝料到他会说这军备上的花费,银子如流水一般地用掉,听着银子虽多,也终归会有用掉的时候。因此,他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笑容,而后对他们说道:“另外,朕估摸着,还能抄出上亿的财富,如此,可够卿等有一番作为了吧?”
听到这话,三个人,不管他们家境如何,经历多丰富,全都大吃一惊,上亿的财富,怎么可能会有这么多!
卢象升在震惊之余,很快回过神来,连忙担心地提醒道:“陛下,这怕是不妥吧?这么多银子,那是要抄多少家了?这……”
之前勋贵是犯了谋逆大罪,被抄家灭族,别人也不会说什么。可要是经常动不动就抄家灭族,那这样的皇帝,哪怕是卢象升等人,也是怕得了。
“卢卿放心便是!”崇祯皇帝一听,便微笑着说道,“朕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是会随便抄家得人么?等他日朕准备好之后,公布罪状,相信卿等只会叫好!”
听到这话,卢象升张了张嘴,就不好多说什么了。不过孙传庭却是直性子,他还有话要奏道:“陛下,抄家所得终非正途,赋税这些才是长久之计!”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对于这种直肠子的臣子,他还是很喜欢的,就对他们说道:“三位爱卿皆是朕之心腹,那朕对未来的计划,就对三位爱卿交个底好了。”
听到这话,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都不由得很是好奇,看皇上这样子,好像很有把握一样,对未来也有一个清晰的想法,可是,这个钱的时候,不就是历朝历代以来最难以解决的事情么!皇上到底有什么想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农事是一个国家地根本,如果粮食不够,则百姓无以为食,如今流贼之多,粮食不够就是明面上的主因。”崇祯皇帝说这话时,脸色认真了起来道,“因此,在朕的想法中,要控制粮食,价格不能上涨太多,就如建虏入关以来,粮食暴涨,朕现在有精力了,对于这种囤积奇居的做法,必然是要出手的。不过要是一直压制着粮价,就会如同江南那边一样,农民自己就改稻为桑,种植起更值钱,收入更高的其他农作物了。”
“因此,等未来朝廷有了实力之后,就会逐步减少田赋,朝廷平价收购粮食,就能始终控制住粮价了。”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见面前的三个人都面露吃惊之色,特别是孙传庭嘴巴一张,又想说话时,便伸手一拦,同时继续说道,“同时,朝廷要对经济作物征收相应的赋税,以及朝廷对于一些不想让其快速发展的,都要征收高额赋税,也就是说,以后的趋势,用赋税的高低来控制我大明的买卖产出,而不是再向以前一样,对什么都只是一刀切地收税,对什么地区都只是一个标准,还没钱了就加征,这些都要废除。”
听到这话,孙传庭终于开口说了,不过却是一脸诚恳道:“陛下英明,西北百姓土地贫瘠,实在是被赋税给压垮的,而不是西北百姓天生就是叛逆。如今流贼肆虐之势头,虽已被臣等镇压,可依臣之见,他日必定死灰复燃。如若朝廷以后从根子上解决,微臣敢保证,流贼平定,指日可灭!”
这三人中,其实要论起学问,当属洪承畴最高。他从小家境贫寒,是从偷听别人上课开始地学习之路,从小就有神童之称。可是,他对崇祯皇帝所说得经济方面地阐述,却听得半懂不懂的,不由得也问道:“如今光是赋税都已经征集到很多年后了,陛下还想减少田赋,难道朝廷靠征收其他赋税,就能补上不足?”
崇祯皇帝听了,呵呵一笑道:“粮田产出,其实还真未必有多少价值,最主要的,其实还是解决吃饱肚子的问题。以后朕会鼓励其他高价值行为,另外,再成立朝廷控制的商铺,专门用来做一些会严重影响国计民生的生意。嗯,就是卿等所想,这些事情就是要与民争利,或者说,民就不能参与进来,这是底线!”
看到三个臣子都想说话,崇祯皇帝便对他们三人摇头,同时解释道:“比如,朕刚才说过得粮食生意,朝廷也要做这生意,如同此时,粮商囤积奇居,抬高粮食的话,朝廷控制地粮商就保持价格不变,如此一来,那些黑心地粮商自然无利可图,就影响不到百姓生活了!”
这个例子算是浅显易懂,卢象升等人听了,便沉思了起来,不再想争辩了。这个国企地概念,他们算是初步接受了。
本来崇祯皇帝还想从货币发行再来阐述,但这个对于这个时代地人来说,可能还难以理解,他也就放弃讲解了。
“另外,朕会鼓励大明百姓创新,鼓励买卖,也只有买卖红火起来,才能带动货物的流通,从而让货物卖出更高的价值,进而带动货物更多的产出,赋税也就将更多。”
“举一个简单地例子,就如同丝绸,在江南是一个价,在京师这边,又是另外一个价,那么去了海外,比如那些西夷地国家,那又将是个高价,如果能卖去那些地方,则商人必定大赚。以前的时候,他只能赚一两银子,朝廷要是收他一两银子的税,他会愿意么?可如若他能赚五两银子了,那朝廷收其一两银子,他乐意吧?高赋税不一定会让百姓反对,只是看怎么个收法!”
这个例子很直白,让三个领兵大臣都是点点头,一脸若有所思地样子。
实在是他们受时代的局限,眼光只能看到自家地一亩三分地上,只能着眼于粮田上。如今被崇祯皇帝这么一开眼界,自然就给他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赋税世界。
崇祯皇帝此时,转头看了下殿外照进来的光线,知道自己已经说了很长时间,便不再细讲,总结道:“总之,卿等放心,抄家灭族的事情,朕必定是十恶不赦地人,才会如此对付他们。抄家之银子,只是解决目前朝廷之急需。朝廷财赋来源,也是另有规划,三位爱卿不必担心!”
听到这话,卢象升等人不约而同地奏道:“陛下圣明,学识渊博,高瞻远瞩,臣等不及也!”
如果说之前的时候,他们更多的是敬重皇上,并为皇上能成为他们强大的后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而感受到了崇祯皇帝的个人魅力,那么从此时开始,崇祯皇帝的学问见识,也让他们感到震惊和钦佩。崇祯皇帝在他们心目中的印象,便是更上了一层楼。
崇祯皇帝对此,只是微微一笑。今天讲得很多内容,对于后世来说,其实也就是一个常识而已。可提前了四五百年,这么一说出来,就能震慑这个时代的精英人物了。
这个事情,其实不是今天的重点,他也没想着装逼,而是要讨论军队革新地事情,只是被孙传庭等人给扯远了。
于是,此时,他就再提军队革新。卢象升、洪承畴和孙传庭三人没有了后勤上的疑虑,便开始针对建虏军队的情况,给崇祯皇帝提出了一条条具体的建议,从而让御马监辖下的军队改制,有了具体的框架。
君臣四人,一直商议到天黑,才算有了个结果。而后,崇祯皇帝提拔王承恩为御马监掌印太监,开始随同卢象升等三人改编勤王军,先把具体的事情做起来。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崇祯窃听系统》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崇祯窃听系统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错误/举报